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叫什么碧玉啊,叫我玉录玳。”碧玉努力用着直爽的口气说话。
云瑶差点忍不住笑出来,碧玉还真是拼了,竟然连名字都改了。玉录玳的汉语意思是‘碧玉鸟’,这和碧玉差得太多了吧,不过这听起来和宜嫔更像是姐妹了。一个叫碧玉鸟,一个叫凤凰。
碧玉改成这个名也不嫌膈应得慌,说实话碧玉现在努力模仿的是她的妹妹的性格。不过碧玉也颇有急智,毕竟知道嫡母故意把她养成这样,那太皇太后喜欢的必定是妹妹那样的。不过碧玉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现在想装也有些晚了。
不过碧玉想的也不是如何获得太皇太后的欢心,而是尽可能让太皇太后不讨厌她。碧玉想到这就有些愤恨,昨天一天她的表现已经被传到宫中主子哪儿了,现在只是在弥补罢了。
第二十二章 皇后身世
坤宁宫
早上宫女在给皇后梳头时,不经意间扯到了几根头发,皇后就命人将那个宫女拉出去打板子。最后还是李嬷嬷过来劝服了皇后,然后又说是那个宫女将主子娘娘的凤钗摔到地下了,将皇后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的事给圆了过去。
Õâ±ßÀîæÖæÖÔÚȰµ¼»Êºó£¬¡°Ö÷×ÓÄïÄºÈ¿Ú²èÏûÏûÆø£¬ÄªÒªÓëÄÇЩ±°¼úµÄÅ«²ÅÉúÆø¡£¡±
¡°æÖæÖ£¬Õâ´ÎÑ¡Ðã²»ÖªµÀÊ¥ÉÏÓÖҪѡ¶àÉÙÈË£¿¡±»ÊºóÓïÆøÓÐЩÓÄÔ¹¡£
ÀîæÖæÖÌýׯʺóµÄ»°ÓÐЩ²»ÖªµÀ˵ʲô£¬±Ï¾¹Ñ¡ÐãÈýÄêÒ»´Î£¬ÏÖÔÚ¾ÍÄÑÊÜÁË£¬ÒÔºóÓÖ¸ÃÔõô¹ýÄØ£¡
»Êºó×øÔÚÈíé½ÉÏÕýÔÚÌý×ÅÒ»¸öæÖæÖÔڻ㱨´¢Ð㹬µÄÊ£¬ÈôÊÇÔÆÒ£Ôڴ˾ÍÄÜ·¢ÏÖÕâ¸öÇ®æÖæÖ¾ÍÊÇ´¢Ð㹬ÖÐѵ»°Ê±ÕÆÊÂæÖæÖºóÃæµÄÄǸöæÖæÖ£¬ÔÚÕÆÊÂæÖæÖѵ»°ºó£¬ºü¼Ù»¢ÍþµÄ½Ó×Åѵ³âÖÚÈË¡£ÏÖÔÚËýµÄ±íÇéºÍÔÚ´¢Ð㹬Êǰå×ÅÒ»ÕÅÁ³Ê±½ØÈ»²»Í¬£¬Ï×ÃĵĵıíÇéÉúűðÈ˲»ÖªµÀËýÕýÔÚ·î³Ð»Êºó¡£
皇后听着钱嬷嬷仿佛将她吹成观音菩萨下凡之人了,多少有些不耐,平日里皇后听她说那些拍马屁的话多少有些自得。现在皇后只剩下烦躁,赫舍里皇后每次经历选秀的时候都很易怒。
此时的赫舍里皇后正处于得意洋洋的状态,她一介庶女,在祖父和叔父的支持下登上皇后的位置,甚至让嫡母为她避让,祖父将嫡母禁足在小佛堂,让佟佳氏慢慢消失在人前,并且让皇后记在佟佳氏名下,可当时鳌拜也支持钮祜禄妃,他盯着赫舍里家,自然知道皇后是庶女。其实庶女也没什么,现在又不是康熙中后期,在满人入关前,向来是实力为尊的。鳌拜当时说皇后赫舍里珠儿,是‘满洲下人之女’,不是说她是庶女,毕竟连鳌拜支持的钮祜禄妃都是侧室所出,鳌拜说的是皇后赫舍里.珠儿是包衣生的。
不过世人没想到皇后是包衣生的,因此只以为鳌拜嚣张跋扈,看不起其他八旗人家,不过鳌拜也不屑解释,此事也为鳌拜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像钮祜禄妃的额娘舒舒觉罗氏是侧夫人,她好歹是满洲八旗的,而赫舍里.珠儿的亲额娘是包衣旗的,只是一个侍妾。
