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实话,对自己这个爹,珍娘倒没啥恶感,虽说他没蒲氏那么贴心入肺的疼她,但也还不错。
本身就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又是个汉子,跟她自然没有多少交流。
但也没像东屋那蒋老大似的,完全把自己的闺女当空气看待,整日阴沉沉着一张脸。
蒋老二平日里,对上自己,还是会给个几分笑的。出门下地回来,路上寻摸个野果子啥的,也都是先紧着给她吃,蒋小壮几个都往后靠。
珍娘觉得,作为一个话不多的地道的农家汉子来说,蒋老二这个爹,当得也算是合格了。
只这会儿,他指派的这事,珍娘还真不想去做。
不冲别的,就冲今儿个早上,蒋老头子那样办事的态度,珍娘就不想去孝敬他。
“蒋老二,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咋的?你不知道这一大院子的人住着,人多嘴杂的么?”
蒲氏也没给自己闺女为难的机会,自己先开了火,冲着蒋老二说道。
(第32章 打听)
第33章 夫妻
蒋老二抿了抿嘴皮子,也不大敢去瞧自己媳妇的脸色,有些支吾的说道,“咱找个外头没人的时候,悄摸儿的送过去不就得了。”
这意思,就是非送不可了。
这约莫还是头一回,珍娘见着她爹如此固执的一面。
屋里的气势很严峻的样子,大壮兄弟几个都很有眼色的转过身去,各玩各的手指头。
只有珍娘仗着自个胆肥,偷眼瞧着她娘,瞪着一双眼睛盯着蒋老二,半晌没见吭声。
“蒋大年,我再问你一遍。”
出乎意料的,没有想象中的河东狮吼出现,蒲氏的声量反而降低了下来,闷闷着嗓音,“这鸡汤你究竟是喝还是不喝?”
“啊?”蒋老二或许也有些讶异,愣了一下。
“成。你不喝是吧。”蒲氏也不再啰嗦,端起那汤罐子,转了个身,一股脑的倒进了屋子角落的马桶里面。
“蒋老二,你要孝顺爹娘,可以。我不拦着,凭你自己的本事去。
这野鸡汤是几个孩子凭自己的力气弄的,特意带回来孝顺我们的。你要不愿意接受这份孝顺,那就算了!”
一屋子的人,就这么看着蒲氏猝不及防的行为,也算不得发飙吧。毕竟啥武力都没使不是,但却实实在在的看傻了眼。
“有些人嘛,好像就爱没事整事似的。好好的安生日子不过,非要惹出点闲话来,鸡飞狗跳的才舒坦了不是?我是个怕惹麻烦的人!”
话落,蒲氏就招呼着自己闺女出去了,“珍妞,跟娘去厨房做饭。”
留下一屋子的爷们,蒋老二面色有些不好看,沉默的坐在那里,连晚饭都没出来吃。
一直到夜里熄了灯的时候,这夫妻两个还是没有谁跟谁吭声。
一连两天,也不说话......
珍娘有些头疼的抓了抓脑门,这情形没经历过啊,该咋解来着。
“大哥,二哥,三哥,你说咱爹跟咱娘这是正式开战了咋的?不会一直这么吵下去吧。”
“放心吧,不会,顶多不超过三天。咱娘就憋不住了!”蒋小壮满不在意的说道。
“小妹,你瞅着吧,最多到明天,咱爹要是再不服软,娘也会想法子让他服软的。”
果然,还没等到明天的太阳重升,就当天的夜里,珍娘兄妹几个都上了炕,蒲氏揪着自家男人的衣裳领子,往老蒋家的后院走了一趟。
大约也就一盏茶的工夫。然后,再回屋的时候......
“媳妇,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不该考虑不周到。光想着要孝敬爹娘,却不顾这份孝敬会招来怎样的麻烦和是非。”
“嗯......”
“媳妇,还有,你的话没错。我想孝敬爹娘,应该凭自己的本事和力气,不该拿了孩子们现成的。”
“嗯......”
“呃——,还有,媳妇,我脑子一根筋,想事想得慢,不该跟你梗着这么多天。”
“嗯。行了,赶紧睡吧。”
珍娘闭着眼睛,听着这夫妻两个的对话,想象不到刚才这夫妻两个出去,是咋解决问题去了?
