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依华独家完结】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作者:木兰竹》-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文正惊骇:“喂喂喂!别找婶婶啊!”

        朱文忠立刻放下手,苦着脸道:“阿英,不至于不至于。”

        朱元璋:“站住!”

        朱文英冷笑一声,朝着后院跑去:“娘!文正和爹欺负标儿。”

        朱文忠拍了拍胸脯。还好还好,和我没关系。

        朱文正把陈标放下,和朱元璋一起去捉朱文英。

        这下轮到陈标在地上跳着小脚拍着小手:“英哥快跑!让娘来教训他们!”

        后续事情发展,咱们给老朱一个面子,就不提了。

        什么被训了半个时辰,写了多少字保证书什么的,我们全都不知道。

        朱元璋和朱文正两叔侄对朱文英挤眉弄眼,做口型骂朱文英“告状狗”。

        朱文英帮陈标摆碗筷,笑而不语。

        当朱元璋和朱文正被马氏训完的时候,徐达和汤和又来蹭饭,朱文忠的亲爹、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也来了。

        李贞是朱元璋还活着的唯一同辈亲戚。

        朱元璋从小家里就贫穷无比,二姐和二姐夫李贞家是唯一吃的饱饭的亲戚,多次接济朱元璋。

        战乱开始后,李贞颠沛流离,几经濒死,至正十三年(1353年)于滁州投奔朱元璋。

        在郭子兴死之前,朱元璋过得并不好,李贞这个带着拖油瓶的朱元璋二姐夫一直跟着马氏搞后勤,并不为多少人所知。

        直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死了后,朱元璋才能算得上一方领袖(还是较弱的之一),本文主角陈标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

        一年后,陈标因为亲娘一句“锅里一滩肉”吓到,主动暴露成为“神童”,李贞自请隐姓埋名成为“陈国瑞”的亲戚。

        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操作,几年后李保儿参军的时候已经是陈国瑞的外甥,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名为朱文忠。

        他自己的侄儿朱文正也几经折腾,成了陈国瑞的侄子,再辗转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朱文英这里的操作更简单。这年头孤儿认好几个干爹多正常。

        因为朱元璋的义子非常多,改名叫“朱文X”的有二十来个,口头上认了后不管的都不知道有多少。这三人又都只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隐藏在朱元璋的义子中毫不起眼。

        他们的身份,就这么轻松的变了。

        至于有人提起曾经投奔过朱元璋的亲戚时,朱元璋放出消息,他的亲戚带着嫡子藏了起来,以在朱元璋势力覆灭后,为老朱家留下香火。

        在乱世这很常见,其他势力的首领也有偷偷藏儿子。

        李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和李保儿的未来都系在朱元璋身上,一直谨小慎微地维系着和朱元璋的亲情,所以才主动放弃“朱元璋亲戚”的身份,去当“陈国瑞”亲戚。

        历史中,他即使已经被封侯也不续娶、不纳妾、不生子,守着儿子十分节俭地过了一辈子,并时常用自己当农民时的经历告诫子孙要节俭。

        李贞也死在朱元璋前面。

        他死的时候和汤和死的时候一样,朱元璋和已经病得不能说话的李贞对着哭。李贞病逝后,朱元璋罢朝三日。

        朱元璋活得太长,他的发妻马皇后、爱子朱标、嫡孙朱雄英、唯一的同辈亲人李贞、最好的发小汤和与徐达、最忠诚的外甥李文忠、最信任的义子沐英……统统死在他前面。

        侄子朱文正则是背叛了他。但他仍旧封朱文正八岁幼子当靖江王,传了十四代。

        能维系他“朱重八”甚至“朱元璋”这个身份的人统统早早死了。

        朱重八和朱元璋也就死了。

        活下来的是疑神疑鬼的暴戾老疯子洪武皇帝。

        这些都是后话。

        直到朱元璋灭陈友谅之后,才显出一方雄主的气魄。

        现在陈友谅都还没噬主,朱元璋也只是一个夹缝中不起眼的小诸侯,包括元庭在内的诸多势力都没把朱元璋放在眼中,不认为朱元璋有逐鹿中原的可能。

        但他的亲朋好友都还带着笑容环绕着他,唯一的侄子朱文正也没有背叛他。

        朱元璋见到李贞来了,就把写保证书的苦恼抛之脑后,挥舞着大手招呼着:“姐夫!标儿亲手炖的羊肉!咱们可有口福啦!”

        李贞开玩笑:“我有口福的时间多得是。”

        朱元璋笑骂道:“那你别吃。”

        李贞笑道:“不行。以前有口福是以前的事,今天的口福也不能错过。我自酿的果酒,不违反军中禁止用粮食酿酒的命令,喝点?”

        朱元璋还没说话,汤和已经扑了上去:“酒酒酒!”

        徐达一脚踹向汤和【创建和谐家园】:“你能不能戒酒?你这么好酒,迟早喝酒误事!”

        汤和【创建和谐家园】道:“喝酒误事了,你和国瑞老大保我不死,我自己就能继续立功爬起来,嘿嘿,不碍事。”

        朱元璋气得捏拳头:“滚!老子才不保你!”

        汤和抢过酒坛子:“不保就不保,戒酒的事明天说,来喝!”

