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春天到了,还可以开始养些鸡,鸭子,还要养猪。新房子后面空地够大,猪圈都建好了空在那,鸡棚也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村长家,唐有望有些吃惊的看着唐黛,居然买了那么多田地。但是一口答应下来,帮她在村里招长工,谁家勤劳,谁家懒惰,他早已熟于心,唐黛家帮工的人待遇好,村里人也都愿意做!
交待好的唐黛,决定要再去长安县一趟,豆腐坊大舅娘正月十六已经带着唐瘦子夫妇开张了,“鸡不可失”店里小梅姑姑一家过年一直都没关门,三奶奶还在那住着,她也得去看看情况。
第二天,唐有望正好也准备去县城,李氏和唐黛跟着村长的牛车去县城,事情办好,把放长青酒楼的驴车得赶回来,唐华在家看家,家里不能没人。
原来西北角自家住的茅草屋也已经通知帮家里建房子那帮建筑队拆了重新盖了,做为新的豆腐坊。现在家里做豆腐的暂时只能在新屋里做,所以家里缺不了人。
到县城后,先去了豆腐坊,看运转正常,唐黛很满意,又给店里几个人发了新年红包,虽然不多,一文钱也是钱不是,大舅娘,唐瘦子夫妇高兴的接了红包,恭祝小东家新的一年,生意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到“鸡不可失”店里时,已经快晌午了,正是吃晌午饭的时候,店里已经开始忙开了。现在已经不仅是店周边的人来店里吃了,名气打响了,连邻县都有人慕名来的,喜欢吃这说不出味道的鸡肉,都夸赞好吃。
看着红火的生意,小梅姑姑一家人合作默契,烧鸡的,端盘子的,收钱记账的,洗碗的。个个都是有条不紊,没有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唐黛点了点头,算是锻炼出来了!
小梅姑姑正在厨房里忙着,见唐黛来了,忙走出来问了唐黛现在身体怎么样,恢复了不?还没说两句,又被人叫了回去,唐黛让她赶紧忙去,她没什么事。
小梅姑姑是过了好几天才知道唐黛上元节掉水里被救了起来。忙得又没时间回唐家村看,正准备这两天若闲下来点,带着娘亲三奶奶回去看看,不想唐黛竟先来了。
去了后院,三奶奶正在喂鸡,因为院子大,唐小梅就买了几只鸡养着。见是唐黛来了,三奶奶忙蹒跚着走过来,拉着唐黛的手,上下他细瞧着。见的确没事,安慰着拍拍唐黛的小手,让进房间歇着喝茶。
唐黛见三奶奶气色好多了,皱纹也浅了许多,灰白的头发也挽在脑后,整个人精神奕奕的。可见在这过得不错,小梅姑姑和秀才姑父是个孝顺的,也就放下心来。
与三奶奶说,自己还得去长青酒楼有事,先不歇了,就告辞了出来。
向小梅姑姑,秀才姑父打了声招呼,往长青酒楼去。长青酒楼也正是吃饭时间,欧阳掌柜在忙着,先让店小二给二人在二楼欧阳清的书房里上了茶水和点心。
唐黛与李氏喝着茶水,吃着点心等着。
唐黛拿出上次放在书房里的信和地契,心里庆幸,幸好上次以防万一放这了,要是放身上还不得掉河水里泡烂了,岂不是麻烦。
欧阳掌柜忙好,三人吃了晌午饭,坐酒楼的马车,去了一百五十亩水田那,水田离唐家村有些远,估计得有三十里地,是大片的良田,也不知原来的主人是谁,这么好的田竟让给了欧阳清。
沿着一百五十亩田绕了一大圈,看着欧阳掌柜手指着的方向,别说李氏,就连唐黛心里也雀跃了起来,她们家终于有自己的水田了,而且还挺多。看着地契没感觉,看着实实在在的一片无际的水田还真有那么点小震撼。
回长安县后,唐黛又让欧阳掌柜带着她去了牙行,准备买几个人。牙行老板现在是与欧阳掌柜,唐黛都熟悉了。见二人来了,忙起身打招呼,问二人需要买下人,还是租房买房?
