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依华】六零年代好家庭作者:桃花露》-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创建和谐家园】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î¡¢µÚ45Õ ÆðÀ´àË£¡

        张根发虽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个大食堂,把三队和四队安排进二队一队去,结果周诚志等人竭力反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协。现在按照生产队办食堂,各生产队就和劳动上工一样,自负盈亏,食堂也是自己办,自己管理,自己出粮食等等。

        不过三队四队因为麦子都毁了,剩下那点又交了公粮,没的分口粮,少不得要把原本的应急粮和储存粮拿出来解决麻烦。一队二队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给他们,让他们支持到收高粱。

        三队四队的食堂最顺利,张根发亲自带着队长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监督着让各家各户把粮食都交出来集中办食堂。

        他们大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存粮,加上有些人听说要吃大锅饭,为了去占一队二队便宜,都敞开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余粮。有几户人家那时候偷的麦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能拿出几百斤地瓜干来,自己舍不得吃现在都被拉出来,简直是剜肉放血一样让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闹的,然后其他队员们指责施压,说他们怎么那么自私,最后还是得交出来。

        张根发联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顽固”家庭一家家地各个击破,不需要动手靠舆论就达到了目的。而他们在张根发面前已经习惯服从,所以并没有发生贾家沟那样的【创建和谐家园】。

        周培基家人虽然瞧不上他,也不明着和他作对,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没有一粒麦子。

        就这样,三队四队的食堂就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搞起来。大部分人狂热得跟进入了天堂一样,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哪怕不干活儿一天也有二斤二两,比以前的口粮可多多了!

        二队依然静悄悄的,食堂名义上设立在周诚志家,不过他没有真正执行,还是让各家自己做饭,每天出一个人端着瓦盆去队长家溜达一趟做做样子。

        当然,这一招是瞒不过张根发的,毕竟光天化日的,谁也能看见。

        张根发自然要来质问,周诚志也有理由,“一开始社员们还不适应,先让社员们习惯习惯,这不是咱们公社都还没正式成立嘛。”照两个乡政府扯皮的架势,起码得俩月吧。

        真要是集中起来吃饭,粮食集中柴火也要集中,还得找人做饭管理粮食,多了不知道多少活儿呢。他觉得真要办,也等秋粮下来,到时候不分全都集体里,各家之前的粮食就可以留着,食堂饭量少不够吃的时候,各家也可以补贴一下。

        至于周明愈说锅会被收走的事儿,周诚志倒是有点信,可他没办法。锅是生铁,很容易生锈,他能藏哪里?只盼着到时候真要是炼钢铁,他一个生产队长也能灵活处理,只要镇住张根发就行。

        当地冬天零下十几度,要是家里没有锅不让人烧火热炕烧水喝?这是不人道的,共/产/党不、可、干这种事,周诚志坚信毛/主席和党是为百姓着想的,只有张根发那些钻空子的【创建和谐家园】瞎起哄,抹黑毛/主席和党!

        所以虽然外面风云变幻,狂热又激动,周家庄一队二队倒是还和以前差不多,照常上工、回家做饭,不同的就是吃饭的时候派个人捧着瓦盆去队长家走一趟……

        就这样,日子过得风快,一下子到了伏天。

        莫茹发现原本那只天天下蛋的小芦花鸡突然食欲不振连虫子都不稀罕吃,开始抱窝了!

        除了小芦花鸡,还有另外一只母鸡也开始抱窝,趴在那里不吃不喝、精神呆滞,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呆逼!

        统共就那么五只母鸡,你们一个两个都要抱窝,谁也不下蛋,我和娃的营养餐从哪里着落?

        莫茹一下子急了,抱什么窝,起来嗨!

        ……

        不只是她家的母鸡抱窝,村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因为季节到了,盛夏伏天左右,就是母鸡抱窝时间,这是它们天然的生物钟,不受人为控制。

        当然,要想不让它们抱窝或者抱窝时间短一点,还是有办法的。

        张翠花颇有经验,她让周明愈把抱窝的两只抓住,尤其那只有时候一天俩鸡蛋的小芦花鸡给摁着,倒一瓦盆水,强行把鸡头摁进去,用水灌可以阻止抱窝。

        这一招不管用,她还去直接揪了一些草叶子绑在母鸡【创建和谐家园】上,风一吹飘飘摇摇的,吓得母鸡“咕咕咕”地飞奔不止。只要它不停下来继续抱窝,过些天还是可以下蛋的,一旦让它抱窝,没有个二十来天别想让它再下蛋。有些母鸡抱窝以后,甚至不怎么下蛋,整天瞎“咯咯哒”就是不下蛋。

