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晚饭就是叶晚瑶包的油渣野菜豆腐包和米汤。
天气热,叶晚瑶每次做饭出来都是一身的汗,想了想,还是面条方面。
家里现在有面,她一下午,擀出来许多面条,在院子里搭了个棍子,把擀好的面条放到院子里晾晒,等晚上再把晒干的面条装到一个坛子里,这样就不会怕面条受潮,以后想吃的时候,直接下面就好,方便省事。
南锦每隔两天也会去山里看看,回来的时候,总能带回来一两个野物,或者一个松木树干。
两人没事在家聊了下木屋的事,南锦说至少要把竹篮和竹篓编出来在开始盖。
现在可以存着木头。
自从那天晚上见过楚大林后,他们再也没见过了,应该是回县里了。叶晚瑶庆幸他不经常在村里,看的出来,楚杨氏这个儿子,可比她精明多了。
第七十二章:买山湖
因为天气热没法放,叶晚瑶把野物做成香菇酱肉,这样储放的时间久,做大酱的活儿她最拿手。
约定送竹篮的时候到了,叶晚瑶和南锦这天又起了个大早,去了二子湖摘了一竹篓的水葵和一竹篓的桃子,苹果看样子也块熟了。
虽然湖怪被打杀了,可村里人觉得这里还是瘆人,很少有人过来。
至于她们卖水葵的事儿没人发现。
南锦的病好了许多,背后的伤经过这几天的修养,已经结痂了,没什么大碍,唯一的就是胸闷,内伤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好的事儿,至少要两三个月,但干些轻活还是可以的,最近也一直在吃药,好了很多。
因为竹篮竹篓太占地方,两人没有坐老张头的车,挑着扁担步行走去了镇上。
叶晚瑶今天继续摆摊,只卖竹杯和桃子,只是今天的地方换了,换在了一个客栈的对面。
叶晚瑶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今天只是试试而已。
不过,这次有些不尽人意,直到南锦回来,摊上的东西一个也没卖出去。
“刚刚我去杨二掌柜那边了,说这几天木耳卖的挺好,今天带的木耳,卖了一两五百文,水葵一共卖了一百五十文,竹篮和竹篓一共卖了一百二十文。”
“照这样的话,咱们冬天就不怕了。”叶晚瑶想了想家里的银钱,整数有十六两四百七十文了“也不知那二子湖多少银钱,要不咱们这次回去问问里正吧。”
“我问过了,里正说想卖下来,至少需要五十两。不过如果是我们买的话,可以便宜十两,最低也要四十两。”
“四十两啊,那也不少呀。”叶晚瑶有些沮丧。
“卖桃子的,你家桃子怎么卖?”两人聊天的时候,一个穿着好似丫头的姑娘问着。
“桃子三文钱五个。”叶晚瑶赶紧介绍道“自家种的桃子可甜了,姑娘可以尝尝。”
“尝还是算了,看着不错,给我装十文钱的吧。”
果然是大户人家的,出手就是大方,叶晚瑶笑嘻嘻的给她挑了些大的把竹篮装满了。
都说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不一会儿,客栈里就出来了人,也买了五文钱的,不过这次叶晚瑶成功的推销出去一个竹杯,得了五十文。
杯子卖进了客栈,如果有人觉得好,总会有人出来买的,中午的时候,两人没有回去,买了几个烧饼简单垫了下肚子,等生意。
果然,下午的时候,陆陆续续卖出去三个杯子。
见天不早了,叶晚瑶和南锦又去陶瓷铺子买了一个坛子回家了。
这坛子是叶晚瑶用来做肉酱的。
两人忙活着自己的小日子,南锦的病也好了七七八八,庄稼一天天的成熟,村里人忙活着开始秋收了。
院子里的朽木多了,生出的木耳也多,叶晚瑶隔几天去山上采些木耳回来,现在家了也有两布袋晒干的木耳了。
这天早上,南锦从山上下来,手里提了两只鸡回来,放到叶晚瑶面前“这两只是母的,好不容易活捉了,一会儿我给它们搭个窝。”
第七十三章:不自觉间的举动
“真的?”叶晚瑶兴奋的看着两只鸡笑了“以后能吃鸡蛋了。”二子湖自从上次捡了两个鸡蛋后,就再也没遇到过了,估计那鸡已经被鳄鱼吃了吧。
南锦目光灼灼的盯着她,微勾着唇,忍不住抬手揉了下叶晚瑶的头发,目光甚是温和“是,咱们以后就有鸡蛋了。不过这种野鸡气性很大,很不容易养活。”
南锦把它的翅膀给剪了下,防止它们乱飞。
叶晚瑶看着现在自家的院子,从一片荒凉到现在放的满当当的物件,心里一片欢喜。
她种的菜也长出来了,现在又有了鸡,不得不感慨,生活真美好!