什么是包衣,就是满洲八旗的奴隶。在康熙之前,清朝一直是实质上的奴隶制。就像蒙古一样,在蒙古王宫中,蒙古王爷身边有几个福晋,不管是福晋还是侧福晋,他们生下的子女地位没有太大的差别,顶多是哪个福晋背后实力强些,她所生的子女继承权就大些,但这些福晋的子女都有继承权。而如果生母是奴隶或者是侍女的话,连她所生下的孩子都算是奴隶,蒙古是子以母贵,而不是【创建和谐家园】一样母以子贵。
而满清初期和蒙古的习俗大概差不多,在没有选秀制度之前,包衣一直以八旗奴隶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包衣就是八旗的私人财产,生死都掌控在八旗中人手里。
在满清初期,很多八旗的王爷将军们在和别人打仗时,身边多是自己的奴隶——包衣,他们随时在主人身边,即使在主人打仗时,他们也得一起上战场保护主人,偶尔有些包衣立了功,他的主人就赏他官儿做,不过即使是做了官,他们的性命也被捏在主人手上,就算是八旗的人打死了包衣,即使包衣官儿再高,八旗贵族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后来因为包衣们足够拼命,有很多包衣旗出身的将军出现,但由于他们的生死在主人手上,包衣旗出身的将军对主人唯命是从,例如云瑶的伯祖父额亦都,在随努尔哈赤征战时,他身边就跟着很多包衣,随着额亦都的高升,额亦都身边的包衣也鸡犬升天,比云瑶的祖父额亦腾还要高。额亦都平时大多数提拔包衣,而像额亦腾这种堂弟亲戚,远不如包衣好用,还好控制。
额亦腾也很怨念,毕竟在他看来,堂兄宁愿提拔包衣,也不愿提拔堂弟,这不是说他额亦腾不如那些包衣了?额亦腾也因此常常受人耻笑,慢慢的额亦腾与堂哥的关系渐行渐远,额亦都也看不上额亦腾,毕竟额亦腾只会读书,身体又弱,在额亦都眼里,额亦腾这个堂弟还不如包衣奴才好使唤呢。
直到有了选秀制度之后,连包衣旗也要参加小选,包衣身家性命算是转移到了皇帝的手中。自此之后,包衣们才算有了翻身之地,毕竟之前是皇上奴才的奴才,现在包衣与之前的主子都是皇上的奴才。都是皇上的奴才谁有比谁高贵呢?而且顺治也下令,禁止旗人再伤包衣性命。
八旗终于不在是完全压制包衣了,而赫舍里.珠儿的姨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活下来的,毕竟皇帝刚禁止伤包衣性命,佟佳氏也没有顶风作案,在之前像这种包衣奴才爬主子床的,大多数都被当家主母处死了,而且还不会问罪。
而皇后的生母孙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皇后阿玛噶布喇的侍妾,孙氏的父兄算是包衣中比较有见识的,自从顺治颁布这条命令后,孙氏的父兄抓住机会将女儿送到主子床上,借此为自家牟利。孙氏没有步他那些前任的后尘,顺利地活了下来并且怀了身孕。不过佟佳氏虽没有杖杀孙氏,但也没有好好对待孙氏,甚至在孙氏生下赫舍里珠儿后,仍然把她们母女丢在后院的一个小院子里,任其生死不闻不问。
不过满人家的家庭情况向来如此,比如索额图,他就是妾生子,生母还是嫡母身边的丫鬟,因此在皇帝为赫舍里家族施恩时,独独漏了他。
