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依华独家完结】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作者:木兰竹》-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元璋知道江南士绅读书很厉害,文人们个顶个的强。以后他要当皇帝治国,肯定少不得江南士绅的支持。

        但至少现在,朱元璋牛脾气犯了,特别不想理睬这群人。

        他甚至看到江浙那群眼高于顶,各个等着他“三顾茅庐”的名气超大的文人们,有些犯恶心。

        于是这场会议便暂时将这个问题搁置,先把扬州打下来再说。

        李善长叹气后留了下来,私下对朱元璋再次重申了重用江浙文人的意见。

        朱元璋满脸憋屈。

        李善长道:“大帅,你至少把浙东四先生征召来。他们四人都有诸葛之才。”

        朱元璋瓮声瓮气道:“先生才是再世诸葛。”

        李善长哭笑不得:“我有几分能耐,我自己不知道吗?大帅你要说我是在世萧何,我还能厚着脸皮应下,再世诸葛可不成。朱先生倒是再世诸葛,可惜已经年老,除了在大策略上给大帅谋划,攻城略地的细微之处,还需其他谋士随行。”

        朱元璋望天吹起了口哨,试图耍赖。

        李善长在朱元璋微末之时跟着朱元璋,和朱元璋私下也是好友,见朱元璋这无赖模样,并不退缩。

        他继续苦口婆心道:“大帅未来注定会成为皇帝,江浙士绅注定会成为大帅你的臣民,未来你迟早会用他们。现在大帅正是用他们的时候,怎么能因噎废食?”

        朱元璋仍旧不乐意:“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不也发展得很好?之前先生你说要盘活应天,还是得让当地士绅来。结果现在我们不是搞得很好吗?”

        李善长乐了:“这倒是没错。可是帮朱大帅盘活应天等地经济的是陈国瑞啊。怎么?朱大帅接下来不准备四处征战,要当一段时间的陈国瑞?”

        李善长是文臣中唯一知道陈国瑞就是朱元璋的人。

        朱元璋脸上胀红,有些恼羞成怒:“我这个陈国瑞,不全是靠标儿在背后比划?我不如直接派标儿去扬州!”

        反正我就是不想理睬那群江浙士绅!不想!

        李善长:“……”

        虽然标少爷是个神仙童子,但他只有五岁啊,大帅你这样压榨孩子,过分了!

        作者有话说:

        霸王票过百欠更+1,现在欠账8章。

        碎碎叨(请点击右上“屏蔽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年龄基本都是虚岁,偶尔不小心弄成实岁大家就当没看到。

        朱元璋真的搞了廉价公学,“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用处嘛,封建社会,就那样。

        刘基确实有才华,所以即使在朱元璋后期被征召,也被封伯。明刚建国时封爵文人只有三位,李善长封韩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汪广洋封忠勤伯。汪广洋投奔朱元璋时间还比刘基早,与刘基一样被朱元璋称作“张良”。

        只能说,“诚意伯”这个封号阴阳怪气了些,老朱对刘基的待遇还是没差过。

        但是“诚意伯”这个封号真的非常阴阳怪气啊!

        -

      第 6 章

        朱元璋搓搓手:“标儿啊。”

        坐在榻上陈标【创建和谐家园】一扭,背对着朱元璋。

        朱元璋继续搓手:“标儿啊。”

        陈标扑到榻上,把脑袋塞进了被子里,只剩下一个【创建和谐家园】露在外面,就像是一只自欺欺人的小奶猫。

        朱元璋拍了拍陈标撅着的小【创建和谐家园】:“标儿,帮帮爹,爹在大帅面前夸下了海口,立下了军令状……”

        穿着他娘绣的红肚兜的陈标气得从被子里钻出来,就一口咬在朱元璋的大巴掌上。

        朱元璋拍了拍小狗狗儿子:“怎么还咬人?”