只不过,很明显,今儿个蒲氏对蒋老二的思想教育,很成功啊。
担了小两天的心,一下子放松了开,这一夜,珍娘睡得佷实。
第二天,起床就是个阴天。
“今儿个别去山上了,这天说不准要下雨。”蒲氏叮嘱了道。
珍娘也没反对,反正这些天总是上山,她也放风放的够了,只不过这冷不丁的闲在家里,还真是不习惯了。
蒋小壮那几个,早就溜得没了影。
蒲氏刷完了锅碗,就被赵氏指派了,去村头小菜花家送鸡蛋去了。
他们家刚落了生,新生了个小子,老蒋家与他们家有这人情上的往来,所以也得出份礼,赵氏让拿了六个鸡蛋过去。
吃早饭的时候,珍娘还听到赵氏在发着牢骚,“菜花她娘,这都生了五个男丁了。更别提他们家二房那屋的,大小也有两个男娃了。咱家这鸡蛋,一回接着一回的送,真是亏大发了。”
乡下的规矩,生男孩,才会有人上门去送礼,生女娃,就啥都没有。
所以,这么一算,老蒋家统共才收了三回新生的礼,而菜花他们家,倒是收了七回了。可不真是亏大发了么。
这话说的,让这几日尽显着嘚瑟的钱氏,一下子就撂下了脸。
“娘,要不今儿个我陪您去镇上打听打听。咋这媒婆这两天都没了信呢。”
钱氏心心念念的惦记着那份彩礼钱,自是掩不住急切。
最重要的是,钱氏想着自己娘家嫂子的话,她可指着这笔银子,去生儿子呢。
等她生下儿子了,就再也不用低着头做人了。
好在,这老天爷像是知道她的心焦似的,也没等她和赵氏进城,这石媒婆就找上门来了。
这一回,赵氏没再跟上回似的不当回事,直接把人请到了堂屋里。
“珍妞,回你自己屋里去待着。大人有事商议,别在外头瞎晃荡。”
恰好,蒲氏这会不在家里,出去送礼了还没回来。
珍娘本想去偷听一会墙角的,却没得逞,被钱氏发现了,赶了回去。
所以,这个中内里详情,却是一概不知。
只知道,到了傍晌大家伙吃饭的时候,蒋老头主动的张了嘴,谈起了这事。
“金凤娘,听你娘说,今儿个媒婆又来了。要我说,这金凤的亲事还是得赶紧着点。别拖三拖四的,拖到最后给黄了。”
钱氏抬头看了眼自己的婆婆赵氏,心里有些复杂。
今儿个石媒婆二回登门,并没有带回啥定准的消息不说,还把对方给出的礼钱,都在自家婆婆面前透露了出来。
这样一来,自己想拿了大头的事,估计是没戏了。
钱氏有种说不出的烦躁,想了想,才试探性的开口道,“爹,今儿个媒婆说,这事要想成算大,最好还得咱们把人带过去,给他们相一相,才有准普哩。”
“嗯,那就尽早的带着金凤进城里去相看。”蒋老头眼皮子也没抬的回道。
“总不能就这么去吧。”钱氏看了眼自己的大闺女,“不是我说穷。你们瞅瞅,咱家金凤这一身的打扮,就这么带出去,好不好看的另说。关键是这寒碜样,丢人啊!”
(第33章 夫妻)
第34章 初露
钱氏这么一说,大伙就都把眼神,投在了蒋金凤的身上。
倒是引得她老大不自在的样子。
半垂着个脑袋,也不敢看旁人的眼神,一溜烟的知羞的样子,拿胳膊挡着脸,跑了出去。
好像那身上的一身靛蓝色的老粗布衣裳,已经穿了好几个月了,上头补丁叠补丁的,珍娘依稀记得,自从她来了老蒋家以后,一个多月了,也没见脱下来换洗过。
“金凤全年四季的,也没一身的换洗衣裳。这衣服还是拿我当年的嫁妆衣裳改下来的。这穿了好几年了,先不说那补丁啥的了,光那袖子都见短了。
这咋能穿出去见人呢?更别说是去给相看了?”钱氏装作一脸愁的说道。
“爹,你看是不是该给她置办一身体面点的,再拉出来给人相看才是正理。”
蒋老头没有吭气。
“石媒婆也说了,人家黄家是个大户人家,想攀这个亲事的,可不止咱一家。镇上有好些个人家的闺女,也在争这个名额呢。”
蒲氏忍不住问了声,“说了半天,她大伯娘,你搞清楚这黄家,究竟是哪个疙瘩的了吗?”
“二弟妹,我在跟咱爹咱娘商议我闺女的亲事呢。你插个啥嘴啊!”钱氏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就告诉你一声,也无妨。啥叫哪个疙瘩啊,这黄大户可是镇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门户。人家石媒婆说了,黄大户家,家里奴仆成群,外头田产无数,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贵之家。”
几句话说的,简直就是要噎死人的那种。
“大伯娘,我娘就是想问,您打听清楚,跟咱大姐结亲的那户人家,住哪儿了吗?她也是担心,你们撞上骗子上门了。这年头假充的媒婆,骗婚骗人啥的,也不是没有。”珍娘忍不住问了道。
话落,蒋老头也若有所思的抬了头来,仿佛起了丝怀疑的神色。
没想到,钱氏一下子就跟跳脚虎似的炸了起来,“我就知道你们娘两没安好心,就是眼瞅着我闺女要结好亲了,拿话来诅咒我们呢。”
回头又转过去跟赵氏,说道,“娘,您见多识广,那石媒婆不是您也知道的么?人家确实是城里知名的大媒婆来着,咋到你们嘴里就成了骗亲的骗子了。”
蒋老头看了自己老伴一眼。
“那石媒婆我确实是知道的,就去年,旺儿家那妹子,不就是被她牵线,牵到城里去结亲的么?”
话落,蒋老头又埋了头去吃饭,钱氏却还是一副气鼓鼓的包子样。
“再说了,那黄大户有名有姓的,府宅就在城西狗儿大街上。石媒婆说了,城西那一片住的都是富贵人,而黄大户家,是那一片里面最有钱的。”
钱氏有些鼻孔朝天的说道。
珍娘这会也不想计较她那副吹嘘的嚣张样,转过头看了眼蒲氏,这会儿,怎么自己老娘完全不吭声了,倒是作出一脸的深思样。
“既然人家那么有钱,干啥非到咱这儿来结亲。不都说,门当户对吗,城里就没有合适的对象了。”
蒲氏老不吭声,珍娘只得替她开口了。
“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个屁啊?”钱氏眼神开始躲闪,“算了算了,这些事,也不是你们小丫头该问的。我也犯不着与你来说。”
当然,也不打算跟别人交代清楚。
话落,就赶紧转了话头,继续对了蒋老头说道,“爹,这打了半天的岔,差点把要紧事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