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雄子哥,等过几天我爹给我找的武婢到了,咱们可以去田庄抓鱼么?”姜留想去抓住很久了,哥哥姐姐说不安全,不准她去。
这有点难办,因为姜凌说不准他带留儿妹妹出府,可留儿妹妹这么看着他,郭南雄觉得自己不能叫她失望。于是第二天,他扛回来一筐半尺多长的鲫鱼,放进了姜家花园的水塘里,然后拿着鱼叉,带着姜留去抓鱼,然后郭南雄拎去厨房,用他带来的调料给姜留做鱼吃。
大热天最适合玩水了,姜留玩得很开心,晚膳的鱼也吃得很开心。虽然隔了前年时空,但郭南雄跟她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郭南雄做的菜能让她吃出家乡的味道,这味道分外珍贵。
花园角落里的一株大桑树上长了好些桑葚,姜留不喜欢吃,但她喜欢爬到树上去摘。哥哥和姐姐觉得这很危险,拦着她不让她去。姜留便拉着郭南雄去,俩人挎着小篓子爬到树上,比谁摘的桑葚个大。
俩人养了几只蚕,每天挑最好的桑叶,洗干净给它们吃。
俩小家伙还摘了祖母养的茶花的嫩芽,用铁锅炒茶。
……
看着闺女恢复了落水之前的捣蛋活泼劲儿,姜二爷很开心,有空时也跟着他俩一起折腾。
姜凌发现妹妹更喜欢跟郭南雄玩后,并没有像从山上下来时,姜慕燕从他身边抢走妹妹那样紧紧抓着妹妹不撒手,他在旁边观察了几天之后,终于看明白了。
妹妹之前生病,行走坐卧都慢吞吞的,所以家里人都喜欢了帮她决定事情,帮她料理好一切。但是现在妹妹好了,他们还是习惯帮妹妹做好没见识。但是姜凌发现,比起别人替她做好每一件事,妹妹更喜欢自己做。还有,妹妹不喜欢受拘束,不喜欢有人在她耳边唠叨说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郭南雄陪着她一起耍,也不说这说那,所以妹妹喜欢跟她一起玩。
想明白了这些后,姜凌很认真地分析了面前的情况:妹妹还小,总得有个人教。父亲是担不起这个责任的,以前是他和姜慕燕担着,现在他不想担了,全交给姜慕燕,他以后就带着妹妹玩。
很快,姜留就发现了哥哥的不同。以前她下马车,哥哥都要抬着头抱她下来,现在哥哥改为在旁边等着她自己跳下来。
姜留开心地跳下来,跳到哥哥身边。
以前她玩秋千,哥哥总在旁边紧张地守着,她荡高一些哥哥就提醒她要小心。现在哥哥不说了,在旁边看着她笑。
于是姜留越荡越高,越笑越开心,最后姐姐跑过来让她停住。
有爹爹和哥哥宠着,郭南雄陪着,姜留觉得日子更快乐了。过了没几日,爹爹将四个武婢、一个仆妇带到她和姐姐面前,告诉她这些丫鬟以后就是她的人了时,姜留开心得跳了起来。因为武婢和护院到位,她终于可以出府了!
这四个小丫鬟大的十三,小的九岁,功夫不能说多好,但两三个寻常仆妇、丫鬟还是奈何不了她们的,这便足够了。
姜留给自己新的两个武婢起名为芹青和芹白,姜慕燕给她的两个起名为听琴和琦雪。除了武婢外,姜慕燕还多一个仆妇,这是姜二爷给她挑的管事媳妇,被唤做齐嫂。
齐嫂的丈夫齐猛和四岁的儿子齐平都被姜二爷买了回来。姜二爷最先相中的是齐猛,因为他长得端正功夫也最好,挑下他后,齐猛跪求姜二爷买下他的妻子和儿子,姜二爷让人把带过来看过后,便一起带了回来。
齐猛一家本是应天府一个官员府中的奴仆,齐猛是护院,齐嫂是管事媳妇。那官员犯事被抄家后他们一家被发卖,姜二爷不嫌弃齐平年纪小不能做事,将他也买了下来,齐猛两口子感激腓腹,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托到姜二爷面前表忠心。
齐嫂和四个丫鬟来了后,忙得脚不沾地的赵奶娘终于有了些空闲,可以坐下来一边给姑娘做衣裳,一边念叨书秋了,“你看看芹青多有眼力,你再不上进,姑娘身边都没站脚的地儿了!”
