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程家这段时间确实是日日野菜汤,就是为了省下粮食换钱给程昭凑下个月的束脩费,整整二两银子。
程老太太没拿到钱,憋着一肚子气回家,不过刚走到家门口,看到程昭站在院子里,她老人家满肚子的气顿时烟消云散。
第92章 程昭被书院开除
程昭才三岁时,就显出了极强的读书天赋。
村里的老秀才很喜欢程昭,不收一文钱的束脩,天天将程昭带在身边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后来老秀才肚子里的墨水教完了,程昭就去了平安镇的小私塾读书,考上童生后,顺理成章进入南府书院。
他是十里八乡最年轻的童生,所有先生夫子都说,明年肯定会中秀才。
程老太太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大孙子,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供大孙子读书。
“昭儿,你咋回来了?”
程昭神色晦暗:“阿奶,您这是去哪回来的?”
“我去了你二姑家,呵,你二姑真不是个东西!”程老太太没忍住破口大骂,“她说了会供你读书,才二两银子就舍不得,还找人把我轰出来,我可是她亲娘,她这是对我大不敬!昭儿,你考上秀才后,不管你二姑说啥子,你都甭搭理她,谁让她对你不好,呸,不要脸的赔钱货,休想再沾我们程家一点好……”
程大嫂从屋子里走出来:“娘,我就说了让你别去找二姑子,她也不知道是脑子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竟然敢跟程家作对。以后咱们昭儿出息了,必须去他们赵家门口走一圈,一文钱都不给她,看她能把我们咋样。”
两人一唱一和,将程弯弯狠狠骂了一通。
听到这些话,程昭内心有些复杂。
以前二姑时不时送东西来家里时,娘和阿奶说起二姑,都会夸赞几句。
现在二姑不再偏帮程家,家里人就开始口不择言辱骂二姑。
曾经的帮助是真的,他也确实用了二姑家不少银子,就因为二姑如今不愿意帮忙了,就否定曾经的一切吗?
“唉哟,我咋能在昭儿面前说这些,没得污了我们家昭儿的耳朵。”程大嫂呵呵笑,“昭儿,你咋突然回来了,是不是缺钱花了,娘这里还有些钱,你都带去书院,该买啥就买啥,千万别省着,免得被同窗耻笑……”
程昭缓声开口道:“从今天开始,我不读书了。”
程老太太愣住:“昭儿,你说啥?”
程大嫂瞪圆了眼睛:“昭儿,你说啥子胡话?”
“我的行李书籍都带回来了。”程昭抿唇,“我不会再去南府书院了。”
程老太太看到他脚边放着两个箱笼,打开看到全是书,这样子不像是作假。
她老人家干巴巴的道:“也好也好,在家里好好学习,明年再去省城考秀才也无妨……不过家里也没个人能教你,还是去书院吧,你放心,束脩费阿奶会想法子凑齐的,你别担心这个,读书最大……”
程昭的眉眼投下一片阴影:“我被南府书院除名,无人担保,无法参加院试。”
“你说啥?!”程大嫂一下子炸开了锅,“南府书院是疯了吧,为啥把你除名,不行,娘要给你去讨公道!简直是没天理,没王法,我儿子这么优秀,凭啥不能考秀才!走走走,咱们这就去镇上。”
程老太太卷起袖子:“南府书院的山长我认识,一把年纪了还欺负一个孩子,看老婆子我咋骂他。”
程昭按住两人,一字一顿道:“我被除名,是因为我【创建和谐家园】,作弊者,永不能参加科举。”
他弯腰将地上两个箱笼提起来,走进里屋。
程老太太和程大嫂面面相觑,她们都是妇道人家,一辈子在这山沟沟的村庄里,压根就听不懂程昭说的是啥意思。
两人还没想清楚,程昭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这些年,我读书花了不少银子,家里人都辛苦了,从今往后,阿奶阿爷,爹娘都不必再为我凑束脩费了。还有,我想知道,这些年大姑二姑共出了多少钱供我读书?”
