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依华】六零年代好家庭作者:桃花露》-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诚礼却还觉得委屈呢,回去和老婆子说。

        赵连英道:“你不知道那个小五真是长大了,现在可有心眼儿呢,上一次就忽悠着我把树杀了我没听他的,今天又找借口忽悠你呢。还炼钢铁,他还真当自己是块材料,这么大个国/家,还用的着咱们来炼钢铁?”

        周明愈这么一说,有人往心里去自然也有人不当回事。

        当回事的,寻思着分了地还以为有地了,结果还不是说收就收回来?现在自留地都收回去,更何况几棵树?

        第二天就有人抓紧开始杀树,杀了留着修理自己家的家什儿或者留着盖房子。外人都以为他们是砍树给周明愈盖房子,自然不会多想。

        周明愈自然也和周培基透露了一下,还是用窑厂听说那一套。

        周培基就回去跟他爹讲。

        晚上周玉忠就召集了亲兄弟和堂兄弟们开家庭会议。他们也都觉得风向有点不大对,前面张根发除四害、粮食造卫星他们就觉得瞎折腾,现在又开始要把自留地收回去,还要办大队食堂,全大队的人一起吃饭。而且还要把家家户户的口粮收上去,以后的口粮也不发下来,他们就觉得这事儿不对劲。

        现在听周明愈这么说,周玉忠道:“我瞅着这孩子现在有点不一样。”

        周培基用力点头,“我也看出来了,还有他那个媳妇,一点都不傻。”

        他把自己怀疑莫茹能请大仙的事儿给说出来,“要不是能请大仙,他们怎么眼瞅着就把房子盖起来?去拉石头,那么多人也没有一晚上能拉三趟儿的。还有去拉瓦,就咱家去,你去一趟也拉不回那一大车瓦来。”

        本来大家都没往深里想,看到房子要盖起来,也都是说一声老周家儿子真能干,羡慕嫉妒一下,从没这么想过。

        现在被他说一说,再结合蛛丝马迹,真觉得不一般。

        周玉忠道:“这个事儿就咱们自己说,出去谁也不要嘀咕,都给我记住了哈。”

        众人道:“知道的,不敢乱说。”要是后头知道他们出去乱说,谁知道周明愈那二愣子会不会发疯【创建和谐家园】,可不能乱说。

        他们又商量了一下后面怎么办,让各家把粮食都好好归拢着,各自想办法能藏就藏一些,不能傻乎乎都拿出来,谁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

        他对大儿子周培霖道:“我和你娘的寿坟也得打起来了,这两天去休整休整。”

        几个老头儿都说自己的寿坟也得修修预备着。

        把粮食藏在寿坟里,这是他们家的秘密,全村没有第二个知道的。

      ¡î¡¢µÚ40Õ ÉÏʶ×Ö°à

        第二日周培基去了后面,这时候莫茹去棉花地里拿虫子,周明愈在新房那里忙活。

        他走过去,笑道:“周明愈,我能不能挨着你家院子那边挖个地窖?”他指了指周明愈隔壁的位置,那里还有几个草垛,地方也足以盖几间屋子。

        周明愈道:“你去跟队里申请宅基地了吗?”

        不申请宅基地挖了也没用啊。

        周培基道:“那我去申请,我也老大不小的得说媳妇了。”说完他真就去找他叔周玉贵了。

        周明愈看着他溜溜达达走了并不是开玩笑,不禁也有些佩服,这周培基看着像个惯坏的孩子,可其实挺有心眼的。不管他过来帮忙做木匠活还是干什么,说干就干,从来不犹豫拖泥带水。

        莫茹去棉花地里拿了很多虫子,回来的时候顺路去沟里采集云青菜的嫩叶子,恰好看到三队的一些妇女在那里干活儿。

        她们正在议论收回自留地和开办大队食堂的事儿。

        “叫我说自留地收回去也没什么好怕的,反正一起吃大锅饭,吃不完的白馒头,你自己种那点有什么用?”赵化民的媳妇儿梁淑英道。

        “可我听说咱们三队没有多少存粮呢?今年的麦子都不够交公粮的,前几天还从一队二队的存粮里凑了一些才将将够数送去,连购粮都没卖呢。”

        “大队长说有救济粮下来,怎么一直也没影儿?这会儿我们公粮都交了,麦子今年也没分着,有点不对劲啊。”

        其中一个脸若银盆,丰腴白净的妇女道:“有什么不对的?我们就跟着大队长走就行啦,大队长和乡里相书记、宋乡长关系好的很,难道还能坑我们?大家就好好干活,好好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别和那两个队学些毛病就行啦。”

