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抖音独家】连载至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程弯弯赵大山》-第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到一行人到了家门口,她连忙起身去开门。

        里正咳了咳道:“大山娘,这是县令大人,这是袁师爷。”

        程弯弯低头行礼:“民妇见过县令大人,见过袁师爷,快里面请,慧娘,快倒三碗水出来。”

        吴慧娘正在屋子里剥石花籽,听到婆婆的吩咐,连忙起身倒水,一走出来,看到县令大人头上的乌纱帽,她吓得两条腿都软了,碗里的水也荡出来不少。

        师爷看到那碗有豁口,破破烂烂的,也不知道水干不干净,刚想拒绝,就见县令大人接过破碗,一口气喝光了一大碗水。

        他也不好意思端着,接过碗也把水喝光了,不知道是因为太渴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这水竟然有点甜。

        里正喝了水,镇定的道:“大山娘,县令大人这次来,是想问问山上的水源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的。”

        “是我二儿子无意发现的,这事儿三言两语也说不清。”程弯弯道,“不过我们家老二太忙了,现在去镇上送货,下午回来还得下地,估摸着晚上才有时间,县令大人可能要等一会子。”

        “放肆!”袁师爷眉毛竖起,“县令大人有请,就算是爹老子死了,都必须接受县令大人的派遣。”

        里正吓了一大跳,本能的就挡在了程弯弯面前,卑躬屈膝的道:“县令大人袁师爷有所不知,天逢大旱,久不降雨,村里人绝望之时,终于找到水源,还有半个月收稻子,地里的活计半晌耽搁不得,村里刚会走路的孩子都会帮着干农活,确实不是故意怠慢县令大人。”

        县令看向袁师爷:“这里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你这脾气可以收一收了。”

        袁师爷连忙点头:“是是是,县令大人说的是。”

        程弯弯有些意外,这位县令大人竟然是个好脾气,看起来不像那种贪得无厌的贪官。

        她给了里正一个眼神,示意昨天那些话现在可以说了。

        里正立马打结,嘴巴张了又开,开了又合,愣是说不出一个字。

        找县令大人要钱,这事儿他真的没干过啊,根本就不敢开口。

      第67章 和县令谈判

        里正低着头,看地上的石头。

        程弯弯也能理解,古代平头百姓在当官的面前,那相当于是蝼蚁,大气都不敢出。

        看看大河村的那些妇人农夫,平日里最爱看热闹,如今县令大人来了,一个个要么猫腰躲在稻田里,要么大门紧闭不出来,县令大人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只会吃人的老虎。

        程弯弯只能代替里正开口:“我家老二是个野小子,天天往山上蹿,对大东山很是熟悉,找水源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其他村子附近的山,我家老二从没去过,要找水源怕是得费不少功夫,走一圈找一找,一天就过去了,一天找不到,第二天还得去,家里这么多亩田可咋整?”

        有程弯弯提起话头,里正的胆子大了一些,一唱一和道:“这没事,大山娘找村里人帮着料理田里的事就成了。”

        程弯弯叹气:“请人干一天活不得给工钱啊,我们家一穷二白,一个铜板都拿不出来。”

        县令双手背在身后:“若你家小子真能发现其他水源,这是大功德一件,本官会好好嘉奖一番。”

        程弯弯默默腹诽,嘉奖一般就是口头夸赞几句,这东西不痛不痒。

        她顿了顿道:“从发现水源到挖沟渠引水入田,这不是单个人就能解决的事,大河村至少得派出四五人前去协助。正是农忙之时,谁家里都是一堆农活等着料理,因惦记着家中事,谁能全心全意投入帮别的村寻找水源呢?总不能别的村找到了水,而自家的稻田因没人伺候长满了杂草和虫子,到时收获亩产都比不上别家。”

        袁师爷的怒气又上来了:“县令大人的差遣竟还敢懈怠!”

        程弯弯丝毫不惧:“民妇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距离秋收不远了,谁愿意丢下家中的活计给别人忙活?县令大人,民妇也曾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未分家之时,浑水摸鱼,能偷懒则偷懒,当有巨大的利益摆在面前时,不用任何人鞭策,民妇能一整宿不睡将吩咐下来的事办好,县令大人觉得民妇此言可有道理?”

        里正吓得满头大汗,大山娘胆子也太大了,咋敢在县令面前说这些?

        没见袁师爷都气死了吗,万一县令大人震怒,他们可都要吃板子。

        县令大人是第一次看到普通老百姓在他面前说出这么一长串的话,和平常奉承恭维的话不一样,这话说的很有深意,他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他一个命令下去,村里的人确实不得不去做,但却不可能心甘情愿去做。

        认认真真做一件事,和敷衍着做一件事,结果完全不一样。

        这次大旱,周边所有镇子下的村落都干旱,只有他们平安镇发现了水源,这是他做政绩的大好时机。

        政绩做出来,在知府大人面前露个脸,过几年考核时,他这位置或许能再往上升一升。

        师爷瞬间就懂了县令的意思,开口道:“大河村所有帮忙找水源挖沟渠的人,一天奖赏一百个铜钱。”

        里正瞪大了眼睛。

        我滴个乖乖,一天一百文,这是去哪都找不到的好差事,县令大人真大方。

        这钱他拿手上,可以扣掉一人五十文当做村里公共财产,到时候用来付巡逻队的工钱,巡逻两个时辰给两文钱,多的是人抢着做。

        “县令大人,民妇不是这个意思。”程弯弯一脸惶恐的道,“为县令大人办事,怎能要工钱呢,要是一处水源都没找到,这钱拿着烫手。”

