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惜惜】荣谋》-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书生赶忙回礼道:“不敢当小公子的礼,小生薛耀祖。”

      董如意觉的这名字有些耳熟,便起了好奇之心,“敢问哥哥如果那《江雪》是真迹,为何才卖六百两?”

      薛耀祖一脸愁苦,道:“柳先生的字画本是物价,岂能用金银衡量。只是小生自幼饱读诗书,今年又有幸中举。如今却苦于无盘缠进京,故而才起了这样的心思,只求盘缠够用即可。”

      董如意一愣,没想到面前这人和爹爹一样是今年的举子。

      柳宗元的《江雪》卖六千两都有人要,六百两与其说是卖,倒不如说是送了。

      她仔细的打量了起了薛耀祖,忽然她想到了前世的一个人。

      董如意惊道:“你是泰县的薛子光?”

      薛耀祖也惊了,赶忙道:“小公子是如何知道小生的字,小生在此并无名气。”

      董如意按照上一世的记忆,说道:“薛耀祖,字子光,江宁泰县人。为了给祖父治病,变卖了全部的家产。祖父过世后,因无家产被族人所不容,故而流落在外以字画为生。”

      薛耀祖是真的惊了,这小公子怎么连这个都知道,看他的年纪不该啊。

      更何况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这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并不在意那些过往,只是叹息最终没有医治好祖父的病。

      董如意知道的还不止这些,上一世薛子光并没有考中进士,仅仅止步于举人,可是他的才华依旧展露无遗。

      有才华的人很多,光是如此并不能让上一世她注意到。能让她关注这人,是因为他落榜后进入了晋王府。

      而晋王被废后,不久便瘫了,他为了报恩,一直追随不曾离开,最后背着晋王沿街乞讨为生。

      他的所有诗词都体现了百姓的生活疾苦,体现了他不能一展抱负的心情。

      上一世她还特意去看了此人,并且下令让其他人不许再为难他们。

      虽然是她颠覆的大周王朝,但是她依然敬重文人的气节,前世的她不明白,如今想想自己到底是董文德养大的女儿。

      董如意没有回答薛耀祖的话,而是真诚的像他行了一礼。

      董如意道:“薛公子的《江雪》董笏买下了。”

      第四十六章 忘年之交

      薛耀祖是真的一直都处于震惊之中,压根就无法回神。

      买下他画的竟然是个孩童,而且就这样轻易的买了下来,连看都不看一眼。

      董如意读懂了他的神情,道:“董笏相信薛子光的为人,那《江雪》定是真迹,除非薛公子包括薛公子的祖上都被人骗了,否则那画绝对不会是假的。”

      薛耀祖此刻已经不想知道面前的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了,古人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有如此知道自己的人,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薛耀祖赶忙收拾了东西,道:“子光愿交下小公子这个朋友,敢问小公子家在何处,子光带画前往,让公子家中的长辈先验看一下,免得小公子回去被长辈责罚。”

      董如意笑了,“子光兄不嫌小弟年小,直呼小弟其名即可。”

      薛耀祖赶忙行礼道:“董笏贤弟有礼。”

      董如意也行礼道:“子光兄有礼了。”

      两人抬头相视一笑。

      远处的周妈妈已经彻底无语了。

      她远远看着,压根就不知道那两人在干嘛,一个行礼,一个回礼,买个画而已。

      她喃喃道:“好在自己没有跟去,这些个书呆子,小姐也是,给他回礼作甚。”

      董如意道:“小弟年幼,出门还有乳母随行,如果子光兄不介意,就同小弟步行去钱庄一趟。”

      薛耀祖道:“贤弟且慢,为兄这就收拾东西与你前去。”

      薛耀祖还以为董如意家中的长辈此刻就在钱庄,就同意了,却没想到董如意是要给他兑换路上的银钱。

      他们二人步行前往大兴钱庄,周妈妈则是在马车上紧跟其后。

      大兴钱庄是大周朝廷开办的钱庄,在大周的各地都有分号的,而且还有几种不同的存取方式,非常的便捷,除了通用的银票外,其他的存取方式手续费颇高,在民间并不流行。

      大兴钱庄有分银票、商票和庄票三种。

      银票无记名,认票不认人,在大周任何一个钱庄、票号均可兑换。

      近几年大兴钱庄还出了五两、十两的小额银票。

      大兴小额银票一出便深受官商们的喜欢,尤其是受那些个官夫人和富太太们的喜爱。

      大兴商票有记名,认章认票,但凡是商户,持商票和盖章信件皆可提取;

      而庄票却是唯一一个认人的银票,他的样式和银票并无不同,却只有万两。

      银票上有单独记下的号码,只适用于当地的大兴钱庄。不可去其他钱庄、票号兑换。

      庄票在市面不流通,只有像赌场和木斋这样每日进出银钱多的才会使用。

      庄票,必须由本人持票去取,如其他人未经本人陪同或是不在发票钱庄换取的等同偷盗,大兴钱庄的伙计会即刻报官抓捕。

      到了钱庄门口,薛耀祖直接拿出放画卷的竹筒,递给董如意,道:“贤弟先拿去给长辈过目。”

      董如意一愣,才明白薛耀祖误解了她的意思。

      董如意笑道:“那小弟就却之不恭了。”

      薛耀祖见董笏没有拒绝,很高兴,谁料他却看到董笏把竹筒递上了马车。

      薛耀祖想着或许马车上就有他家中的长辈,只是女子不好抛头露面的,也就释然了。

      等他们进入钱庄,董如意这才掏出身上的一张一千两银票。

      薛耀祖道:“贤弟身上带着银钱,为何还来此处?”

