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董文德在上房的书房里哪里有过这样的待遇,赶忙把董如意放在身边的椅子上,自己也一同的坐下了。
陈静之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外祖父,你都读过什么书?”
董如意答道:“娘亲和爹爹经常背的书,如姐都知道。”
“那你可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的是什么吗?”
董文德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正常来说,岳父不是应该问他,“你书看到哪里了,制艺做的如何了?对进士有几分把握?”
结果岳父问他的三岁女儿都读过什么书,还让她背诵大学。
董如意小声道:“不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吗?”
董文德更傻眼了,他女儿竟然答上了。
陈静之高兴的已经喜怒形如色了,笑道:“对,对,那你可还记得这个……”
这爷孙两个就当没有董文德一样,一问一答的说了好半天。
只不过陈静之问的深了,董如意便不说话了,如果只是让她接文,没有一个可以难的住她。
最后陈静之问道:“你都从何处学来的?”
董如意道:“听爹爹背的。”
董如意见董文德有些昏昏欲睡了,又道:“爹爹还说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后就让周妈妈抱如姐离开了,就只留了娘亲一人。”
第二十一章 翁婿相杠
董如意说话的语气酸酸的,表示了她强烈的不满。
董文德听的一下子精神了,立刻看向了陈静之。
陈静之瞪了他一眼,董文德心中腹诽道:“看来以后不能当着女儿面说这样的诗词了。”
董如意伸手让董文德抱,董文德抱她坐在怀里,捏了她鼻子一下道:“你怎么什么都能记住?”
董如意窝进了他的怀里,爹爹的怀抱好温暖。
陈静之道:“如姐是个聪明的,我看她可以开始着手启蒙了。”
董文德道:“多谢岳父,等入了京,安顿好了,我就给她寻个西席。”
陈静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你带着她上京,路途遥远,这一走又是小半年,等你安顿好了再安排寻找西席,都耽误了。”
董文德道:“岳父说的是,好在如姐是女子不需要学成什么样子。”
董如意真的是服了,外祖父的意思已经这样明显了,她爹爹竟然还能一本正经的打马虎眼下去。
陈静之道:“你是上京赶考,又不是游山玩水,更何况京里什么情况还不甚清楚,不如你和敏淑先去打点好了再来接孩子。”
就这样陈静之和董文德说了一盏茶的功夫,陈静之想让董文德把董如意留下,只要留下董如意,他们一家人就可以上京,有陈家做后盾,也不怕董家人说理。
董文德却是顾左言他的不肯答应。
他就是三岁来到陈家的,虽然舅舅和舅母对他非常的好,但是总归不是自己家。
好在几个表弟都小,他们长在一处,这才跟亲兄弟一样,虽然如此他也经常的想如果娘亲在就好了。
他努力的背书,就是想要超过所有的表弟,别忘记陈家还有陈静之的学生。
想超过所有人,赢得陈静之的高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为了不想让人低看了去,他成亲前几乎是起早贪黑的读书,这才成了陈静之的爱徒之一。
后来他知道自己和表妹订了亲,慢慢的把自己当做了半个陈家人。
而最郁闷的还不是在陈家的生活,是他成年后回到董家的生活。
董家的兄弟跟他不亲,不管他如何的想做一个好兄长,两个弟弟都是不领情的。
好在他在董家没多久就成亲了,虽然董家兄弟和他不亲,但是他有表妹在身边陪伴,这也是为何他们夫妻感情越来越好的原因。
他那时候就在想,不管如何也得在董家忍着,至少让自己的儿子有堂兄弟的帮衬,他有时他看到舅舅家的几个兄弟,不知道多羡慕呢,他们也不全都是舅母所生的啊。
后来他和冯氏对上了,两个弟弟更疏远他了。
如今如姐的事是他没有想过,谁能想过他女儿就入了岳父的眼了呢。
如果是她亲生的也就算了,主要是这个女儿还不是亲生的。
如果她和如哥的关系不亲,那么日后嫁人要如何的仰仗母家呢。
为了如姐,他只能违背岳父的意思,装做听不明白。
以上的总总,让董文德和自己的岳父兼舅舅兼老师杠了起来。
陈静之不知董文德心中所想,只是见他如此,心中很是不快。能得他的青睐那是天大的福气,有多少人想要拜入他门下而不得入呢。
最后董如意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小声劝道:“要不如姐就在外祖父跟前替爹爹尽孝吧。等爹爹考到功名,在京里安顿好了,再寻人接如姐过去?”
董文德摸着董如意的头,摇摇头,他不愿意如此。
陈静之心中郁闷之极,连个三岁娃娃都明白了,你还在这里跟我打马虎眼。
陈静之一拍桌子,道:“你也不用再想其他,敏淑和两个孩子谁都不许跟着你去,你自己一个人给我上京赶考去,就没见过哪个学子赶考还带着家眷的。”
老爷子发了狠话,甩袖子离开了。
董文德这下傻了,他都成年了,舅舅怎么还管着他,随即他便消停了。
董文德抱着董如意回到了后宅。
得知自己被父亲留下的陈氏非常的郁闷。
陈氏埋怨道:“你说你干的好事,明知道老爷子不能硬着来,结果倒好,你和他扭,胳膊能扭过大腿吗?”