        朱元璋和徐达骂归骂,酒也没少喝。

        清炖羊肉加蘸料,杂果酿的美酒还配了几道凉拌的小菜,一群人吃得酣畅淋漓,也喝得酣畅淋漓。

        李贞还算清醒,朱元璋、汤和、徐达三人已经甩着上衣边唱歌边跳舞,嚎得跟被杀的猪似的,李贞给他们打拍子。

        朱文正和朱文忠很快也加入起来,手舞足蹈嗷嗷唱歌,像两头被杀的小猪。

        马氏在军中见惯了这群人不修边幅,并不害羞避讳。但二儿子陈樉被吵得直甩脑袋,马氏吃饱后就带着陈樉离开。

        现场只有朱文英和陈标两兄弟格格不入。

        陈标:“英哥,他们好吵。”

        朱文英:“嗯。”

        作者有话说:

        被基友说而立之年陈标的娃都十岁了,问我准备写多长。我立刻把文案改成弱冠,好早点完结,少死点脑细胞。

        介绍一下之后戏份会比较多的陈标小朋友同辈好友:

        朱文正:

        朱元璋唯一的侄儿,洪都保卫战立下大功。

        当时朱文正官职几乎到顶,暂时封无可封,朱元璋就暂时没封他。

        朱文正不满,在部下怂恿下准备投靠张士诚,被朱元璋先发制人囚禁而死,其八岁幼子在大明建国后封王。

        朱文忠:

        原名李保儿,改名朱文忠,大明建国后恢复原姓氏,改名李文忠。

        他不仅打仗强,还擅长公共基础建设和搞经济。

        李文忠英年(四十六岁)去世的时候朱元璋疯了,总觉得是医生下毒害他,把医生全家都砍了。

        朱文英:

        被朱元璋收养后改名朱文英,大明建国后改名“沐英”,封黔国公,世代镇守云南,著名的大明云南沐王爷,功绩自己搜。

        这里只说一点,末代黔国公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缅甸,于咒水之难中力战殉国。沐英一系与大明国同休。

        沐英本人则在得知太子朱标死后悲伤过度,咳血重病,与朱标同年而死,年仅四十八岁。

        -

      第 5 章

        朱元璋和几个老哥们闹了半宿。陈标支撑不住,早早回去睡觉。

        睡觉前,他指挥朱文英和几个粗壮家仆把朱文正、朱文忠两人拖走,硬灌了醒酒汤,让他们早点休息。

        陈标老气横秋:“你们不要年纪轻轻就学了他们那耍酒疯的坏毛病,会危害你们的仕途。”

        朱文正和朱文忠被一三头身小孩训斥“年纪轻轻”,还双手放在膝盖上连连点头,朱文英忍俊不禁。

        第二日,朱元璋一脚踹开压在他身上的汤和,又从腿搭在汤和身上的徐达身上跨过去。

        李贞捧着热汤走进来:“国瑞,醒了?喝点汤醒醒酒。”

        朱元璋将汤一饮而尽,抹了一下嘴,道:“肯定是标儿熬的汤。”

        李贞不由笑道:“这你都能喝出来?标儿天刚亮就早早起了,给你在厨房备了汤饭后,就去了亭子里借着天光读书。”

        “我儿就是这么勤奋。”朱元璋先得意,然后心疼道,“他年纪这么小,要睡饱了才能长身体。书早读晚读有什么关系?我儿可是神童,读书的速度是别人几倍,哪差这点时间?还有,他怎么在外面借天光读书?我老朱……老陈再穷,这点灯油还能少了他?”

        朱元璋得意一句,心疼的话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

        李贞哭笑不得,道:“你先吃过饭,再去看他,亲口问他。标儿大道理一套一套,我可说不过他。”

        朱元璋气势汹汹道:“等我吃完饭就去训他!”

        李贞看着朱元璋甩甩袖子,衣角滚滚的身影,哑然失笑。

        徐达和汤和勾肩搭背打着哈欠起床,在屋内听完了朱元璋和李贞的对话。

        汤和挤眉弄眼:“老大看着气势怎么凶狠,咱们打赌,他会不会去训标儿?”

        徐达接过下人端来的汤碗一饮而尽,砸吧着嘴道:“谁和你赌?老大怎么可能训标儿?标儿这手艺啊,不愧是天上下来的神仙童子。一碗普普通通的醒酒暖胃的汤,也能被他做成绝佳的美味。”

        汤和这才喝汤,喝完把和他勾肩搭背的徐达一推,撒开脚丫子追随朱元璋而去。

        他明明是怕朱元璋胃口太大,把他那份早饭吃了。但看他挥动着大手喊着“大哥大哥”的模样,还以为他要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呢。

        徐达一个踉跄站稳了身体,骂道:“标儿还能少我们一口吃的吗!你急什么?”

        李贞大笑:“快去吧。今天标儿蒸了大包子,为了给你们惊喜,包子馅的种类可多。你就不怕他们俩把包子挨个咬一口,选哪个更好吃?”

        徐达脸色一变,也冲了过去。

        李贞笑得更大声了。

        抢完了包子,徐达和汤和又从剑拔弩张恢复勾肩搭背,出门各回各家暂做休息,准备下午开会。

        朱元璋则去“训”儿子。

        他蹑手蹑脚走到陈标读书的地方。

        虽现在是最热的六月,小孩子畏寒,陈标早晨出门时披了一件棉布袍子,脑袋上还戴了一顶老虎帽。

        朱元璋一看那老虎帽的模样,就知道肯定出自自家夫人之手。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他夫人绣老虎绣得可好,曾经给他绣了不少。

        朱文英抱起陈标,陈标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今天我们开始学《论语》的第一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7: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