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们四个都是高中生,也都会捕鱼,招工条件上说的捕捞经验丰富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录取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什么啊?”
周卫国是很看好宋恂的,才来瑶水没多久就能扑腾开这么大的摊子,比之前几年半死不活的样子强多了。
前几年渔业公司也招聘过船员,不过都是招收农村社员的,宋恂一来,招收范围就扩大到了知青。
在这一点上,很能博得知青们的好感。
宋恂对这几个有高中学历的知青,期待感也比较高,所以讲解的就格外仔细。
“我们这次招收的船员,是为年底添置的渔轮准备的,表现优秀的会被送去省城进行船员的选拔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捕捞驾驶,二是轮机维修。所以就要求大家除了有捕捞经验,最好能懂一些物理和机械维修方面的知识。”
“这么说,十五个正式工的选拔还需要进行笔试?”
宋恂颔首,“会有笔试部分。不难,就是初高中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估计下个礼拜就会安排考试,你们可以提前复习准备一下。”
几人闲聊的时候,隔壁的苗玉兰和一婶先后送了吃的过来。
“房子居然在半夜塌了,你们肯定被吓得够呛!”一婶把一盘玉米饼子往前推了推,“赶紧吃点东西压压惊!”
四个知青又是救人又是抢救东西,在风雨里折腾了半宿,确实饿了。
道声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听他们提起招船员的事,一婶叹气道:“你们这次招那么多人,我家老三,愣是一个也摸不到边,真是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
项前进跟他家老三还算能说得上话,他俩都属于不爱出苦力型的,只不过人家比他学习好。
“你家老三不是初中生嘛?有啥摸不到边的?”
“初中生有什么用?他都没怎么出过海,谁敢让他去呀!”一婶想的是,儿子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小命更要紧,“小宋主任,你们现在有这么多船,又要跟省城搞出口,办公室需不需要招人呐?”
宋恂摇头:“我们现在是负债经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哎。”一婶本也没抱多大希望,可惜地叹了一声就打算回去了。
宋恂平时没少受一婶照顾,送她出门时,想了想还是帮她支了一招。
“要不您去项队长那里问问吧?”
“队里那些活都是有数的,还有啥可问的?”
宋恂凑近她耳边小声说:“咱们不是要通电了嘛,队里还没有电工……”
一般生产队的电工都是本地社员,还需要有些物理基础。
初中生应该是可以的吧?
一婶琢磨了一会儿,才在他手臂上拍了拍,“等雨停了,就让我家那小子自荐去!”
*
雨足足下了两天才停。
这次台风过境的后遗症很多,比如知青们无家可归了,小学生们无处上课了。
贾红梅来大瓦房上班的时候,还把她上小学二年级的闺女带了过来。
“学校塌得挺彻底的,想马上重建一个学校不容易,现在队里还在商量怎么办呢。”贾红梅摇头叹气,“我爹娘都要去上工的,没人带她,只能让她暂时跟着我了。”
贾红梅的闺女是大瓦房的常客,进来以后叫了一圈人,便爬到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写作业看书,有模有样的,十分乖巧。
严秋实逗她:“青青,你干脆也来我们公司上班好了,反正以后也是失学儿童了!”
“我们马上就能回去上学!”青青半点不听他的唬弄,“队长和我们校长说了,也给我们小学盖一座这样结实的大瓦房!”
“呵呵,那还盖什么啊,直接来我们大瓦房上课呗!”说到这里,严秋实突然停住,然后敲了敲隔壁宋恂的桌子,“主任,要不咱们把这座大瓦房给队里当小学得了,反正咱们这几个人占着这么大一个院子也是浪费。”
宋恂从文件里抬起头来,拧眉说:“我们公司虽然建在瑶水村的地界上,但并不属于瑶水村生产队,归省海洋渔业公司所有。当初盖这座大瓦房的花费不菲,你拿公司的财产送人情?”
“这不是孩子们没有地方上学,我跟着着急嘛!”严秋实讪笑两声,缩了脖子,“咱们这个院子确实够大,可惜了……”
宋恂也在琢磨他说的话。
其实,他们六个人占据这么一座有四个房间的大瓦房确实有些浪费。
除了他们在用的这间办公室,其他几个房间,基本都是闲置状态。
每天光是打扫就要浪费不少人力。
给小学生当学校也不是不行……
“红梅嫂子,咱们当初盖大瓦房时的费用账单还在吗?”
“在呢。”
“你找出来,咱们去大队部一趟。”
贾红梅疑惑地问:“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要大瓦房的账单干什么?”
