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打招呼的是张四,满心歉意的和张安平赔不是。
不过一双眼睛却是落到他的驴车上,看着那装的满满的驴车,他又突然冒了一句。
“安平兄弟,你这里藏的什么宝贝?”
“一些小玩意,没什么宝贝!”
张安平笑笑没说实话,不过他也知道瞒不过村里的有心人了,连这张四都在注意了,那村里有些脑袋瓜机灵的,肯定也会注意这事。
毕竟,那天自己驴车上装了那么多好东西,可被不少村民看到过。
自己每天一大车一大车往城里送东西,虽然自己掩盖的很严实,但是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呀。
等到张安平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王嫂子家门口又有一堆人站在那里,都在说张全的事情。
原来,张全被抓的原因,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有人甚至说,今天警察来,还在一个地方挖到了尸骨,我的天呀,那个张全居然杀人了,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这藏的也太深了,谁能看的出来呀!
"那张全真狠呀,不过咱村的张安平更狠,差点把张全的腿都给打断了,张全吃了那么大的亏,张安平居然都没事……"
“啧啧啧,不敢想呀,这张全都敢杀人,也就这张安平胆子大,连张全都敢打!”
“你们说会不会张全对张安平下过手?可张安平偏偏没事!最后张全事发了,要枪毙了!”
……
村里人提起张全,就不得不提起了张安平。
张全这手上都沾人命的人,在张安平手里都吃了大亏不说,最后还事发了要被枪毙了。
这张安平能量不小呀!
这哪里是偷鸡摸狗的小混混二流子,这是他们村的牛人呀,千万得罪不得,不然,搞不好会落得像张全一样的下场。
不过说到张安平,有人就说到张安平这些天每天往城里送货,有人发现,送的是小龙虾。
那玩意好像能卖钱。
一沾到钱,村里人就都变得聪明起来,有人开始大白天拿着网兜和水桶去池塘水沟里抓龙虾。
因为记忆中,村里龙虾泛滥,那玩意鸡都不喜欢吃,到处都是,随便用网兜抓一下,搞个一桶龙虾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很快,有人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记忆中龙虾泛滥到处都是的场面。
居然没有了。
用网兜捞龙虾似乎变得有点困难了。
而这个时候,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让张家湾本来有些沮丧的村民,一下子又激动起来!
第34章 有人坐不住了
龙虾真的能卖钱,张安平家里就收龙虾!
六毛钱一斤!
六毛呀,这要是一天抓上二三十斤龙虾,那比干啥都强了。
一天二三十斤龙虾,那不是特别的容易的事情吗?
很快,闲着的村民们一个个都行动起来了,开始用网兜等各种工具,全家出动开始抓龙虾。
可是很快,那些村民发现,白天抓龙虾赶不上晚上,但是晚上他们往往一个村的人抓的龙虾数量,赶不上张安平家里用的那种地笼。
他们忙碌一天用网兜一家人抓不到十斤二十斤,但是人家一个笼子扔进水塘里,什么都不管,拉上来轻轻松松就是几斤。
这差距太大了,实在是太气人了,以至于有些聪明的村民,就开始打听张安平家里那地笼在哪买的?
有人甚至专门跑到随城去问,看能不能找到买这东西的地方。
可是没有,整个随城所有地方都没有卖的。
好在张安平表示,自己家里有这个地笼,十五斤龙虾可以换一个地笼,因为前期数量比较少,只接受以货换货不能赊欠!
有这样的好事?
张家湾的村民一下子急切起来,纷纷来找张安平用龙虾换笼子,甚至有人发现,张家湾水塘龙虾是变少了。
但是隔壁村龙虾多呀,一个笼子扔下去,一晚上的功夫,运气好就可以捞到十几斤龙虾,完全可以换一个地笼。
这地笼抓虾优势太大了,对于用网兜抓虾,简直就是碾压!
这消息一传开,一传十,十传百,村里很多骑上自行车到附近方圆几十里的水塘里下地笼,抓了龙虾再换地笼,然后再抓更多的龙虾!
这样每天抓到龙虾产量非常高。
张安平整天乐呵呵的,他前期积压的一些地笼,终于全部派上了用场,每天赵灵芸就在家用地笼或者现金买虾。
张勇兵夫妻二人就守着村里那二百多个地笼,哪怕一个笼子只能捞二三斤,也比他们去外村强,因为他们地笼多,不花钱!
