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热文】女配自救靠美食赵瑛顾湘》-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唯一的缺点就是各类菜中,黄瓜最少。

        赵瑛如今已经发展到每天早晨没有这一口糖渍黄瓜和腌糖蒜,一整日心情就极不妥的地步。

        王知县,周县尉,还有李生,吃了方便面,又磨磨蹭蹭不肯走,一直磨蹭到吃了一顿羊肉汤锅,到饱足得再也吃不下一口饭,这才犹豫着告辞而去。

        走出顾家大门,王知县和周县尉冲老狗和阿冯点点头,使了个眼色。两个人顿时心领神会。

        其实王知县和周县尉,还有李生会忽然到顾庄,还真不是纯粹过来蹭饭吃的。如今河道上公务紧张,还有国公爷那位大魔王全程紧迫盯人,当官的绝对不敢轻易躲懒。

        但顾湘在的时候,勇毅军里一众将士,王知县等县衙的官员们,其实都没太在意。

        诚然,顾湘把众位将士的肠胃养熟了,全军都知道火头营的顾厨能烧得一手好菜。可做饭再好吃,她也不过是个厨子,哪怕是军队这种地方,士兵们且不提,将军们对厨子也并没大放在眼里。

        结果顾湘一走,在这大半月里日渐温和,越发好接触的那位国公爷,没几日就重回旧貌,且那大魔王的姿态是越发骇人,反正王知县这个县里的父母官,一把手是头大无比,痛苦万分。

        这种时候,老狗忽然托人送了个口信回军营,把李子俊,王氏的算计,还有那日顾家的风波,以及之后村子里的诸般闲言都说得清清楚楚,王知县一看,哪里还坐得住!

        那是必须要去给自家的定海神针撑场面去。

        真要让顾家三娘子心里存了怒气,等回来一做饭,饭菜都是苦的,那谁也受不了啊!

        李生会过来,那也是基于差不多的心理。

        顾湘亲自送这些人出门,心中也不由有些奇妙的温暖之意。

        她一开始还略微有些迷惑,但此时站在门前,在那些或明或暗的围观的视线中,王知县和周县尉的表情立马热情几十倍,再三提起什么军中一定高价购买腌菜啊,方便面啊等物,绝不让她吃亏之类的话题,顾湘再迟钝也明白了王知县他们专门跑一趟的真意。

        这些走这一趟,效果确实是十二万分地显著。

        村子里说小话的村民们态度登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最先改了态度的是村里的刘媒婆。

        刘媒婆现在是提起王氏和李子俊就气得牙痒痒,她几十年在村里,县里的好口碑,都让王氏那老婆子给毁了个七七八八。

        当初看王氏那态度,她都以为顾家和李家两家已经商量好了婚事,就差走一遍程序,所以她才高高兴兴跟着王氏登门,就等着拿谢媒钱。

        结果到好,差点没把刘媒婆给气死。

        现在为了补救,她是见人就夸顾湘,恨不能把顾家三娘子给吹成一朵花,生怕顾家记恨到她头上。

        人家同县太爷的关系那般亲近,她可惹不起。

      第三十七章 凄色

        这日,烈日当空,周栋刚从衙门回来,还没进院子就听他娘一边切猪草,一边嘀嘀咕咕。

        “亏啊,亏了!我这双眼怎么就这么瞎。”

        周栋脚步一顿,面上露出一抹苦笑。从那日他护送顾家三娘子回村,他娘看到人家那一车东西就开始得了眼红病,每日去顾家门口来来【创建和谐家园】地溜达。

        可他娘要脸面,三娘子去勇毅军那会儿,他娘生怕顾家非缠上自己,忙不迭地就给媒人透口风,各种暗示,表明自己如今不想同顾家结亲的意思,现在看顾家好了,她再心动也没脸面找上门去。

        等到王知县和周县尉再来登门,他娘简直和丢了个大宝藏一样心疼,每天见到他就唉声叹气,闹得周栋现在都有点怕进家门,生怕哪日他娘决定就不要脸了,再逼着他继续去同三娘说亲。