程大嫂撇撇嘴:“你大姑嫁的不好,一个铜板都拿不出来,一年拿点粮食过来做个样子,你二姑吧,也就去年男人死了拿了二十两恤银过来,其他的啥也没了。”
程昭缓声道:“每个月交束脩费时,二姑都会钱来程家,少则百文钱,多则一两银子,这么多年,林林总总算下来,我们家至少欠二姑五十两银子。”
“你这孩子,胡说八道些啥子!”程老太太瞪着眼睛,“她是你亲二姑,她的钱不给你给谁,你花她的钱名正言顺,不存在啥欠不欠!”
“应该这样说,是我欠二姑五十两,与程家无关。”程昭从袖子里取出一个钱袋,“这是我闲时抄书赚的几两银子,我先拿去还上。”
他迈步就准备走。
程大嫂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昭儿,你是不是被读书的事【创建和谐家园】疯了,你二姑不给你交束脩费就算了,你咋还能给她送钱?你放心,读书的事儿爹娘会给你想法子的,不可能不让你去考秀才,你别糟蹋钱,来,这些钱娘先收着。”
程昭默默地抿着唇。
以前心安理得享受二姑的偏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出人头地,总会有机会报答二姑。
可是现在,他被开除,失去了院试的资格,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走出程家村,他要用读书写字的手,去学习怎么耕地种田,他很难受,但是他没有办法。
他明明没有作弊,可两个有身份的人诬陷他,人证物证都那般齐全,山长无话可说,他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
从书院走出来的那一刻,他想了很多很多,这些年,为了供他读书,家里人都太苦了。
就算真的考上了秀才又如何,他还得继续念书,读几年再考举人,而考举人很难一试即中,可能又得多读几年……难道,让家里那么多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一直供他读下去吗……
他沉默着走出程家院子。
程大嫂急的拍大腿:“这孩子是猪油蒙了心,咋能真的去还钱,疯了疯了,真是疯了……”
“还钱不是啥大事,以后让那个赔钱货还回来就是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昭儿读书的事咋办。”程老太太咬牙,“我去找村里的老秀才问问咋回事,咱们昭儿以后要当秀才老爷的,不能被耽搁了。”
程老太太去找程家村里正。
而程昭,一路朝大河村走去。
他小时候来过一次,依稀记得怎么走,很快就到大河村那条路上。
村口守着一个人,一根长长的树棍挡住了进村的路。
第93章 在二姑家留宿
程昭这个名字,不止在程家村响当当,也传到了大河村。
全村人知道,赵家大嫂子娘家有个侄子读书很厉害,所以赵大嫂子这些年才拼了命的补贴娘家。
他一说自己是程家村的程昭,守门的人就立马放行。
主要是,程昭长相俊美,看起来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没有丝毫攻击力。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了,村里有些吃饭比较早的,已经开始准备晚餐了,零星的炊烟飘上天际。
程昭一路走到了程弯弯家门口,看到程小草站在门口,趴着篱笆往院子里看。
他蹙起眉:“小草,你怎么会在二姑家?”
程小草吓了一大跳,当看到是自己亲大哥时,她立马委屈起来:“大哥,四蛋表哥不许我进院子,让我在外面站着,呜呜呜,我肚子好饿……”
她一哭,就闹出了动静,赵二狗从屋子里走出来。
他看着程昭冷笑道:“别以为你亲自过来我娘就会松口,我娘说过了,有钱也只会供四蛋念书,你赶紧带着自己妹妹滚出我们大河村。”
“我不是来要钱的。”
程昭沉静的说道,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钱袋。
他抿唇开口道,“这里是三两银子,先还给二姑,还欠的钱我以后慢慢还。”
赵二狗看到了那三两白花花的银子,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向来只有程家从他们家拿东西,他们还从来没从程家得到过什么,大表哥是读书人,不会是憋着啥坏主意吧?
