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在窑洞门口左瞅瞅右看看,“我最近在和我们村杜老汉学唱信天游,你们这儿那个秦岭呢?她歌可是唱得不错。”
这些日子,两家知青点时不时在沟两边搞聚会,秦岭唱了几回歌,给钟跃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来到不完全是看老朋友的。
“去学校给村里的孩子上课去了,待会儿饭做好就该回来了。”沈隆一点儿也不担心,现在的秦岭怕是不会看上钟跃民了。
做饭的时候,这俩饿久了的家伙就一直守在锅台边上直流口水,搞得沈隆忍不住吐槽,“我说你俩到底是饿了多久啊,怎么看着就和鬼子进村似的?”
“你可别提了,天天就俩玉米面贴饼子,还不够我垫肚子的,就这粮食还坚持不到开春麦收,再这么下去我就得去县城要饭了!”钟跃民连连叫苦。
“我们这儿还有点富裕,临走时你们背两袋回去。”钟跃民终究救过自己的命,沈隆不想看他受苦。
“别,可千万别,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你们粮食也不富裕。”钟跃民正经起来,他知道在陕北这种地方,谁家都把粮食看得和命一样,问别人借粮食还不如找他借老婆呢,说不定后者还好商量些。
说话间饺子已经煮好了,秦岭她们也下课回来了,钟跃民看得秦岭眼前一亮,“呦,你们这个知青点搞得有声有色啊,竟然都当上老师了。”
“都是奎勇的功劳,咱们到这儿总不能光给村里添麻烦吧?村里没老师,孩子们想念书都不成,刚好我们多少懂点文化,教教孩子还是可以的;用奎勇的话来说就是,既然来了,就得给村里留点东西。”秦岭不太喜欢这个人的油腔滑调。
女人都是这样,喜欢你的时候是会说话、知情识趣,不喜欢你的时候就是油腔滑调了,让钟跃民碰了个不硬不软的钉子。
“这话说得有道理,郑桐,你说咱们回去是不是也和常支书说说?咱们和蒋碧云他们也能教学生吧?”好在钟跃民受打击惯了,恢复得到也快。
“我看成,当老师也算工分吧?总比下地干活强。”郑桐想的比较实在,对他来说,能少干点农活儿总是好的,而且上课间隙还可以看书,他刚才就在炕上看到几本沈隆的书,打算走的时候借上带回去看。
一碗碗饺子端出来放到炕桌上,钟跃民忍着没下筷子,“你们这儿不是十个人么?还有几个那儿去了?吃饭都这么不积极,实在是不像话啊!”
“那几个回家准备上学招工去了,不会回来了。”刘卫红略带酸意地说道,虽然沈隆先前都给他们说过了,可眼下煤矿还是没影的事儿呢,未来是虚幻的,胡建军、江少安和刘英他们走了却是实打实的。
“啥?招工?对咱们知青的?我咋没听说过?”郑桐和钟跃民炸了,他们俩对当工人没多大兴趣,可被区别对待就不舒服了。
“不是专门的招工,还是亏了奎勇啊……”王丽萍絮絮叨叨将沈隆发现煤块、绘制地图、撰写发言稿去西安找省里领导汇报的事情说了一遍,“……他们几个都被领导看上了,特招他们去煤矿技术学院学习。”
“奎勇,你咋没去?你不是一直想当工人么?”李奎勇竟然能做出这么大的事儿来?而且他还放弃了读书当工人的机会,钟跃民觉得自己有点不认识这个老朋友了。
沈隆又把给胡建军他们说过的话说了一遍,“这下咱们知青点少了三张嘴,过一阵儿勘探队来了咱们也能去帮忙吃他们的,所以粮食能宽裕不少,给你们些不影响我们吃饭。”
除此之外,胡建军和江少安他们也说回来的时候会带些吃的回来,所以沈隆这边已经不用担心开春会去城里要饭了。
“你是不是傻啊?你又不欠白店村的?就算吃了他们的粮食,给他们弄出个大煤矿,还给他们教书,这些都还回来了,还留在这里干什么?”郑桐怒其不争。
“郑桐,你别乱说,男人么,就要有担当。”钟跃民竖起了大拇指,“奎勇,我今天才发现,你是个爷们儿,纯的!”
