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热文】姜六娘发家日常姜留儿》-第1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不合规矩,姜慕燕道,“女儿不热,今日父亲大喜,女儿该帮着祖母和伯母多做些事。”

        巴不得去西院赚凉快的姜留也只得道,“女儿也不热,爹爹去忙吧,我们会照看好自己的。”

        待父亲走后,姜慕燕激动地抓着妹妹的手道,“父亲是真的挂念娘亲,他中了进士,还不忘过来跟娘亲说一声。方才父亲走时,还特意望了一眼香炉,见香还燃着才走的。妹妹……”

        “姐姐……”姜留也握着姐姐的手。不是这样的,他爹是来让她娘瞧瞧他能中进士的。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姜慕燕欣喜中带着一丝哽咽。

        “嗯。”是挺好的,这误会很是美好。

        姜二爷中了二甲第一名后,错失了跨马游街的机会。文武第一甲跨马游街,“一日看尽康安花”这日,街边依旧占满了人。众人因为第一甲中没有姜二爷而感到失落,看着骑马而来的黑脸武探花,众人忍不住想这若是姜二爷得了探花,今日必定盛况空前。

        可惜这样的场面,此生是见不到了。

        状元跨马游街三日后,两位状元领诸进士上表谢恩。景和帝接到谢恩折子后,亲批红字,着礼部和兵部举办盛大的庆祝宴会,以示恩典,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琼林宴和会武宴了。

        朝廷设宴和跨马游街,都是为了显示朝廷对科举制度的重视,鼓励天下年轻人读书习武,报效国家。

        不同于文举琼林宴只有前两甲能参加,三十名武进士都被邀请参加兵部尚书主持的会武宴。万岁还派了杨奉来传旨赐御酒,宴会上十分热闹。

        一甲前三名是会武宴的焦点,姜二爷亦是。他乐呵呵地端着酒杯,轮番敬过兵部各位大人后,又与自己同期的进士们畅饮,好不快活。

        武将做事素来比文官利索,会武宴结束得比琼林宴要早。宴会结束后,喝得不够进行的姜二爷,拉着众进士去西市的酒楼喝第二场。

        谁知刚出了兵部衙门,姜宝便凑过来在姜二爷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姜二爷便以家中有事为由,与众进士告辞,偷偷赶往皇宫。因为万岁传下密旨,要他会武宴会后入宫见驾。

        姜二爷钻进一辆低调的马车,居然在里边见到了太监总管,杨奉。

        杨奉笑眯眯地与姜二爷道,“请谪仙在车内洗漱一番。”

        带着一身酒气进宫,确实不妥。姜二爷用车里的浓茶漱口、清水净面,又换上了姜宝给他送过来的新衫后,便乘着马车进了皇宫。

      第236章 他不是我的亲生儿子

        因奉的是密诏,所以姜二爷这次的待遇又提升了——进皇宫时的都不用下车受监门卫检查,杨奉直接撩开车帘亮了快牌子,监门卫便放行了。

        待到了宣德宫门前下车时,姜二爷的腿都是软的。不是因为兴奋发飘,而是吓得发软。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万岁找他必定不是商量君国大事。不是军国大事却要下密诏,就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了。总之,准没好事。

        他刚中了进士,正想带着家人过好日子呢,不想遇到坏事啊……

        进入宣德殿后,杨奉递上一个小药瓶,“谪仙吃两粒醒酒药吧。”

        进门先吃药,更没好事了!姜二爷的脸色刷白,望着杨奉万分真诚地道,“杨大人,在下方才没吃多少酒,不会在万岁面前说胡话的。”

        杨奉也不逼他,又拿出一个香囊,“谪仙将此香囊带在身上,遮一遮身上的酒气。”

        因要见万岁,姜二爷身上的配饰、防身的东西都放在了马车上,便道谢接过杨奉的香囊,挂在腰间,才随着杨奉去了景和帝的寝殿正阳殿,行礼。

        景和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温和道,“平身吧。”

        听着万岁的声音不像坏事,姜二爷的心才放下一半。

        “方才去了会武宴?”

