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骨头的姜二爷把胳膊搭在三弟肩上诉苦,“我被狗撵着从西市一直跑到太平坊,这会儿浑身都疼。”
那是够远的,姜槐连忙道,“待会儿泡个澡,我给二哥拿药油揉揉。”
姜二爷笑了,“那就用着你了,我从孟家搬了不少烟花回来,待会儿你带着孩子们放一放,咱去去晦气。”
姜槐连忙问,“给他们剩下多少?”
“很多。”
姜槐失望。
“都用水浇了。”
姜槐嘿嘿。
姜家的烟花上天,声响传入孟家。孟回舟和两个儿子同时转头看亮起的窗纸,嘴角翘出的讥讽一模一样。
孟三哼道,“五色烟炮五百文一枚,他们这是打肿脸充胖子!爹,儿也去放!”
大年夜放烟花爆竹,谁家的最响最热闹,预示着来年谁家明年的运气最好。往年为了显示低调和尊敬,孟家都是在姜家放完后才放,姜家放五百响的爆竹他们就放四百五十响。今年孟三憋着劲儿地买了许多,就等着今晚扬眉吐气呢。
孟回舟没说话,孟二却道,“你急什么,先让他们闹腾,快到子时时咱们再放。”
“还是二哥脑袋好使!”姜家的爆竹越放越少,跨年的响动绝对盖不过自己家!
姜二,你且等着!
孟三嘿嘿。
子时至,姜家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暖阁内昏昏欲睡的小姜留被震醒了,跟着姐姐哥哥们到堂屋给祖母拜年。
姜老夫人发了压岁钱,又依例训话、祝福后让子孙们起来。随后,姜家的下人在院子里哗啦啦跪倒一大片,给主子拜年。
姜老夫人叫了起,言道大伙辛苦,每人发一月工钱的赏钱。
府中窘迫,竟还有这么多喜钱,仆从们个个眉开眼笑,谢恩声此起彼伏。
大哥不在家,姜二爷便唤姜思尧,“大郎,去点鞭炮。”
姜思尧带着二弟和四弟到院中的桂树下,用香点导火线。姜家的小姑娘们纷纷用手捂住耳朵,慢了半拍的小姜留刚被父亲温暖的大手捂住耳朵,便听到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姜留瞪大眼睛看着挂满树枝的爆竹一声接一声地闪着火光,火红的纸屑纷纷落下,大地都被震得颤抖。
万家鞭炮齐鸣,神州大地的夜空被点亮,呼吸间全是硫黄的气息。在禁鞭炮的城市中长大的姜留,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火树银花”、“声震神州”。
太震撼,太美了!姜留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欢呼蹦跳。
姜二爷怕腿脚不利索的小闺女摔着,把她抱起来大声道,“留儿今年要平平安安、好好的!”
姜留欢喜极了,抱着爹爹的脑袋用力亲了一口,“爹,心-想-事-成!”
姜槐凑到二哥身边,幸灾乐祸道,“二哥,那边一点火光也没有!”
那是当然,除非他们把院子点了,否则有个鬼的火光!姜二爷朗声大笑,举着闺女在院子里转圈圈,把姜留吓得直啊啊。
孟家院内,看着被水浇透、结冰渣的鞭炮,孟回舟的脸比锅底还黑。孟三气得捶胸顿足,“五色烟炮不见了,一定是姜二干的!他娘的,老子饶不了他!”
“闭嘴!”孟回舟怒斥。
孟家的管家小心翼翼道,“老爷,小人已经派人去西市采买了,很快就能回来……”
“废物!”子时已过,买回来又有何用!孟回舟一脚将管家踢翻,怒冲冲地转身回屋。
见家主生气了,孟家人都僵立在院中不知如何是好。孟老夫人沉着脸吩咐众人散了,才回到屋中,轻声劝道,“老爷睡会儿吧,待会儿该准备入宫了。”
宫宴是上午举行,但身为臣子,孟回舟要在卯时入宫朝拜。不过此时的孟回舟哪能睡得着,他将二儿子叫进书房,低声问,“东西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姜松押在牢中这几日,孟家几次下手都未成。昨日姜二探监时,孟家下人探听到姜家下人要五更天去牢里送饭,孟二便订下毒计——趁着夜色,派人冒充姜家下人给姜松掺了毒药的饺子,毁掉姜家三人的身体。
孟回舟缓缓转着手中茶盏,“我要他们走不出牢门!”