宋恂将椅子拖到她身边,低声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这样能行吗?”贾红梅虽然着急孩子的上学问题,但也从没想过用他们公司的房子。
“行不行的,去问问看吧。”
宋恂说干就干,带着一沓子发.票和账单就去了大队部。
这会儿大队干部们没去上工,正聚在一起商量孩子们上学的问题。
村小学有一百多个小学生,他们这些干部家里都有孩子在村小上学。
可以说,他们现在解决的,既是公事也是私事。
“队里的那点余钱刚拿去买了船,实在没有盖新房的钱。”张会计将账本摊开来让大家看看自家家底,“况且就算从现在开始盖房子,也应该先给孩子们找个地方上课吧?总不能一直干等着!”
“先找地方上课是对的。”妇女主任张忠兰说,“留这些小学生在家,太耽误妇女们上工了。”
“队里目前唯一空着的院子就是五保户张根生家的院子。”项队长给出一个思路。
张根生前两年没了,因着生前跟队里签过协议,大队给他养老送终,他去了以后,那座院子便收归集体。
这两年一直也没人提起怎么处理那座院子,所以就一直那样空着。
“不成,他家虽然院子大,但是只有两间房。哪里装得下一百多个孩子?总不能让孩子在院子里听课吧?”
“那你们说怎么办吧?”
大家正一筹莫展时,宋恂和贾红梅登门了。
“在商量重建村小学的事吧?”贾红梅笑问,“有结果了没有?要是没有结果,想不想听听我们的主意?”
干部们给他俩让了坐,张忠兰拉着她的手催促:“有什么主意,你就赶紧说吧,我真是被家里那些淘小子烦死了,只想让他们赶快上学去!”
“你们觉得,拿我们公司的那座大瓦房给小学生当学校怎么样?”
“好是好,大小也合适。”张忠兰怀疑地问,“关键是,那不是咱队里的房啊,那是人家渔业公司的!不好借给咱们吧?”
也不是没人想过跟大瓦房借房子用用。
可是那里是办公的地方,弄一百多号小学生进去,整天叽叽喳喳的,还让人家怎么工作?
贾红梅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是借,是换给队里!”
……
“那就更不行了!”张会计摆手,“我们队里有啥东西能给你们等价交换呀?”
大瓦房是花多少钱盖起来的,他门儿清,卖了他们也凑不出这么多钱来呀。
宋恂问项队长:“如果我们从大瓦房里搬出来,队里有适合我们办公的院子吗?”
“有个五保户张根生的院子。”项队长详细说了那个院子的位置和情况。
“那个房子如今值多少钱?”
张会计拿出账本翻了翻,“当初给张根生的作价是二百。”
宋恂将大瓦房的修建账目递给他过目,“我们当初盖这座大瓦房确实不便宜。不过,过了三四年了,也有一定的折旧率,报价九百块,不算高吧?”
干部们合计了一番,大瓦房不但办公室多,而且院子也大,当初队里的人帮他们造房子,用了什么材料清清楚楚。
经历了两次台风,那房子也一点问题没有。
确实值九百了。
“我们把大瓦房卖给队里当作小学,队里将五保户的院子给我们作为新的办公地点。除去那座院子的两百块,队里给我们七百就行。”
干部们一起摇头:“算得挺好,但队里没钱。”
有这七百块,他们自己就能盖房了,不用盖大瓦房,盖普通的石砌房子就行。
贾红梅呵呵笑:“我们也没说要钱呐!”
“?”
“我们公司很看好咱们生产队那个机械化养猪场的发展前景,所以打算用这七百块在养猪场入股!”
项英雄眨巴着眼看向宋恂:“小宋,这是你的主意吧?”
宋恂没否认。
“入股倒是没问题,反正公社也有一股。关键是,我们这个养猪场一时半会儿回不了本,没办法给你们分红啊!”
宋恂表示,已经将这些问题都考虑过了。
“我们不用分红!从今年起,养猪场每年给我们公司一头猪就行,不论大小。”
🔒第 24 章
因着渔业公司打算用一座大瓦房跟生产队换猪的事, 宋恂和项英雄双双被人实名举报了!
提起此事,也真是够让宋恂憋闷的。
明明是一件对双方都有益的好事,小学生有了学校上学, 渔业公司有了大小相对合适的办公地点, 每年分到的那头猪还能给职员和船员们发些福利。
大家都受益的事, 居然还有人不满意?
再说,既然不同意,为什么不提早说?非得等到我们都谈好细节了, 你才跳出来反对?
宋恂被叫到渔业基地尹主任的办公室时, 里面不但坐着裴副主任,还有实名举报他的杜三泰!
他着实没想到,杜三泰居然还敢玩实名举报那一套!
不过这样也好, 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地对峙一番,总比被人在背后敲闷棍强。
尹琼华和裴副主任一左一右地坐在办公桌后面,面色严肃地问:“宋恂同志, 杜三泰同志实名举报你贱卖公司固定资产,用公司财产换人情,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宋恂:“我要说的还挺多的。”
“……”尹琼华板着脸, “那你就慢慢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