        说话这人是村里的妇女主任陈爱月,她是张根发提拔起来当妇女主任的,工分挂在三队。

        几个人都知道她和大队长的暧昧关系,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两人眉来眼去的说没啥才不正常呢,都纷纷围着她询问到底有什么政策,把陈爱月恭维得飘飘欲飞。

        陈爱月道:“我实话告诉你们吧,自留地是一定要收回去的,这样才符合共产的政策。收回去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办食堂好得很。你想想啊,你下工回去不用做饭了,直接去食堂吃多轻快?我一直就想有个地方直接吃饭,不用家去做呢。”

        梁淑英道:“你公公不是一直在家里给你们做饭?”

        陈爱月撇撇嘴,“谁还没有个公婆,不知道情况?”

        大家就笑起来,开始八卦谁家婆婆厉害,谁家婆媳打架的闲话。

        “对了,那个吴美英家老婆子在家里搞封建迷信呢,主任你可得盯着点,别让她钻空子。”梁淑英提醒陈爱月。

        陈爱月道:“你放心,我都注意着呢。”

        她扭头看到莫茹在沟里掐野菜叶子,笑道:“周家那个傻媳妇怎么天天采野菜,现在什么社会了,生活都好了又不是吃不起饭,她怎么还天天掐野菜,这不是给社会主义丢人么?”

        “就是啊,简直就是污蔑**呢,这么好的日子,还说自己吃糠咽菜的,别有用心!”梁淑英大声说道。

        陈爱月就走到沟沿上,对莫茹道:“大妹子,我和你说几句话。”

        莫茹听见了回头看她,表现得不再如之前那般傻气,而是稍稍正常一些。

        她去棉花地里拿虫子,周诚志一开始给她一天五工分,后来发现她拿虫子比别人又快又干净,一个人起码顶三四个人,就给她七个工分,这样另外三个妇女就可以帮着去种棒子。

        所以张翠花现在对外说媳妇没那么傻了,脑子开始清楚起来,起码顶个七八岁的孩子。

        村里人自然也就知道,那些以往欺负傻子的也不好意思再欺负着玩儿。

        现在陈爱月叫她,莫茹有点纳闷,这是要干啥?

        莫茹看向她,陈爱月不是顶漂亮,牙还有点歪,但是皮肤白里透红又爱笑一双眼也水嘟嘟的,比跟她一起的那些又黑又红的妇女自然要养眼。

        “有事吗?”她问。

        陈爱月笑道:“我问问你,现在你在家里做饭,还能上工挣工分是吗?”

        莫茹点点头,你是妇女主任,不可能不知道吧,以前也不是没碰到过陈爱月,那时候她装傻,陈爱月也没主动搭理过她。

        今天居然叫她,让莫茹很意外。

        “那你得来识字班扫盲。”陈爱月道:“识字也是农民光荣的义务,不能做睁眼瞎。”

        纳尼?去读书?

        莫茹有些惊讶,根本没想过陈爱月跟她说话竟然是为这个。

        识字好啊,那她就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陈爱月为什么突然让她上识字班?是真的关心村里妇女扫盲?还是别有用心?因为家里和张根发的矛盾,加上陈爱月和张根发的暧昧,她不得不小心。

        “识字就是拿着书念,拿着笔写,你知道吧,学了字你就能写自己的名字。”陈爱月继续忽悠她。

        从建国以后村里就有扫盲班,有让农民识字的任务,不过那些男人们白天下地很累晚上喜欢聚堆抽烟聊天,对识字一点不感兴趣。

        反而是女人们饭后喜欢聚堆蹭识字班的煤油灯,纳鞋底、搓麻绳、做针线之类的,顺便跟着认识几个字。所以后来识字班的任务张根发就交给妇女主任,这样她的工作也能轻快些,不用天天跟着下地受累。

        一开始还是挺好的,但是自从合作社尤其是高级社以后,大队分为四个队,各队情况不同互相也起龌龊,女人们白天也要上工晚上做家务看孩子就顾不上识字。

        后来识字班就形同虚设,最终取消。

        现在又提**,共产共劳共食共学,要求继续办扫盲班组织大家学习。

        男人是不可能的了,唯有组织妇女来学好完成任务。可女人们现在上工也累,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除非拿工分来哄,否则那些女人也不会来识字的。