“儿正有此意。”孟二的声音也似掺了毒。
五更是一夜中最黑、最冷的时候。往日此时,人们睡得正熟,今日却异常热闹。各家开门炮响声震天,孩子们起床穿新衣,厨房里的灶台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姜家新年煮好的第一锅饺子被装入食盒,送往西城兵马司大牢。
第七十八章 朝宴
震天的鞭炮声清晰传入牢中不久,便有狱卒将食盒提进来,并将过道内离着他们最近的一盏油灯点亮,“姜大哥,姜二爷派人给您送饺子来了。”
弟弟是二爷,他是大哥……姜松站起身,“多谢军爷,您也一块用些吧?”
“咱兄弟有,你们趁热吃。”姜家送饭向来送两份,狱卒对这点非常满意。
姜松带着两个孩子洗过手,打开食盒将碗碟端入牢中摆在桌子上,饺子香飘散开,引得黑暗中不少人吞口水。右边牢房内的那位,更是已迫不及待地拉开墙砖等开饭了。
姜松早就听侄子说过隔壁的老者与他的师祖有些交情,便让姜凌给他端了一盘饺子过去。
黑手把盘子拉过去不过几息,姜凌便听到“呸呸”声和漱口声,那人敲墙小声道警告,“有毒。”
姜凌一悚,转身去夺姜三郎已要送入嘴中的饺子。还有比他动作更快的,一粒石子飞进来打在姜三郎的右手背上。姜三郎“哎呦”一声筷子脱手,饺子也落在桌上。
姜松吓得一哆嗦,望向对面牢里那个蓬头垢面的犯人。姜凌谨慎地看着对面黑漆漆的牢房,见里边的人不再有动静,便背对着他坐在桌边,掏出藏在袖中的银针插入水饺,片刻后拔出发现银针竟已变成黑色。
“这……”姜三郎刚嚷了一个字就被姜凌捂住嘴。姜松也吓得后背全是冷汗。
姜凌低声问,“大伯,咱们怎么办?”
“啊?”手脚冰凉的姜松,现在脑袋里全是他们如果吃了毒饺会变成什么样。
见指望不上大伯,姜松叮嘱揉手背的姜三郎不要声张,又跑回东墙边低声问,“先生,什么毒?”
那边差点中毒的家伙也气得不轻,“砒霜,水!”
姜凌送过去一碗水,那边又传来漱口声。
听闻饺子里有砒霜,姜松慢半拍的问,“汤里呢?”
姜凌刚抽出银针要试饺子汤,牢外又传来脚步声,方才那个狱卒又提着一个食盒进来,放在牢前,“姜大哥,府上又送过来一份。”
姜松愣了愣,连忙过去问道,“方才的那食盒内的饺子,军爷可吃了?”
“肉放得少了。”狱卒抱怨。
见他红光满面的,姜松就放了心,勉强笑道,“在下吃得清淡,这次送来的应该是肉多的,辛苦军爷。”
“客气啥,再多送几盒才好嘞。”狱卒转身走后。姜松慢慢打开食盒,看着里边热气腾腾的饺子,眼圈红了。因为这饺子的形状,一看就是出自母亲之手,这才是府里送来的饺子。
方才差一点……
以防万一,姜松还是让姜凌每个饺子都试过,确认无毒后给右边牢房里送了一份,又将一碟子送到牢前,与对面用石子救了儿子的犯人道,“这位兄台,吃点饺子吧?”
对面牢里的人动也不动,左侧名叫刘曲的老头拔着栏杆伸出手,“大爷,他不吃给小老儿尝尝咋样?”