还有后来的佟国纲儿子法海,因为妾生子身份被嫡兄鄂岱岳喊打喊杀,甚至鄂岱岳不准法海生母入葬祖坟。别看此时法海已经是十三十四皇子的老师,在佟府他仍被鄂岱岳呼来喝去喊打喊杀。
后来在孝庄太后意图为康熙选一个满人皇后后,索尼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赫舍里珠儿迎来了翻身的时刻,她被祖父接到一处院子,被祖父请来的嬷嬷教导,务必让她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后。赫舍里珠儿深知如果她抓住这个机会就会一步登天,而且能将看不起她的嫡母踩在脚下,赫舍里珠儿愈发努力,终于在教养嬷嬷欣慰的目光中慢慢脱离了原来的面貌,成为一个标准的皇后。
而赫舍里珠儿也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赫舍里乌云珠。这个名字是索尼为孙女取得,比之前的珠儿要好得多。
第二十三章 皇后过往
而对于皇后来说,自从她被改名为乌云珠后,她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珠儿这个名字让她羞于提起,那个名字代表了她那段灰暗的过去。
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她就想起和自己姨娘在那个小院子里被人欺辱的命运,那时的姨娘刚生完她就被佟佳氏扔进那个小院子里,她的姨娘连月子都未曾做好,因此后来姨娘身体一直极差,而姨娘的父兄因为孙氏生出了一个丫头片子,他们没捞到一点好处,因此就对孙氏母女不闻不问。
加之佟佳氏对孙氏爬床的愤恨,因此对孙家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孙家因此覆灭,孙氏彻底没了依靠,后来在赫舍里珠儿被索尼接走后孙氏没了依靠病死在那个小院子里,赫舍里珠儿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她学完嬷嬷教导的东西正式出师后了。
赫舍里珠儿就算知道此事虽然有些伤心,但更多的是庆幸。在这些时间里,赫舍里珠儿在嬷嬷的教导下知道了以她的身份很难成为皇后,因此他的祖父将她记名到他的阿玛一姨娘那拉氏名下,那个那拉姨娘和她的姨娘孙氏都是姨娘,但那个姨娘是旗人出身,而孙氏不仅是包衣,而且还是【创建和谐家园】包衣。
在八旗里【创建和谐家园】包衣地位最低,就算抬旗也只是能抬到汉军旗,因此与富察姨娘地位也相差甚多。而且只有皇帝才能为包衣抬旗,而索尼志在皇后宝座,怎会允许孙女的生母拖后腿,甚至于连孙氏的死都有索尼的手笔。
至于为什么不提成嫡女,这就要说到佟佳氏了,之前也说了,佟佳一族在清朝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努尔哈赤曾经改名为佟.努尔哈赤,虽然立国后又恢复原姓爱新觉罗,即使努尔哈赤再三表示入赘佟家之事不必遮掩,可依附他的宗室大臣们可样想,在他们看来一代雄主努尔哈赤有这个堪称污点的过去,应该抹除才是。
甚至还有激进的表示要把佟佳一族给灭了,元妃佟佳氏的两儿一女当然不同意,他们一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还有东果格格,虽然都与皇位无缘,但也不是其他人好欺负的。