“啥叫今天才发现?咱俩又不是没一起上过厕所,你那玩意儿可不如我的大!”沈隆说起了荤话,女知青们啐了几口,秦岭害羞地低下头去,这个她可是体会过得。
“话说八道,你要说我打架打不过你我还不说什么,你要说我那玩意儿没你的大纯属污蔑,不信咱们脱了裤子比比?”钟跃民说话间就要扯裤带,连饺子都顾不上吃了,窑洞里充满欢乐的气息。
第0049章 钟跃民走了
钟跃民也就说说而已,他最终还是没敢真脱裤子,狼吞虎咽吃了两大碗饺子,就舒舒服服躺在炕上和沈隆、郑桐扯淡了。
“煤矿咱们那儿不一定有,代销点、医疗点、学校这些都是可以办的,村里有了这些的确能方便不少,回头到城里我就找人问问去,给咱们石川村也弄上。”他这个人还是愿意帮助别人的,日后将曹刚等生活不如意的同学都招进了自家饭店就说明了不少问题。
只是来到陕北之后一直痴迷于信天游,暂时没想到而已,现在见到老朋友做了那么多,他也想去试试,他甚至觉得只要自己下功夫,还能比他做得更好。
“咱们村已经有了,你再去说也能好说些,只要你好好和人家说话,不行的话就去找知青办马主任,他肯定愿意帮忙。”要是自己的事儿,钟跃民不一定愿意去找马贵平,可现在是给村里帮忙,有这样的关系他不会不走;这种事儿他们这些干部子弟再熟悉不过了。
“奎勇你这段时间可是被广大贫下中农给教育好了,和在京城时候比起来完全两样啊。”钟跃民感慨道,在京城的时候李奎勇只知道打架斗狠,那会想到这些。
“想想那些事情就觉得可笑,以前觉得动拳头就能把人给打服了,现在才知道要让人打心里服你,你得做出些能让他佩服的事情来。”沈隆感慨道,这次来陕北插队对他同样是一次磨练,看到白明川他们因为村里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对他感激不尽的样子,沈隆的心情也十分复杂。
他们要的并不多,只要稍微给村里带来一点儿好处,他们就会打心底信服你,下次沈隆再想做点什么事情,就算他们暂时不理解,也会支持的,威信就是这么树起来的。
“奎勇,没想到你这儿还有这种书啊?”郑桐拿着一本《宋史》说道,在他此前和李奎勇不多的几次见面里,并没有看出他会喜欢看书,而且还是史书。
“这儿太无聊了,除了看书实在是没多少消遣。”还有沈隆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进入历史世界做任务,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做点准备。
说到这儿,沈隆顺便提点了一句,“而且,我觉得吧,国家还是需要读书人的,别看现在这么乱,大学都停止招生了,可迟早会恢复过来,提前多看些书没坏处。”
这些话在现在这个时代有些不适宜,不过钟跃民和郑桐都不是会打小报告的人,郑桐听到这话若有所思,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对知识天然崇敬,现在的局势让他失去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今天听沈隆这么一说,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是啊,一个国家不可能不需要知识分子,说不定过上几年,大学又开始招生了呢?