书秋紧张了几天,见姑娘没有因为有了新人冷落她,便又踏实了,跟在姑娘身边学管账。因为姑娘说她以后会有很多铺子和田庄,书秋身为她的大丫鬟,就是给她管账管钥匙的心腹,看不懂账册怎么能行!
身边人配齐了,姜留便迫不及待地要出去看她的铺子,却又被拦住了。因为马上她和姐姐就要随着爹爹去同穴山“玩”,祖母请了位嬷嬷回来教她们走路和行礼的规矩。
姜老夫人对孙女们能去万岁跟前露脸这件事,极为在意。这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若孙女们能得万岁一两句夸奖,以后说亲就不愁了。
姜二爷回来后,见小闺女坐下起来都龇牙咧嘴的,待问明是学磕头学的后,姜二爷去了趟北院,“燕儿已经是够规矩了,没必要学;留儿跟着她姐,知道磕几个头就够了,再多的没必要学。若她俩处处遵宫里的规矩行事,旁人还以为咱们想把孩子送进宫呢,儿是不会让孩子进宫的。”
于是第二日,教规矩的嬷嬷便“转岗”了:由教西院两个姑娘规矩,改为教东院待嫁的姜慕容规矩。解放了的姜留又开始撒欢,姜慕燕却还是会去东院,跟着大姐一块学规矩。
因为她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规矩学不好是件丢人的事,她决不能在这方面出一点差错。
得知大闺女跑去东院继续学规矩,姜二爷皱了皱眉,也没说什么。
转眼间便到了五月二十四,司天监算出的宜出行的好日子。姜家人一大早便起来用膳,然后姜二爷和姜凌骑马,姜慕燕和姜留坐车,一家人赶到朱雀门,等着景和帝出宫,一同赶往同穴山。
马车里,姜慕燕向妹妹解释迎驾的规矩,“官职低的要早到,靠边候着,官职最高的最晚到,站在最前边。父亲还未出仕,所以咱们得第一个到。”
“姐姐,如果官职低的迟到怎么办?”
“迎驾这么大的事都敢耽搁,其他事更做不好了。”姜慕燕严肃着小脸道。
说得也对。姜留点头,待马车赶到朱雀门前时她挑开车帘往外看,果然没见到平西侯府和黄家的车马。
他们到了不大一会儿,平西侯府和黄家的马车便先后到了。他们聚齐半个时辰后,景和帝庞大的出行队伍,踩着吉时出来了。
第244章 伴驾
这次不同于上次去千牛卫校场看武贡生比试,去同穴山看白虎,需要出城。所以景和帝的护卫比上次多了一倍,其他排场则减了一半。待景和帝乘坐的马车出朱雀门后,姜二爷带着孩子们起身,该上车的上车,该上马的上马,随在平西侯家的马车后边,进入出城的队伍。
姜留将车窗的帘子撩开一道缝,见马车左右有盔明甲亮的千牛卫相随,路边站满羽林卫,过来看热闹的百姓都被羽林卫隔在路两旁,这场景着实有些震撼。骑马跟在队伍中的姜二爷抬手扶住了旁边马背上的脸色煞白的侄子,“大郎,可是不舒坦?”
许是日头太毒了让他中暑,许是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看着让他紧张,姜大郎现在眼冒金星,耳中全是自己粗重的呼吸声,“二叔,侄儿有些撑不住了。”
姜二爷明白侄子此时的感受,从怀里摸出一个小药瓶,递给大郎,“这是解暑的药水,你喝下去缓一缓就好了。我和凌儿在左右护着你,不会有事儿的。”
姜凌立刻拉缰绳到了大郎另一侧,与父亲将他护在中间,低声道,“大哥默诵两遍《春江花月夜》,就能缓过来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的姜大郎立刻开始低头默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还能这样?姜二爷疑惑地看了一眼儿子,姜凌则看了一眼大堂哥握在手里装着醒酒药的药瓶,又看向父亲。
姜二爷摸摸鼻子,翘起嘴角。
前边马车内的平西侯盯着姜家父子看了一会儿,默默放下后车帘,低头为旁边的孙儿擦了擦口水,“春儿,热不热?”