他不敢自作主张,进屋就将娘叫了出来。
程弯弯正在过滤冰粉,供货量增多之后,过滤冰粉也成了一个冗长疲累的工作,她和三牛两个人忙死忙活才做完不到一半。
剩下的她也不打算做了,让二狗和三牛来完成,她得去准备晚饭。
“娘,程昭来了。”赵二狗走进来,压低声音,“他说是来还钱的,带了三两银子过来。”
程弯弯擦了擦手,眸子眯起来:“我出去看看。”
走到外面,果然看到了程昭,他穿的还是南府书院那套衣衫,蓝白色的长衫,身形修长,文弱却不瘦弱,眉宇之间有着一股正气。
她迈步走过去,站在院门后,淡声道:“昭儿,你阿奶说我不拿出二两银子给你做束脩,她就一直把小草扔在大河村,我家人口多粮食少,供不起你读书,也养不起你妹妹。”
程昭开口:“二姑,我以后都不念书了,也不参加院试了,以前二姑给我念书的钱,我都会慢慢还回来,这是三两银子,还请二姑收下。”
他将钱袋子递过去。
程弯弯接过来掂了掂,确实是三两银子,还有些铜板在里头。
她心头闪过疑惑,上回她去德和堂买书时,那个掌柜说,程昭差不多是南府书院最优秀的学子,明年院试很大可能考上秀才,怎么说不念书就不念了,真的因为差钱?
差钱的事,程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定然会帮忙解决,程老太太怕是宁愿卖了其他孙女儿,都不愿意自家大孙子考不上秀才。
看来,她得让人去打听打听。
她将银子放进兜里,开口道:“既然不读书了,那以后有什么打算,耕地种田可还不起欠下的那些银两。”
程昭并未隐瞒:“我打算给德和堂抄书,一百文钱一本书,我多抄一些,总能还上。”
程弯弯点头:“既如此,那我明儿跟你一道去德和堂说清楚,你负责抄书,我每半月去结一次账,什么时候还清了,你什么时候回程家村。”
程昭一愣:“二、二姑的意思是,让我在这里留宿?”
程弯弯勾唇:“怎么,在二姑家住一夜都不愿意?”
程昭只得应下了。
旁边还有个程小草,程弯弯不耐烦应付这丫头,给这丫头塞了一块杂粮饼子,让赵大山赶紧送回去。
之前程小草还敢抱着程弯弯大腿撒泼,不过程昭在这里,她一个字都不敢吭,在程家,阿奶是第一位,那么这个大哥就是第二位,大哥让她回去,她也只能回家。
赵大山走得快,背着程小草很快就到了程家村,他连程家的院门都没进,扔下程小草赶紧跑路了。
程老太太看到自家孙女回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这赔钱丫头片子咋自个回来了,不是说了让你在你二姑家待着吗……”
程小草低着头哭唧唧的说道:“是大哥让我回来的,大哥自己留在二姑家过夜,不许我留下,我害怕大哥……”
程大嫂呆住了:“你说昭儿留在他二姑家里过夜?”
她这个儿子自从念书之后,做啥事都瞎讲究,单独一间房,要有书桌,要有窗台,要明亮,要整洁,家里专门给他准备了一间这样的房,他也不太满意,很少留在家里过夜。
这会子,竟然主动去他二姑家里了?
程老太太皱起眉:“昭儿一向聪明,定是有自己的主意。”
“我知道了!”程大嫂满脸喜悦,“二姑子虽然跟我们闹翻了,但她肯定不会跟昭儿多计较,她最喜欢的就是昭儿,在二姑子心里,这个大侄子的分量比赵家那四个小兔崽子重多了,昭儿亲自去开口,二姑子肯定会心软给昭儿凑束脩费。”
程老太太点头:“想来定是如此,既然昭儿自己能解决束脩费,那我们就得想法子再给昭儿找一个书院,这天底下又不是只有南府书院能念书。”
大河村,炊烟袅袅。
程弯弯让赵四蛋看着灶火,她则在做饭,先要给大儿媳做滋补的汤,之前的鱼还剩下一条,她清理干净后放在锅子里炖着,然后做了野菜杂粮饼贴在锅子周边,若是早晨,一人吃两个饼就够了,但这是晚餐,家里孩子们忙碌辛苦了一天,该吃饱一点,才能睡个好觉。
家里有程昭这个外人在,不适合吃大白米饭,她煮了粟米稀饭,掺了一些黑面和野菜。
程昭这会子在院子里,很是局促,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些年,他鲜少回家,过年时在家里待的时间最久,大概是半个月,每天都是读书写字,若是现在有一本书就好了,他可以看看书,打发一些时间。
他看到赵大山和赵二狗在打土坯,走过去问道:“有我能帮上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