        姜二爷恭敬回话,“是。”

        景和帝又问,“这次殿试,卿未入一甲,你可知为何?”

        姜二爷非常有自知之明,“臣知道。臣武艺不精做事不牢,对阵时【创建和谐家园】输给郭状元;臣读书不精,不会遣词用典只会写大白话;臣字写得不好,污了万岁的眼睛,臣惶恐。”

        你还写错了字……杨奉默默道。

        景和帝听完笑了,“瑕不掩瑜,但卿的答卷很有新意,所以朕点了你为二甲第一名。”

        “臣谢万岁夸奖。”姜二爷再拜,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景和帝见姜枫如此紧张,语气又温和了些,“平身吧,朕叫卿来是与你随便聊聊,你不必如此拘谨。”

        “是。”姜二爷起身,万岁让他不必拘谨他就不拘谨,那他这些年在康安惩就是白混了。臣在君面前不拘谨守礼,那是找死!

        景和帝问了几个殿试制策的问题,姜二爷一一答了后,自信心便渐渐跑了回来,脸上忍不住美滋滋的。看到没,我姜枫现在已经能跟万岁商讨国家大事了。景和帝却对他的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所知的都写在了答卷上,再问深一些他便不知了。

        倒也实诚,景和帝笑意加深,“姜卿可有想做的事?”

        杨奉抬头看着姜枫。这才是万岁叫他来的目的,在太傅的谏言后,万岁没点姜枫为探花,总觉得有些亏待他,便想为他安排个好差事。

        姜二爷躬身行礼,“臣日后要忠君报国,绝不辜负万岁的期望、给万岁谈麻烦;还要孝敬老母,教养好子女。”

        简单来说,咱要做个对国对家都有用的人。姜二爷对自己的应对很满意。

        杨奉……这真是个棒槌,万岁说得这么明白了,他居然听不出来。

        景和帝笑出了声,“三月二十那日,校场之上为卿送水的黑脸少年,便是卿的儿子?”

        姜二爷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地道,“禀万岁,那孩子是臣的故友之子,因他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所以臣将他收在身边教养。因怕旁人知道他的什时候会欺负他,臣便对外称他是臣的亲生儿子。”

        杨奉愣了,景和帝扫了一眼杨奉,看姜枫的眼神越发柔和了。待姜枫走后,景和帝道,“此子乃世间少有的纯善之人。”

        杨奉躬身,“您封他为送瑞谪仙,真是再合适不过。”杨奉躬身称赞。自己没儿子不着急,却拿别人的儿子当亲生儿子养,还养得那么起劲,他不傻谁傻!

        姜枫这样的性子,放在朝堂上定会吃亏。若让他外出带兵,他便没办法养母教子,该给他安排个什么差事呢?景和帝沉吟片刻,吩咐道,“宣张文江。”

        在赶往皇宫的路上,张文江在脑子里想了无数个万岁叫他进宫的原因,也准备好了如何应对才能让万岁知道他很有尽职尽责很有本事。但是,他准备的问题万岁一个没问,而是问他,“张爱卿,京兆府的官吏可能尽职尽责,为卿分忧否?”

        张文江的脑袋瞬间转了好几圈。是谁在万岁面前告了京兆府的状,他告的是谁没尽心办差?若没有人告状,便是哪里又缺了官吏,万岁想从京兆府挑人去赴任?

        很快,张文江便得体应对道,“臣禀万岁,京兆府官吏都尽心办差,只是力有所不及,还需微臣多点拨督导。”您想选才可以从新晋的进士中选,我手下的人很尽力但是很笨,没一个成器的。

        “去年,万岁将五城兵马司归入京兆府,令臣掌五城民事。臣丝毫不敢松懈,大半兵马司官员也尽职尽责,但五城杂事繁多,难免有一二疏漏,请万岁恕罪。”若有人告状说京兆府的人没办好差,那就是因为五城兵马司部分人不服管教,是他们的错,不是我张文江的错。

        大半兵马司官员尽职尽责,也就是有人不尽职尽责了。景和帝点头,“兵马司五位指挥使,可还当用?”

