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乔玉言的裴姨娘的选择有些无法理解,放着外头的正头娘子不做,在伯府当一个通房丫头?
总不能说她对乔谓升是真爱吧!
“那我娘与裴姨娘之间的关系……”
品兰摇了摇头,“这个奴婢就不是很清楚了,奴婢虽是家生子,但那时候年岁还小,这些事儿都是从前老太太跟前的大丫鬟告诉我的,怕我不懂事儿,言语冲撞。
听说一直以来,裴姨娘十分老实本分,伺候太太也很用心,平日里从不冒头,刚生了二姑娘的时候,咱们府上都跟没有这个人似的。”
乔玉言便知道,这是老太太借品兰的口告诉她的事儿了,也是怕她如今当家被人蒙了眼睛。
品兰却是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哦对了,她曾经救过太太的命,似乎是从那时候开始,太太便慢慢地接纳了她,她才有了如今的光景。”
这事儿乔玉言从未听说过,若是裴雅意救过徐氏的话,徐氏因此才和她关系亲密倒也说得通,只是亲密到连丈夫都可以心无芥蒂地分享,却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只是她也知道这样的事情,徐氏是不可能和自己说的,所以也没想过要去问,眼下还是要先把端午节的事情处理好。
品兰对府里头上下的事情了解得多,很多事情问她都能得到答案。
正在一边拟送礼单子,一边查往年的份例时,乔玉言忽然发现一户熟悉的人家。
“这温家与咱们家有亲?”乔玉言手指在账册上停下来,疑惑地问品兰。
品兰正在记着方才乔玉言说的礼,闻言凑过来一看,笑着道:“是有些关系,不过如今关系也淡了,一年三节只是按照通家之好在走动,姑娘知道温家?”
===第53章 紫鸢与蝉衣===
如何能不知道呢?
她前世就是嫁到这个温家的啊!
“原是咱们老太爷与温家老太爷是同窗,两人关系非常好,还一度要把咱们家姑太太嫁去温家,婚事都在议了,结果出了岔子,这婚事便没有作数,但是两家还是有往来的,只是后来温家老太爷和咱们家老太爷都过世了,才不大走动。”
说着又指了指账册上,“如今也就是一年三节还有点儿来往罢了。”
乔玉言轻轻点头,脸上不动声色,按照往年的份例安排了要送去温家的礼。
这是乔玉言主持中馈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节,当了家才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多得很。
各家各府的走动要遵循往年的例不说,还要看这段时间各家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总不能人家家里刚过了白事儿,你送一堆花团锦簇的东西过去吧!
还有些生了小孩的,娶了新妇的,与往年又要有些不同。
还有府里上上下下的端午分例,丫鬟小厮各要添一身新衣,按照等级不同,料子也有所不同,更上一层的,比如各房的一等二等丫鬟,另有赏赐。
分发各处的粽子也要厨房下采买准备起来。
各个主子房里,也要艾草菖蒲五蝠络子。
若是有亲近的人家过来走动,整治席面又是少不了的,这便要和别家通气儿,不好撞了时间。
有些田庄铺面是约定了一年三节送东西和账册过来,也要安排人对接。
如此繁杂忙碌着,便也没时间多想其他,等徐家那边打发的人过来,离端午就没两天了。
徐家也是来送节礼的,按道理应该是乔家先给徐家送,但是一直以来,徐家都比较主动,总是早早地就打发了人过来,这边的礼再顺道带回去。
这次徐家外祖母跟前的李嬷嬷亲自来了,还带了两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女子。
大户人家的姑太太有了身孕,娘家看重的也多会安排两个妥当的婆子前来照料,一来显得对女儿的重视,另一个也是叫做母亲的心里放心。
只是徐氏送来的这两个未免也太年轻了,乔玉言便偏过头去打量。
一个容长脸儿,眉目温和,说话的时候,嘴角总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叫人心生好感。
另一个却截然相反,神色严肃,不苟言笑,但眉眼间却有一股在寻常丫鬟身上看不到的傲气。
李妈妈便笑吟吟地给乔玉言介绍,先指着那容长脸儿的,“这个是紫鸢,是给姑娘的,她自小学着管账理事,也能帮衬姑娘一把,这位是蝉衣姑娘。”
说着对乔玉言使了个眼色,后面的便不用再介绍了,乔玉言连忙笑着带她们一道去芙蓉馆。
紫鸢长得温婉和气,为人也很大方,虽然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一点儿都没有局促,走在乔玉言身边,寻了个机会便对她道:“奴婢是温-公子派过来跟着姑娘的,姑娘若有差遣,只管分派奴婢去。”
乔玉言惊讶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即哑然笑道:“还是温叔叔稳妥。”
