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吴禄又问:“对了大哥,你这次来不只是为了说刚才的事情吧!是还有重要的事情吗?”
图海点头道:“确实有事情要找你,之前你嫂子听信谗言,在其中起作用的那个人是族里那边人派来的,十年前我因为被圣上起复,他们就在我身边安插了人手,但是他们平常只是传递消息的,而算计你嫂子,不过是宫里的那个马佳庶妃担心我有亲近的女孩儿之后不再对她支持,所以十年前就布下了这个局,只是我在家事上糊涂,没发现她动的手脚,这么些年来,她竟然在各个大族的后院安插了不少人手。如今若不是漏出了马脚,我还真没发现。只是这件事我担心牵扯到我还有云瑶,所以这件事情还是处理为妙。”
图海提到宫里的马佳庶妃嗤之以鼻,显然是觉得她格局不大野心不小,当出图海觉得马佳庶妃小时候挺聪明的,若是个男子,指不定自己会指导她,只是如今竟然是个眼大心空的性子,图海反而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一时冲动了。
当然图海是想的偏颇了,作为一个未来能坐上四妃之位的庶妃,她发展自己的势力还是十分小心谨慎的,在马佳庶妃的下属看来图海本来就是马佳庶妃的靠山,而且当初马佳庶妃就是打着图海的旗号才笼络了这么多人,所以这件事情才能轻易的被图海知道。
吴禄对于宫里的马佳庶妃的手段也是心有余悸,之前马佳庶妃在云瑶没有进宫之前就已经屡屡害过云瑶好几次了,现在吴禄发现他竟然早就对自己女儿下过手了,这让吴禄怒火中烧。
“大哥,那宫里的马佳庶妃就不管了吗,她这么作践云瑶,总不能因为她是圣上的妃子就放过她吧!”吴禄显然对于马佳庶妃十分愤恨了,竟然都不在乎以往的君臣之别了。
图海见吴禄如此生气的样子也是感同身受,不过这些话也不能宣之于口。就训斥吴禄道:“宫里的后妃那里是外臣可以干涉的,休要再提。”
不过图海见吴禄有些萎靡的情绪安慰道:“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后宫,那就交给圣上处置吧,想必圣上也不愿意这种事情出现,再加上马佳庶妃又怀孕了,我们也不能逼迫太甚,只是马佳庶妃在各大臣后院布置得人手都交给圣上处置吧,到时候和老夫也能撇清关系。”
Îâ»ÓÐЩâóâóµÄÓ¦ÁË£¬Ö»ÊÇÐÄÖл¹ÊÇÓÐÆø¡£Í¼º£¼û´ËûÓмÌÐøÈ°Ëµ£¬ÈÃÎâ»×Ô¼ºÏëÇå³þ²ÅÐС£
图海转换话题,又说起一事。
“这次算计你嫂子的那个婆子春兰,她有一个相好,不过这次老夫竟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问题,只是老夫心中不安,总觉得这个人有问题,你抽空去查查,让奇玮也查一下。”图海严肃道。
吴禄听了图海所言就道:“大哥放心,我这就去查一下,让奇玮也查一下,不过大哥,这个人叫什么?”
图海答道:“老夫也是查了许久,才发现他不过就是正黄旗承恩伯周公直家的包衣,叫杨起隆,只是老夫竟然花了大力气才查出来他的来历,这人不可小觑。”
吴禄听了答应道:“这个杨起隆听起来有些耳熟啊!我似乎听说过。”
图海惊讶道:“嗯?你听说过?”
吴禄仔细回想了一下,回道:“我记得好像是听奇玮提过,这个人据说是汉包衣里特别有名的人,都说他极有义气,所以有不少人都学水浒里的结义,还奉他为大哥,这样听大哥说来,杨起隆的问题就大了!”