        果然是兵马司衙门的事儿!张文江一边表明自己忠君尽职,一边痛陈五城兵马司指挥使们占着茅坑不拉屎,拿着空饷不干事。

        大周建都时,五城兵马司归属兵部,任务是与确保都城内的安全,所以五城兵马司衙门的主事是兵马司指挥使,由武将担任。国事安定后,都城外有羽林卫把守,五城兵马司便闲了下来,渐渐被赋予处理一些民事。兵马司指挥使们都是大老粗,没耐心也没能力处理琐碎民事,于是,兵马司增设副指挥使,专司民事。

        五城兵马司的民事都由副指挥使做了,城中又无贼子行风作乱,五位指挥使变成了闲职,整日游手好闲。所以,五城兵马司归入京兆府治下后,恨不得再生出两只手的张文江看这些闲着遛鸟的指挥使极不顺眼。

        尤其西城兵马司指挥使余昌进,在西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沈戎被革职后,余昌进仍当撒手掌柜,什么事都不干,更让张文江火冒三丈。今日得知机会,便在景和帝面前给这些人狠狠上了一回眼药。

      第237章 谋个好差事

        景和帝听了后,深以为然,让张文江写份详细的奏折上来,下次早朝时便商议如何解决五城兵马司的问题。张文江没想到这次进宫会有如此大的收获,回衙门后立刻召集招来几个衙吏,令他们搜集五城兵马司这两年做下的丑事,打算俱表以奏。三日后早朝,在商议完今科一甲的安置后,见无人奏事,张文江便捧着厚厚的折子出班,诉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尸位素餐,致使兵马司衙事混乱,状况频出。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是正六品官职,不在朝班之列,无法为自己辩解。张文江一顿痛陈之后,立刻有御史出班,痛陈五城兵马司指挥使们平日里正事不干、闲事一堆的现状。

        大伙都是当差,凭啥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就这么闲?众人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个比一个激动,恨不得立刻把这五个家伙拉上朝轮番鞭挞。

        内阁大臣杜海安也站出来,详陈五城兵马司之顽疾之根源,最后总结道,“五位指挥使若带兵打仗,当为良将。”

        “既然如此,便让他们去带兵打仗。”景和帝道,“五城兵马司指挥使之位,寻能者任之。”

        万岁一句话,五位指挥使便丢了差事,归入兵部重新安置,空出来的五个位置由谁来担任,立刻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张文江建议提拔副指挥师使上位,有朝臣建议自六部挑选能臣担任,也有朝臣建议自本科进士中择能者居之,一直到退朝,也没商定。

        为何?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虽然只是正六品官,但却握有康安城民政实权,是油水很足的官职。五块香饽饽,谁不想抢?

        早朝上没订下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人选,却定下了今科一甲的差事:文举一甲入翰林院,武举一甲入千牛卫。至于二甲和三甲进士的安置,则由吏部和兵部依律安排。

        姜松回到家中将朝事详细讲给两个弟弟听后,姜槐感叹道,“郭静平入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姜松点头,“官职安置定下来后,郭静平不日将回祖籍祭祖夸官,然后返回康安入千牛卫,这一来一回至少是三个月。若他有造化,郭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说罢,姜松看着二弟,“我先去打听吏部和兵部那边的情况,为你……”

        “大哥,我想当西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姜二爷抬起清亮的眸子,“这个差事太合我的心意了!”

        姜槐立刻点头,“这个差事,太适合二哥了!”

        一来,兵马司衙门就在西市,二哥溜达着就去了;二来,二哥极为熟悉康安城的人和事,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三来,二哥在康安城面子大,别人办不了的事儿,到他这儿就不叫事,露个脸就能办好。越想越合适!

        姜松苦笑,“朝中盯着这个位子的大有人在,你不过是新科二甲进士,谈何容易。”

        “再不容易小弟也要!”姜二爷站起来,“大哥,此事宜早下手。大哥今晚就给杜大人下帖子前去拜访;小弟明日去找白晅和柴易安他们帮忙走动,京兆府也由我去走动;三弟,你尽快准备礼品,我要去黄将军府上道谢!”