温停渊与徐家的关系外人并不了解,他若是大喇喇地送一个丫鬟给乔玉言,总归不大好,这随着外祖母的人一道送过来,就不打眼了。
毕竟之前乔玉言来乔家的时候,外祖母也给她带了十几个丫鬟。
除了这两个人,徐家自然也送了许多东西过来,光是滋补的药品,就足足装了两车,什么人参肉桂燕窝灵芝不要钱地塞。
李妈妈又自奉了命,单准备了老太太及二房的礼,便和乔玉言一道去见了。
老太太似乎跟徐家外祖母有些过节,对于李妈妈的到来,脸上淡淡的,不过李妈妈似乎也在意料之中,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然后便去了二房送姚氏的礼。
徐氏也是多年没有见到李妈妈,拉着她的手细细地说了大半日的话,又说起徐老太太关心她肚子里的胎,便将蝉衣引荐了过去。
“咱们老太太说姑太太毕竟多年未孕,如今这一胎还是要多慎重些才好,她老人家不能过来,便特意叫了蝉衣来,别看她年轻,却事事妥帖的。”
徐氏便红了眼眶,李嬷嬷便接着道:“老太太说了,姑太太好好保重身子,便是对她最大的孝敬,她老人家若是有机会,还要上京城来看您呢!到时候给她亲手抱抱外孙就好了。”..Com
乔玉言在一旁看着徐氏哭,心里隐隐明白,她在徐家住了多年,隐约也知道徐家外祖母对自己母亲这个女儿并不甚满意,具体情况她不知道,但是此时徐氏的心情,倒是能理解几分。
李嬷嬷便又拿出徐家外祖母专门私底下给母女两个人的礼,送徐氏的是一尊一尺多高的羊脂玉观音像,一架翡翠炕屏,另外还有好些料子。
那观音像玉质细腻,雕工精湛,大士面带悲悯,俯瞰众生,一看就知道并非凡品,怕是有价无市的东西。
那翡翠炕屏用的是整块的翠,雕着锦鲤戏荷图,难得的是那锦鲤竟是天然的红白色,不但设计巧妙,更兼活灵活现。
送给乔玉言的是两匣子宝石,一盒红宝石,一盒碧玺石。
李妈妈笑着道:“老太太知道姑娘主意大,心思又多,说送了你现成儿的头面,怕你不喜欢反倒压箱底了,便叫把这个送了来,姑娘喜欢什么样式的自己打去。”
徐家外祖母一向对乔玉言宠爱无度,这些东西估计就是徐家的表姐妹们都是没有的,心下一时间有些泛酸。
等李妈妈要回去时,便也装了满满两车东西回去,刚好碰到姚氏的丫鬟过来说话。
原来姚氏接了姚家的信,说是她侄子要纳吉,叫她回去过端午节,乔玉言闻言便将要送去姚家的礼直接送去了二房,好叫一起带过去。
姚氏检查了一番,倒是比往年多了两成,心下有些满意,忽然又问道:“那徐家的人回去了?”
“回去了,奴婢去大姑娘跟前回话的时候,正碰上大姑娘叫人抬送去徐家的礼出门呢!”
“哦?那你可有看到大姑娘送了多少去徐家?”
===第54章 见面===
端午节因为徐氏怀孕的缘故,都没怎么走动,且似乎徐氏和乔谓升又有些闹得不愉快,乔玉言打眼瞧着自家亲爹脸色有些黑,便也不多问了。
不问他就只能自己拿捏着分寸来办,乔家当然也要制席,比如旁支老一辈的二房三房自然是要来的,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几个节上一道团圆过节。
除了吃席,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因着乔谓升升了礼部侍郎,这两年乔家也有龙舟下水,就在前头的护城河里,当然前头的名次,他们是轮不上,只不过是凑个热闹而已。
好在乔家早就在两旁铺面的楼上预定了看龙舟的位置,那楼上的隔间本就是预备着端午节的,靠河的一面没有遮挡,站在栏杆旁可以将河面上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徐氏怀着孕自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出来,人挤人的,就怕有个万一。
倒是老太太心情好,带着孙女儿媳妇一道出来了,裴姨娘原想留下来陪徐氏,却被徐氏笑着赶了出来出来,只说她一年到头闷在府里,好容易有机会怎么能不出去走走,最后拗不过,还是跟着一起来了。
正好是个艳阳天,天空万里无云,到了半上午就开始热起来,大家来得早还算好,顺顺利利地登了楼,等催龙舟的锣鼓声响起来,底下摩肩接踵,一不小心就要被挤倒。
乔玉言前世只在徐家的时候见过赛龙舟,后来回了京城头一年没有赶上,再后来徐氏过世之后更没怎么出过门,等嫁去了温家,各种事情团团转,看赛龙舟这种事情,怎么也轮不上她。
今日来得早,乔玉言便坐在老太太旁边给她剥荔枝,“这个是才到的头茬儿,咱们南边的铺子讨巧儿,快马加鞭地给送了来,老太太您尝尝,还有冰镇过的,怕您受不住,待会儿太阳上来了,热的时候再吃。”
老太太只微微点头,接了她手里的牙签吃了两个,便点头道:“倒还新鲜,你们也吃,只别吃多了,这东西上火。”
正说着话,忽然从隔壁走进来一行人,“老姐姐今年难得有兴趣,可好些年没有在这热闹上见到你了。”
听到这个声音,乔玉言身子微微一震,转头果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穿着一身绛红色洒金寿字纹长褙子,花白的头发挽着一个整整齐齐的髻,带着莲子米大小的珍珠箍,拄着一根老檀山的拐杖,不是温家老太太还能是谁?