图海也正色道:“学水浒?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他要做宋江吗?”图海此时的脸色已经很是不好看了!图海也是看过水浒这本书,虽说这本书在明清之间一直都是【创建和谐家园】,可是但凡一个男儿无不向往那种讲兄弟义气的江湖。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以想象水浒对于青年男子的吸引和影响。
图海年少时也读过,可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对于这种书也就越加排斥,特别是他本来就是朝廷命官,对于这种宣扬造反的书更是极为警惕。
吴禄此时也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其实以前吴禄对于这种事政治敏感性是不怎么高的,毕竟别看水浒传是【创建和谐家园】,可是架不住市井里的闲汉最是喜欢这种,他们也许不识字,可是在那些说书人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知道水浒的情节,更甚者崇拜者也有很多,就连很多旗人对于水浒也很是青睐,所以吴禄根本没意识到那个杨起隆的问题。
吴禄就道:“大哥放心,我马上找人严查这个杨起隆,让人想办法盯着他。”
图海摇头道:“要小心查探,这个人能够搭上我府上的人,说不定京城其他府邸里也有为他传消息的,要小心打草惊蛇。”
吴禄笑道:“大哥放心,我不会用那些官面儿上的人,当时候用私底下的人查他,到时候他即使发现了也只会以为有人要和他寻仇,不会以为是有人注意到了他的动作。若他真的有造反的意图,说不定看见官府的人都缩回去了。”
图海道:“这样也可,你要小心查探,若真是这样,这件事情说不得会惊起一片人啊!”
此时云瑶若是看到图海与吴禄在讨论杨起隆,说不得会大惊。谁让这个杨起隆就是图海未来仕途上不顺的罪魁祸首呢!而且在云瑶的蝴蝶之下,图海提前两年知道了杨起隆这个人,而且还提前发现了杨起隆的问题。
当初杨起隆假称朱三太子造反,图海本来要抓捕他,可是杨起隆不知为何提前得了消息导致了图海的无功而返,而且被康熙找到机会抓住了图海的把柄,让图海手里的权力都被康熙夺去了。
当然上一世的图海和康熙没有现在的君臣相得,甚至在三藩的问题上图海始终和康熙是唱反调的,最后图海即使在三藩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康熙掌握大权的情况下,图海只能因病退休,最后郁郁而终了。
但是这一世因为云瑶的蝴蝶效应,图海竟然变成了康熙信任的老臣,只能说因缘际会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终于进宫
康熙十年十月十八日,这一天是钦天监测定的吉日,也是云瑶进宫的日子。
今日秋高气爽,着实算得上是个好天气了。
不得不说云瑶进宫的事情折腾了许久,终于在十一月前进宫了。不只是云瑶,凡是相关人等都松了一口气。其实云瑶在被封为昭嫔之后已经在宫外呆的时间太长了,就连朝堂上无关人士都要让皇上赶紧把宫妃迎进宫,以免失仪。
大清因为立国不久,所以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规矩可寻,可是一个已经册封的宫妃也不能在宫外呆这么久啊!
因此云瑶的入宫之路此刻在局外人的催促下,在云瑶家人的焦急下,在敌视者的愤恨下以及皇上的默许下终于开始了征程。
说来云瑶此次入宫的进程一点儿也不普通,甚至这次进宫云瑶是按照钮祜禄妃当初入宫时的礼仪入宫的。当这个情况一出来,不只是后宫沸沸扬扬的,就连前朝也是议论者众多,只是这毕竟不是皇后的礼仪,所以他们议论之后也就没有在意了。
云瑶在这场折腾的入宫之路里才发现后宫到现在为止根本没有确立真正的等级制度,就连当初钮祜禄妃进宫也是依照着先帝时五妃的礼仪制度进宫的,而且在这之前清朝根本没有嫔位这一说。