唐黛想买一个做饭的婆子,让李氏能解放出来,专心的管着放在家里的豆腐坊。五十亩旱地与一百五十亩水田就算农忙季节请长工,但也得有个管着的人,得买个对田地熟悉,且得力的人全心管着,平常再管管家里的杂事,算是为以后预备管家人选。再为二个哥哥买个会赶驴车的小厮,镇里离家太远,万一有事,有个人跑跑路。
听了唐黛的要求,牙行老板叫了十个人出来,唐黛用眼睛在十个人身上扫视了两圈,心里就有了底。又拿眼睛看着李氏,示意她挑,家里以后下人只会越来越多,得让便宜娘亲学会看人。
李氏看着自家闺女,又看看那十个人,再看看自家闺女,心里没数,不知道挑哪几个,有些为难。
“娘,你看中了哪几个?”唐黛问道。
有赶鸭子上架,逼紧李氏的感觉。
第五十六章 识人挑人
“那个,那个……”李氏被唐黛一逼,就指面前的几个人道。
唐黛看了眼,那做饭的婆子倒是挑得没差,也是她看中的,估计李氏常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能看出几分来。但指的那个男的管家可不行了,那男的手上皮肤白皙,不似与农活打过交道的人。
“就你,你,你三人吧,说说你们都会什么。”唐黛指着婆子,还有她身边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道。
“哎呀,唐小姑娘真是好眼力。你们三个说说自己擅长的给姑娘听听。”牙行老板见唐黛有看中的,这又是一笔银子了,忙上赶着巴结吩咐道。
“奴才原姓贺,以前在一个庄子里负责管理着农庄里庄稼,后因主家衰败,庄子卖了,就把奴才卖了出来。”那中年男子,向唐黛行礼回话。
接着他又继续道,另外两个一个是他媳妇,一个是他儿子,也是一起在前主家干活。
原来是一家人,这中年男人还是种田的老把式,唐黛点点头。
“我们家田地不是农庄,是乡下的农田。我们家需要一个负责做饭的,一个管理田地的……你们可是愿意?”唐黛看着那个人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明了,几个人回家要做些什么也一一介绍了。
把选择的权利给了三人,愿与不愿自己选择。虽然都是买,但是她不想买个心里不愿意侍奉主家的奴才。
“在下自是愿意,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但是奴才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小姐发发慈悲,我还有一个女儿,请小姐也一并买了吧,我们一家人想在一起。”那人指着角落,那笔直的站着一个八岁左右的女孩。
中年男子向唐黛跪下请求道。
又怕唐黛不愿意,忙又道“她看着虽小,但是能做很多活的,手脚也麻利,小姐……”
见男子跪下来请求唐黛,包括那女孩在内的其他三个人也跟在男人身后一起向唐黛跪了下来。
“多买一个也不是不行。但我对于你们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要忠主,背叛我的人是没有好下常的。”唐黛打断中年男子的话,气势全开,朝他压去,眼神凌厉起来。
“是,奴才全家一定会忠心小姐全家,决不背弃,若有背弃,天打雷劈。”中年男子被唐黛的气势压得背上出了一身冷汗。
心道自己这个主子人虽小,但不简单。咬着牙,扛住威压,发誓道。
半晌后,听了这话唐黛收了气势,心里做了打算。
“你起来,来我这。”唐黛朝那女孩子招了招手,让她过来。
“是,小姐。”女孩起身上前离唐黛大约两尺远施礼后停下,微微低头,端正的立着,任由唐黛打量着,没有局促紧张,小身板站得笔直。
打量了一番,见那女孩子并未被自己的气势吓到,微微点了点头,是个能培养的。小手上也长满了薄薄一层茧子,平常也不是个偷懒的。
本打算过段时间再给二姐买个丫鬟培养着,等出嫁时带了去,好有个心腹。既是如此,那就此次一并买了,一家人在一起,更会忠心些,不会随便对主家起了歹念。
“江老板,就他们一家吧。多少银子?”牙行老板姓江,唐黛对着他道。
一边的欧阳掌柜与江老板,看唐黛挑人识人,不觉又惊叹,小姑娘看人眼光老到啊。
这家人家前面就有几个主雇要挑,但都因为家里用不上那么多人,这一家人又团结坚持,就没有勉强买去。不想,唐黛也看上了,而全很有气魄的全部买下。