董文德道:“我不是想让如姐同如哥一起长大,怕以后他们不亲,到时候如姐嫁人没了倚仗么。”
陈氏哪里不知道丈夫的心思,也只能跟他相视不语的唉声叹气。
陈氏道:“你说父亲也是的,我都嫁人了啊,不是出嫁从夫么,这叫什么事。”
董如意也无奈的叹了口气,拉着陈氏的衣袖,道:“娘亲别急,您就照常的收拾吧,只是我的东西就别收拾了,其实外祖父没有要留您和小弟的意思的。”
陈氏抱起董如意道:“就你知道的多,你舍得娘亲?”
董如意搂着陈氏,摇摇头,窝在陈氏的怀里。
她自然是舍不得董文德夫妻的,可是她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件就是她要给小弟创造条件,创造单独和父母在相处的机会,否则有她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都不会有小弟。
不是小弟笨,是她太聪明了,上一世都是如此,那么这一世她两世为人,就算她自己低调,早晚也是要帮爹爹走进内阁的。
为了避免小弟和爹娘疏远,她只好先让出位置。
他们上京后,少了她,爹娘自然就会多关注小弟,多看到小弟身上的优点。
第二件就是她要趁着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收一批自己的人,因为她年纪小,所以只能让身边可靠的人去给她办事。
有陈氏在,很多事都要被过问。
但是在陈家她只是表小姐,只要不是太大的事,她就可以越过外祖母,毕竟如今陈家是大舅母当家。
只是在这之前她要给小弟选一个可靠老实的乳母。
上一世周妈妈是一直跟着她嫁进王府的,在她全心全意处理外务的时候,内宅被周妈妈管理的一丝不差。
后来因为周妈妈身体不好,她不忍看着乳母病着还要帮她处理事务,就逼着她去了奶兄那里。
如果不是周妈妈的离开,她也不会疏忽了后宅的那些个女人,以至于后院起火,伤及了她的家人。
第二十二章 分别
上一世是她的错,周妈妈走的时候都已经提醒过她要小心车淑妃,她却自大的认为整个后宫都在她的掌控当中,那些个女人闹不出什么风波来,谁成想她们却利用她和董家的疏离暗害了董家。
她永远都记得,她得知小弟的死时,受伤的样子。
她去御书房质问时听到的那些让她小产了的话。
“早知道你会爱上她,我一定不会让出我的正妃之位。如今所有人都以为我死了,我也想以为我死了,可是我没死,你骗了我,骗了田家。”
“原本这后位应该是我的,原本我儿子应该是嫡长子的,可是结果呢?我在拿回我应得的一切,是我收买了太监,是我把你们赏赐给他们的宫宴换成了毒酒。好笑的事,董文德那老家伙竟然连问都没问就直接喝了,哈哈……哈哈,你别怪我,我是个母亲,我不能留下她的母族势力,哪怕他们远离朝堂,我要为我儿子铺路。”
董如意不记得那人说了什么,因为她不记得跟那人有关的一切。
但她知道聪明如她这样的人能被欺骗,想是她爱惨了那个人吧。
董如意摇摇头,深吸了两口气,舒缓了一下让人窒息的感觉,她这一世不会再爱上那个人了。
她要保护好周妈妈,她要跟周妈妈学习后宅的那些事,她要给周妈妈安排一个舒适的万年,而不是像丢垃圾一样的把她甩给了乳兄。
她也不会再嫁入王府,不会帮着那人谋朝篡位,她更不想再做皇后。
她只知道关于那人的一切爱恨她都忘了,那么忘了就忘了吧。
董如意连着几日都去了陈静之那里,陈夫人道:“难怪贤清夫妻喜欢这孩子,不仅聪明还懂事。”
陈静之点点头,道:“过来给外祖父抱一下。”
董如意扭着身子下了椅子跑过去趴在他的腿上,陈静之大笑道:“好孩子。”然后一把就把她抱了起来。
他从来没有抱过孩子,儿子、孙子、【创建和谐家园】,他都没有抱过。
董如意恳求道:“外祖父,您就答应娘亲跟着爹爹走吧。”
陈静之一愣,道:“是你爹让你过来当说客的吗?”
董如意摇摇头,道:“不是,是如姐听了周妈妈的话。”
陈夫人往董如意手里塞了一块糖果道:“周妈妈说什么了呢?”
董如意高兴的把糖果塞到了嘴里,咽下后道:“槐杏姐姐问周妈妈,那些个收拾好的东西是否要拿出来摆放?周妈妈说不用了,三爷要是自己去了京里,三奶奶和小姐、少爷早晚也是要回董家的。外祖母,三爷就是我爹爹,三奶奶就是我娘亲对不对?”
陈夫人道:“是的。”
她转头看向陈静之,道:“连周妈妈都明白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敏淑是董家媳妇,要是贤清去了京里,他们早晚是要回董家的。”
陈静之道:“那你是想留在陈家还是想回去董家呢?”
董如意扁扁嘴,道:“如姐不想死,不想娘亲死,所以不想回董家。外祖父,您就让娘亲和小弟跟着爹爹去京里吧,如姐在这里孝顺您,好不好?”
陈静之被董如意这话弄迷糊了,这回董家和死怎么会牵涉上。
陈夫人接过了董如意,道:“好孩子,告诉外祖母,为何回董家就要死呢?”
董如意叹气道:“如姐知道祖母不喜欢如姐,祖母想要送如姐去死。娘亲不依,祖母就想着送娘亲和如姐还有小弟一起去死,所以爹爹才带着娘亲和如姐、小弟来了外祖父这里。”
陈静之气道:“这是哪个下人乱嚼舌根子?”说着他看向了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