当然熟悉前朝后宫的人都知道,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所以现在众人只知道嫔位是在妃位之下的,可是钮祜禄妃进宫时也没说是什么封号,而昭嫔入宫,虽然只是嫔位,可她有封号,昭字作为皇帝的谥号虽然也是美谥,可是也有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妃嫔的称号已经算得上是恩宠了,而且历朝历代没有妃嫔以昭字为封号,因此昭嫔也是引人注目了。
µ«ÊÇÅ¥ìï»åú¾Í²»Í¬ÁË£¬µ±³õËýºÍ»ÊºóһͬѡÐ㣬һ¸öΪºóÒ»¸ö·âåú£¬¿ÉÊDz»ÖªµÀÊÇ·ñÒòÎªÒªÑ¹ÖÆÅ¥ìï»åú£¬ËùÒÔ¸ù±¾Ã»ÓдÍËý·âºÅ£¬ÒÔǰºó¹¬¸ßλֻÓÐÕâÁ½¸öÈË£¬ËùÒÔÅ¥ìï»åúûÓзâºÅҲûʲôÎÊÌ⣬¿ÉÊÇÈç½ñÓÐÁËÔÆÑþÕâ¸öµØÎ»ÎÞÏޱƽüÓëÅ¥ìï»åúµÄÕÑæÉÔÚ£¬Ò»Ê±¼äÅ¥ìï»åúµÄµØÎ»¾ÍÞÏÞÎÁË¡£
当然也许有人说大清后宫制度没有完全确立,可是在皇太极以及顺治两代,后妃里的妃位都有称号,而在别人眼里没有封号的只有贵妃一职。不过贵妃是五妃之首,所以没有另外的封号也不稀奇。
皇太极后宫有哲哲皇后还有另外的四妃,分别是永福宫庄妃,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可实际上以为满洲习俗这五妃里还包括了皇后,满洲是多妻制,五妃之间或许有所差距,可是将它们并列成五妃就已经说明了情况。所以这时候妃子的权利还是相当大的。
而到了顺治的时候,因为遵从汉制,把皇后单拿出来置于后宫之首,掌管所有后宫妃嫔,不过后妃的权力虽然有所减弱,可是仍然是很庞大的。不过因为皇后不得顺治喜爱,所以皇后并没有【创建和谐家园】王朝时的皇后权力这么大。而且顺治后妃都是蒙古送来联姻的,他们个个背后都有不小的势力,哪怕是顺治也不敢轻易处置。
所以只看着两朝就知道钮祜禄妃当时入宫时也不比皇后差多少,当然因为如今皇帝推崇汉制,所以在皇上眼里皇后的地位比其他妃嫔又拔高了一截。可即使如此钮祜禄妃在后宫里也是与皇后平分秋色,甚至是更胜一筹。
可是云瑶此次入宫之前想的一直是后来在康熙中期时嫔位的地位,没想到在入宫之前自己竟然超规格的享受了妃位待遇,甚至某些方面比之妃位还要夸张。
云瑶在询问了苏嬷嬷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她低估了这时候妃嫔的含金量,这时候位居主位的妃嫔个个都有不小的权力,而她上一世入宫之后因为已经被封为皇后的钮祜禄妃手段高超把不少权力都拢到自己手中,因此那时候才进宫的云瑶根本不知道在这之前皇后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而后来钮祜禄妃去世之后,康熙没有再立继后,反而把后宫的事情都捏在自己手里,后来即使佟贵妃成了皇贵妃,也没有钮祜禄皇后在世时的威信,后来更别说佟贵妃只当了一日皇后就死了,所以在云瑶的印象里皇后是后宫之主,其他的妃子根本没有办法反抗。
可是如今经过苏嬷嬷的科普之后,云瑶才发现自己想当然了。甚至云瑶的这个昭嫔之位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清,所以云瑶的地位也就没有那么好界定了。而当初康熙为云瑶赐下这个位分也是煞费苦心了。
不过云瑶也发现这次有关她的地位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而今天她享受到的却是礼法里比较高的了。云瑶看到如今就知道舅舅在其中出了多大的力了,虽说这其中有康熙的默许,可若不是图海足够坚持她不会像如今这样。
云瑶还发现了在她这场入宫之路背后的风波着实不小,不说这次入宫后钮祜禄一族似乎分成了两派,一派人对于云瑶进宫时持着巴结的态度过来的,也不能说是巴结,更多的是交好才对。
