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抖音独家】连载至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程弯弯赵大山》-第6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还以为大儿媳是𝖒𝖑𝖟𝖑为了偷懒,是她误解大儿媳了。

        她叹气的这会子功夫,赵三牛放下了农具,走进去问他娘:“家里没水了吧,我去挑几桶水回来。”

        程弯弯看了一眼柴房:“还得多砍点柴回来,打土坯的事情先放一放,你和二狗一起去砍柴。”

        她顿了顿,继续道,“对了四蛋,地里的鸭子得赶回来了,鸡也要喂一下,顺道挖点野菜回来晚上吃……”

        一桩一桩事,她有条不紊的吩咐下去。

        赵老太太愈发自责,大儿媳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是她一天天的在那边乱操心。

        她感觉自己这么闲,还拿两文钱,实在是愧对大儿媳一片好意,于是扯了一把干草进后院,一边烧水,一边缠干草。

        就在这时,院子里响起赵四蛋兴奋的声音。

        “大表哥,你怎么来了,还带了行李,这次来了就不会走了吧?”

        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大表哥,读书比铁柱还厉害,讲一遍他就能听懂,他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变成第二个程昭。

        在后院缠干草的赵老太太,一听到这话,整个人顿时不好了。

        程家的大侄子咋又来了,还带了行李,以后不走了?

        这咋行啊,一个姓程的小子,哪能来他们赵家长住?

        以前时不时补贴就算了,咋能搬过来住,吃赵家的,住赵家的,到底有完没完!

        赵老太太放下手里的干草,连忙走到前院。

        程弯弯也走到了前院,她看到程昭面前的两个大箱笼,嘴角的笑意深了许多。

        这箱笼里应该都是书,四个小子能学到十分之一,都是他们赚了。

        她还来不及说什么,赵老太太就着急的道:“程家小子,你二姑家这么小,你来凑啥热闹,你一个读书人,哪能住这么破的房子,这不是辱没你读书人的身份么……”

        程昭一脸谦卑:“古有学者以地为铺天为盖,著成惊人之作,艰苦的环境方能成就坚毅的品格,程昭感谢二姑收留。”

        若不是二姑开口让他教表弟们读书,他现在大概是无处可去。

        二姑很疼他,以前是用银子来疼他,现在是给他指明了一条路。

        难怪有圣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今日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99章 赵老太太的感悟

        赵老太太瞪圆了眼睛。

        这程家小子说的话,她咋就听不懂呢,读书人都这么酸唧唧的吗?

        程昭拎着两个箱笼进屋里去了。

        赵老太太拽住程弯弯:“老大媳妇,你娘家侄子在这里住多久,啥时候走?”

        程弯弯知道这老太太毛病又犯了,无奈的道:“娘,您放心,昭儿在这里不是白吃白住,有事情让他做。”

        这话,赵老太太一个字都不信。

        程家小子长得是高,但细胳膊细腿的,太瘦弱了,这能干啥活儿?

        还有,读书人干啥活啊,不是该去镇上好好念书吗?

        她从来没去过程家村都知道,明年要考秀才,程家小子是不准备当秀才老爷了?

        赵老太太满肚子狐疑,不过后头水又开了,她只得先去看顾灶里。

        程弯弯让程昭帮着一起过滤冰粉,这活儿不累也不伤手,就是费时间。

        程昭乖乖跟着去后头,他看到院子里一大摊子活计,暗暗想着原来做冰粉也不容易,请这么多人,卖出去才三文钱一碗,他得帮二姑好好做事情。

        他坐在一根木柴上,弯着腰过滤冰粉,才干了一会儿,就感觉腰酸背痛,这事儿比读书写字辛苦多了。

        但他不敢叫苦,一声不吭继续干活。

        赵老太太坐在边上,之前还挺嫌弃程昭的,这会又觉得这孩子蛮可怜。

        读书的料子,咋能干这种粗活呢。

        这可是未来的秀才老爷,在他们赵家吃了苦头,以后会不会报复回来?

        想到这里,赵老太太连忙将程昭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了:“程家小子,你看书去吧,这点活我来做。”

        老太太力气大,不由分说抢走了东西。

        程弯弯暗笑,老太太这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也并没多讨厌程昭嘛。

        程昭手足无措。

        他来二姑家,是为了偿还这些年二姑为他出的束脩费。

        无论他去哪儿,都找不到一个月五两银子的活计,二姑这是想方设法偏疼他,他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程昭走到前院去,看到赵四蛋在喂鸡,他开口道:“我帮你一起吧。”

        赵四蛋取出早上剩下的一点点米糊糊:“表哥,你去喂小黑吧,它在狗窝里。”

        程昭拿着米糊糊走到狗窝边上,里头睡着一只比巴掌大一点的狗,小黑闻到香味,摇着尾巴走出来,不过它的后腿还没完全恢复,走路一跛一跛的,小尾巴摇着。

        它的尾巴末端是黑色的,很黑的那种。

        程昭的眉头微微皱起,这只小狗,怎么跟其他狗好像不太一样?

        容不得他多想,赵四蛋拉他一起去山上挖野菜。

        程昭接过背篓,跟着一起走了。

        后院里的人忍不住议论他。

        “程家小子读书厉害就算了,手脚还这么勤快。”

        “听说他十八岁吧,不知道娶亲没有?”