“这中年男子因为是男劳力,要贵些,要十二两;这婆子十两,小男孩五两,女孩三两。咱们都是熟人,也不算你贵。”江老板正在感叹,听唐黛问话,忙笑容满面的回道。
“好。”唐黛一听,的确不算贵,掏出三十两银子递给江老板。江老板拿出四个人的【创建和谐家园】契给了唐黛,唐黛递给李氏,让她收好。
见买卖已成,四个人忙跪了下来认主。
“奴才(奴婢)见过小姐,见过夫人。请小姐,夫人赐名。”
“你们四个在原来主家都叫什么名字?”唐黛问道。
“前主家并未赐名。奴才原名叫贺柱子。我家这个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婆子。儿子叫贺仁,女儿叫贺离。”
“那就这样吧,你们还延用你们原来的名字,我也不给你另取名。都起来,以后不用见着我们就跪,我们家没有那么大的规矩。”唐黛听两个小的名字也还算不错,不难听,就懒得动脑筋再取名,延用前面的名字。
“是,谢过小姐,谢过夫人。”四人忙谢过,起身站起来。
李氏听着那一声声的夫人,不适应,总觉得有些别扭。看自家小闺女有板有眼的,不好给她在下人面前丢人,也微笑强撑着,等买人结束,都感觉脸上的肌肉都笑僵了。
“江老板,我准备在长安县城再开一间豆腐坊,准备再买一间店铺,但是店铺要离我家这个店铺远些,不能在一起,最好在城南那一片。就算偏点也无所谓。你看着寻摸,找好了,就与欧阳掌柜说,让他通知我。可行?”唐黛人买好,就把豆腐坊扩张的事提上了日程。
“是,唐姑娘,我一定尽力给你注意着,有合适的立既通知你们。”一听说又有生意可做,江老板的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忙答应道。
事情都办好了,唐黛与欧阳掌柜,李氏带着一家四口又回到了长青酒楼。把欧阳清找的辣椒种子,还余下一小部分没有拉回唐家村的搬上驴车,带回去。
种田的人找好了,唐黛准备教贺柱子育辣椒苗,五十亩旱地能种多少辣椒就种多少,最好全部都能种起来,答应欧阳清开发菜系的事全部靠这些辣椒种子了,就怕种子育出来的苗不够使。
驴车小,换了贺柱子赶车,其他人挤在驴车里,刚刚好坐下。看着挤挤的车,唐黛想买辆马车了,马车跑得快,空间又大。恩,等下次来县城再买吧,就是不知道妖孽那时回来了没有,让他一起去挑。
回到唐家村,驴车停下来,贺柱子几个看着又大又新的房子,不由得惊讶起来,他们还以为在村里最多不过是房子大一些的青砖瓦屋。
他们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样式的房子!
唐黛带着几人熟悉了家里,又介绍了二姐唐华,让几个人叫大小姐,安排贺离以后就跟着唐华,听唐华吩咐。
听着“大小姐”三字,又听妹妹说这个丫鬟是买给她的,唐华有些局促,不知道如何应付回答?唐黛用眼神安慰二姐,示意她不用紧张。
改变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贺柱子几个人见了,神色如常,并没有流露出其他神色出来,这让唐黛又生出几分满意来,看来她挑的这家人的确不错,以后不会是那种捧高踩低,功高欺主之人。
给几个人分派完事情后,又带他们到主屋的一侧,给一家人安排一个小院子,正好他们一家子住,也有小厨房,可以自己生火做饭。
是愿意跟唐黛主家一起吃,还是自己一家人一起吃都行。唐黛毕竟是现代过来的,平等意识强,没有给他们立许多的规矩,只要他们忠心,把主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就好。
第五十七章 育辣椒苗二更
因为急着早点把辣椒苗育出来,而古代既没有大棚,又没有薄膜塑料,室外的温度达不到育苗的温度,为了解决这个硬伤,唐黛让贺柱子赶着驴车跑了几趟县城去采买油布,在村里让家家户户编稻草帘子,又让砍了竹子教他们削窄削薄成条,两头削成尖的。
全部弄好后,她出钱购买。
再请了两个短工,把那五十亩旱地选了二亩土质最肥沃的出来,整理成一垄垄的,施上肥准备着,古黛没有化肥,复合肥,跑了几个村庄总算买够了家里的土肥料,无外乎人的粪便,猪牛羊的粪便,再加入一些草木灰,堪堪够用。
等准备好,已经是正月底了,天气也比过年前后回暖了些,气温高,春雪估摸着也不会下了。