姜松默默把饺子递过去,回到矮桌边望着饺子愣神。三郎抽抽鼻子,小声道,“爹,我饿。”
毫无胃口的姜松点头,“吃吧。”
见儿子一口一个地往嘴里填饺子,姜松笑了,给侄子夹了一个饺子,“凌儿也吃。”
姜凌本也没什么胃口,但又不想输给姜三郎,硬是数着比他多吃了一个才停筷。
几个热腾腾的饺子下肚后,姜松裹着被子想到底是谁要致他们于死地,他这么做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皇宫中,景和帝带着臣子和皇亲国戚们祭拜了天地先祖后,与众卿在宣德宫中饮宴;康皇后也在自己的华【创建和谐家园】宴请各府女眷,宫中处处欢声笑语,热闹非常。
新年第一天,风和日丽,青年帝王坐在大殿上,追忆往昔放眼将来,百官中不断有人站起来为万岁歌功颂德,哄得景和帝笑声不断,殿内一片祥和。
杜海安持杯看向居于前方的敬国公,方才在御史和京兆尹提起京中趣事哄圣上展颜时,敬国公只静静听着,并未提起姜枫的事。
他不提,杜海安便也不提,与坐在他旁边的礼部尚书陶思正有一句每一句地叙着闲话。
待景和帝畅想到四海升平八方来贺时,众臣又拜倒山呼万岁,杜海安以头触地时,听到另一侧大理寺卿萧峻平轻声道,“二十。”
这是在数饮宴开始后,又磕了多少次头呢?杜海安起身时含笑道,“萧大人好兴致。”
萧峻平呵呵笑,“不及杜大人。”
一早上都安分守己的杜海安笑了笑,便听敬国公终于开口了,“万岁,臣有一事禀告。”
“国公请讲。”景和帝对自己的岳父,很是客气。
敬国公道,“臣的犬子,前几日给臣送回一封家书……”
听他讲的是家事,倾耳静听的众臣子没了兴趣,又说起悄悄话,杜海安却异常认真地听着敬国公说了一顿废话后,言道,“营中一名叫钟雷的副将呈了一份名为肉酥的肉食给犬子,说他的表哥认为此物虽为肉制但极易储存,数月不腐,可做军粮。”
粮草乃是大事,数月不腐的肉食立刻引起了景和帝的兴趣,“国公细细讲来。”
“臣带了一份入宫,请万岁一观。”敬国公双手呈上一盒肉酥。听到有吃的,百官都来了兴致,杜海安更在意的却是营中副将钟雷的表哥是哪位。
待小太监将木盒呈到玉案上打开,景和帝极为好奇地看着里边烂乎乎软塌塌的肉酥,“此物可数月不腐?”
“是。”
圣上还没说什么,右相秦天野开口了,“肉熏腌后都可数月不腐,不足为奇。”
敬国公回道,“熏腌肉质硬,食用时需切碎熬煮,费时费力;肉酥易食,携带也更为方便。”
“熏腌肉可直接入口,需要切碎熬煮再食的是老者吧。”秦天野应道。
右相这意思是说敬国公岁数大了咬不动肉?百官不敢做声,殿内气氛紧张起来。
一边是舅舅一边是岳父,景和帝正犹豫该如何是好时,左相大人、太傅尹骞打圆场,“敬国公和秦大人都言之有理,依老臣看,多一种备粮可选,亦不是坏事。请万岁分一匙肉酥给老臣尝尝?”
景和帝立刻命太监将肉酥给自己的恩师送过去,“太傅请用。”
尹太傅吃了后,笑眯眯地道,“万岁,这肉酥入口即化,极适合老臣这等牙口不好的。”
兵部尚书黄通也来了兴致,“万岁,可否赐一些给末将尝尝?”
黄通之后,又有几个敬国公一派的朝臣请求品尝,殿中又热闹起来,景和帝让太监将肉酥分下去,武将们吩咐赞扬,说这肉酥可为军粮,尤其是天寒地冻时更佳。
有朝臣问敬国公,“不知市场面上可有此物?末将想买些回去孝敬老母。”
黄通由衷感叹,“能将肉制成此等模样之人,也是奇才。”
敬国公含笑,“这位奇人诸位大人或许认得,他便是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姜松。”
听到敬国公提到姜松,孟回舟的脸都变了。
变脸的除了孟回舟,还有西城兵马司指挥使,余昌进。
第七十九章 宣姜松入宫
听护国公提到姜松,众人也都愣了。姜松虽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六部院外郎,但四年前其父刑部侍郎姜冕火烧刑部一案,百官皆印象深刻,甚至太上皇之死都与此有关。
众人屏住呼吸,偷偷打量景和帝。秦牧野扫了一眼护国公,神色莫名。
引起了这个话题的兵部尚书黄通见护国公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只得尴尬地“哈哈”两声,接了话茬,“姜大人供职精膳司,精通此道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