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怎么感觉,赵婶子就是为了帮她一把?
程弯弯则带着四个儿子上山,昨天赚了半两银子,今天要再接再厉。
还没上山,就在山脚下碰到了一个熟人。
是原身的妯娌,老赵家的赵三媳妇,带着闺女春花拎着菜篮上山挖野菜。
赵三媳妇孙氏笑着迎上来:“好多天没看到大嫂了,感觉大嫂比前阵子白些了。”
程弯弯的嘴角抽了抽,虽然没镜子,但她能看到自己的手,手心粗糙,手背黝黑,标准的农妇肤色,等她赚够钱,一定要买点美白的护肤品……她在现代也是三十三,但周边人都说她看起来像二十出头。
可在古代三十三的她,却成了即将有孙子的老婆婆。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太短,村里有些三十多岁的已经被称为老婆子了……庆幸她头上还有公公婆婆,所以暂时不会被人喊一声赵老婆子……
程弯弯默默鞠了一把伤心泪,开口道:“趁日头不高,赶紧上山吧。”
四个儿子已经飞快走前头去了,她迈步追上,孙氏也加快了脚步,随口说道:“大嫂看着胖一些了,果然吃肉就是养人。”
一听这话,程弯弯差点炸毛。
她老了黑了就算了,怎么还能变胖!!又黑又老又胖,这不能忍!!
她立马停下脚步:“我真的胖了??”
其实就算天天吃肉,一天两天哪里看得出来胖没胖,孙氏就是故意把话题引过去:“大嫂这些年补贴了程家不少银子,这回和程家闹翻,不知程家有没有把那些银子还回来?”
程弯弯瞬间就听明白了,这是拐弯抹角打探她手上有多少银子呢。
她回忆了一下原身和几个妯娌的相处,当初还没分家时,三房人是住在一起的,因着原身是大嫂,丈夫在军营混了个职务,再加上生了四个儿子,在赵家的地位那是首屈一指,两个妯娌不敢惹原身,原身在妯娌面前一向是趾高气昂。
后来丈夫战死,原身为吞掉恤银,和赵家彻底闹翻,后来和妯娌也没什么来往。
“我大侄子要念书,那些银子早花光了,哪有给我的。”程弯弯话题一转,“春花娘,老太太手上还有多少粮食,这你晓得不?”
赵春花立马道:“昨天夜里阿奶拿了十斤荞麦粉来我们房里,藏在……”
孙氏一把将闺女拽身后去,家里有多少粮食,咋能跟大嫂说,万一大嫂要搬回来咋办?
大嫂给老赵家生了四个儿子,老太太心一软,肯定会同意大嫂再搬回老屋。
“家里没多少粮食了,几个孩子饿的头晕眼花!”
孙氏不敢再跟程弯弯搭话,生怕自己闺女这张大嘴巴子把老屋的啥情况都捅出来。
程弯弯乐得耳根清净。
一行人往深山里走,前几天这边还没什么人来,但今天上来,这一块地方都被挖干净了。
还得继续往更深的林子里走。
程弯弯还想继续找松茸,打算走的更深一点。
赵三媳妇跟着程弯弯,她其实还想打听一下程弯弯手上到底有多少铜板,为啥能吃得起肉?
她问了好几遍,程弯弯都不搭理她。
而且程弯弯越走越深,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
孙氏看了一眼天色,太阳已经出来了,越来越热,野草野菜什么的都焉巴了,中午之前她得挖一篮子野菜回去,不然老太太又得发脾气。
正好眼前有一大片新鲜的无人挖掘过的野菜,她连忙蹲下身忙活。
赵春花也跟着蹲下,抬头却看到程弯弯在前面走进了荆棘林,猫着腰不知道在找什么。
她舔了舔嘴唇,大伯娘是不是找到了什么好东西,所以才有铜板买肉吃?
她眼珠子一转,悄摸摸跟了上去。
程弯弯带着四个儿子继续走,路边有蘑菇野菜什么的,就让四个小子先挖着,她一个人继续走,就算找不到松茸,能有点牛肝菌菇也不错。
她踩着荆棘,扒开大片的阔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空旷的凹𝖒𝖑𝖟𝖑谷。
两座山中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凹谷,这谷地里,竟然满是枯荷,也就是说,在一两个月前,这里是一片荷塘。
在这个时代,荷花属于偏南方的物种,应该还没引进到这不南不北的中部地区来,可能是什么飞禽走兽从南方迁徙带来了莲子,然后慢慢的,这里形成了一片大大的荷塘,目测至少有三四亩地。
不过大河村的人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山窝窝里,就算看到了荷花也不认识,更不可能知道生长荷花的淤泥里竟然长满了莲藕。
莲藕可是好东西,在许多朝代都是南方附属国献给朝廷的贡品,不知道这个时代莲藕是什么地位……
她目光灼热的看向干涸的淤泥,脑海里浮现出清炒藕片、莲藕丸子、糖醋藕饼、酸辣藕丁……
她狠狠地咽了一下口水,弯腰找了一根粗粗的长棍子撑着,纵身一跃跳进了干涸的荷花池。
土地干涸,泥巴很硬很难挖,程弯弯废了不少力气,手心都快磨出水泡来了,才终于挖出来了一根手臂长的莲藕。
她用力将藕掰成两截,七个孔的野生莲藕,内里白白净净,闻起来还有清香。
只可惜太久没有降雨,地下的藕刚长出来一点点,没有养分就没再长大,藕有点细,不够粉,商城大概是看不上这样的藕,压根就没报价。
程弯弯将挖出来的藕扔进背篓,起身看着面前三四亩藕田,若有所思。
第20章 这是玉笋
荆棘丛林后。
赵春花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她转身就往山下跑。
孙氏挖了半篮子野菜,正准备换地方,就见大闺女慌里慌张的跑来了。
“干啥,后头有鬼在追你不成?”
