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独家补番完结】七零年代青云路作者:鹿子草》-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人搭理他。

        瑶水两大拦路虎不是说着玩的。

        贾支书为了这事差点去举报老刘,你忘啦?

        贾红梅倒是有个不错的思路。

        “我听说隔壁的红星大队开办了一间面粉厂,他们那面粉厂的启动资金是跟信用合作社贷的款,大队没花多少钱。”贾红梅顿了顿,补充,“就是要交一些利息。”

        吴科学在船厂呆得时间长,知道一艘机帆船价格不菲。

        “办面粉厂,顶多需要买几台磨面的机器,可能连五百块都用不上。但是一对机帆船的价格是磨面机的十倍不止,这么大金额的贷款,信用合作社能行?”

        宋恂及时抬手制止了他泼冷水的行为。

        如今这个局面,哪怕只有一丝机会也要试试。

        “只要能贷出来款子就行,不论多寡。”宋恂起身给贾红梅续了茶,笑道,“红梅嫂子,那这事就拜托你了,还得由你这个大会计出面跟信用社联系。”

        意见被采纳,贾红梅挺欢喜地“哎”了一声:“我明天就去趟公社!”

        宋恂收起笔记本,“另外,过两天我打算去省城一趟,公司的事,就交给红梅嫂子了。”

        贾红梅一愣,“你这个时候回去?”

        怎么刚上任就往省城跑?

        “前两个月,有一批退役的军用渔船,从部队转到了船厂,不知道处理了没有,我想去看看。”宋恂对大家解释,“那一批船的性能不错,出海打鱼完全没问题。相比于买新船,退役渔船的性价比更高。即便买不了,也可以跟船厂商量着租用一段时间。”

        他其实还有些别的想法,但都是回了省城以后才能确认是否可行的。

        安排好公司里的工作,宋恂就想去一趟大队部,跟大队干部交代一下养猪场的事。

        然而,出门时,他的尾巴项爱国又跟出来了。

        “你就别跟着我了!【创建和谐家园】自己的工作去!”宋恂无奈地推他回去。

        项爱国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好主任呐!”

        “那行,我给你安排几件事。”

        宋恂觉得他就是闲的,得让他忙起来,不然自己走到哪他跟到哪,像什么样子!

        “你去统计一下公司里党员的数量。如果人数够了,就着手准备申请成立党支部的材料。”

        项爱国赶紧从后腰里抽出一个卷成筒状的笔记本,咬下钢笔帽唰唰记录。

        “哦,还有申请成立工会的材料。如果这次买船成功,肯定要招收新船员,到时候公司里的船员总数很可能破百。工会必须得搞起来!”

        项爱国叼着笔帽点头。

        宋恂琢磨着,自己回省城,一去就是好几天,得多给他安排点工作,免得他闲得长毛,又跑去队里赚工分。

        “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公社不是有一个基点嘛,跟公社的渔业基地在一处办公那个。你抽空往公社跑一趟,找专家咨询一下。生产鱼肝油,除了用鲨鱼和鲸鱼,还有没有其他出油率高,还不犯渔民忌讳的经济鱼类。”

        项爱国下笔挺快,龙飞凤舞的。

        宋恂将自己的通讯员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往大队去了。

        他暗忖,部队里也不是一直有仗可打的,但士兵们为啥还整天训练呢?

        要的就是那种紧张的,朝气蓬勃的氛围!

        瑶水公司颓靡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得让所有人都有事可做,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

        宋恂找过去的时候,队里已经下工了,可是项队长并不在家。

        项大哥出面招待的宋恂。

        “我爹带着我娘去市里看病了。”项大哥从菜地里摘了两根黄瓜,在水里涮涮,递给宋恂一根。

        甩甩上面的水珠子,宋恂咬了一口,问:“苗婶得的什么病?怎么还得去市里看?”

        社员看病一般是去医疗站,赤脚医生处理不了的,就去县里看。

        像苗婶这样,去市里看病的情况,肯定不是小病了。

        项大哥叹口气,哭笑不得道:“睡不着觉。”

        宋恂:“……”

        苗婶的黑眼圈确实挺重的。

        “我娘这个睡不着觉的毛病已经好几年了,每天只能睡三两个钟头,啥人能遭得住?去了几个医院,大夫都说不是病,不知道咋治。”项大哥愁道,“县里的大夫推荐去市里,去了市里两次,我感觉不怎么见效。”

        “你们看的是西医吧?”宋恂小声问。

        “对啊,给开了管睡觉的小药片。吃上能睡会儿,不吃就在床头坐大半宿。有一次我爹睡得迷迷糊糊起来上茅房,瞧见她坐在床头,险些一口气没上来被送走!”