农具铺子的竹篮和竹篓,今日再编一天,就能交工了“明天我去把竹篮送过去,再买些米面回来。”南锦把两只鸡放到鸡笼里,对叶晚瑶温声道。
叶晚瑶点点头“嗯,送完以后,咱们就先停停吧,看你的手上,全是刀痕,再说那片竹子被我们用的差不多了。”看着南锦越来越粗糙的手,多少有些心疼,毕竟是一起过日子的,不管是不是喜欢,该关心的时候,也不能太端着,像她这种走在大街上看着那些可怜的人还会同情呢,更别说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了。
人之常情!
“我没事儿,这点儿小磨痕不算什么。”以前他在军营的时候,吃过的苦比着差远了。
“顺便给你再抓点儿药,咱们家现在也有十八两银钱了,可买二子湖还不够。”马上该到了挖莲藕的季节了,他们平时卖卖水葵没什么,可莲藕这么大的东西,肯定会被人发现的。
南锦细细沉思了半晌“等明天回来,我去问问里正,看看能不能包给我们几年。”他们总是在这里待不长久。
叶晚瑶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好。”
...
“老二家的,明天你在家里带着孩子做饭就好。“
秋收要抢收,一般这个时候雨水比较多,如果不加紧时间,这一季的粮食就要折了。
楚杨氏顾及着老二家的有了身孕,所以让楚秦氏在家带着小侄子。
“娘,魁儿现在认人了,我突然带着怕是不行。”她们这个大侄子才两岁,可调皮的紧。
“就是呀娘,弟妹她怀了孕,魁儿认生,见不到我会哭不不停。”小杨氏难得的和老二家的一致口径,她可不想下地。
“没带过怎么知道带不住,就这样说了。”楚杨氏说完拿着锄头出了院子,别以为她不知道两人心里的小久久,她家里十几亩地,现在整天鸡打鸣就起,不到三更不回家,就这还忙的转不过来弯呢,往年楚老三儿在的时候,哪用她这般拼命?
小杨氏见没有反驳的余地,脸色不太好,转眼把魁儿给了楚秦氏“麻烦弟妹了,魁儿吃的多,哭了你就给他打两个鸡蛋吃,别摔了他。”
“知道了嫂子。”楚秦氏接过魁儿,低眉道。
这边小杨氏刚走,魁儿那震耳欲聋的哭声就开始了,怎么哄都哄不住,楚秦氏不得已,抱着她去了厨屋,一个手抱着他,一手给他煮了两个荷包蛋出来。
第七十四章:矛盾
魁儿两岁多,身子胖嘟嘟的,楚秦氏抱一会儿就胳膊疼的厉害。
这魁儿还真是,看到鸡蛋就没再哭,吃完在院子里自己玩了一会儿,又开始哭了起来。
闹着要找他娘亲,楚秦氏抱着他哄了一会儿,自己困了,待在楚秦氏怀里睡着了。
放床上的时候为难了,魁儿刚一沾到床就会醒来,不愿意睡在床上,楚秦氏着急了,马上该做午饭了,她抱着孩子,啥事也做不了,该怎么办。
要是他们回来没准备好饭,婆婆肯定又是一顿骂。
以前魁儿她没带过,也不知道这孩子有这毛病。
最后没办法,只能抱着孩子,一只手做饭。
蒸米要比做面条省事,在后院摘了一个青南瓜,简单的炒了个南瓜菜。
楚秦氏满头大汗的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家里人也回来了。
楚二林见自家媳妇满头大汗,还抱着侄子,心疼的赶紧接过魁儿“怎么不把魁儿放到床上?”