三个人整整说了一夜的话,第二天一早钟跃民和郑桐就带着沈隆给他们的东西走了,钟跃民背着一口袋玉米面,郑桐背着一包书。
“郑桐,你丫就不能帮我背点?这么多玉米面你让我一个人扛回石川村去?这书是能吃啊还是能喝啊?”临走的时候,俩人又恢复到以前的模样。
“那玉米面可是奎勇给你的,我可没那么大面子,这都是奎勇的一番心意,你不背谁背?”郑桐嬉皮笑脸的反驳着。
“你丫有本事回去不吃?”钟跃民没好气地说道。
“都是革命战友,这可是咱们集体的粮食。”这会儿郑桐又不说玉米面是给钟跃民的了。
钟跃民他们走后没几天,胡建军、江少安和刘英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给他们的礼物,然后将自己的东西收拾收拾,准备去铜川煤炭技术学院读书去了。
临走的前一夜,十个知青聚在一起,就着他们带来的吃的和酒喝了个烂醉,准备离开的对沈隆千恩万谢,拍着胸脯保证一有时间就带礼物回来看他们,还要留在这儿的无声哭泣,他们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离开这里。
三个人来了又走了,白店村知青点空了不少,男生窑洞就只剩下沈隆一个人,他可以放心的干点自己的事情了,每天晚上都点起煤油灯在纸上写写画画,然后小心藏好;秦岭会趁着大家都睡着的时候过来找他。
孙晓霞等人估计已经看出来了,不过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她们也和别的知青点的知青聊过彼此的生活,白店村知青点的日子明显要比其它知青点好过不少,这些都是沈隆的功劳,她们都是知恩的人。
又过了一阵儿,县领导带着147勘探队过来了,知青们又忙碌起来,沈隆整天带着他们漫山遍野勘查,到处打洞寻找煤层,孙晓霞担任随队医生,其余的女生分做两班,一班继续给村里的学校当老师,另一班给勘探队做饭,隔上几天轮一次班。
这时候勘探队还不能随便给帮忙的人发钱,不过倒是和他们一起吃饭,如今工人的生活标准比知青、农民高上不少,大家伙儿都很高兴。
在沈隆的提醒下,勘探队将勘探的重点放在了地下400到800米的范围之内,钻了几个洞下去,还真发现了厚厚的煤层,这下白店村周围有煤矿的事儿已经基本确定了,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这处煤田到底有多大,储量有多少了。
这些工作都需要慢慢进行,147勘探队还要在这里忙活一阵儿,沈隆他们也乐得跟着他们蹭吃蹭喝。
沈隆琢磨着钟跃民那儿粮食快吃光了,就背了几十斤给他们送过去,谁知到了石川村知青点,却得知钟跃民要去当兵了。
钟跃民有些不好意思丢下大伙儿一个人离开,沈隆却不以为意,钟跃民就不是适合在这里长待的人,能去当兵也好,他想办法弄了点酒给钟跃民践行。
几天后,钟跃民带着自己的东西走了,郑桐有些迷茫,钟跃民走后他就更孤单了,沈隆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可以经常去白店村看看。
第0050章 探亲
“几个月不见,你们这儿又多了些名堂,比我们那儿热闹多了,自从跃民走后,石川村知青点可是一片死气沉沉啊。”这天中午,郑桐和蒋碧云过来找他们了,一来就围着知青点刚修好的沼气池研究。
“陕北植被稀少,光靠玉米杆、高粱杆不够用,就只能去砍伐那些原本就不多的植被了,再这么下去陕北的自然环境只能越来越恶劣,所以必须找到新办法。”沈隆介绍道,“我听说延安下面的县里有知青带着村里人修起了沼气池,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所以查了下资料,又改了几次,终于摸索出来点东西。”
“这些水泥都是从勘探队那儿弄到的,第一口沼气池算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把它推广到整个石川村,然后争取让整个靖边县都用上沼气。”陕北人为什么住窑洞,除了这里的土质粘性比较大,适合凿窑洞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这里缺乏能当房梁的大木头,箍一口窑洞要用的木头比盖房少多了,就算如此也有很多人买不起木头,有了沼气池,山上本就稀疏的植被应该可以茂密一些了,再过上十来年,或许就可以成材了。
“奎勇,你可是真能够折腾的,比钟跃民这小子还厉害,回头我给村里说一声,让他们也过来学。”郑桐现在已经沉迷于书籍的世界里,他知道这件事儿对村里有好处,却不会自己去做,或许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吧。
沈隆本来还想和郑桐说说淤地坝的事儿,这种非常适合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利工程在五十年代已经开始试验示范,六十年代开始推广普及,等到下个世纪到来的适合,整座黄土高原已经有了十一万多座淤地坝,淤成坝地450万多亩,可拦截泥沙210亿方。
