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红袖热文】太子入戏之后商君衍苏辛夷》-第8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容王就知道苏辛夷一笑就没好事,他看着她问道:“你说你在乡下长大,怎么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容王:……

        这不就是骂他书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脑子!

        他不服气!

        他也是十年寒窗苦读过来的,敢偷懒被先生告到父皇那里,就免不了一顿罚,这一点他有十分深刻的记忆。所以,他是真的很认真读书的,怎么就没像苏辛夷这般还能读到这种东西?

        肯定不是他书读得少,一定是苏辛夷读的太多了。

        但是这也不能啊,苏辛夷又要习武又要读书又要谋生他有三头六臂不成?

        他对苏辛夷不服气,但是想起当年苏淳也是天纵英才,别人读十遍书他一遍就能背下来,别人拉弓臂力不足,天天手腕上绑着石头练臂力,他轻轻松松就能拉开强弓。

        容王虽然没亲眼见过,但是他父皇却不会骗人。

        难道苏辛夷真的与她父亲一样,天纵奇才?

        这就扎心了!

        “一本书你读几遍能背下来?”

        苏辛夷听到容王这话侧头看着他,眼珠一转就知道他肯定是心里起疑心了,特别镇定的告诉他实话,“少则一两遍,多则三五遍。”

        容王捂着心口,他还不如不问!

        别人一本书背下来都要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两月,像是厚重的典籍那是要数月时间的,像是苏辛夷这种如此节约时间的人,比他多读很多书这不是应该的吗?

        “你都喜欢看什么书?”容王很想知道她的书单,毕竟她懂得东西很杂很乱。

        “有什么读什么吧,毕竟我们在乡下买本书很不容易,能买到什么就看什么。”

        容王抹把脸,那他是比不了,进入他书房的书单那都是经过把关的,也不是什么书他都能读的。

        俩人一时都沉默下来。

        苏辛夷就想起前世她在乡下时其实读的书不多,因为那时候花费了大量时间练武,还要进山打猎谋生,剩下的时间才能捧起一本书看几眼,而且她说的也是真的,乡下的书籍真的很有限,买一本很不容易,要走很远的路,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唯独卖书的少之又少。

        她后来读了很多书,是进入平靖郡王府后,无事可做总要有点消遣。而且那时她心心念念想要做个大家闺秀,不要丢父亲的脸,就拼命去读书,确实那几年读了很多书。好像把文韬武略诗经词话背下来吃进肚子里,就会变成才女一样。

        容王看着苏辛夷沉着脸不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眼睛里带着丝丝他看不懂的情绪,无来由的就有点心虚,他好像是戳到别人的伤心事了。

        他立刻站起身,“商队的事情不是小事,我去打听下能不能成,你等我消息。”

        容王急匆匆的走了,苏辛夷抬头看着他的背影,轻声一笑,比起前世还是这一世的容王更讨喜些。

        所以得给他找点事情做,免得总盯着殿下的储君之位。

        容王出了门才发愁,他父皇远在京城,榆林卫的指挥使肯定不敢做主,要是往京城送信请示一来一回要耗时间,他发现现在有可能做主的居然是太子!

        容王的脚步就迟疑了,他要是去找太子,这不就表示自己不如大哥吗?

        这一巴掌还是自己打到自己脸上的!

        容王犹豫了,去还是不去?

        苏辛夷可不知道容王在纠结什么,她在等穆邢回来,大哥说了穆邢晚一步,现在应该也差不多了。

        等着的空档,她也没闲着,提着自己做的小腌鱼去了前头应大嫂子家。

        这小鱼还是浇地的时候从水里抓到的,不多,巴掌大的就十几条,她没舍得吃,用盐腌了起来,准备做人情用的。

        用麻布一裹,别人也看不到是什么东西,她就敲了应大嫂子的门。

        应大嫂子正好在家,他们家的地地段比较好,没有遭难,所以不用出门补种。

        看到苏辛夷,应大嫂子特别热情的把人迎进门,笑呵呵的说道:“辛夷妹子怎么过来了,你地里都忙完了?”

