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独家补番完结】七零年代青云路作者:鹿子草》-第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成,这次请你吃顿好的。叫上嫂子一起!”宋恂迫不及待地转入正题问,“你找谁帮的忙?”

        “我丈母娘!她认识省食品出口公司的军代表!”

        宋恂面上不由露出喜色,说一句喜上眉梢也不为过!

        这绝对是几天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军代表实际上是公司的军管会主任。

        很多企业都有军代表。船厂也有,在厂里的话语权很大。

        想来出口公司的情况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钱小六补充:“不过,我丈母娘也说了,跟人家就是开会时候认识的,平时没什么交情,只能帮你牵个线搭个桥。你要是想着走后门什么的,她在人家那里恐怕没那么大面子。”

        “没问题!只要能帮我牵上线就行,剩下的事,我们公对公的谈。”

        有个介绍人就已经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更多的就甭想了。

        既然打定了主意,宋恂也不去银行了,先把生产任务置换了再说。

        完成一样是一样吧。

        宋恂没让钱小六陪着一起去,将对方劝回去补觉后,按照约定的时间,独自去了省食品出口公司。

        省食品出口公司在省城算是规模比较大的单位,所以占地面积也十分可观。

        公司门口,不但来往人员很多,进出大门的汽车也是其他单位的数十倍不止。

        收发室门口候着好几个人,都是与宋恂一样,做完登记以后,等着里面派人来接的。

        站在宋恂旁边的是罐头食品加工厂的两个干部。

        “去年在广交会上签的订单还没交付呢,今年居然又签了好几个新单!下面单位就算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累死也完不成啊!”

        “出口创汇是大事,只要签了就得想办法完成。既然任务已经下来了,你找谁也没用。”

        “我又不是来推脱工作的,分厂已经在建了,我……”

        宋恂听他们抱怨了一会儿,插空问了一句:“同志,去年广交会上的订单真的没完成?”

        “那可不,我们罐头厂为了完成这些供应,都快忙疯了。”虽然是抱怨的话,但语气却颇为骄傲。

        宋恂恭维道:“看来你们厂的产品质量是很过硬的,不然也不会被选中做出口产品。”

        “那当然了,我们的午餐肉和好几种鱼罐头都是一等品。”

        “我听说现在鲜鱼供应是紧俏物资,供不应求,你们的鱼肉原料供应还跟得上吗?”

        “也是供不上的。尤其是夏天,渔业公司那边找借口,说是为了防止我们把海鲜放臭了,只肯隔天给供一次货。所以我们只好一三五加工猪肉的,二四六加工鱼肉的,交替着来。”

        “……”宋恂感叹,“那你们的生产条件还挺艰苦的。”

        “没办法,为了完成任务,真是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

        宋恂与他们闲聊了没多久,就有一个穿着军装的通讯员走过来问,哪位是宋恂。

        见他站出来,对方并没有过多寒暄,一面带着他进办公楼,一面叮嘱道:“盛主任马上要去外贸局开会,你最多只有半个钟头的时间。”

        宋恂谢过了他的提醒,被领进了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盛主任正提着一只洒水壶,浇灌窗台上的两盆君子兰。

        神色平静闲适,并没有宋恂想象中的急迫。

        听到动静,一身军装的盛主任回头看过来,客气笑道:“你就是省渔的宋主任?”

        宋恂上前握住他伸出来的手,也回过去一个笑:“准确地说,我是省渔在南湾县分公司瑶水支公司的革委会主任。”

        “哈哈,老徐说你是个搞研究的文化人,看来你为人确实比较严谨。”盛主任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引着他在沙发上坐下。

        “老徐在电话里说得不清不楚,她说你想跟我们公司谈合作?”盛主任在半白的短发上捋了一把,靠进沙发椅背里问,“怎么个合作法?”

        宋恂思量片刻才说:“我听说最近两年对出口的鱼罐头原料和冷冻水产的供应一直是不足的?很多去年的外贸订单还没有交付?”

        “是有这么回事。”盛主任点头承认,这件事在一定范围里不是什么秘密,“怎么?你有解决办法?”

        “现在城乡人民吃鱼难的呼声很高,省渔也是要保证国内的鲜鱼供应的。”宋恂对他笑道,“不过,我这边倒是有个能长期给出口公司供货的渠道,不知您有没有兴趣?”

        盛主任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

        宋恂讲了瑶水支公司的原料鱼任务,以及当地船员拒绝钓鲨的现状。

        “我们瑶水是整个南湾县距离砚北港最近的生产队,据我所知,出口公司的冰鲜水产冷冻库就设在砚北港。只要您同意,我们可以将捕回来的活鱼,在砚北港原船原码,交付到出口公司的水产冷冻库。”

        见对方敲着手指不说话,宋恂继续道:“如果不是有鱼肝油原料鱼这么一桩事在,我是不会自找麻烦,跟您谈这种合作的。毕竟,现在是卖方市场,我们只要完成上级要求的任务就行,没有卖不出去的鱼。”

        盛主任皱眉想了想问:“你们给联合加工厂每年提供多少鱼?”

        “不多,今年只有五千担。”

        “那你们这点产量,对我们公司目前的状况也是杯水车薪呐!”