而另一派人就是完全的无视或者说冷待了,这些人对于云瑶进宫似乎有些冷眼旁观甚至于鄙视。这些人以宫里的钮祜禄妃的同胞兄弟法碦为主,云瑶发现法碦的夫人对于云瑶以及马佳氏阴阳怪气的,连送的礼也只是到了礼数而已,一点儿也没有多的。
但与之相反的竟然是遏必隆的另一个儿子阿灵阿,这个人的夫人一见到云瑶就对他赞不绝口,恨不得将云瑶夸成天上的仙女一般,让云瑶本人都听的一身鸡皮疙瘩。而且据说阿灵阿还给云瑶送了重礼,让见到的人都有些咂舌,据说当初连钮祜禄妃进宫都没有送这么多。
云瑶发现法碦和阿灵阿两人完全相反的举动让一众贺喜的人侧目,不过在场的人竟然没有一个奇怪此事,显然两兄弟之间的争斗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遏必隆来
更令人侧目的是遏必隆的态度,遏必隆竟然也对于云瑶入宫的态度不可置否,甚至对于法碦和巴雅拉氏之间称得上针锋相对的行事也没有说什么。
巴雅拉氏和法碦一个是他的继妻,一个是他的庶子,可是遏必隆身为大家长,对于巴雅拉氏和法碦之间的争斗却是不闻不问,有时甚至还推波助澜。
遏必隆如果是无关人士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最关键的是遏必隆是钮祜禄妃的阿玛啊!遏必隆没有对云瑶的进宫表示反感,甚至还亲自到场本身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当然云瑶再知道这件事后明显的发现了周围人对于她更加热情了。显然遏必隆的表态让在场的人都敏锐的发现了什么。云瑶觉得很可能是宫里的钮祜禄妃出了什么状况,要不然遏必隆的地位根本不必巴巴的跑过来。
而且云瑶深知遏必隆的性情,他向来是风往哪里倒,他就往哪儿倒。压根就是一个墙头草之类的人。遏必隆如今的这种表态根本就是一文不值,而且遏必隆对于亲生女儿的态度也让云瑶心惊,不过对于遏必隆云瑶相信舅舅和阿玛会处理好的。
不过因为云瑶在入宫前因为要被几个背景深厚的夫人旁观,所以巴雅拉氏一反往常高傲的样子,对云瑶和马佳氏称得上十分亲热地态度也被各个家族的夫人看在眼里。
不过在场的所有不笨的人都知道为何如此,在巴雅拉氏未曾生下阿灵阿时,巴雅拉氏丝毫不敢露出反感法碦的迹象,谁让他是宫里钮祜禄妃唯一的同胞兄弟呢,巴雅拉氏没有足够的底气面对法碦。
可是自从康熙九年巴雅拉氏生下阿灵阿后,遏必隆对于阿灵阿表现的宠爱让巴雅拉氏的心思活了起来,可是碍于宫中的钮祜禄妃,巴雅拉氏一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做什么,所以这次云瑶同样得以进宫,巴雅拉氏算是遏必隆一家唯一开心的人了。
而且巴雅拉氏也是为自己儿子未来挣得一等公之位做铺垫了,毕竟在这之前因为遏必隆几个儿子都是庶子,其中最有优势的是法碦,不说他的生母舒舒觉罗氏是遏必隆后院妾侍里地位最高的女人,如今云瑶进宫之前,舒舒觉罗氏都可以前来赴宴就可见一斑。而且只要宫里的钮祜禄妃不倒,法碦永远比其他的庶子有优势。
可是如今不同了,巴雅拉氏生下阿灵阿,不仅让巴雅拉氏升起夺爵之意,也让法碦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
其实说来遏必隆偏向哪个儿子还真不好说,法碦也是因此而忧虑。众所周知遏必隆的家世,遏必隆是额亦都的嫡幼子,可是在遏必隆前面有这么多兄长的情况下,偏偏是遏必隆继承了一等公之位,遏必隆当初因为满人以前幼子继承家业的传统而受益,保不定遏必隆会因此对阿灵阿另眼相看,特别是在如今遏必隆没有嫡子的情况下。
而且要知道一等公不仅仅代表着一个爵位,它还是钮祜禄家族长的象征。在古代一族之长的权力可是相当大的,法碦将来就算是也做到了一等公之位,仍然还要在族长的领导下。
法碦在如今巴雅拉氏有些想要拉拢云瑶一家的同时,因为自己姐姐的缘故,只能对云瑶一家进行打压。