        莫茹看那只小芦花鸡四处飞逃不再钻进鸡窝去抱窝,看样子土方已经生效,不禁松了口气。

        但是另外一只却没那么容易就范。

        她不忍心看它太受折腾,就道:“娘,我们孵一些小鸡呗,到时候拿到新家去养。”反正她有吃不完的虫子呢,多喂几只下蛋也多,又不需要吃太多粮食。

        张翠花一听觉得可行,家里还有一只大公鸡呢,鸡蛋都是种蛋,自己家没孵小鸡都浪费了。种蛋因为可以孵小鸡,卖的话一般比普通鸡蛋贵,但是供销社都一刀切。因为是送到城里卖给市民吃掉的,根本没有多给钱。

        以前有人家也会拿普通鸡蛋换种蛋,两个换一个拿回去孵小鸡。现在家家户户养鸡有限,基本都是两三只,养多了没粮食喂,所以基本没有孵小鸡的,都是夏初的时候从挑着扁箩专门卖小鸡小鸭的人那里买。

        张翠花带着莫茹挑鸡蛋,那些色泽粉红莹润的就是最好的种蛋,蛋壳太薄的也不行。母鸡孵小鸡最多三十个,太多它孵不过来,要是温度不够把蛋闪了,那里面的小鸡就会慢慢死掉。

        张翠花挑了24个,莫茹去找了一个没有把手的破筐子,里面铺上麦糠和麦秸草。

        两人把鸡蛋捡进去,把筐子往院子角落枣树下一放。

        那只母鸡就打鸡血一样飞快地冲过去,一【创建和谐家园】坐进去纹丝不动,再也不肯出来,绝对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鸡不改色。

        莫茹看到有个蛋滚在筐子边缘就想帮它拨过去,刚伸手,它“咄”的一下子叨过来,疼得她嘶啦一声眼泪瞬间流出来,手背都红了。

        张翠花瞅见,“这鸡抱窝就跟母狗母猫下崽一样,你不能去碰。”

        莫茹点点头,泪汪汪的,“现在记住了。”

        那母鸡还得意又凶狠地瞪她,一副挑衅不怕事儿大的样子。

        莫茹:……仗着你是功臣,我不敢打你呗。

      ¡¡¡¡ÖÜÃ÷ÓúÌôË®»ØÀ´¿´¼ûËýÅõ×ÅСצ×ÓÀáÍôÍôµÄÑù×Ó£¬±ðÌá¶àÐÄÌÛ£¬¸Ï½ô·ÅÏÂË®ó⣬¡°×ߣ¬È¥ÕÒ¸öÝÂÝÂëĨĨ¡£¡±

        他拉着莫茹往外走,到了门外就让她把空间里存的草药拿出来。

        莫茹拿了好几次才拿对……实在是当初周明愈说这个有用那个有用她就存起来,可也没标上名字,有些她放进去就忘记或者不认识了。

        TT

      ¡¡¡¡ÖÜÃ÷Óú°ïËý°ÑÝÂÝÂëÈà´ê³öÖ­ÒººýÉÏ£¬ÈÃËý×Ô¼ºÞô×Å£¬¡°¹ý»á¶ù¾ÍûÄÇôÄÑÊÜÁË¡£¡±

        莫茹泪汪汪的:“它故意报复,当初咱俩摁着它要放进空间里,它肯定记仇!”

        周明愈哈哈笑起来,他媳妇儿怎么越来越逗了呢。

        村里谁家也没有秘密,干点啥事一顿饭功夫很多人都知道。原本都不孵小鸡也没人张罗,一旦听说张翠花在家孵小鸡也都动了心思,纷纷过来换种蛋。何仙姑第一个来的,“我们家统共就三只鸡,这会儿俩抱窝的,可气人了。你说又是灌水又是给它绑棍子的都不好使,没辙。想抱窝就让它抱吧。”

        张翠花按照一个种蛋俩鸡蛋的老规矩换给她。

        她想了想,就让红鲤子去问问大娘和几个娘娘家,看看她们要不要孵小鸡,要的话就赶紧免得被人换光了。

        大娘家说已经有四只鸡,养不过来,三娘娘说自己孵麻烦到时候想换小鸡,四娘娘说要想想。

        很快其他人也慕名前来换种蛋。

        这时候一般人家真不养公鸡,吃粮食比母鸡多又不会下蛋,除了能收集种蛋,简直一无是处。

        打鸣?

        有队长的哨子还用得着它?抽风起来半夜还会打鸣呢,能恨煞人!