        盛主任从他们每年的任务量上就看出来了,省渔的这个瑶水支公司的规模应该是很小的。

        这么点鲜鱼供应,还不够他们公司塞牙缝的。

        实在不值得他为了这么点鲜鱼就去抢人家“联合加工厂”的供应。

        不然,跟对方扯起皮来也是他们不占理。

        宋恂的身体稍稍向他的方向倾斜,语带诱惑道:“您知道瑶水生产队有多少渔民吗?上千人!我们公司正打算扩大船队规模,从当地招收大批船员!”

        盛主任提起一些兴趣。

        如果他们的船队规模足够大,完成固定生产任务后,额外的产量应该是比较可观的。

        “你们打算将船队扩大成多大规模的?”

        “这就要看贵公司能够提供多少艘渔船了!”

        盛主任:“???”

        “我们瑶水支公司可以为出口公司专门组建一支捕捞船队,与贵公司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为您原船原码供货,保证一等品鱼类的数量和质量!只不过,我们支公司暂时拿不出太多的资金购买渔船。所以,我有个提议!”

        宋恂露出人畜无害的微笑。

        “由出口公司为我们提供渔船,我们瑶水公司则以每次水产供应的实际交易额,来抵扣购买渔船的钱,直到完全付清船款为止!只要您提供的渔船够多,我们就可以长年累月地为出口公司供货,解决贵公司冷冻水产出口短缺的问题了!”

      🔒第 19 章

        听了宋恂的一番“高论”以后, 盛主任怔忡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这个小宋主任可真敢想啊!

        空手套白狼也不是这么套的吧?

        你们公司啥也不出,出些渔民, 就想要我们那么多的船?

        想得也太美了!

        盛主任被噎得, 无言以对。

        心知这事不是那么好操作的, 人家如果能一口答应下来,才是真的见鬼了。

        宋恂对他笑道:“徐伯母可能跟您说过了,我以前是船厂的工程师, 并不太懂公司里的这些业务。”

        盛主任:“……”

        快别谦虚了吧。

        “在来见您之前, 我也去船厂联系过。那边目前有一批从机帆船大队退役的军用渔船,打包价只是新船的三成,十分划算。”宋恂坦言道, “您许是已经看出来了,我们瑶水支公司的规模不大,资金有限。所以我就打算跟船厂商量用鲜鱼换来这批船。”

        “这种事船厂能同意?”盛主任不信。

        “我还没来得及去问他们的意见, 就先来了您这里。不过,六七年前,有渔业生产队跟船厂结过所谓的帮扶对子。他们用捕捞来的鲜鱼, 跟船厂换过一艘渔轮。”宋恂想了想补充,“还有的生产队是跟汽车厂结对子的,换来了一辆卡车。”

        他确实打算跟船厂提一提, 用水产换船的建议。

        船厂不让分期付款, 但未必会拒绝水产这样的紧俏货。

        船厂职工们虽然从事的也是海洋相关的工作, 但该吃不到鱼还是吃不到鱼的。

        厂领导兴许会认真考虑这个提议。

        只不过, 如果出口公司方面同意, 还是与出口公司合作更好。

        毕竟船厂那边是一锤子买卖, 出口公司却是长期的。

        盛主任是这两年才当上出口公司军代表的, 以前一直在部队工作,还真没听说过此类事情。

        不过,这种事也确实挺有可能发生的,城乡人民吃鱼难的状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几年前就这样。

        船厂和汽车厂都是大厂,职工多达上千人,如果领导层为了给职工们改善伙食,想办法用厂里的产品换些鲜鱼,也不是不能这样操作。

        “你想要跟我们结对子?”

        “对啊!”宋恂理所当然地点头,“我们瑶水支公司在农村的最基层,船员们从事的是最辛苦最危险的生产工作,与生产队的渔民们是一样的。省食品出口公司是大单位,如果与我们结成帮扶对子,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很有意义的。”

        宋恂虽然没说透,但想表达的意思也很清楚了。

        如果出口公司方面想拿这件事做做文章,搞搞宣传,他们瑶水支公司也是愿意配合的。

        盛主任对于结不结对子不怎么在意,他最看重的还是对方的产量。

        这几年他们公司确实没少为了水产品短缺而发愁。

        尤其是经历过风波后,不少工厂停产停摆,他们之前甚至还在为了交付两年前的订单而努力。

        如果这个小公司,真能帮他们缓解水产品短缺的问题,倒也不是不能谈。

        他们公司有钱,买几艘船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只不过……

        “即便是买船,我们也只买大船、买渔轮,那种退役机帆船是不会考虑的!”盛主任大手一挥,说出了他的条件,“如果有渔轮,水产就可以在渔轮上冷冻加工。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水产品达到一等品的要求。不过,你们如果不同意,我们也可以跟其他单位合作。”

        这个宋主任算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宋恂:“……”

        他也很想买渔轮,关键是瑶水那边没人能驾驶啊!

        这玩意不像大家用习惯的机帆船,弄回去就能上手,可以随时出海。

        “瑶水目前并没有会驾驶渔轮的船员,除了省渔总公司,其他支公司基本都是用机帆船出海捕捞的。您哪怕是去跟别的支公司合作,也是一样。新组建的船队,必然要从船员的培训开始。”

        宋恂心里其实也不太托底,生怕这事真的黄了,忙说:“我们瑶水其实还有一个优势。瑶水支公司的上一任主任,目前正在省渔技工学校工作。对于船员的培训,我们是有天然优势的……”

        搜肠刮肚地跟盛主任讲了一大通瑶水的优势,这半小时里说的话,比他平时一天说的话还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