但佟佳一族在大清的地位也颇为尴尬,自此之后佟佳氏基本就与皇室无缘了,在清朝当一个家族与皇室再无关系后,那就是这个家族没落的开始。不过本身佟佳一族的男丁都颇有作为,还有代善和褚英一系的帮扶,佟佳一族也不是赫舍里家就能够比的。
而且此时因为并未兴起嫡庶之分,因此也没有将庶女记嫡的习惯,若是记嫡的话,此时满洲的姑奶奶可不是贤良淑德的个性,可谓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持家,文武双全。佟佳氏不同意的情况下,索尼这个老狐狸也不能强行命令佟佳氏同意。
因此索尼退而求其次给孙女找了个满人出身的生母那拉氏,毕竟他孙女的对手只有鳌拜的女儿和遏必隆的庶女。而且鳌拜猖狂素不为太皇太后和皇帝所喜,他的女儿根本没有机会;而遏必隆是个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皇帝太后是为了拉拢大臣,像遏必隆这种墙头草,皇帝可不会青睐遏必隆女儿。只有索尼这一方才能最有可能被皇帝拉拢。
其实索额图也有个嫡生女儿年龄相当,可索额图地位尴尬,身为一个侍妾子,在赫舍里家诸子中地位最低,即使有一定才华,可他此时是一个二等侍卫,总不能让未来皇后的阿玛地位如此低,而且本来索额图因为身份与兄弟不和,噶布喇他们也不乐意索额图压在他们头上。索尼就是这种情况下才选择赫舍里珠儿的,毕竟此时赫舍里家族里她的身份年龄最合适。
一开始索尼对这个庶出的孙女是不太满意的,初见她时畏畏缩缩的,一点也不像满洲的姑奶奶,而且因为她生母的缘故更是让索尼皱眉头。但当他告诉赫舍里珠儿要送她入宫后,她眼中的野心让索尼这个老狐狸都颇为心惊,索尼将孙女送去当皇后的,为了和皇室加深关系,而不是与皇家结仇的,皇后可以有野心,却不能碍了太皇太后和皇帝的眼。
索尼与孝庄太后合作了这么多年,那里不知太皇太后充满控制欲的秉性,若是孙女得罪了太皇太后那才是万劫不复呢!这个孙女可比不过太后聪明,若是她聪明还好,可看样子她不过是个有聪明相的蠢人。
因此索尼就将索额图的女儿一起接来培养,这不仅是一个无奈的备选,也是为了警告赫舍里珠儿,在旁边有一个身份远胜于她的姐妹好让她明白她不是唯一的选择,果然赫舍里珠儿眼底的野心收敛了许多。
后来当索尼终于下定决心将赫舍里珠儿送入宫中后,并给赫舍里珠儿改了一个名字叫乌云珠。之前的那个名字显得太寒酸了些。
乌云珠也被太皇太后看中,成为康熙的皇后,不过在皇后大婚之前,索尼对这个孙女的秉性仍然不放心,因此找到乌云珠警告她,乌云珠进宫的依仗是他索尼,所以在后宫中一定夹好她的尾巴,掩饰好他的野心,在太皇太后没死之前不能做什么出格的事。
索尼的这段话可谓是金玉良言,可惜乌云珠不曾领会他的好意,只以为祖父仍然要拿捏她。索尼倒是看出了孙女眼中的不甘,可大势已定,索尼只得把她送入宫。
乌云珠进宫后倒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可在索尼死后,皇后又猖狂起来,只是太皇太后轻巧的在宫务上做了个陷阱,皇后就掉进沟里。太皇太后就将皇后手中的宫权给夺了。
直到康熙八年皇后怀孕,皇后又抖了起来,借着怀孕重新夺回了宫权。此时太皇太后也看出了皇后的心思,不过见皇后在怀孕期间仍然想着宫权,就暗地里笑话皇后。不过太皇太后有意扶持慧妃,见皇后作死也就顺水推舟。