        陈标闷声:“就是牙痒。爹,你想气死我。”

        打又破不了他爹的防,还把自己的小拳拳打疼。只有嘴里一口小乳牙能给他爹造成伤害,他也很无奈。

        朱元璋立刻道:“别说‘死’,不吉利。”

        陈标埋怨道:“你动不动就立军令状,很吉利?”

        朱元璋讪笑。见陈标这么生气,他也觉得为了赌气麻烦儿子不太好。

        “我回去和大帅说说,挨顿骂就算了。”朱元璋洒脱道,“反正我军令状只是私下和大帅口头上立的,大帅肯定没当回事。”

        陈标虽然不满埋怨,但他爹这么一说,他立刻阻止:“别!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现在他不处置你,以后也会处置你!”

        朱元璋哭笑不得:“大帅不是事后算账的人。”

        陈标拍着自己的小胸脯:“爹,信我。我是神仙童子,你了解朱大帅,还是我了解朱大帅?”

        朱元璋:“……你了解,你最了解。”

        朱元璋也爬到了榻上躺着,把胖儿子抱怀里使劲挼。

        陈标把朱元璋的大腿拍了拍,又嫌弃朱元璋的大腿肌肉太硬,拖了个棉花小软垫,在朱元璋腿上做了个窝后,才舒舒服服的靠着朱元璋的胸口躺着,抱着小胳膊思考扬州的事。

        他早知道自家爹是个忠厚老实且过分善良的傻憨憨,但没想到傻憨憨爹居然傻到为了杀张明鉴,揽了扬州这么大的麻烦事的地步。

        朱元璋不喜欢江南士绅,所以自家爹就去里军令状,不求江南士绅伸手帮忙,也能盘活扬州?

        事不是做不到,就是很麻烦。

        想起江南,陈标不由苦着小脸,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朱大帅现在这么明着防备江南士绅,他未来肯定会被文人的笔杆子黑成炭。”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捏着儿子的胖脸颊:“哦。我……家大帅本来就黑得像炭。”

        陈标抱着小短胳膊,给他爹丢了一双卫生球:“还能比你黑?”

        他爹每次出去打仗回来,就黑得晚上当贼不需要穿夜行衣。

        朱元璋道:“差不多。”

        陈标道:“那是挺黑。”

        父子俩随便胡扯了几句,朱元璋继续揉捏胖儿子的脸蛋,搓搓胖儿子的脑袋,陈标抱着小短胳膊继续沉思。

        陈标道:“扬州城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现在江南的普通老百姓基本都依附江南士绅。他们如果不出人,我陈家可拿不出这么多人,只能依靠士兵。”

        朱元璋道:“我红巾军本就是军民合一,到了扬州就会屯田。”

        陈标道:“军屯和民屯要分开,只是军屯,撑不起扬州这么大的架子。张明鉴真的死定了?”

        朱元璋表情阴狠了一瞬,哼笑道:“当然死定。希望他骨头硬一点直接战死。”

        否则,我亲手剐了他!

        陈标问道:“那剩下的青军呢?”

        朱元璋淡淡道:“大帅的意思是挖个坑全埋了,给被吃的扬州百姓陪葬。”

        陈标没有被朱元璋话中的血腥吓到,平静道:“我记得大帅不轻易杀俘虏。”

        朱元璋道:“是不轻易杀,不是不杀。这些人留下来,以后肯定会有更大的祸端。”

        陈标叹气:“大帅麾下能打仗的人,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之数。青军人数近两万。大帅是担心这两万的青军打散进入军中后,会把红巾军好不容易改好的军纪弄坏?”

        朱元璋摸摸陈标的大头:“儿子真聪明。”

        陈标道:“但现在大帅的事业刚有了起色,杀了这么多战俘,对大帅的名声会有很大的打击。以后大帅无论是收降将领,还是征召隐世人才,都难了。”

        朱元璋想起“浙东四先生”,脸色一沉:“不来就不来!”

        陈标失笑:“爹啊,你不能太耿直了。大帅现在肯定也头疼,你去劝劝大帅留下这群人的性命,给大帅递个梯子。”

        朱元璋闷声:“不去!”