“爷爷,孙儿不热。”两岁的邓长春规规矩矩地坐着,努力把小腰杆挺直。
平西侯叮嘱道,“只咱们家里人在时,你可以给我叫爷爷,有别人在时要叫祖父,可记住了?”
“记住了。”邓长春乖巧回答。
平西侯赞许地摸了摸孙儿的小脸,见他脸上有一层薄汗,便接过奶娘手里的扇子,亲自为孙儿打扇。
看着孙儿,平西侯就想到了儿子小时候的模样,心里一阵绞痛。听着车外路边有人在夸奖姜枫,平西侯心里更痛。
若他当年有姜家的勇气,为儿子拒了乐阳公主,他的儿子就不会郁郁而终,邓家也不会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他现在恨不得杀了乐阳那个贱妇!
再前边的马车上,黄丽妍低声跟母亲讲,“好奇怪,乐阳姑姑居然没来,她最喜欢热闹了。”
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景和帝不让她来,平西侯也不想见到她。堂堂大周的公主,混到人人耻笑的地步而不自知,真是丢尽了皇家的脸面。仁阳公主眼底尽是讽刺,低声道,“许是因为天热,她不想动吧。”
说罢,仁阳公主吩咐身边的嬷嬷,“天太热了,让拓云到马车上来歇一歇。”
过去传信的侍卫又独自回来了,“二公子说他不热。”
比他大两岁的大皇子都坐车出城,他却要在外边受热,这是跟又谁较上劲儿了?这是跟他哥哥较劲儿,还是跟姜枫的儿子较劲呢?仁阳公主摇摇头,由着他去。
出康安城正南门明德门到了郊外,有风带着草木气息吹来,扫走了场中的闷热,姜大郎刚觉得舒坦了些,便见黄剑云骑马跑了过来。、
黄剑云扬着马鞭,喊姜大郎与姜凌,“咱们赛一场,看谁先到同穴山!”
这哪是长了双“讨喜”的猫眼,分明就是长了双惹人厌的狐狸眼!若不是大郎不舒服,姜凌还真想跟他比一比,不过这会儿却不行了,“凌有些不适,不能赛马,要扫大公子的兴了。”
姜大郎听到姜凌以他自己不舒服为由拒绝了赛马,心中正感激着,就听他二叔低声问,“大郎可撑得住?”
“撑得住。”
姜二爷点头,扬声道,“天热跑快点才凉快,大郎你是兄长,看好弟弟们。”
他们是打着游玩的名义出来的,黄隶既然让儿子过来,就是想让场面热闹些,热闹了,万岁才会开心。
姜大郎……
“对啊,走把!”黄剑云双腿夹马肚子,扬马鞭向前冲去,十岁的黄拓云催着他的小矮马追哥哥。
姜大郎和姜凌跟在黄拓云身后,催马前行。
这群小家伙欢笑着经过自己的马车边后,景和帝赞道,“剑云小小年纪,已颇有大将之风了。”
康皇后笑着回道,“虎父无犬子。黄隶在剑云这么大时,已与黄老将军征战沙场,上马杀敌了。”
黄隶的确是一员猛将,景和帝点头,又问道,“姜家那白脸少年,看年纪应不识姜枫之子。”
“那是姜松之子,姜枫只有姜凌一个儿子。妾身看姜凌骑马的架势,也颇为娴熟。”康皇后伴驾出宫,同行之人都有谁,她早已知晓。
“亦是虎父无犬子。”景和帝称赞完,想起姜枫说过姜凌并非他的亲生子,便问道,“姜枫之妻去世已有三年了吧?”