赵春花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大、大伯娘,她、她挖到了好东西!”
孙氏忙起身:“啥好东西?”
赵春花也不知道那是啥,但白白净净的,看着就想咬一口,肯定能吃。
她带着自己娘赶紧过去。
而程弯弯挖了两根莲藕就离开了,主要是她的手经不住这么遭,再挖下去怕是要起水泡。
“就、就在这里!”
赵春花跳下荷塘,指着刚刚挖开的泥巴,拿起小铲子就顺着继续挖,不一会儿挖到了一根长长的细细的东西。
孙氏用力掰开藕节,闻了闻,然后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她眼眸一亮,这东西粉粉的,比地瓜吃起来清甜,感觉能吃,但她不敢瞎吃,咬了一口就吐了。
“走,回去问问你阿爷。”
孙氏扯了两片阔大树叶盖住挖过的泥土,这可是她闺女发现的东西,只能属于他们赵家。
孙氏带着赵春花着急忙慌的就下山。
这会儿是辰时末,正是上午用餐的时候,赵老头子刚下地回来,坐在大槐树下纳凉,抽旱烟。
赵老太太在灶房里煮野菜糊糊,一回头看到孙氏就拎着半篮子野菜回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两个人上山,才挖这么点野菜,一个个的就知道偷懒,天天吃白饭……”
“阿奶,我和娘发现了能吃的东西!”赵春花连忙将背篓里的藕拿出来,“阿爷,阿奶,你们看看,这是啥?”
赵老太太看了一眼,裹着泥巴的东西,黑不溜秋的,洗干净泥巴,这东西显出原本的淡黄色,用刀切开,里头竟然白白净净的。
她将东西递到了赵老头子眼前:“这是啥东西?”
赵老头子叼着旱烟,皱眉将藕节拿起来,他放在鼻尖闻了闻,咬了一口尝了下,浑浊的双眼露出光亮:“这是、是玉笋!”
早些年间,赵老头子走南闯北,在南方当过学徒,那地方就有玉笋。
玉笋是好东西,每年挖出来之后要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就算是当地人,也只能吃到那些挖烂了的玉笋。
他有幸吃过几次,大骨头炖玉笋,雪天里喝一口,那滋味啊,终生难忘。
玉笋不比野菜,它能果腹,南方遇到荒灾时,许多人就是靠这个填肚子,跟地瓜差不多。
赵老头子目光灼热的问:“春花,这东西哪里挖的?”
赵春花手舞足蹈:“就在山上,很深很深的山里,一大片全都是,好多好多……”
赵老头子当机立断:“春花,把你爹二伯都喊回来,还有大旺二旺都叫回来,赶紧填填肚子,一家人都上山去。”
赵老太太听明白了,这玉笋是能救命的东西。
她转身进屋将煮好的野菜糊糊分装成十二碗端出来,家里壮年劳动力是一满碗,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一人半碗,几个孩子都是小半碗,就这么点吃食,也用了两斤荞麦粉和三四斤野菜。
用完餐后,赵老太太留在家里守屋子,实则是守着屋子里藏着的粮食,其他人全都上山。
这年头,天不降雨,地里其实也没什么活干,许多人家里的男人也一起上山砍柴挖野菜什么的,赵家这么多人一起上山也不稀奇。
一直往深山里走,一直走一直走,然后穿过一片阔叶林和荆棘地,就看到了一片山谷。
干涸的池塘里满是干枯的阔叶。
“这是荷叶!”赵老头子笃定道,“这东西会开花,会长莲子,莲子比玉笋更精贵,只有京城的达官贵人才能吃得上。”
赵大旺敬佩的道:“阿爷,你懂的真多。”
“人啊,只要走的地方多,知道的自然就多了。”赵老头子摸了摸胡须,“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就是阿爷不让你们读书的原因。”
赵二的嘴角抽了抽:“爹,你确定不是因为咱家没钱读书吗?”
赵大旺和赵二旺嘻嘻笑起来。
赵老头子狠狠瞪了他们一眼,扶着边上的大树跳下荷塘,他从荷塘这一边,走到了另一边,看似是在走路,实则是丈量这里到底有多少亩。
一圈走完,赵老头子心里也有数了,四亩半的水塘,因为雨水不够,产量肯定不丰,一亩大概也能产出七八百斤斤,那就是大约接近两三千斤。
池塘湿软的淤泥变成了硬泥巴,挖玉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家十几个人来挖,起码也得挖个半年。
赵老头子站在岸边,许久才缓缓道:“大旺,你去叫里正来一趟。”
“爹,你不会是想让全村人都来挖玉笋吧?”赵三皱眉说道,“这是我们家先发现的,那就是我们老赵家的东西,凭啥告诉其他人!”
“这么大一片塘,几千斤粮食,我们家十几口人吃不完,也挖不完。”赵老头子不赞同的道,“再一个,春花能找到这里,其他人也能,这边山往西面下去,就是桂花村,如果桂花村的人发现这片塘,就没大河村什么事了。”
赵三一脸不服气,孙氏没说话,但抿着的唇也泄露了内心的情绪。
赵老头子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就先挖着,明早我再带里正过来。”
孙氏松了口气。
她还想藏一点给娘家送去,她娘家就是桂花村的,若是提前透点信,她娘家的人就不会饿肚子了。
赵家十一口人开始挖玉笋。
这边程弯弯带着四个孩子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