身后还跟着温家两位太太及还未出阁的两位姑娘,一张张脸与记忆中的样子逐渐重合。
乔玉言握了握拳,压下心里的不舒坦,连忙扶着老太太起身。
“我说隔壁是谁呢!原来是你们家,怎么还亲自跑过来一趟?!”
姚氏便忙带着乔玉言姐妹起身见礼。
乔玉宁悄眼打量了一眼乔玉言,见她礼节丝毫不错,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疑惑。
乔玉言只当没有看见,转身一边分派人挪座位,一边悄悄打量着上首的两位老太太。
这样看上去,两家老太太倒像是交情不错的样子,不但互相寒暄了好一阵儿才坐下,且看自家祖母脸上的笑容不似作假。
“乔侍郎怎么没来?”温老太太与乔家老太太携手坐了,然后打眼一瞧便笑着问。
“他媳妇有了身子,这大热天的人又多,不好过来,便在家陪他媳妇了。”
闻言温老太太便又感叹乔谓升体贴媳妇,又说老太太有福气云云。
按品兰的说法,两家如今的关系应该算一般,温老太太此时的反应未免有些过于热情。
“这几位便是府里的姑娘了?还是小时候见过呢!瞧瞧这,一个个水葱儿似的,”说着连忙指着下首坐着的两位温家姑娘道,“这是我们家婷姐儿和贞姐儿,来,快来跟你们乔家姐姐见礼。”
乔玉言便带着乔玉宁和乔玉容跟对面的女孩儿行了平辈儿礼。
从前两家来往比现在多,所以乔玉宁和乔玉容是走动过的,只乔玉言还是头回见面。
温老太太便拉着乔玉言的手,上上下下打量,啧啧地对老太太道:“自来知道你们家的姑娘长得好,今日一见这大姑娘,才真真叫人嫉妒,怎么这些个美人儿都去了你家呢?”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乔玉言便微微低下头,只做娇羞状。
她今日穿着一件鹅黄色菱花纹的袄儿,底下一条松花色的挑线裙子,挂着双流苏的荷包坠儿,挽着双丫髻,戴一支七宝玲珑流苏簪,打扮得鲜亮又娇俏。
温家大太太便拔了手上的一只翠绿的镯子做见面礼,一看便知道不是便宜的物件儿,乔玉言转脸见自己祖母微微颔首,便行礼受了。
乔玉宁眼睛里的诧异越发明显,怎么今日的乔玉言行事如此稳妥起来了?
顿时又想起似乎老太太拨了个丫鬟给乔玉言,想来这段时间她便躲在清洗台里偷偷刻苦练习吧!
思及此便有些气闷,老太太那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人,怎么忽然对乔玉言如此青眼相加了?
温大太太说笑着又另外给姐妹三个一人一只装着几个银锞子的荷包。
乔家只有姚氏在,当下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谁能想到出来看个龙舟还有这样的事儿?
这见面派礼一向是当家主母的事儿,难不成还要她出钱?更何况她原就没准备,要像温大太太一样从身上退下来给,那如何给得起?
正为难,就被人拉了拉衣袖,扭头发现是自己的贴身丫鬟凑了过来,“大姑娘跟前的七夕姑娘说怕太太你没准备,就递了两个荷包过来,里头是几个戒指。”
姚氏便悄悄地接了过去,然后笑吟吟地给了两个温家姑娘。
乔玉言知道没让姚氏为难,也放了心,在转脸便看到老太太目光落在自己脸上似有赞赏,心下微微一热。
几个年轻的姑娘这会儿都倚在栏杆处,一边说笑,一边看着外头热火朝天的河面,虽然还未开始,就已经人声鼎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