再来之前法碦吩咐自己夫人要给云瑶一个没脸,到时候即使有巴雅拉氏在,以她现在不牢靠的势力,也不会挽回众人眼中的印象。换句话说,法碦想要借着这次表明钮祜禄一族对于云瑶一家的排斥,到时候下边的人就会对吴禄他们落井下石,到时候即使阿灵阿长大了,而吴禄也不会成为阿灵阿的助力。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天遏必隆竟然亲自前来道贺了。这让法碦觉得晴天霹雳,他之前做的那些竟然全变成无用功了,非但如此,吴禄还会从原来钮祜禄一族的边缘人物变成炽手可热的家族重要一员,这让法碦饱受打击。
而巴雅拉氏发现遏必隆也赶来到时喜出望外,巴雅拉氏以为自家老爷是一次隐晦的表明要把爵位传给阿灵阿,当下心花怒放,对云瑶的脸色更加好了,恨不得把云瑶当成自己的亲闺女。
不过遏必隆可不知道自己儿子和妻子心里的想法,他这次来可与他将来的爵位由谁继承没有任何关系,不对,应该说有点儿关系,遏必隆觉得自己若是不做些什么,他这个爵位很可能不保。
这些日子一来遏必隆只觉得周身充满着恶意的眼神,不光是朝堂上他被皇上屡屡训斥,似乎皇上已经对他没了耐心,因此才借着图海想要把他给整治了。而在后宫里他的女儿似乎也被无数人攻讦,最要命的是他的女儿着实是个蠢货,不仅没把自己向昭嫔动手的痕迹给清除掉,让皇上发现了。
而且之前钦天监的事也让钮祜禄妃被皇上怀疑,这件事情钮祜禄妃和遏必隆很早就知道,而且他们也看出了这是皇上和太皇太后之间互相算计,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当初钮祜禄妃知道后在遏必隆的授意下想要借此机会扳倒皇后,然后也不想触怒太皇太后所以才顺着太皇太后的安排算计了皇上皇后一把。
要说遏必隆不知道皇上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这自然是不可能,只是在家族和皇帝之间,遏必隆选择的是家族而已。当然这也是遏必隆一直以来奉行的态度。
当初在四大臣辅政时,鳌拜最强,而且鳌拜与他同在一旗,所以遏必隆很快的投靠了鳌拜。接着鳌拜势大引得朝堂上不少人厌恶,然后众人推墙,鳌拜很快被小皇帝给下了狱。可是之前遏必隆一直左右逢源,再加上他家世显赫,才没被皇上给砍头。
不过这更加让遏必隆坚定了左右逢源的态度,在这次太皇太后要和皇上作对的时间里选择了旁观。之后谁知道皇上竟然先下手为强,躲过了太皇太后的算计,之后又笼络了图海这个老狐狸。这让遏必隆不由庆幸之前没有转投太皇太后。
遏必隆觉得这件事情过后可以再和图海有一些接触了,毕竟图海的亲家也是姓钮祜禄的嘛!可当遏必隆开始动作的时候却发现他在宫中的女儿把一切都给毁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狐狸交谈
遏必隆这边还想着要给图海示好来着,可是接下来自己女儿做的事情一下子把他的算盘给打没了,因为他的女儿在图海的外甥女出宫的轿子上放了一个足以让人绝孕的香炉。
若是这件事情成了也好,到时候自己女儿去除一个劲敌,也算是把交恶图海的坏处抵消,到时候也不算亏,可要命的是这件事情被当场识破了。
遏必隆不由怀疑宫里的女儿是不是太笨了一些。结果祸不单行,遏必隆在宫中的眼线告诉他皇上也知道了此事,索性前头还有一个马佳庶妃顶着,宫里的女儿还没有被皇上惩治,可遏必隆却没有丝毫庆幸,若是事情发生的时候,皇上能惩戒宫中的钮祜禄妃一番,这就说明了皇上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如今明明查到了却当做没有这件事一样,分明是皇上有后招。
之后宫里的女儿有四处宣扬说昭嫔不得圣上喜欢,因此内务府先准备了她的,而昭嫔的相应仪仗以及衣服等都在她之后才开始制作。这时候遏必隆还以为女儿真的博得了圣上得喜欢,有意为她女儿做脸。当然遏必隆心中怀着隐忧,到没有完全放心。可是没过多久昭嫔都要进宫了,可是她使用的竟然是妃位才用的相应仪仗。
这时候遏必隆就知道了自己的女儿遭了算计,而能够算计自己女儿,还能毫无破绽,出了当今圣上还能有谁呢!