        可识字班是有任务的,每个村必须要有一个班,每年至少要有七八个人才行,要是完不成任务那也要被点名批评的。

        现在识字班一个人还没呢,大队经常询问,乡里也要派人来蹲点视察,她不得不想办法。

        大人忽悠不来,忽悠傻子总行吧。

        她很想让莫茹答应上识字班。

        莫茹也想啊,她道:“我得回去问问。”

        她得和周明愈商量一下,他俩是识字的,但是需要过明路,现在上学不现实,所以走扫盲班倒是一个路子。

        她采集了菜叶子就挎着篮子回家,去新房那里找到周明愈,把陈爱月让她上识字班的事情告诉他。

        周明愈笑道:“我觉得是好事。”

        跟谁学不是问题,关键要有个光明正大的学习机会,这样,以后莫茹的文化就可以过明路。只要她会了,那他就不是问题,夫妻俩的文化都可以过明路。

        她挽着他的胳膊,娇笑,“那你跟娘说。”上识字班可不是简单的花时间、花点钱买纸笔的事儿,是一定要跟家长商量的。

        “那是当然,我说一准好使。”

        晚饭时候,小夫妻俩做完饭,等张翠花等人回来,他就提了一下。

        “娘,村里要办识字班,让妮儿去学两天吧,争取也能认个字看个文书啥的。”

        张翠花有点纳闷:“好好的上什么识字班?”都是乡下人识字有啥用啊,又不当教书先生。

        周明愈就小声道:“学几个字有点文化,等生了孩子也能教孩子啊,多好。”

        张翠花笑起来:“净忽悠人,你葫芦里卖什么药?”

        “让咱家过好日子的药,娘,你吃不?”周明愈笑。

        张翠花伸手,“拿来我多吃点。”然后哈哈笑起来。

        周明愈就知道这是答应了,别人说可能不成,他来说娘是肯定会答应的。

        别人要跟她讲,得从为什么学,有什么好处,如何安排家务,保证不会耽误干活等等说起,那她也不一定会答应。因为上识字班还牵扯到会不会被人说闲话,有没有邻里关系等等,反正都是对农家看似鸡毛蒜皮又无比重要的事儿。

        而他来讲,什么也不用多说,就说他想,基本就成。

        这就是千金难买我愿意,谁叫他娘偏心红鲤子呢,如今比从前更偏。

        张够听见了去找丁兰英嘀咕,“大嫂,泥蛋儿都这么大了,不先让泥蛋儿上学,偏让个傻媳妇去上识字班,这不是傻了吗?”

        真是个嘲巴!

        丁兰英麻溜地给孩子喂奶,笑了笑,“听说咱们大队以后也有小学,到时候肯定能上,这会儿去乡里太远,谁送啊?”

        至于识字班,晚上没事谁愿意去就去,婆婆其实也并不管的,不过是大家懒得去而已。一堆孩子呢哪里有那个心思去凑热闹?猫冬的时候去蹭煤油灯亮还差不多。

        张够见大嫂似乎对莫妮儿越来越满意,感觉自己反而被孤立似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一直想拉着大嫂孤立莫妮儿,不过莫妮儿好似根本不在乎,整天跟在周明愈身边乐呵呵的。周明愈也是个没正事儿的,一个大男人不上工,天天领着个媳妇儿瞎转悠,丢人!

        而莫茹却欢喜着呢,听见周明愈说婆婆答应了,高兴地拉着他转圈圈,结果又被张够看到,再给她记一笔不稳重真颠仙的账。

        莫茹拉着周明愈嘀咕,“以后我晚上去识字班,得去寻摸块石板拎着,再去河底下找块滑石当粉笔。”

        现在也没有闲钱买纸笔。

        晚饭后周明愈牵着她的手出去散步摸知了龟,走到新房那里的时候,周明愈让她等着,他跑过去掏摸一阵,捧着一堆东西过来递给她。

        莫茹借着月光瞅瞅,摸了摸,发现是一块平板石头,欢喜道:“小五哥,你什么时候帮我准备的?”

        周明愈让她收起来,牵着她的手,“刚来那会儿我就考虑读书的问题,恰好咱们拉了好多石头回来我看着一块薄薄的可以当小黑板就留着,明天我再去河底下给你摸几块滑石。”

        第二日早上上工的时候张翠花就去找了陈爱月,给莫茹报名识字班。

        陈爱月没想到她随便一忽悠那傻媳妇儿居然就肯答应识字,真是让人意外。她还寻思有可能得从大队申请一点煤油,在识字班点上煤油灯,到时候吸引一些妇女来做针线活儿顶数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6: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