楚秦氏用袖子擦了擦汗“魁儿一挨床就哭,不让放,我也没办法。”
楚杨氏洗过手进来盛饭的时候,一看二儿媳蒸了一大锅的白米饭,心疼的不的得了,朝着门口的楚秦氏骂了一句“败家娘们,让你做饭,你这是要败家呀。”
楚秦氏一听婆婆会来就骂,心里不舒服“娘,魁儿不让人离手,我也没办法,想着米饭简单点儿,才蒸了米饭,也不全是白米,我掺了糙米进去的。”
“别给我拿魁儿找借口,让你在家做个饭都做不好,要你有什么用?败家娘们,这是把我们这几天的口粮全给霍霍了。”
站在一旁的楚二林黑着脸,为媳妇宁不平“娘又不是不知道魁儿的脾性,平时都说大嫂带着他,那里离开过,您要是不心疼您孙子哭,那晚上宁儿做饭的时候,把他放一边让他哭吧。”
小杨氏回到屋里梳洗过出来,听到小叔子的话不乐意了,接过魁儿,冷着脸道:“小叔说的这是什么话,不是自己家孩子不心疼。”
“大嫂要是心疼魁儿,你下午就在家吧。”说是下地干活,一上午一个垄沟没挪过窝,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回家带孩子呢。
楚秦氏肚子有些微微的不舒服,和二林说了一声,饭也没吃回到屋里就躺下了。
楚杨氏见老二心疼媳妇那熊样,心里就来气,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就是怀个孕么,看那娇气劲儿,当初我怀你们的时候,大这肚子还下地干活呢。”
“娘咋不说,大嫂怀魁儿的时候,连饭都没做过。”楚二林不满娘偏心,盛了碗饭端着去了屋里。
“哪里不舒服?”楚二林把米饭放到一旁,细声的问着。
“现在好多了,抱了那小胖墩一上午,累的肚子有些不舒服。”刚刚她隐隐感觉肚子微微下坠感,心下有些担心,赶紧躺床上一会儿。
“下午我让大嫂在家,这样你也能轻松些。”
“娘,肯定不会愿意的。”
“大不了我手快点,多干点儿活,放心,这一会儿我和娘说去,你在家里安心的歇着。来,我喂你吃点儿,不然饿了咱儿子怎么办?”
第七十五章:新发现
楚秦氏瞪了他一眼:“别整天儿子儿子的,万一是女儿怎么办。”
“女儿我也喜欢。”
“娘可不这么想。”
“不管她,等秋收后,我和爹爹提提,咱们也把家分出去,别整天给老大一家累死累活的干,他们倒是省劲儿。”楚二林心里是知道的,他那大哥精明着呢。
“嗯。”一听到分家,楚秦氏心里说不出的喜悦,她当然愿意分家单过,这样也能攒钱了。
因为没分家,家里挣的钱都在公婆那里...准确的说,都在婆婆那里。
但这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交给父母也是应该的,毕竟父母生养了他们。
但婆婆有些过分,家里挣的银钱都上交了,但婆婆太偏心,家里什么好的都紧着老大家。
大嫂是她侄女,又给楚家生了长孙,楚杨氏别提多高兴了,从魁儿三个月后,一天两个鸡蛋就没间断过。
家里的逢年过节做衣服,也都是老大家的最好,他们老二都是最差的粗布衣裳。
要不是二林经常在外面做工需要见外人,楚杨氏也是不会舍得那一尺布的。
什么是长辈不慈,就是楚杨氏这样的。
她虽然识了几个字,知道些道理,但心里也难免不舒坦。
下午,小杨氏留在了家里,她躲在屋里搂着自家儿子偷着乐呢,哄儿子可比干活儿轻松多了。
小杨氏躲着偷懒,楚秦氏可不行,在屋里休息了一会儿,该干的还得干,起来把猪给喂了,干的虽然多,但楚秦氏没意见,她觉得干这些活儿比带魁儿轻松,不过话说回来,楚家的两个媳妇也算是这个收获季最轻松得了。
所以干完家里的活儿,又端着一家人的衣服去溪边给洗了。
……………
第二日,南锦摘了水葵,一大早的,挑着扁担去了镇上,把剩下的五个竹篮,十二个竹篓,给了农具铺的洪掌柜,然后去了悦来酒楼把水葵给卖了,得了银钱,又去杨二掌柜的铺子买了些糙米和白米,还有些玉米面和白面,花了五百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