看可以下种子了,唐黛让贺柱子把几袋辣椒种拉出来暴晒了三天后,就加入清水泡上了。
第二天一大早,唐黛,李氏,贺柱子一家,还有村里请的几个短工,搬着种子,拖着油布,稻草帘子,竹条开始育苗了,村里都不知道唐黛要种啥,天气这么冷能种什么?更没看见过这种精细的种法。
都跑来看热闹,唐黛笑着不解释,贺柱子与李氏虽然也惊奇,想解释又无法下嘴,他们也是按照唐黛吩咐来做的,并没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唐黛之所以不说,是因为从来她就是谨慎的性格,事情没有成功以前,尽量少说。
等到今年种成功了,她自然会说,不但会说,还会带着他们一起种上,让全村人勤劳致富,也是她的想法。
一帮人忙了整整两天,所有的种子都种下了,站在陌上,看着二亩地上一片拱起来的油布,唐黛露出了自元宵节以来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脸。
她觉得自已就像这辣椒种子一样,从开始的陌生落地,摸索生根,再到茁壮成长,到最后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来,也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李氏远远望着唐黛笑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小闺女自落水救上来后,人一直郁郁寡欢的,少了以前的调皮劲,脸上总是淡淡的,眼神也与以前不一样,有时候让她都有错觉,这孩子不是九岁,而是像她这般年纪的大人一样。
看来这次比上次摔破头更让她吓着了!
等小闺女心情再好点,还是带她去趟飞来寺拜拜菩萨,虽然她外婆,自已娘亲已经去许了菩萨了,可是还是孩子自己去一趟显得心诚。
你看,这不是菩萨灵验了,娘亲去了刚回来,这两天孩子就已经好了许多!
京城公主府,收到欧阳掌柜信里的禀报,欧阳清满心愧疚,为什么每次丫头有事他都不能在她身边?而且这次竟然是那个腹黑的表哥救了她,想想心里都不是滋味。
这样想着,心里更是气自己的娘亲长平公主,小小的风寒竟然骗他是重病了,竟是为了让他赶回来与丞相府小姐相亲,有这样坑儿子的娘么?
因为担心,回京城的路上马都跑死了一匹。虽然最后那娇小姐被他毒舌了一顿,气得哭回了丞相府,附马爹爹,公主娘亲也为此大发脾气把他禁足在公主府里,但他心里还是气闷。
小小公主府岂能束缚住他,只不过看公主娘亲也的确是病了,他不能不孝,就安安静静的在公主府呆一段时间,陪陪公主娘亲。
酒楼一应的事都让那死咸鱼去处理算了,从去年酒楼的收入和管理上看,史显瑜也能担当大任,只要这一年下来酒楼没出什么幺蛾子就行。
只是,小丫头说今年这个时候要育辣椒苗,不知道有没有育好?育苗后栽种辣椒,等辣椒成熟后,他的酒楼有了新菜系就又能再上一层楼。
小丫头是个能干的,以后自己能不能成为三国首富就指望她了,哈哈……欧阳清的思绪又飞远了,飞到长安县去了!
凤南国立国之前,这片大陆上有十几个小国,后经十几年割据动乱后,小国中的三个国家经过经济,军事发展,逐渐壮大成熟起来,战胜了其他小国,三分天下,建立了三个大国。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北部的凤北国,中部的大华国,还有这南边的凤南国。
三国的国力,建国后三十几年齐头并进,不相上下。真要分出个高低来,大华国应排第一,凤南国次之,凤北国排老末。
和平时期都是经济说话,大华国因地理位置好,所以占了优势。凤北国因多是游牧民族,只有少数耕地居民,地理环境恶劣,所以与大华国,凤南国相比起来,差了那么一点。
欧阳清的辣椒种子就是在凤北国找到的,只是那边种的量也并不多,不过少数有田地的方种了自家吃而已。
欧阳清自小因是长公主嫡次子,不用管顾公主府里的一切事宜,府里的事都是附马爹爹与今年已有二十岁的胞大哥,长平公主的嫡长子欧阳亮掌管着。
又因欧阳清自小喜好自由,不愿做官被束缚了,就做了自己喜欢的事,经商做酒楼,以及一些其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