        “忙完了,这是我浇地的时候抓到的小鱼,做了几条腌鱼,给嫂子送来两条尝尝味儿。”苏辛夷笑着说道。

        应大嫂子忙推辞,这年头吃点荤腥不容易,她哪里能收别人的东西,“你看你瘦的,赶紧拿回去自己补一补。”

        苏辛夷将鱼放在桌上,笑着又道:“我还有呢,算是给孩子们添个菜,嫂子别谦让了,不然我以后可不敢登你的门了。”

        应大嫂子又气又笑,端了盏热水出来,还撒了点糖在里头,放在苏辛夷面前道:“喝点水吧,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今年天时也不算好,往榆林卫的商队越来越少,买东西越来越难,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苏辛夷点点头,看着应大嫂子问道:“嫂子,商队到榆林卫有什么辖制吗?”

        “没有。”应大嫂子摆摆手,“没有辖制都没人愿意来,这要是再给人家加条条款款的更没人来了。咱们这地儿太远了,人家商队的人说了,这一来一回的太费时间赚不到多少钱,辛苦又不赚钱,谁愿意跑啊。”

        听着应大嫂子叹气,苏辛夷就知道这是事实,商人逐利,没有利益谁愿意冒着折本的风险做生意。

        她喝了口水,尝到了甜丝丝的味道,就抬头看着应大嫂子,轻笑一声,这是把她当孩子哄呢。

        苏辛夷放下碗,想了想又问道:“榆林卫就没想别的办法?”

        “想,怎么不想,但是见效不大,主要是咱们这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跟人家置换。别人挑着满担的东西来,要空着车回去,来过的商队都不太愿意来二遍。”

        苏辛夷若有所思,看来榆林卫这边确实没有足够的利益吸引商队前来。

        北地荒凉,又常年跟【创建和谐家园】打仗,确实商机不足。她以前在乡下去集市买东西,还要扛着猎物去换些铜钱回来做家用,谁去一趟集市不是置换东西,将不用的换出去,有用的换回来。

        有来有回……

        苏辛夷的脑海中有什么闪过,但是太快了她没抓住,应该有办法的。

      第140章 现在打断腿还来得及吗?

        不等苏辛夷想出办法,当天晚上漳平府被偷袭,鞑靼联合瓦剌诸部集结号称是十万大军强攻漳平府。

        半夜之时,苏辛夷就听到了门板被扣得当当响,她连忙穿衣起身,等她推开门出去,就看到苏翼已经铠甲加身正要离开。

        “大哥,怎么回事?”

        “鞑靼、瓦剌诸部偷袭漳平府,漳平府告急,榆林卫要驰援。”苏翼边说边往外走,看着妹妹叮嘱,“你在榆林卫好好的呆着,你是贴户,记住了没有?”

        苏辛夷知道军令如山,她不能像上次一样讨巧,于是点头,“大哥,保重。”

        苏翼点点头大步离开,街上到处都是紧急集结的军汉,蜂拥往城门而去。

        苏辛夷看着他们的背影,心口有块大石压下来,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姑娘,先回去吧。”展桥过来劝了一句。

        苏辛夷深吸口气,这才点点头,这一夜注定无人安睡。

        今日的榆林卫格外的安静,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大家的脸色都十分凝重,不少农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继续去补种,就算是打仗,该种的地还是要种。

        苏辛夷今日没看到容王也没看到太子,很快他就知道了昨晚上半夜太子就带着容王紧急赶往了漳平府。

        太子虽然此行的责任是督粮,但是大战当头,作为储君他必须要去漳平府坐镇。

        哪怕他不是三军主帅,但是太子坐镇漳平府,能极大的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苏辛夷低头一想,转身回了房,打开自己来榆林卫之前就在家绘制的舆图,这份舆图是他从父亲的手札记录中慢慢的整理出来的,其实她前世看父亲手札的时候,几何各地地志就曾在书房中画过这么一幅舆图,只是那时她困于后宅,也没要从军的念头,画只是画而已。

        她翻出自己看了数遍的舆图,指尖从榆林卫滑向漳平府,又从漳平府指向鞑靼,慢慢的落在了瓦剌等部的方向。

        鞑靼与瓦剌联手组成大军偷袭漳平府,后方必然空虚,她是不可能给在城中干巴巴的等着什么都不干的。

        能做什么?

        她不是正户没有军令征召不能上战场杀敌,她不能违抗军令。

        但是,朝廷却没说百姓不能助大军得胜,她现在就是个身份尚算自由的贴户。

        苏辛夷深深地吸口气,看着悬挂在墙壁上的腰刀,这是祖父送给她的。

        伸手摘下来握住手中,她将舆图收进怀中起身推开门,看着院中的几个人,“我要出关,你们谁要与我去?”