        宋恂斟酌着说:“西医要是治不好,还是找中医看看吧。”

        项大哥不吱声了。

        想找个正经中医可不容易,县医院倒是有过,可是这会儿不知人家在哪劳动呢。

        宋恂也想到了这一层,摆摆手只当没提过。

        项队长是在晚饭后到西院来的。

        宋恂与他说明了自己当上主任后,无法兼顾养猪场的事。

        “你能当主任是好事,可是这机械化养猪,队里也没人懂啊!”项英雄也清楚,人家当主任了,不可能再有时间往猪圈里钻。

        宋恂给他出个主意。

        “我跟孙技术员已经把一部分需要改造的设备设计图画好了,只要找师傅做出来就成。但是,咱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我今天听到一个消息,不知你听说没有?”

        项英雄吧嗒着烟:“什么?”

        “隔壁有个大队的面粉厂是贷款建起来的。”

        “你是说,让我们也贷款建养猪场?这能行吗?”

        “行不行的,你让大队会计去信用合作社问问。我听红梅嫂子说,国家有贫农基金,对农民的农业贷款利息很低。咱们现在缺的就是钱,有了钱,什么设备买不来?有没有我都一样!”

        宋恂在养猪场呆了一段时间,也算小半个专业人士了。

        看项队长犹豫,便劝道:“那个乌克兰大白猪的出栏周期短,到时候把猪一卖,资金回笼快,还贷款不是难事。这就跟借腿搓麻绳,借鸡生蛋是一个道理!”

        项英雄揶揄:“我看你也别当渔业公司的主任了,去银行当信贷员更好!”

        “……”宋恂不理会他的打趣,“反正我给你出主意了,用不用随便吧。过两天我就得回省城联系业务,真的没时间管养猪场了。”

        听他说起回省城的事,项英雄凑近了一些,在宋恂耳边低声问:“小宋,你认识省城的中医不?”

      🔒第 16 章

        将公司的事托付给红梅嫂子, 宋恂在两天后坐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与他同行的还有项队长夫妻和项小羽。

        宋恂搞不懂,苗婶这个睡不着觉的毛病又不是急症,去那么多人做什么?

        不过, 人家项队长的理由很充分——

        “小毛会说普通话。”

        宋恂:“……”

        确实, 走出南湾, 外面的人基本听不懂南湾方言。

        他又是去省城出差的,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陪着项队长夫妻。

        所以,带个随行翻译, 很有必要!

        他们这次乘坐的又是那种遇到个柴火垛都要停一停的绿皮火车。

        宋恂早有准备, 随身带了一本上季度的《中国水产》,打算用它打发无聊的二十多个小时。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项小羽居然也是有所准备的, 只是封面上套着书皮不知她看的是什么书。

        而且她也不像项队长夫妻似的,看什么都新鲜,左顾右盼。

        宋恂挑眉问:“你以前坐过这趟火车?”

        坐在他对面的项小羽, 得逞地在心里哼了一声。

        她就说嘛,多读书可以明智,看她多聪明!

        项小羽盯着书页, 故作矜持地点点头:“六七年前我就坐过。”

        宋恂就迷惑了。

        她看起来挺小的,估摸着也就十六七的年纪,应该跟项前进差不多大。

        看项队长夫妻的表现, 好像是第一次出远门的。

        不过, 六七年前确实有个特殊时段, 可以让农村学生随意出行。

        宋恂合上书, 迟疑着问:“你不会是十岁就去省城大串联过吧?”

        那也太小了。

        项小羽被气个倒仰, 特意挺胸抬头道:“谁十岁去串联呐!我今年十九, 去串联的时候已经上初中了!”

        合着这个宋大主任还当她是个才十六七的黄毛丫头呢!

        她得给自己正名呀!

        项英雄看闺女气得脸都红了, 赶忙安抚她,呵呵笑着冲宋恂显摆。

        “别看我们夫妻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但我家小毛去过的地方可多啦!不但去过省城,还去过广东上海呢!你可能没注意,我们家堂屋的墙上还挂着她去上海串联的相片呐!”

        提起串联的事,宋恂还挺有话聊的。

        “我们当年多数是往首都去的,路上特别拥挤。没想到你是往南走的。”

        还是在那么小的年纪。

        项小羽对当年的事也颇为自得,把书本一收,笑盈盈道:“我就猜到去首都的人一定很多!所以我们长征队就另辟蹊径,在南方一带活动。虽然人也很多啦,但是比去首都的要少一些。我大姐当年就是往北走的,想见的人没能见到不说,回来时还又黑又瘦的。我就不一样啦……”

        一旁的项英雄接话:“白胖白胖的。一路上骗了人家不少好吃的。”

        项小羽:“……”

        她爹可能跟她有仇,怎么总是给她拆台!

        宋恂帮她说句公道话:“当时各地的接待水平不同,待遇上确实会有些差异。我有同学在上海串联,条件比我们好很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