皇后得到宫务后果然得意洋洋,只是因为在孕期忙碌,皇子生下来就有些病弱。后来皇后见太皇太后经常教导慧妃宫务,觉得太皇太后想要将她拉下马让慧妃上位,因此将之前的怨气都撒向慧妃,使计让慧妃在御花园中落水身亡。除了心中大患。
µÚ¶þÊ®ËÄÕ ѡÐ㲩ÞÄ
而太皇太后知道是皇后使计将侄女设计致死后极为愤怒,要说太皇太后特别疼爱慧妃这个侄女,那也不是,只是慧妃代表了太后对科尔沁的深厚感情。
孝庄太后在一开始就是将慧妃当成皇后培养的,这么多年的心血一朝尽丧,即便是太皇太后这个奇女子也深受打击。这次打击不逊于当时得知儿子福临要废后面临的打击。
其实孝庄太后选乌云珠为后,未尝不是看出了他的本性。在第一次见乌云珠时,孝庄就看出了她深藏眼底的野心,和与其野心不匹配的心机。
孝庄太后觉得若是有这么一个皇后比较好拿捏,而且将来也便于给自己的侄女慧妃铺路。
可孝庄没想到的是她终日打雁却被啄了眼,孝庄觉得皇后一直在她的掌握之中,可没想到不过是一个疏忽,她的侄女就命丧宫廷。
而且随着满清王朝势力的巩固,蒙古对大清的影响越来越小。孝庄不得不考虑皇帝和宗室大臣们是否允许再出一个蒙古皇后,之前孝庄太后打着将慧妃接进宫,从小与康熙培养感情,若是赫舍里皇后死了,在她这个太皇太后的支持下,能让康熙看在青梅竹马的份上再立一个蒙古皇后。
可现在慧妃死了,即使太皇太后让康熙立她为妃也没什么用了。即使是再让一个科尔沁出身的蒙古格格进宫,也不能立她为皇后。
因为新进的蒙古格格既没有和康熙青梅竹马的缘分,而且在教导一个新的皇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孝庄太后生怕她活不到那个时候,到时宫里只有孝惠章太后这个侄女,康熙与她又非亲生母子,对太后只是面子情,因此太皇太后迫切需要一个科尔沁的格格来维系科尔沁与皇室的关系,由此就知道慧妃被寄予了多大的厚望。而慧妃的死给了太皇太后多大的打击。
太皇太后打定主意要毁了皇后,可她也不是小孩子,知道此时索尼健在的情况下,她是动不得皇后的。即使索尼与她合作,可此时没摆到明面上,若是她真的对皇后下手,难保索尼那个老狐狸看出什么来。
Òò´Ë½ñÄêÑ¡ÐãÌ«»ÊÌ«ºóÈûʺóµÄÄǸöµÕÃÃÜÔÑÅÆæ½ÓÈ빬ÖУ¬Ò²¾ÍÊÇ¡®´ýÄ깬ÖС¯£¬´ËʱÜÔÑÅÆæÖ»ÓаËË꣬ÜÔÑÅÆæÊÇÙ¡¼ÑÊϵĵÕÇ×Å®¶ù£¬±ÈÖ®»ÊºóµÄµØÎ»Òª¸ßÒ»³ï¡£
太皇太后想以此告诉索尼即使没了皇后,茉雅奇的存在也可以保持赫舍里家与皇室的联系。而且太皇太后以此换取索尼对她接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入宫的支持。
太皇太后老谋深算,索尼也是老狐狸一只,索尼自从知道皇后将慧妃给弄死后,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索尼知道皇后这个孙女向来有些眼高手低,空有野心,没有可匹配的实力。
在太皇太后眼里皇后恐怕只是一个小丑般的存在,可没想到她真的捅出这么大的篓子,真给了太皇太后致命一击。可是谁都知道慧妃是太皇太后的逆鳞,也没有那个太皇太后的敌人真的敢真么做!
