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鱼丸粗面,”姜妙搅着锅里的汤底笑着回道。
“那是个什么东西,”大娘嘴里咕哝,又是丸子又是面,清汤寡水的看着就不好吃。
她撇撇嘴,这长相娇媚的小娘子别是假把式吧,大娘摇摇头继续蒸她的大包子。
姜妙才不管周围人如何想,锅开了,鱼丸的香味溢出来,几个下了学的学生脚步顿住。
“这又鲜又香的味道是从哪来的?”
几个学生循着味道走到姜妙的摊前,看到一个貌美的小娘子脸皮薄的都红了脸,到底是十几岁的少年,看到年轻姑娘也会害羞,胆子大的已经上前问话。
“这卖的是什么?”
“鱼丸粗面,骨汤做底,撒上青翠的葱花,再浇上一勺辣油,又香又辣还开胃,郎君来一碗尝尝?”
姜妙笑得明媚,那书生傻傻地点着头,伸出手把碗接过来。
“小心烫。”
姜妙不知道他能不能吃辣,就放了一点辣油。
鱼丸一口咬开,鲜、嫩、滑各种味道在嘴里划开,一口鱼丸一口面,少年的遐思早就被抛之脑后,他现在只顾着美食的滋味。
原来这就是辣油,吃起来身上热热的,浑身是劲儿。
周围人看他吃得那么香,也纷纷上前来买,姜妙忙不过来,沈老大和王氏也在一旁帮忙,不一会儿一锅就卖完了。
趁着煮面的功夫,姜妙把勺子交给王氏。
“嫂子,你帮我看着锅,我去叫相公过来吃饭。”
“哎,你去吧。”
王氏现在对姜妙一万个听从,再说这活本来就该是她干的。
沈宴清在老地方等,往常这时候沈二郎早就来了,他蹙着眉,家里不会又出事了吧。
身边徐子文叽叽喳喳个没完。
“沈兄,你说今日二郎会送什么菜来?”
他天天跟着蹭饭,和沈二郎都熟悉了起来。
沈宴清不愿承认这人是他同窗,放着家里的好肉好菜不吃,非要跟他换,还美名其曰说沈家的饭有家的味道。
“相公!”
姜妙的声音突然出现在耳边,沈宴清还以为自己是幻听了。
“怎么是你!”
“家里在书院门口摆了摊,以后中午你直接过来吃就行。”姜妙看着他傻愣愣的样子,没忍住笑了。
“哇,那我岂不是每天都能吃到你家的菜了?”
沈宴清还没说话呢,徐子文就激动地跳起来,这下他能吃个够了。
“郎君喜欢就好!”
姜妙笑得开颜,她相公这同窗性子着实有些跳脱。
沈宴清本来正开心呢,看姜妙对徐子文笑,心里跟冒了酸水似的,也顾不得在外边,直接牵起姜妙的手。
“我们过去!”
一碗鱼丸下肚,徐子文打了个饱嗝,看着沈宴清眼神都带着羡慕。
“嫂子这手艺绝了!”
嫂子的称呼一出,沈宴清心里有些隐秘的暗喜,看徐子文也顺眼了点。
“吃完还不走?”
他再没眼色也知道自己招人嫌了,徐子文付了三文钱在摊子上,拱着手后退。
“这就走这就走,不打扰你们了!”
沈宴清吃完在一旁帮忙收钱,等摊子忙完,他小心翼翼凑到姜妙身后。
“妙丫,能每天见到你,我很欢喜。”
姜妙被突如其来的情话撩到,耳尖都发热。
“哦。”
男主跟她说这些干嘛,她会乱想的。
第三十五章 合伙
沈宴清拿着他这几天熬夜整理好的手札坐到徐子文桌前。
“徐兄,我这有个生意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徐子文正吃着手抓饼,外酥里嫩的薄饼卷着煎蛋和青菜,再刷上姜妙秘制的酱料,一口咬下去鲜香麻辣,徐子文吃得头都不抬。
自从姜妙来书院摆摊,他才知道吃食竟然会有这么多花样。
“什么生意?”徐子文咽下嘴里最后一口,用帕子擦擦手问道。
徐家虽是芙蓉镇首富,但徐父一心盼着儿子考中功名入朝为官,毕竟士农工商,商人再有钱也是低人一等,所以徐子文虽然对做生意感兴趣,但并没有插手过。
他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窗突然要跟他做生意,徐子文有些好奇。
“卖科举试题和考试资料。”
“你疯了?这要被发现是会被砍头的!”