      董如意笑道:“子光兄不兑换了,拿着这个上路,要如何使用?”说着她晃了晃手中的一千两银票。

      薛耀祖道:“还是贤弟想的周到。”

      大兴钱庄的二掌柜从里面走出来,道:“两位公子是取钱还是存钱?”

      董如意道:“兑换银票。”说着她递出了银票。

      二掌柜的一愣,仔细的打量了一下他们的穿着。

      笑道:“小公子要兑换成怎样的呢?”

      董如意道:“一张五百两的,三张一百两的,外加二百两白银。”

      很快的,二掌柜就填写好了帐本,拿了董如意要的银票和银子出来了。

      二掌柜道:“小公子清点一下。”

      董如意点头道:“数目没错。”

      然后拿了五百两一张的和一百两一张的银票递给了薛耀祖。

      薛耀祖有些激动,并没有多想,只是高兴道:“多谢贤弟,为兄今日就可以启程进京了,贤弟大恩,子光记下了。”

      董如意不高兴道:“子光兄都叫了我贤弟,还这样客气,这是没有把我当自己人啊。”

      薛耀祖一愣,赶忙解释道:“不是贤弟所想的那样,是我太过高兴了,我还以为要错过今年的会试了。”

      董如意道:“那好,我不管子光兄如何的着急上京,小弟都要做东为兄长践行。择日不如撞日,子光兄先回家稍作收拾,午时三刻小弟在状元楼给兄长践行。”

      每个地方都有一座状元楼,这是给文人举办诗会、宴请的地方,而他们这里最流行的便是在次为举子们送行。

      状元楼不仅菜价公道,意头也好。

      薛耀祖见状笑着答应了。

      董如意和薛耀祖分开,着急的上了马车,道:“快些个回去。”

      周妈妈道:“小姐怎如此着急,这画不是买了吗?看你和那书呆子一起见礼,你也不嫌累得慌。”

      董如意想到之前他们相互不停的行礼,噗嗤一声笑道:“妈妈可知他是谁?”

      周妈妈摇摇头,“我怎会知他。”

      董如意道:“他和爹爹一样是这一届的举子,只是家穷卖了这画才能有盘缠进京。”

      周妈妈惊道:“难怪你对他那样的客气,原来竟是个举人老爷。”

      董如意道:“晌午我要给他送行,就在状元楼。到时妈妈就不用跟出来了。”

      周妈妈道:“那可不行,你别管我,到时我还在马车里呆着。”

      董如意不在坚持,回到陈家。

      陈家小书房里,陈静之、陈明宇和陈明礼全都在等她了。

      陈静之是早早就散了学;陈明宇也同样早早的处理完了庶务;而陈明礼更甚,他是一早的就坐在了陈老爷的小书房里等他们所有人回来的。

      第四十七章 人情

      董如意在陈家大门口,就看到了四处张望的陈书,陈书见到董如意道:“我的表小姐,您跑哪里去了,老爷让小的在此等您,让您回来就去小书房。”

      董如意把手中装字画的竹筒放在陈书的手中,朝后面的周妈妈喊道:“妈妈,我先去书房了。”说完就跑了。

      周妈妈道:”你慢着点,别摔了。“

      陈书怕她摔倒,赶忙朝周妈妈拱了手,也跟着跑了。

      董如意在书房门外就喊道:“外祖父,外祖父,如姐有事找您帮忙。”

      陈静之听到董如意的声音,起身道:“你跑去哪里了,有因何事大惊小怪的?”

      董如意道:“外祖父,您帮我写一封国子监的推荐信好不好?”

      陈静之一愣,想拿到他推荐信的人很多,每年但凡进学期间慕名而来的人数不胜数,以至于他都很少出门。

      陈静之道:“是谁走了你的门路啊?”

      董如意道:“外祖父想多了,是如姐新结交的一个朋友,他今日就要上京赶考,如姐在状元楼为他设宴送行,这才想着送他份人情,他压根就不知道如姐是您的外孙女。”

      陈静之道:“说仔细了,至于给你写不写,还要看是什么样的人。”

      董如意点头说起了薛光耀,还让陈书拿出了那幅画。

      陈静之问道:“你看过这画,可是真迹?”

      董如意道:“今日不曾看过,如姐既然知道他的为人,自当不会对他有所怀疑。”

      陈静之打开了画卷。

      他越看越高兴,道:“是真迹,你当真只给了他六百两银子?”

      董如意点头道:“是啊,当时如姐也问他为何不卖六千两,反而差点因为区区的六百两,弄的他不能上京参加会试。”

      陈静之道:“那他是如何作答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9: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