        周栋摇头叹息。

        他没和那位三娘子说过几句话,却也看得出来,以三娘子的脾性,恐怕不可能吃回头草。

        如今可不只是他娘忽然懂识宝了,其他村民们看三娘子,也像看一个金光灿灿的大宝贝。

        在顾庄寻常百姓的心目中,能坐在家里就赚好些钱的顾湘,地位绝对比家里那些个只知道种田的男人们还要高得多。

        一夕间,村里人人都羡慕顾家养了个好姑娘。

        顾老实和姜氏每天出去干活,一路上光应付那些含笑问好的村民们都能把自己说得口干舌燥。

        虽然如此这般是有点辛苦,但这两口子那是相当甘之如饴,每天的心情都相当不错。

        顾湘看着如此高兴的父母,到感觉自己做的方便面,还有那几坛腌菜很是没白做。

        天气日日寒凉。

        李生抱肩靠在帐子外的老树下,顶着从帐子中时不时冒出的两道阴恻恻的目光,仿佛毫无知觉。

        “我记得你抱回来两坛黄瓜条?另外一坛在哪儿?”

        帐子内传来幽怨的声音。

        李生视线上移,看着树上几片孤零零的树叶,就好似这些叶子是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赵瑛:“……”

        真是世道变了,现在居然还有光明正大地坑上官东西的底下人,人心不古啊人心不古。

        “你有没有问,顾厨什么时候回军营。”

        李生道:“不知道。”

        虽然三娘子说过几日即归,但确实没定是哪一日回,万一家中有事,多耽误几日似也正常。

        至于三娘子所言药酒之事,东西还没见到,自不必多说。

        赵瑛沉默半晌:“《开封探案手札》……顾厨有没有讲新的内容,你有没有抄回来?”

        李生:“不知道。”

        赵瑛:“……我是不是哪儿不小心得罪了尊驾?”

        李生:“呵呵。”

        赵瑛:“……”

        他昨晚派李生去监视勇毅军里那几个新冒出头的不稳定份子,然后……他就把这事忘了。

        “不过是小事而已,怎么这般小心眼。”

        赵瑛咕哝了句。

        当初监工河堤这事,他几乎等于立下了军令状,为此日日辛劳,每天要处理无数事务,有些许疏忽岂非正常?

        李生隐隐听到赵瑛咕哝,皮笑肉不笑地勾了勾嘴角。

        谁让人家是国公爷?

        哪怕他因为替国公爷跑腿,不知道新增了陷阱,不小心误触,以至被倒吊上了树,底下人去询问国公爷,要不要把他放下来,却只得了国公爷一句——‘不认识,不知道,滚!’,他也不能抱怨,要老老实实地吊着等天明。

        下次国公爷再让他大晚上加班去探查这个,探查那个,看他还听不听!

        赵瑛:“我昨晚接到小狄的信,说朝廷拟派钦差来视察,来的还是那头倔驴,我这不就有点烦,喝了两杯酒,一不小心睡过去,睡得就有点迷糊,才说错了话。”

        说话至此,赵瑛的神色渐渐变得有些凝重。

        小狄的书信里没太多要紧内容,但京中传来的消息却是有些不妙,李贼意图与辽结盟之势态越发明显,朝廷边疆不稳,内患也严重,各地闹灾,贼乱四起。

        近日又有官员上折子,说起增收河道钱,房屋钱等,其实朝廷没同意,好些地方还私底下征收了许多杂税,要是朝廷放开条口子,再想控制可就越发难。

        征收杂税不过饮鸩止渴,全然无用。

        他在这片河道上已然耗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若不能按计划完工,他便只好移交给旁人负责。

        赵瑛目光落在桌案上的河道地图上面,目光幽暗,为了这段河堤,云州……熬死在了任上,他若让这事半途而废,死后如何有颜面去见朋友?

        李生惊见向来‘冷酷’的国公爷面上露出一点凄色,心下叹气,小声道:“另外一坛黄瓜条我搁在地窖里了。”

        赵瑛面上顿时恢复成平静冷淡严肃:“把昨晚你探听到的信息汇总好,写一份折子给我,今日便要。”

        李生:“……是。”

        “去暗中打探一下,看看顾厨何时回营。”

        “是。”

        “若是顾厨又说了新的探案故事,速速抄录,送来与我。”

        “……是。”

        李生咬牙。

        赵瑛勾了勾唇角,道:“身为我身边的人,卷入自己人设的陷阱,你好意思生气?”