        陈标转身,小拳拳捶打他爹的肚子:“快去!惩罚他们不是只有坑杀这一个方式。”

        他不想咬人,就只能捶打他爹的肚子。虽然不一定能捶疼他爹,但至少他手不疼。

        朱元璋挺着肚子,让陈标随便捶:“标儿,你说怎么办?”

        陈标道:“让城中活着的人和底层士兵指证那些将领的罪行,把罪大恶极的将领砍了,在扬州立碑阐述这件事,让他们遗臭万年。剩下的青军留在扬州做苦役,重建扬州城,以苦役抵罪。若做工做得好,可以提前减刑。具体的法子,让大帅召集人定。大帅麾下那么多人,总不能只让咱俩动脑子。”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不情不愿道:“好吧,现在缺人。就靠他们便能盘活扬州?”

        陈标道:“当然不能。大帅地盘少,人口更少,就现在的地都种不满。我倒是有法子解放更多的人力,可大帅肯定不同意。”

        朱元璋疑惑:“为何?”

        陈标趴在他爹肩膀上,凑他爹耳边悄悄道:“我的法子是效仿汉唐均田,女子也授田,鼓励寡妇再嫁,禁止裹脚。但朱大帅出了名的讨厌女性,你敢提让女子抛头露面干活的事,他肯定会砍了你。”

        朱元璋无语:“你娘……你娘和大帅的夫人都能抛头露面呢,说什么傻话?大帅不是刚下令,让军中掠夺的女子归家,无家可归者给予钱粮再嫁吗?在这个乱世,好多寡母带孩子。若既不准女子再嫁,又不准女子抛头露面,一家人不就只能饿死?”

        陈标疑惑:“对啊,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大帅会禁止寡妇再嫁,禁止女子抛头露面。”

        在封建社会和统治者说什么女性地位,那是对牛弹琴,牛还会翘蹄子踢死你。

        但这件事从利益上说不通。

        乱世之后开辟新王朝,最重要的事就是恢复人口。在封建社会,人口就是一切的基础。

        汉初为了恢复人口,规定女性超龄未嫁、寡妇守寡几年后超时未再嫁,其父兄都会被责罚。

        曹操为了有足够多的人口,士兵前脚出征,他后脚就派人把其育龄妻女拖走再嫁,好无缝生育。

        同样是封建社会比烂的迫害女性,汉初和曹操好歹有利可图,能看懂其中逻辑。

        朱元璋的大明朝建立在一片废墟上,广袤的国土十室九空,万里沃土无人耕种。这时候,他应该效仿汉初、唐初,趁着土地多赶紧搞均田制,将更多的土地分给平民,所以女性也能分地。

        虽然之后世族豪强肯定会千方百计兼并土地,但前期分的越多,一个王朝恢复生机就越快,盛世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朱元璋不仅不给女子授田,还在洪武元年颁布了褒奖烈女贞妇的规定,约束女子再嫁。

        之后女性的娘家、夫家为了获得奖励,丧夫女子常常被【创建和谐家园】,没被【创建和谐家园】的女子也不能出门种田务工。

        普通老百姓家更加捉襟见肘,孩子死亡率非常高。人口没有快速增长,大明的休养生息比起以前朝代艰难不少。

        朱元璋的厌女情绪,能比大明的江山更重要?

        别说陈标不明白,朱元璋自己都不明白。

        他自己是穷人,非常明白,如果禁止女子再嫁,像他这种穷小子,未来估计几乎娶不到媳妇了。

        朱元璋皱眉:“标儿,别听人胡说,大帅没做过这些事。”

        朱元璋确实现在对女性的政策挺正常,符合一个封建大势力主正常的状态,比如鼓励女子耕织、鼓励女子放小脚、鼓励寡妇再嫁。

        男人都在打仗,女人不耕织,朱元璋的兵吃什么粮穿什么衣?

        未来朱元璋攻入元大都的时候,还释放元大都后宫女子,鼓励她们再嫁,和洪武元年的他判若两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1: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