抓到的龙虾送到张安平那边就好。
张安平也没闲着,毛驴车不停的往城里送货,他情愿自己辛苦一点,送货的地方他也不肯让别人知道。
而且他也预计,用不太久,这收龙虾的活就像他当初用地笼诱捕龙虾,肯定会有人跟他抢生意。
但是目前,这钱还能赚一些。
前期做的地笼,给王二的铁格子工钱是五分钱一个,给那些嫂子的工钱,一人一天也只有七八块钱,算下来一个地笼的成本不过一块多钱。
但是在张安平手里,十五斤龙虾,就是拖到草街水产批发市场,一斤也有八毛钱。
那是差不多十二三块钱。
等于说翻了十倍的利润,这来钱速度就非常的惊人。
张安平每天用那种绿帆布的斜挎包装钱,十块五块厚厚的鼓鼓的,每天也会固定给赵灵芸几千块收购龙虾。
说来,这也多亏前段时间,张安平打了张全,又把他弄到监狱里面去,可以说凶名在外,不管是村里还是外村的一个混混。
明知道张安平现在有钱了,但是谁也不敢来打他的主意。
因为杀过人的张全,都被张安平差点打断了腿,一般人谁敢跟张全比呀,谁敢跟张安平斗狠?
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所以张安平收龙虾意外很顺利,基本就没有什么人来捣乱。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村里人在看到张安平的时候,都会笑着迎上去,客气而恭敬的递上一根烟,喊上一声张老板,并且给他点上火。
“还是叫我张安平,或者安平都行,什么张老板,叫的人怪生疏的!”
张安平并不骄傲,也没有赚钱后沾沾自喜,还是像以前那样平静,但是他平静,他隔壁的黄菊花可不平静了。
因为黄菊花发现,村里不少人去抓龙虾然后换地笼,自己没花一分钱,只是花点时间,然后用地笼诱捕龙虾,那收入蹭蹭的往上涨。
一斤龙虾可是好几毛。
在农闲时节,这笔收入可不小,他家虽然有人补贴,但是也缺钱呀!
所以张勇军很难得的去找哥哥张勇兵,和他聊一下,说是想在这里拿一些笼子抓龙虾,毕竟张安军在学校里开销也大。
需要用钱。
张勇军这样说,张勇兵就坐不住了,差点就忘记儿子张安平的叮嘱。
还是金巧芳用脚踢了他一下后,他才想起来儿子三番几次的叮嘱,有些尴尬的挠挠头。
“二弟,这个地笼,我这没有呀,都在安平那里,要不,你去找他问问?”
“大哥,要不你去帮我问问,这不安平那孩子,和我们有点误会,误会!”
张勇军很难得的冲着张勇兵笑笑,这会倒是像一个弟弟,全然没有平时的高傲和看不起人。
“儿大也不由爹,这,这孩子我管不了呀,扫把早就打不动他了,当初他二婶说话也太难听了一点,要不,你让他二婶和他说一声,你们住的那么近,有啥事不好说的?”
张勇兵委婉的拒绝了,看到张勇军黑着脸离开。
他站在门口边唉声叹气,有些于心不忍,但是金巧芳却在一边劝慰他。
“你心底就别难受了,你把人家当兄弟,人家可没把你当兄弟,没看到当初老二家落井下石,恨不得我家安平去坐牢,这幸好安平浪子回头金不换,开窍了懂事了……”
金巧芳这话说的张勇兵终于点了点头。
是呀,孩子大了,不管了,不管了!
张勇军空着手回去,一进门黄菊花脸就沉下来了,差点对着男人破口大骂。
“你就这点本事,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还什么亲兄弟?你说你还有什么出息?”
黄菊花一张嘴把张勇军气的不行,但是他没想过自己一家人怎么对待别人,却气呼呼的来了一句。
“那张勇兵真不是东西,以后,他家就是跪在门口求咱们,咱们都不要理他!”
张勇军说完这句话就往门外走,那边黄菊花在后面喊他。
“你怎么又要出去?”
“不出去ꎭ꒒ꁴ꒒怎么给你办事?”
张勇军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他在发愁,那抓龙虾的地笼只有张安平家里有,想什么办法,把那些地笼弄到手?
第35章 搬救兵去了
张勇军出了门就去找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张安平的爷爷。
这些张安平并不知道,他很忙,忙着每天把村里的龙虾往城里送,然后把城里做好的地笼往家里运。
他要抢占先机,不管是抓龙虾收龙虾卖地笼,其实都是抢占了先机。
就像最近几天,虽然父母也有二百多个地笼,但是每天的得到小龙虾的产量,已经从最高二千斤降低到每天只剩下一千多斤。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下降。
这也是必然的,小龙虾再泛滥成灾,在张安平悄悄的用地笼诱捕那么多天后,数量也会急剧下降。
而且随着村里人都知道小龙虾能卖钱后,房前屋后的水塘田沟里到处都是人下的地笼。
地笼多了,自然就影响了张勇兵他们抓小龙虾的产量。
可即便这样,一天他们也能收获上千斤的小龙虾,对于张勇兵夫妻,这也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
而张安平这边,每天可以收几千斤的龙虾,虽然一斤只能赚二三毛钱,架不住数量多,一天也可以赚一千多块钱。
但收龙虾比不上卖地笼赚钱。
因为地笼是供不应求,开始只是张家湾的村民知道这条路子,后面就是张家湾附近的村民,也纷纷来用龙虾换地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