慧妃的存在就是象征着大清和蒙古的关系,可皇后将慧妃弄死了,连康熙这个向来对蒙古嫔妃不喜的人都不会赞同皇后的作为。
现在康熙尚未亲政,索尼本想和太皇太后联盟后,借着太皇太后的势力让皇后真正在后宫中立稳脚跟,皇后的作为将这些都毁了。
康熙六年的索尼已经有油尽灯枯之像,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本想为赫舍里家铺一条好走的路。现在索尼只期望太皇太后即使灭了皇后,也能将茉雅奇上位,否则他在宫中的心血都被这个皇后孙女给葬送了。
后来索尼在死前向康熙奏请皇帝归政,这一招也是为了抬起康熙和孝庄打擂台。避免等他死后被太皇太后算后账。而且康熙也会因此善待赫舍里家,为家族留一个厚重的资本。
果然此举让康熙极为激动,康熙以为是索尼重病不忘为他申请亲政,因此对之前皇后害死慧妃的芥蒂小了很多。
不过孝庄太后没想到索尼临死前,又走了这么一步棋,将太皇太后的打算全给弄乱了。其实孝庄太后想着,在索尼死后将皇后弄死,让皇帝亲政之前同意立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为后。
由此而知太皇太后压根没有和索尼合作的意图。也因此皇后一直没被太皇太后害死。索尼的这一着妙棋起了作用。
直到康熙八年皇后生下了嫡子承钴,太皇太后才对皇后停止下手。这倒不是太皇太后看在曾孙的份上放过皇后,太皇太后一旦认定谁阻碍她的路下手绝不容情,即使是顺治这个儿子,更何况是皇后。
太皇太后不下手的原因就要说起之前顺治驾崩的缘故了,其实在顺治死后,宗室一直有人说顺治帝的死与孝庄太后有关,这种声音不大,只是孝庄太后有些心虚,不敢动手漏了行迹。
不过孝庄太后虽然没亲自动手,但在其他家族向皇后的肚子动手时,也是冷眼旁观甚至是推波助澜。果然阿哥出生后身体虚弱,太医说皇子天生体弱,要好好调养。
不过在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入宫后,她的年龄尚小,太皇太后这次选秀仍想宣召几个蒙古格格入宫,可惜康熙并不是顺治那个耳根子软的,他知道这个口子不能开。
一旦他宣召几个蒙古格格入宫,宫中满人宫妃恐怕人人都在蒙古后妃的阴影下,重现当年先皇后宫的场景了,蒙古格格个个都身份不低,不是亲王之女就是贝勒国公之女。
满人妃子中没有哪个妃子有底气对着有太皇太后撑腰的蒙古妃子的,即使是皇后也有些底气不足,此时索尼已经去世,皇后最大的依仗倒台。
即使皇后在索尼死前暗恨他不对自己全力支持,可索尼死后,皇后明显感觉到比之前她的底气小了很多。连钮祜禄妃这个从选秀时就敌对的对手,对她都比以前更加嚣张了。
皇后在这次选秀一直没敢伸手,她知道皇帝和太皇太后因为几个蒙古格格的去留较劲,皇后也有自知之明,关于蒙古的事不是她能掺和的。
第二十五章 康熙生疑
现在国朝初定,大清与蒙古的关系就是一个雷点,谁掺和进去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太皇太后尚在,谁要打压蒙古就要受到她的报复,可是满洲大臣们也不肯支持他们,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头上找一个祖宗,康熙也对蒙古极为警惕,不过碍于皇祖母的缘故不敢大肆出手。
太皇太后也知道孙子的心思,所以她只能找一个新的大清与蒙古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再立一个蒙古皇后。最好这个蒙古皇后能生下子嗣,否则像她的侄女孝惠章太后那样,没有孩子只能成为一个吉祥物。
不过康熙隐约也知道太皇太后的打算,不过现在康熙已经有了嫡子,自然不肯再立一个蒙古妃子,即使是为了诸位皇子的安全,康熙也更不能让后宫多几个蒙古妃子。
康熙知道他的皇阿玛后宫中子嗣凋零,多灾多难,这里究竟有多少蒙古妃子的手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甚至连自己的皇祖母都在其中插手。怎能不让康熙胆寒,连他都是因为自小养在宫外,即使如此,他也患上了天花。
要康熙说他的皇父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没让后宫中的蒙古妃子生下孩子,否则以他皇祖母的性情,哪能容忍他皇父这么多年,早就将他皇父给废了立蒙古妃子生下的皇子了,连他都不一定能活到登基。因此康熙自然不肯让蒙古妃子再次充入后宫。