        “就算没娶亲,也别惦记,人家明年就成秀才了,娶官娘子都使得。”

        “秀才老爷见到县令都不用下跪的,以后田地也不用交税,家里出个读书人,定是祖上冒青烟。”

        程弯弯心里觉得遗憾。

        程家确实令人反感,但程昭很优秀,被人诬陷无法参加院试,这应该会成为程昭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她倒是想帮忙,不过她一个农妇,想帮忙也没有门路,好在距离院试还有半年多时间,可以慢慢想办法。

        搓洗冰粉结束后,赵有银等人就离开了。

        程弯弯和赵老太太在过滤冰粉,十七桶冰粉,要全部过滤出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

        赵老太太过滤完了一桶,累的头晕眼花:“瞧着挺简单,咋就这么累,还有这么多盆,得忙到啥时候?”

        程弯弯锤了锤后腰:“最晚忙到了子时,今儿有娘帮忙,等会大山他们也会来帮忙,天黑的时候应该能弄完。”

        赵老太太咂舌,一大家子人忙到子时,这还要不要睡觉了。

        她老人家顿了顿道:“这过滤也不是啥复杂的事,我给你找两个人来帮忙。”

        程弯弯笑起来:“娘,太谢谢您了,过滤出来一桶三文钱,您看这个价格行吗?”

        放在从前,赵老太太一定会骂大儿媳是个败家玩意儿,但经历了今天的疲累,她老人家知道这些活计是真的挺累人的,三文钱一桶也不算太败家,不过她打算找些在家里没啥正经事的老太太来忙活,给两文钱就够了。

        程弯弯点头:“娘来定夺就是了,我都听娘的。”

        她这么乖顺,赵老太太格外满意,扶着老腰回去找人。

        程弯弯愈发觉得这个婆婆可爱,婆婆出面找人,比她自己找靠谱多了。

        以后,过滤冰粉这个活儿终于可以交出去了,她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比如说上山敛财……买了电线太阳板以及保胎丸之后,她手上的银子少了三分之一,必须得补回来。

        不一会儿,赵老太太就带着赵姓本家的两个老太太一起过来了,她老人家挑的都是眼睛好使的人,三个老太太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过滤,动作非常麻利,也不会问些不该问的东西,后院的气氛非常和谐。

        还没到做晚饭之时,三个老太太就把事情忙完了,结工钱的时候,赵老太太十四文钱,有两文的烧水钱在里头,另外两个老太太各十二文钱,三人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后院每个木桶里盛满了水,然后把冰粉桶放进去,泉水冰镇一夜,明早送到镇上去。

        太阳西斜之时,赵四蛋和程昭拎着背篓回来了。

        “娘,我和大表哥找到了好多蘑菇,晚上可以吃蘑菇啦!”

        程弯弯从屋子里走出去,看到程昭一身蓝白色的书院服装上全部是黄泥,看起来脏兮兮的。

        这孩子应该是第一次上山做这些吧,山路不好走,想来是摔了一跤,好好一个读书人,硬是被四蛋给带偏了。

        不过,读书人不该一味死读书,见得多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程弯弯将两个背篓接过来,拿进灶房里,蘑菇有一点,一些价格稍微贵一点的,她全部扔进了商城,其他的则清理干净,打算做个蘑菇蛋汤,然后再炒一个野蕨菜,照样是煮粟米粥,煮粥的米汤盛出来喂小奶狗,趁机再拌一点奶粉进去。

        晚饭的时候,吴慧娘自己起身坐在了饭桌边上。

        矮矮的四方餐桌边上,坐了七个人,稍显拥挤,很热闹。

      第100章 程昭教算珠

        天色还没暗下来。

        一天的学习时间又到了。

        程昭正式成为四个孩子的先生之后,上课就讲究多了。

        他站着,四个小子坐着,跟着他一起摇头晃脑读三字经,一遍又一遍。

        吴慧娘躺在床上也没闲着,也跟着程昭一起读,大山脑子转的慢,她得帮忙记一点,晚上大山问她的时候,她能提醒一二。

        程弯弯把自己关在里屋,从床板下面抽出那本厚厚的农业书。

        这书上前半部分是关于蝗虫的历史介绍,从古至今蝗虫造成的灾害动乱等等,到了第三百多页,才开始正式讲述怎么治理蝗虫,但是一直在说怎么预防,比如说大兴水利,种植蝗虫不吃的大豆等作物,然后是提前养大量的鸡鸭……这些都来不及了。

        到最后,提到了农药,使用农药可驱逐蝗虫,不过因为农药会在田地里残留,影响稻子营养和口感,且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现代农业一般不会使用这个办法。

        但在古代么,只要能有一口吃的就成,谁还管它有没有营养。

        可农药拿出来也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烦,总不能又让赵有金背锅。

        门外的读书声停下了,程弯弯只好暂时放下书,她准备来教算术课。

        “三牛,先来考考你,十三加四等于多少?”

        赵三牛满脑门都是汗。

        他让自己冷静,伸出手指头数,发现不够用,把赵四蛋的手指头也借过来。

        程昭好奇问他:“三牛,你在干什么?”

        “数数呀。”赵三牛一开口,就忘记自己数到哪来了,只得重新开始,“十一、十二、十三,再数四个出来……我知道了,娘,是十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