大大减缓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很多河段都已经恢复了清澈,对增加粮食产量,保持当地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段时间一直忙着沼气池和勘探队的事儿,现在总算是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这个大工程了。
沈隆他们刚打算修沼气池的时候,村里人还准备看笑话,他们不相信将人畜粪便堆在池子里就可以解决燃料稀缺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实验,沈隆顺利建好了沼气池,知青点已经大半个月没有用秸秆烧火做饭了。
修建沼气池不仅可以解决燃料的问题,沼液还可以做农药、肥料来使用,现在农村极其缺少化肥,种庄稼只能用简单的粪肥,有了这些,白店村的粮食产量又能往上窜一窜。
为此,沈隆还特意在知青点附近划出了一小片试验田,专门用沼液来进行灌溉,这片试验田的庄稼长势明显要比其它地里的好上不少,引得村里侍候庄稼的老手经常过来围观。
他们背着双手在试验田边绕来绕去,口中啧啧称奇,这些大城市来的学生娃还真了不得啊,不仅懂得知识多,就连捣鼓庄稼也比他们这些在地里干了几十年的老农强。
这下再也没人笑话沈隆他们了,白明川反倒专门召开村委会扩大会议讨论这件事儿,最后决定调拨人手,让沈隆带着专门给村里修建沼气池。
为了解决身份的问题,白明川和村委会一致决定,让沈隆来当生产队长,沈隆也就成了整个红卫公社乃至整个靖边县最年轻的生产队长。
等第二年村里的沼气池修好、第一处淤地坝工程修建完毕之后,白店村已经成了整个靖边县的样板工程,经常有人过来参观。
而这时候白店村煤矿的勘探工作早就已经完成,勘探出来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探明的储量竟然比铜川煤矿还多,而且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这片煤田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超级煤田的一角,周围还有更大的煤田。
这下直接惊动了煤炭部,从省上到中央,不断有高级领导人前来考察,白店村煤矿的开发工作也在他们的支持下迅速召开,调拨了一批得力干将来进行前期建设工作,胡建军也在这时候跟随队伍回到了白店村,他又可以和孙晓霞天天见面了。
既然要开发煤矿,肯定少不了工人,这座煤矿是白店村的知青和村民们发现的,所以招工理所当然的优先他们。
白店村很多年轻人都得到了跃出农门成为工人的机会,知青点的知青们又走了几个,剩下的虽然是女生,可煤矿上还是需要女性员工的,她们可以做广播员、可以做宣传员,甚至可以当财务,这些可都是读书识字能算数的人。
沈隆和秦岭依旧没有离开,沈隆对去煤矿工作毫无兴趣,秦岭同样如此;这让白店村的老少爷们感到内疚不已,为了补偿他们,现在已经升为红卫公社书记的白明川专门给县上打报告,在白川村设立了一所公办小学,秦岭成了学校的正式老师。
而沈隆则成了白店村的村支书,在去年当上生产队长带着大伙儿修建沼气池、淤地坝的时候,沈隆已经在白明川的推荐下入党了。
虽然他是村委会最年轻的一员,可自从他来到白店村之后,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村里人得了他这么多好处,日子比起前两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来当村支书,村里就没有不服气的。
于是,在继最年轻的生产队长之后,沈隆又成了整个红卫公社乃至整个靖边县最年轻的村支书,就算放眼整个陕北,也只是仅次于区区几个人而已。
71年即将过年的时候,沈隆带着秦岭踏上了回京探亲的火车,一转眼来陕北插队已经三年多了,他们都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等到了京城,我去你家见见叔叔阿姨吧?”在火车上,沈隆对秦岭说道,开年之后,他俩就到法定结婚年龄了,可以合法住在一起了。
第0051章 战狼宁伟
其实不管是沈隆也好,秦岭也好,对领结婚证这种事情都没多大兴趣,彼此喜欢就已经足够了,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又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他们俩现在都不打算很快要孩子,可如今又不是沈隆来的那个时代,街边随便一家便利店就能买到杜老师,计生用品得拿着结婚证才能买到,这段时间他们俩不是计算安全期,就是想办法问胡建军要,胡建军和孙晓霞已经结婚了。
可时间一长这也不是办法,尤其是在孙晓霞怀孕之后,胡建军连购买计生用品的理由都没有了,你老婆都怀孕了,你还买这玩意儿干啥?