        县令的嘴角抽了抽,这妇人是什么心思,他已经瞧明白了,这是嫌一百文太少了。

        不过县令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人,也觉得稀奇,再则,这妇人养出了争气的儿子,想多要点好处也正常。

        只要能提高他的政绩,多奖赏点铜板不算什么大事。

        县令开口:“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若是发现一处水源,县令大人就给嘉奖,若是无法为县令大人解忧,我们也没资格拿银钱,这法子如何?”程弯弯的唇角浮上一抹笑意,“三十五个村落,三天内必须全部走一趟,如此下来,三日都不得成眠……”

        一直很暴躁的袁师爷多看了程弯弯两眼,一个农妇竟能提出这样的法子,看来是他太小看庄稼人了。

        他给了县令一个可行的眼神。

        县令点头开口:“找到一处水源奖赏二两银子。”

        里正的眼睛倏然瞪大。

        二、二两银子?

        他们全家一年种地,加上他当里正的月俸,一年也仅能攒个二两银子。

        除去大河村后的三十五个村,要是能发现十处水源,那就是二十两银子!

        我滴个乖乖啊,大山娘咋就把县令大人给说服了?

        程弯弯勾唇,她处在地下水还从未被开采的古代,两座山峰嘴对嘴的谷沟之处,很大概率有水。

        只要有连绵的山峰,找水就不难。

        县令赞许道:“大嫂子和普通农妇完全不一样,难怪能养出发现水源的儿子。”

        程弯弯保持低调:“这都是孩子爹教子有方,早些年间没有战事时,他每年都会回来,教孩子们许多大道理,他虽然已经去了,但他的那些道理却一直被孩子们谨记于心。”

        县令叹气,原来是个丈夫战死的寡妇,难怪会惦记嘉奖的银钱,世人各有不易,他身为父母官,确实该体谅一二,一处水源才给二两银子,是不是太少了?

        正说着,门口一辆牛车停下来。

        赵二狗和赵三牛将木桶搬下来,两人颤颤巍巍的往屋子里走,目光发直,连站在门口的县令都没看到。

        走进来的时候还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程弯弯解释道:“民妇这两个儿子去镇上回来了,民妇让他们进屋换件衣服再出来见过县令大人。”

        她的面色有些凝重。

        这两小子送货回来,怎么一脸菜色,难不成是出什么事了?

        早知道,第一次送货她该跟着一道去。

        她不再多想,跟着进屋,就见俩小子把自己关在里屋,她抬手敲了敲,压低嗓子道:“出啥事了?”

        赵二狗将程弯弯拽了进去,两只眼睛瞪大,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娘,是银子!”

        程弯弯看过去,布包里是一锭雪花银。

      第68章 一天一百文

        赵二狗和赵三牛满身是汗。

        两人此去河口镇和平安镇,十分顺利,总共拿到了一千零一百个铜板,一大包铜板放在腰包里鼓鼓的,两人在街上走了一圈,总觉得街上谁都盯着他们腰包,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被偷走或是打劫了咋办。

        两人合计了一下,去钱庄将一千个铜板换成了一锭银子。

        白花花的雪银,两个小子从未见过。

        当初他们爹的恤银虽有二十两,但一直在原身手里捏着,还没焐热就被送到程家去了。

        可以说,长这么大,他们就没揣过这么多钱在身上。

        一两银子放在赵二狗怀里,剩下一百文钱在赵三牛腰包里,两人坐在牛车山,也没怎么动,紧张出了一身汗。

        程弯弯:“……”

        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让她好笑又觉得心疼。

        以后有机会,她要让四个小子都多多走出去,见得多了,自然就不会再闹这种笑话。

        屋外,里正满头大汗的跟县令搭话:“瞧这俩孩子累成什么样了,走路都走不稳,这个家是真的穷,县令大人您瞧瞧,这屋顶上破了个大洞都没功夫修补,一家六口人在破破烂烂的土坯房里挤着,可怜呐……”

        县令大人仔细看了看,叹了口气。

        何止是这个家如此,隔壁的,再隔壁的,都是这种土坯房,屋顶上盖着茅草。

        要是下暴雨,这茅草根本顶不住。

        他管辖之下的村庄,竟然穷成了这样。

        “找到一处水源,奖赏三两吧。”

        “什么?”

        里正瞪大眼睛。

        三、三两银子!

        是他耳朵出问题了吗?

        袁师爷张了张口,没说话。

        要是真的能发现水源,粮食能收上来,县里也能多收税,一个村收上来的粮食换成银子何止是三两,这钱反正也不是从县令的腰包里掏出去,跟他更是没什么关系。

        不多时,程弯弯带着两个儿子从屋子里走出来。

        赵二狗和赵三牛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草民方才没看到县令大人,还请大人降罪。”

        县令大人摆摆手没当回事,他看向里正:“不是说四五个人吗,叫上一起走,可能三四日内都不能回来。”

        里正赶紧去叫人。

        里正自己一个,赵二狗一个,里正儿子赵安江,还有另外在挖沟渠时特别出力的两个汉子。

        去叫人的时候,没有县令跟着,一群村妇围上来。

        “里正,咋地了?”

        “县令大人咋去大山娘家了,发生啥事了?”

        里正长话短说:“县令大人找人帮忙办事,一天一百文,王永成,赵友贵,赵安江,你们赶紧随我来。”

        王永成是程弯弯隔壁泥鳅的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