        四个人齐齐站起身立刻表示要跟随姑娘,话音一落就看到穆邢喘着气儿推门进来。

        苏辛夷看到穆邢的那一瞬间眼睛都亮了,什么叫运气!

        这就是运气!

        穆邢被苏辛夷那闪闪发亮的眼神给吓得退了一步,总觉得背后发毛,这是出什么事儿了?

        苏辛夷看着穆邢笑着说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跟着一起出发吧。”

        穆邢小心肝一颤,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尽量稳住,开口问道:“去哪儿?”

        苏辛夷轻轻一笑,“我带你们赏赏草原上的风景,去邻居家串个门。”

        穆邢:……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腿,现在打断还来得及吗?

        【今天强行更这一章是为了上来请个病假,这个月的更新总是不太及时,字数也有浮动,是因为这段日子身体不太舒服,本来以为能撑着慢慢更新,但是好像不太行,请大家见谅,我尽量下周一恢复更新,感谢大家理解跟支持,谢谢你们。】

      第141章 故意引她上当

        穆邢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看着人要走,他当然跟着走,只是他生性敏锐,直觉很强,总觉得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苏辛夷牵出马来,在马背上装上担水的木桶与扁担,与往常出城耕作一样,守城门的士兵没有发现异样,大约是漳平府的战事紧急,守城的士兵神色严肃,不像是往常还有心情与苏辛夷说笑几句,今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

        田早尚且镇定,包大同却有些腿软,亏得田早在一旁盯着他才没出差错,等他们一行人出了城,假模假样的到了地头,他才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地上,脸都有些发白。

        苏辛夷见他这般,想了想说道:“大同,不若你留下吧,等我哥回来你也好给我递个话。”

        包大同一听立刻从地上窜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六姑娘,我不怕,我真的不怕,我就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情,心里发虚。”

        曹清在一旁一乐,盯着包大同说道:“害怕也没什么丢人的,你要不想去就不用去,反正家里也得留个守门的。”

        包大同直摇头,脸色有些发白,一双眼睛看着六姑娘,虽然还有些发虚但是却很坚定,“六姑娘,我想去。”

        他不会忘记来这里是做什么的,他怎么能怕,他不怕,就是没做过心里没底。

        苏辛夷劝阻的话咽了回去,低头一笑,“行,去就去吧,咱们这一路不知道走到哪里去,路上也得要人回来送信。”

        包大同松口气,也不敢坐着了,立刻站起来整理自己的行囊,将马背上的木桶卸下来。

        这块地距离城门不远,他们不可能大白天的就跑,而且这地里的庄稼也不能扔了,拿起木桶开始浇地,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把地浇透了,撑的时日也能长一些。

        等到天色慢慢的暗下来,城门上的士兵视线受阻的时候,他们开始悄悄地往外走,一路上遇到不少回城的百姓,几个人偷偷摸摸的避着人,等到天色完全黑了这才骑上马一路狂奔离去。

        而此时,庞澜带着太子殿下的手书赶到榆林卫,拿出令牌顺利进了城,指挥卫所都没进直奔苏辛夷的小院。

        庞澜接连敲了几下门都无人应答,心中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升起,他也顾不得失礼,一咬牙翻墙进了院内,只见院内门窗紧闭,毫无光亮,他心头一紧,立刻上前推开堂屋的门,内室静悄悄的,正中的方桌上摆着一封信。

        庞澜心头一颤,他快步上前拿起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大哥苏翼亲启几个大字。

        庞澜立刻将信塞进怀中,转身就往外走,边走便吩咐亲卫,“去打探一下六姑娘今日的行踪,务必要打听清楚。”

        亲卫领命而去,庞澜直接去见了谢观,当然并未当头就问苏辛夷的去向,而是拐着弯的问了几句,但是谢观正忙着调兵,就算是知道苏辛夷是谁,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一个贴户在做什么,而且苏辛夷到了榆林卫一向安分守己,自然不会盯着她。

        但是谢观能在榆林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可不是个笨人,他有种不太妙的感觉,但是当着庞澜却是丝毫没有显露出来,笑眯眯的把人打发走了,这才黑着脸吩咐亲卫,“去查苏六姑娘在哪里,找到人后速来回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7 23: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