所以回去之前,沈隆就想好了,等到了京城,见见秦岭的父母,把这件事儿敲定下来,以后就不用再麻烦别人了。
“我爸还在外地接受改造,回头我带你见见我妈吧。”秦岭点头答应了下来。
“干嘛还回头啊,下了火车我先送你回家,顺便不就见到了?”这种啪啪啪还要提心吊胆的日子,沈隆已经过够了。
熬过漫长的旅程,俩人筋疲力尽抵达了京城,乘坐公交来到了民族歌舞团的家属楼里,见到了秦岭的母亲。
俩人一见面就抱着哭个不停,自从秦岭去了白店村,她俩已经有三年没见面了,沈隆就在旁边默默地看着。
好一会儿,秦岭的母亲才恢复过来,抹了抹眼泪对沈隆说道,“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不会不会,要是我回家见到我妈,说不定比你们哭得还厉害。”沈隆拦住秦岭的母亲,让她俩慢慢说话,自己去给她们倒水。
这时候秦岭的母亲才顾得上好好打量自己的闺女,只见她脸色红润、肌肤依然白皙,一点儿也不像是受苦的样子。
秦岭说起了自己在陕北的生活,这其实都多亏了沈隆,让她不用参加重体力劳动,甚至还会经常想办法给她买化妆品,让她依旧保养得很好。
“原本我还打算托朋友把你安置到他们那儿的歌舞团,现在看来,好像不用了。”秦岭母亲感激地看向沈隆,要不是这个男人,自家闺女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她觉得这个男人非常可靠。
给秦岭母亲留下个非常好的印象,沈隆就告辞回到了南横街的家里,见到家人自是一番痛哭,如今家里只剩下李奎勇的母亲还有李二妮、李奎应两个,他们俩年纪还小,没到去插队的时候,李二妮和李奎阳明天才会到,李奎元暂时走不开。
“明天,咱们去京城烤鸭店好好吃一顿去,我把你们的嫂子也带回来了,到时候一起见见。”小【创建和谐家园】留下的钱早就已经花光了,不过沈隆提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想点弄钱的门道并不难,他不仅时常给秦岭买书、买擦脸油,还会经常给家里和几个在外插队的弟妹寄钱,“对了,宁伟还在京城不?在的话也一起来好了。”
“他经常来给家里帮忙,前几天听他说准备去当兵,一会儿我去他家喊他。”宁伟和这几个小家伙处的都不错,李奎应自告奋勇出门去了。
第二天,京城烤鸭店,沈隆他们坐了满满一桌,李家六口人,秦岭和他的母亲,还有宁伟,原本沈隆让宁伟带上自己的父母,宁伟没好意思。
李奎勇的母亲一直盯着秦岭看,这个儿媳妇一看就知书达理的样子,她很是喜欢,秦岭的母亲则略微有些惊讶,她没想到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来。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是开心,沈隆抽了个时间问了下宁伟的情况,宁伟告诉沈隆过两天他就要去C军报道了。
“C军?钟跃民好像就在那儿,等去了你可以在老兵里打听打听,以这家伙的性子,肯定没人不认识他。”宁伟和钟跃民的宿命相会即将开启,只是沈隆不愿意看到宁伟的悲剧再次上演,“这两天抽个时间来我家一趟,我有事和你说。”
吃过饭,沈隆和秦岭的事儿就定了下来,这时候也不适合怎么大办,叫了几个相熟的亲朋好友一块儿吃了个饭就算搞定,接下来就等着回陕北拿介绍信领证了。
这天宁伟来到了南横街,沈隆带着他找了个安静的公园,先是考校了一番他的身手,这些年宁伟一直没有放松训练,沈隆估计他现在的身手要比原著中好很多,钟跃民可能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