        看这么多人来换种蛋,张翠花肉疼之前去供销社送了那么多。

        供销社又不多给钱。

        到后来家里鸡蛋越来越少,就有人三个换一个,趁着家里母鸡抱窝赶紧孵几个小鸡,要不也白瞎了。

        然后蛋就被换光了。

        因为昨天一场大雨,地里太泥泞进不去人,今天女人歇工男人去沤肥忙活别的。

        张翠花把抱窝鸡连同筐子一起端进南屋去,这时候四房赵连英这时候跑过来,“二嫂子,俺家最爱下蛋的小麻鸡抱窝了,怎么折腾也不管用可气死我,快给我换几个种蛋去孵小**。”

        张翠花:“这可真不巧,前儿还有三十个呢,昨天大家都来换,三个五个的一眨眼都换没了。”

        赵连英不大相信,往屋里瞅,“总还有几个吧,要不以后的蛋我都定下,你别给旁人。”

        张翠花连说好,正说着陈秀芳匆忙过来,“二婶子,我来了。”她把一小箢子鸡蛋递过去,“这是三十个。”

        张翠花就让莫茹去给她拿。

        赵连英脸色变了变,笑得阴阳怪气的,“二嫂,你……不是说没了吗?”

        张翠花:“是没了啊,加上今天刚下的几个就那么十个,秀芳昨天就和我说好要换,等下了我攒着给你啊,别的鸡还下呢。”

        赵连英笑了笑:“再说吧。”她朝着陈秀芳冷笑一声拿着自己的鸡蛋走了。

        她一走,陈秀芳就有点不安,“二婶子,要不……我过几天再换也行,你先给四婶子换?”

        张翠花道:“说好的就是说好的,你这会儿不换回头又不知道啥时候啊,你自己决定。”

        陈秀芳就道:“那我换,过几天家里鸡再不抱窝,白瞎了。”

        等陈秀芳也走了,莫茹见张翠花也没有什么异样,好像不知道四娘娘生气一样,她也就没说什么。

        家里鸡蛋虽然一个个换出去,总数却翻倍不止,莫茹高兴得跟张翠花申请晌饭做蘑菇鸡蛋汤。

        她想了好几天的蘑菇汤啊。

        张翠花看着么多鸡蛋也挺高兴的,心里答应了,嘴上却笑道:“要是还有人来换鸡蛋,晌午就做蘑菇汤。”

        莫茹:……家里现在一个鸡蛋都没,四娘娘都没换到,人家也都知道没了,谁还能来换啊。

        她刚才在门口还听见四娘娘大声地跟一个想来换鸡蛋的媳妇喊:“没了,一个也没了,我刚才去都没换到呢。”

        赵连英那大嗓门,估计半个庄子都听见了。

        正当她想着要不要把自己空间留的俩鸡蛋贡献出来的时候,就见周明国媳妇王玉芹拎着一小箢子鸡蛋跑过来。

        莫茹两眼一亮。

        王玉芹走得脸上都是汗:“二娘娘,俺娘问问我们拿鸡蛋换小鸡行不?”

        莫茹:行啊,太行啦!

        张翠花笑道:“当然行,就是不知道能孵出多少个呢,一共24个种蛋,到时候我们自家留四五只。”

        王玉芹笑道:“那我们换三只小鸡,二娘娘你说怎么个换法儿?五个鸡蛋还是十个?”

        张翠花道:“就算孵出来的小鸡也不一定都能长大,哪里还用十个鸡蛋换一个小鸡,三个就行啦。”

        王玉芹知道张翠花说客气话。

        要是自己孵小鸡三十个鸡蛋能孵25个就算不错,25只小鸡最后能活20只也凑活。母鸡孵小鸡成活率高,只要别打扰它闪了鸡蛋,基本都能孵出来。而且孵出来的小鸡也更健康,基本都能成活。

        王玉芹欢喜道:“二娘娘就是大方,不过俺娘说至少得五个少了也不行。夏天小鸡好养活不像冬春天那么容易死。”她就顾自拿了个瓦盆开始数鸡蛋。

        她想换四只小鸡,数了20个鸡蛋留下。

        张翠花也没争执,留下就留下了,反正都是自己人多个少个的,再说周诚信还给做木匠呢,到时候也得算工钱给他。

        等王玉琴走了,张够从西厢溜出来,“娘,你把蛋换给一个四属户不给俺四娘娘,我看她可不乐意了。”

        张翠花看了她一眼,“别乱说,恁四娘娘可不是那么小心眼的,攒了再给她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9: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