这个……她还真不知道,你乃一国之君,问臣子之妻死了几年作甚!康皇扫了眼旁边低着头的杨奉,见他轻轻点头,便道,“是。”
景和帝点头,再明白再说什么。
因姜凌要顾着大堂哥的速度,所以让黄剑云拔了头筹,第一个跑到了同穴山下。此处发现白虎后,羽林卫奉命封了山,不准人打扰白虎歇息。是以此处的山林草木长得格外茂盛。还没骑过瘾的黄剑云骑马沿着山麓继续狂奔,黄拓云跑去问守山的羽林卫今日可曾见到白虎。
姜大郎下马坐在石上喘息,歉意地对身边的姜凌道,“都是大哥无用,害得你不能纵马驰骋。”
青龙是匹好马,速度远不止于此。姜大郎觉得若姜凌真与黄剑云赛马,也不会输。
姜凌摇头,“大哥诗书读得好,以后要走文科举入仕,骑射本就不适你专长的。”
凌弟真是太会说话了,姜大郎喘匀了气,问道,“凌弟文武皆通,以后是要走文举还是武举?”
姜凌以前是打算拿下文武双状元的,但大周文武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内场比试同时举行,所以姜凌只能二者择其一。“我考文状元。”
姜凌……
凌弟这个自信劲儿,跟二叔真是如出一辙。
第245章 白虎的日子
以前吧,姜留最羡慕她爹,觉得她爹是大周生活得最恣意最舒坦的。今日在同穴山边站了一会儿,姜留的最羡慕名单又多了一个,那便是白虎天降。白虎天降生活得比她爹一点也不差。
景和帝携皇后、大皇子到了同穴山下,一通行礼后问话后,便站在围栏外等着观白虎了。羽林卫的副将抬出鸡兔同笼的大笼子,在山下一摆,开始往山上放“口粮”。
待放了半笼子之后,一只毛色格外显眼的半大白虎慢悠悠从树林里走了出来,扫了一眼外边围着的一群人,便趴在地上盯着飕飕逃窜的鸡兔,半天才相中一只,嗖地一下蹿上来按住,看也不看外边这群人,甩甩尾巴叼走猎物。
那步伐,那身姿,着实有百兽之王、山林之主的架势,人间君王完全不被它看在眼里。
“半年不见,天降竟长这么大了。”景和帝非常欢喜,“它每日便吃这些么?”
护山将领连忙道,“回万岁,天降大多时间会捕食山中的野猪、狍子等野兽,只偶尔才来山下吃鸡兔。”
姜二爷立刻道,“天降通人性,定是听说万岁您要来,才在守在这里的。”
姜留……
众人……
景和帝也这么觉得,龙目含笑道,“野猪和狍子肉不够鲜嫩,去捉群鹿来养在同穴山,让天降换换口味。”
是您自己爱吃鹿肉吧……姜凌心中默默吐槽。
其实山中有鹿,只不过刚才被他放在“等野兽”中了,护山将领行礼,“臣遵旨。”
十二岁的大皇子望了望鸟声唧唧的山林,献策道,“父皇,天降独自居于此处孤单,不如再抓些猴子过来陪它?”
“也好。”景和帝点头。于是,护山羽林卫将士们的差事又多了一个:捉猴。
老虎好像是吃猴子的吧?姜留琢磨了一下,不过好像吃猴子也无妨,这对天家父子知道老虎吃猴子,没准会让人多抓几只。也就是现在没点餐系统,否则说不定景和帝会给白虎弄个电子屏摆在老虎洞里,百兽图片都放在里边,老虎饿了就拨拉屏幕,选中哪个山下将士送哪个上山摆在洞口。最好再给它抓个母老虎过来……
姜凌心中还没吐槽完,便听黄隶问,“这山上只有天降一只老虎么?”
将领这回聪明了,“回将军,同穴山中只天降一只,但附近山里,还住着两只斑斓猛虎。末将等偶尔能听到天降咆哮后,有虎啸相和。”
“一山不容二虎,天降跟别的老虎遇到,会发生打斗吗?”黄拓云好奇追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本来笑着的仁阳公主听到这话,下意识地望向景和帝。景和帝登基之前,康安城中常用这个说法形容他与安王,说他们二虎早晚有一战。谁知这一战还未开始,景和帝便仗着正宫皇子的身份登基,安王被囚于王府之中,成了困兽。想到自己的皇兄,仁阳公主压在心底的不甘翻腾着,恨不得将景和帝一脚踢上同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