遏必隆此时就十分担心皇上的态度,之前因为皇上已经免了他之前跟从鳌拜的罪过,皇上念他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他仍以公爵宿卫内廷。
这也就说明了当今是没有把他的爵位给废除的意图。可是如今皇上的动作让遏必隆怀疑皇上是否又反悔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明说,遏必隆多少也品出了皇上的意图,他很可能是要把钮祜禄家族一分为二,甚至最好是互相反目才好。从皇上设计自己女儿传出那个流言之后,而昭嫔入宫却把自己女儿的脸面往地上踩了就知道,皇上很可能是想在这两个钮祜禄姓氏的妃嫔中玩儿平衡。
遏必隆分析出皇帝的目的之后倒是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只要不把身上的一等功的爵位给拿走,皇上施展什么手段他都勉强可以接受。
所以这次宴席遏必隆就亲自前来登门祝贺了!
而图海和吴禄一听遏必隆前来,两人惊讶的看了对方一眼,就猜到了遏必隆屈尊前来的意图。这前脚皇上刚决定要把钮祜禄家一分为二,这后脚遏必隆竟然都闻着味儿过来了,只能说也是老狐狸一枚。
图海和吴禄不敢耽搁,连忙上前迎客。虽说图海官位已经不低了,可是遏必隆身上还有一等公的爵位,图海只能起身相迎。
而在一旁互相交谈的宾客们见主人家和图海一同出门迎客,不由好奇来人是谁。
遏必隆一进门就见图海和吴禄一同前来,就受宠若惊的道:“图大人,您怎么前来迎晚辈了,晚辈惶恐啊!”
图海笑呵呵地回道:“公爷说笑了,您是一等公,我这老家伙哪敢倚老卖老!”
遏必隆恭敬的道:“哪里哪里,当初晚辈做官的时候,您都是先帝的手下干将了,晚辈哪里比得上。”
图海见遏必隆在这看似恭敬,实则倨傲的态度有些看不顺眼。就道:“公爷说笑了,老夫就不耽搁公爷和兄弟叙旧了,老夫就去做客人了。”
图海说完扭头就走,根本就不带犹豫。而旁边的吴禄见此也是傻了眼,只能向遏必隆行礼道:“公爷,您能来真是蓬荜生辉啊!快里边请!”
遏必隆道:“吴禄兄弟客气了,咱们都是堂兄弟,这又是侄女的好日子,堂弟叫我堂兄就好。”
吴禄推辞了少许,最后推辞不过只得应了。
最后吴禄就请遏必隆坐上主位,同桌的都是朝中的大臣,图海也在这一席。
遏必隆一坐下就和同桌的大臣们互相寒暄。不过见了一个熟人,就道:“觐公,好巧,不知你何时进京的?”
而遏必隆口中称呼的觐公僵着一张脸,回道:“公爷说笑了,在下是任期到了,再说在下在江南有些水土不服,只能告病入京了。”
遏必隆仿佛没看见范承谟没有表情的脸,就笑呵呵的道:“回京也好,觐公也能为皇上效力。”说着就朝着紫禁城的放下拱了一下手,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范承谟见此也不敢怠慢,就同遏必隆一样向紫禁城方向行了礼,回道:“公爷说得有理,能为圣上效劳,是微臣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