        “二哥放心,黄将军府上的礼品早就准备好了,嘉顺王府和相翼候府的礼品小弟这就去准备。”姜槐立刻应下。

        姜二爷想了想,又道,“平西侯府的也备一份,我记得平西侯喜欢弓箭,将前几日得的那根铁木添进去。”

        二弟这么上心,姜松便是拼出老脸去,也要为二弟争一争,“吏部尚书做事圆滑,定不会轻易帮谁。他与大理寺卿关系莫逆,我跟萧大人还能说上几句话,拜访杜大人之前,我先去萧大人那里探探口风。”

        杜海安如今是阁老,威高权重,托他办事很难。姜枫点头,“有劳大哥。”

        三兄弟商量到深夜,才各回各屋睡觉。姜二爷回到房中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又跑去前院书房找儿子。

        已经睡下的姜凌听他念叨个没完,万分希望西院已经结满果的桃树赶快显灵,让父亲娶个继室,给他生个儿子抱。

        第二日一大早,姜留便从跑完圈的哥哥口中,得知了爹爹想拿下西城兵马司指挥使的差事。她换了条腿继续拉筋,小声道,“哥你说,如果爹爹当上西城兵马司衙门的老大,狱中的犯人见到爹爹会是什么表情?”

        “孔能一定很吃惊。”姜凌翘起嘴角。

        姜留想到那场面,忍不住嘿嘿笑。

        跟着妹妹一起练体的姜慕燕也低声道,“雅正夫人曾去吏部尚书丁海全府上教琴,与丁夫人常有往来。丁大人与丁夫人感情甚笃,若是其他门道走不通,是否可以请夫人帮忙走一走丁夫人的门路?”

        姜留连连点头,“待会儿姐姐可以去跟爹爹说。”

        姜慕燕迟疑片刻,“父亲或许不会同意。”

        “不管同意不同意,总是一条门路。”姜留鼓励姐姐与爹爹多交流,多交流才能增进他们父女之间的感情。

        三小只晨练完,回到西院梳洗后便去等着父亲起床。谁知昨晚迟迟才睡下的姜二爷起来时,已经是巳正时分,姜凌已经出府读书了,姜家小姐妹们也到滴翠堂学琴了。

        姜二爷梳洗罢匆匆扒了几口饭,就为了官职的事,出府四处走动,忙到很晚才回来。回府后,姜家哥仨扎进书房商量到很晚,才又各自回房歇息。

        姜二爷回到西院梳洗时,见正房西侧的小书房还亮着灯,进去发现儿子和大女儿在读书,小女儿躺在床边的榻上呼呼大睡。

        “父亲。”见到父亲回来了,姜慕燕连忙站起身行礼。

        姜二爷点头,“晚上读书费眼睛,明日再看,为父送你们回房。”

        说罢,姜二爷弯腰抱起小闺女。没睡踏实的姜留被父亲一抱就醒了,张开迷茫的眸子看清抱着她的人,便道,“爹爹终于回来了!”

        “回来了,困了怎不回房?”姜二爷给她擦了擦额头热出的薄汗,吩咐书秋倒水。

        姜留就着爹爹的手喝了几口水,便道,“爹爹,姐姐有事跟你说。”

        姜二爷转头看向姜慕燕,“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第238章 人情

        待姜慕燕将雅正夫人与吏部尚书夫人交好的事情告诉父亲后,鼓起勇气低声道,“女儿觉得,咱们可以请雅正夫人帮忙……”

        大哥没走通大理寺卿的门路,正苦于无法搭上吏部尚书的姜二爷点头,“不错,燕儿说得有道理。”

        很少被父亲赞扬的姜慕燕小脸立刻就红了,低着头不知该怎么回话。姜二爷也觉得有点不习惯,姜留很满意现在的局面,没有主动打破沉默,姜凌则更没这个兴趣。

        父女俩沉默了一会儿,姜慕燕又主动道,“父亲,女儿明日就去跟夫人说这件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7 13: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