        李生:“……”

        勇毅军里许多人都在隐隐盼归,顾湘在顾庄待得却是安安稳稳,丝毫不见着急。

        军营里能赚的美食点的确多,但也累,身体累,精神上同样疲惫。

        做人要懂劳逸结合,这线条绷得太紧了容易断,她也要学会偷懒才好。

        而且勇毅军那群小子,动不动就抠她的美食点,不肯好好奉献,她觉得应该让这些人多吃几日军营里正常的火头营的伙食,等她回去之后,这些人才懂什么叫珍惜。

        事实上她才待了不到三天而已,当初和老杜请假时,说的是回家探亲,待个三五日即归,三五日是个虚数。

        顾湘现在有富余的美食点,除了备用不动的1000点,手里又存了600余点,生存危机已经基本解除,多在家闲几日,可谓毫无压力。

        且家中父母,祖父母和小弟,近日很给她面子,尤其是小弟,每次投喂他鱼丸,都能看到美食点蹭蹭地向上蹿。

        再说,现在隔壁的那个讨人厌的东西,也在村里待不住了,灰溜溜地同他娘一块儿搬出了村子,据说目前在县城西郊的窝棚区暂时安身。

        她在家里住得真是挺顺心顺意。

      第三十八章 痛快

        县城那片窝棚区,可是聚集了许多流民和灾民,顾湘听闻李子俊竟然去了那地方居住,实在有些意外。

        他怎么说也是个读书人,如今这时节,识字的到哪都吃香,而且以前李子俊在村中吹嘘,总说他在私塾有多得先生和同窗看重,若真如此,他在县城临时寻个正经地处落脚应是不难。

        李子俊此时也是万分懊恼,可他现在是真没法子了。

        一开始,他虽说被顾湘挤兑了几句,却只是小范围内名声不好,主要是在村中不被人待见,只要脸皮够厚,对他影响还不太大,但那日王知县和周县尉到来,他上赶着去露了一回脸,还让村里的大户刘家正好撞见。

        当时顾湘对李子俊的态度,人人都看得出,刘传富那么精明的人,自也知道。

        再加上后头刘媒婆推波助澜,夸顾湘时,时常顺带着把李子俊拉出来现现眼,他的名声是真真正正地臭了大街。

        李子俊很明白,如果继续待在村里,邻里见到他就要想起这些事,他便会永远被绑上耻辱柱,一定会影响他的将来,思来想去,他痛下决心,当断则断地要搬到县城里去住,远离这些是非。

        寿灵县是偏远小县城,房租不贵,且县里尤其优待读书人,那些官府备下的廉租房,读书人想申请的话,通常很容易就能申请得到。

        李子俊前几年在县城读了好几年书,自然知道这些潜在规则,他打算好了准备同母亲租一间廉租房过度一下。

        还可以与同窗借一点银钱安家,他不觉得这是件难事。

        他有个同窗,叫郭林的,是河沿村人,前年父亲病逝了,只剩下一腿脚不方便的老母亲,他实在没法子把他娘一人丢在村里自己出来读书,差一点便要离开私塾回家去,正是先生和几位同窗借了些银钱给他,还帮他把母亲接来县里,暂安置到廉租房。

        先生还给他介绍了不少抄书的活计,去年郭林便顺顺当当地考上了秀才,还娶了金先生的女儿为妻。

        金家小娘子温柔贤惠,做得一手好绣活,既能赚钱也能照顾婆母,如今这小子只用在家里踏踏实实地读书,什么都不用操心,日子可是相当和美。

        李子俊羡慕的不行,思前想后,觉得郭林为人其实不大机敏,他都能把日子过起来,自己怎么就不成?

        王氏也十分信任儿子,虽说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家,心中惶恐,嘴上却是一路上骂骂咧咧,发誓要过得特别好,让那些蠢物们都看看,他们到底损失了什么。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