而且太皇太后所说的大清与蒙古联姻,康熙一个字都不相信。看这次太皇太后选的秀女不是科尔沁的人也与科尔沁有关。而蒙古可不是只有科尔沁,多年来科尔沁凭借着与大清的关系,占了多少水草丰盛的牧场。
得到了这么大的利益,但本身科尔沁军事方面的实力并不是特别高,还不是凭借着大清的威慑才立足。
在蒙古科尔沁的女儿们嫁到各部,后来的大清公主抚蒙政策多半借鉴科尔沁。科尔沁在草原上立足的根本就是强大的姻亲关系,而非是勇猛的战士。
与其他不同的是,科尔沁闻名于世的多是女人,如孝端文皇后哲哲,她以侧福晋之礼嫁给皇太极,后来被册封为皇后。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常常被称为孝庄太后的顺治帝的生母,生下顺治帝福临得以封后。还有皇太极最爱的女人宸妃海兰珠。
因此在崇尚勇武的蒙古大草原上,科尔沁并不能够服众。
康熙发现在大清与其他蒙古诸部的交往中,科尔沁在其中起到的角色耐人寻味。在太皇太后掌权后,除了科尔沁部,其他的蒙古诸部与大清的关系日渐疏远。
如嫁给太宗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当时地位上在孝庄太后之上,她是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原为末代可汗林丹汗囊囊福晋,生子阿布奈。天聪九年金军包围林丹汗的族人,准备正式征服察哈尔。新守寡的囊囊太后为了族人的性命向后金大汗皇太极让出北元的玉玺。也是孝庄太后敌人之一。
随着懿靖大贵妃在孝庄掌握权力后,她所代表的势力逐渐与大清渐行渐远。之后因为董鄂妃的缘故,懿靖大贵妃更是恨极了孝庄太后。董鄂妃原本是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后来顺治帝福临抢夺弟妻,博穆博果尔死因不能说是没有孝庄太后的手笔。懿靖大贵妃与孝庄太后更是反目成仇,她指使自己的长子阿布奈(林丹汗儿子)对科尔沁多番打击,孝庄太后奈何不了懿靖大贵妃,也只是眼不见为净。
后来在康熙八年,孝庄太后告诉康熙要除掉阿布奈,因为他疑似有叛乱之举,康熙并未怀疑孝庄太后的话,就以多年不朝觐等为由,削其亲王爵,将其监禁于盛京,并令其子布尔尼袭爵,将安亲王岳乐之女嫁予他为妻。
康熙作为一个帝王所想的终究与孝庄太后一个女人不一样,孝庄对懿靖大贵妃这个抢夺自己丈夫的女人深恨不已,只要找到机会就要打击她的势力,出于女人天生的嫉妒心,孝庄太后对这个更得夫君看中的女子极为厌恶。
而康熙看中的只是懿靖大贵妃深厚的实力,毕竟身为林丹汗的大福晋还生有儿子,林丹汗的大部分势力都由她继承。
林丹汗身为蒙古的末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地位尊贵,曾经是蒙古草原的共主,理论上整个蒙古都是他的。在大义上,即使是科尔沁,名义上也是他的属下。
林丹汗在蒙古的号召力极高,康熙想要稳定蒙古,对于阿布奈虽然让其监禁在盛京,但并未亏待他。
但在康熙接受顺治帝的势力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孝庄太后为了打击懿靖大贵妃而使出的计谋,这不由让康熙怀疑孝庄太后以别人危害他地位的名义害了多少人。
康熙细思极恐,想着过去在太皇太后的建议下他除掉的人,如果他们都是无辜的,那么有多少人因此而敌视他的呢?这时康熙作为帝王常有的疑心开始冒出来。即使他们不是无辜的,但康熙想到自己可能一直在太皇太后的控制下处理朝政,多少理解了皇父顺治的无奈,可康熙作为一个能名闻后世的谥号为‘清圣祖’的皇帝来说,他怎么会甘心想自己的皇阿玛那样受到孝庄太后的钳制。
康熙因此吩咐暗卫让其调查之前他曾在孝庄口中对他不利的人。
康熙自继位后,真正除去的人并不多,鳌拜就是其中一个,也是被他引以为傲的功绩,还有关于四大臣,孝庄经常在康熙耳边灌输四大臣会是他亲政的阻碍,过去的康熙深信不疑,确实,随着康熙的成长,四位辅政大臣对他的决定反对的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也时常教他一些方法对付他们,之后康熙与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