徐子文大骇,他再蠢也知道科举题目涉及朝廷机密,一旦泄露出去命都没了。
沈宴清看他表情就知道他误会了,把手里的书摊开,上面都是他的读书心得,包括明经释义、策问的论点解析,还有他平时做的优秀文章,都被整理成册。
徐子文粗粗翻了两页,就被内容吸引,沈宴清才学过人,他的文章先生都要争相传阅,要是拿出去卖肯定会被学生哄抢。
“这生意可做,只是秋闱在即,沈兄把多年心血卖出去,岂不是便宜了其他学生?”
这套书不仅划出了考试内容重点,还包含了沈宴清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再笨的学生熟读一遍,中举的几率都能增加五成。
徐子文觉得沈宴清是不是傻,平白给自己制造竞争对手,钱固然重要,但现在不应该把精力都放在乡试上吗。
“我知道徐兄的顾虑,这些都是我整理的,其他人能学到多少看各自天赋,属于我自己的思想是夺不走的。”
沈宴清在读书上还是有几分骄矜,他有自信其他人不会超过他。
徐子文被他说服,反正这生意对他来说只赚不赔,沈宴清第一本笔记就让他拿去学习。
只不过,这生意怎么做,两人还要商量一下。
“沈兄,你是如何打算的?”
他手里有些零花钱,虽然不多,但租个铺子绰绰有余,沈宴清找他入伙,应该也是有开店的打算。
“我想在书院附近开一家书坊,主要是卖考试资料,还有其他的书籍文具,你看如何?”
徐子文没有异议,书院门口还有家书坊,但跟他们生意不冲突。
“铺子和人手我来准,其他的交给沈兄?”
徐子文决定回去找他爹要个管事的,他爹虽然不乐意让他掺和生意,但这书坊说到底也是读书人的生意,真办好了也有利于他积攒名声,他爹肯定不会阻拦。
“好。”
沈宴清决定这几日多抄些资料,汇总的时候比较麻烦,但已经有了范本,抄起来会比较快,他没有根基,不敢假手于人,只能自己做,还好抄写的过程也相当于又温习了一遍。
“这资料珍贵,定价不能太便宜,我看就二两银子一本吧。”
这价格能买的起的都是富贵人家,他们不差钱也舍得在科举上花钱。
“好……”沈宴清点头,他想了片刻又说。
“书坊允许看书,每日十文但资料不能外借,也不能抄写。”
这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谋得福利,十文钱不多,平时抄一本书就够了,他们都能拿的出来。
“沈兄心善!”
徐子文想通后对沈宴清更加佩服,能把所有学生都顾及到,他这位同窗有格局。
……
“这是什么?”
沈家摊子前站着个身形清瘦的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袍子,虽然满头白发,但眼睛深邃明亮看着就很有精神。
老人被食物的香味吸引过来,他盯着锅里的肉脸上有些疑惑。
这连肉带汤煮了一锅,能好吃吗?
姜妙笑笑,“这是卤肉饭,老爷子要来一份吗?”
这会儿已经过饭点,学生们都吃完回去了,她今日菜做的多,还有两份,看穿着,这老人应该是书院的先生。
老人捋着花白的胡子点点头,“多放点肉。”
“哎。”
姜妙拿出一个白瓷碗,先铺上一层米饭,然后舀了一勺卤肉,浓郁的汤汁浸到米饭里,再配上卤蛋和烫熟的青菜,一口下去齿颊留香。
老人眼里闪过惊讶,没想到这小地方的厨娘竟有这么好的手艺,比京城的大厨都不输。而且米饭煮的香糯,卤肉也软烂,适合他这上了年纪的牙口。
“还不错。”
他把吃的干干净净的碗还给姜妙。
“明日还是这卤肉饭吗?”
“不是,小摊吃食每日都不一样,老爷子想吃卤肉饭可能要再等下日子。”
姜妙也没想好明天做啥,她都是看老沈家有什么菜再做决定。
“哦。”老人眼里有些失望,留下一块银锞子背着手走了。
“哎哎,您给多了,这饭也就三文钱。”
姜妙赶紧叫住他,要找零,那老人背对这她摆摆手。
“明日的饭钱。”
姜妙摇摇头,这老爷子古里古怪的。
书院里院长和几个先生都急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