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依华】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标感叹:“还好未来是老朱家当皇帝。这明君不是人能当的,至少我不行。”

        三位兄长都听得晕头转向,连一直到待在陈标身边的陈英都两眼冒圈圈。

        他们正在消化陈标所说的这些深奥的内容,突然听到这一句,都很是无语。

        陈文正抱着脑袋使劲晃,好像要把自己脑袋里发胀的东西都晃出去:“太复杂了!怎么比打仗还复杂!我宁愿打一对十的守城战,也不要听这个!”

        李保儿单手扶额:“我、我大概听懂了。虽然因为女性没有田地,饥荒、乱世、贫穷时,她们都是第一个被抛弃被杀,但只要口粮充足,她们不用下地劳作、不用服徭役,会过得较为轻松。所以她们会反对大帅给女子授田?!还说大帅是暴君?!这,这难以理解!”

        陈英使劲点头。难以理解,难以理解,太难以理解了!

        陈标道:“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会被抛弃、被杀的贫苦女子,在这个世道根本发不出声音。你指望家境优渥的自愿裹小脚的女子,和连出门都只能和家人换着衣服穿的贫苦女子共情?”

        他双手合掌一拍,然后摊手:“出门有衣服穿的才是人。没衣服穿的,无论男女,都不是人。只有人能发出声音,为自己谋求利益。”

        陈文正、李保儿、陈英三人嘴唇翕动,都说不出话来。

        他们三人是男子。

        这个时代,很少有男子去考虑女子的感受。

        他们三人也未曾考虑过除了亲娘和义母之外的女性感受。

        但听了陈标的话,他们却感到了悲哀和难以置信。

        因为陈标的话,让他们狠狠地共情了。

        在他们跟随朱元璋起义之前,他们也是“不是人”中的一员。

        ……

        田赋政策后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些都可以后面慢慢填补,先在扬州把田分了再说。

        朱元璋这次难得奢侈地找了一块美玉,亲自刻了“朱元璋”三个大字,兴高采烈地给百姓的承包土地契约书盖章。

        自从朱元璋公布“朱氏井田制”后,流民如潮水般涌入了扬州城。

        朱元璋看着扬州城越来越热闹,乐呵呵对徐达道:“等明年,我给你们也分田,给将士们都分田!”

        他家标儿说了,士兵家里也要有田,才能增加大家当兵的积极性。

        为朱元璋而战?不!要为自家已经分得的田地而战,才能调动普通士兵的战斗意志啊!

        朱元璋换位思考了一下。

        要是他还没当将领,只是一个小兵。如果他的将领给他一家人分了田地,马氏带着标儿在他分得的田地里生活,他每次打仗肯定会拼命,以免夫人儿子失去田地饿死。

        但朱元璋的下属们都愁眉苦脸。显然这群家伙已经提前占了不少地。

        不过他们再愁眉苦脸,也没想过反叛朱元璋。

        以他们的功劳,地肯定不会少分。大帅还说了,功勋田可以让儿孙们多继承一代,再加上用钱财购买,啊不,承包的田地,他们的子孙只要不太败家,就能一直富裕下去。

        如果子孙家势中落,还有成丁田可以分,未来也有翻身的希望。

        朱元璋属下将士们想明白之后,脸上恢复了笑意,纷纷拿着地图对朱元璋比划抢地。

        朱元璋把这群将领们挨个揍了回去,让他们赶紧滚蛋,该练兵的练兵,该屯田的屯田。

        宋濂和叶铮两个大文人,亲自到现场给领承包契约书的百姓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这个时代没有话筒,能出外授课的文人们肺活量都很大。

        两个大文人的浩然正气气沉丹田,声如洪钟,把朱元璋都吓了一跳。

        他和常遇春说:“宋先生和叶先生平时嗓门也这么大?比咱们叫阵的时候嗓门还大。”

        常遇春道:“他们平时……平时声音很平和。”

        朱元璋不相信:“真的?”

        常遇春说谎道:“真的。”

        其实他们平时吵架的嗓门特别大,但常遇春不敢说他们坏话。

        宋濂和叶铮在大帅府门口那一阵阴阳怪气地针锋相对,让常遇春察觉到,叶铮说是回去拿护身符,其实是单独找朱大帅说了什么,博得了朱大帅的信任。

        以朱大帅的充沛精力,估计拉着叶铮聊了一宿,并且强迫徐达不准睡觉陪着听。所以叶铮才会留宿徐达府,徐达的黑眼圈才会黑得像被人揍了似的。

        更让常遇春惊恐的是,叶铮之后甚至出入陈府了!

        连他都不准去的陈府!

        叶铮究竟和朱大帅说了什么,突然就变成了朱大帅的心腹!

        以常遇春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很难相信文人。除了李善长之外,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都是以在战场厮杀的武将为先。

        因为常遇春对朱元璋太了解,连对叶铮的嫉妒心都提不起来了。

        他只觉得,叶铮实在是过分恐怖。

        之后宋濂奋起直追,踏破了几双鞋子,挨个走访军中曾经是农人的将士,并亲自走遍了扬州附近田地丈量土地,完善扬州分田事务。

        朱大帅又开始偏向宋濂。

        但很快,叶铮居然把扬州暂时能用的田赋和徭役细则拿了出来,并完善了朱元璋只在口头上所说的“青军劳动改造”政策。

        好了,叶铮又越过宋濂一头了。

        这文人之间不见血的厮杀,看得和他们同住的常遇春瑟瑟发抖。

        让常遇春更瑟瑟发抖的是,这两人斗成这样,居然每日都用十分和煦的笑容面对对方,仿佛对方亲近得如同自己亲兄弟。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论经,一起探讨,若不是他们每次拿出的东西都和探讨的完全不一样,常遇春还真信了他们亲如兄弟。

        别说常遇春怂了,连没脑子的蓝玉都感觉到了不对劲,开始绕着两个大先生走。

        然而,这两位大先生却常常拎着蓝玉给他们磨墨送水。短短几日,蓝玉就被折磨得两眼无神,仿若行尸走肉。

        本来被吓得想“搬家”的常遇春立刻停止了动作。

        看到蓝玉(划掉)受苦(划掉)受到了良好教育,他这个当姐夫的愿意做出牺牲。

        朱元璋狐疑地打量常遇春。

        常遇春一脸自以为正气,其实很匪气地瞪了回去。

        朱元璋收回视线。他怕自己再看下去,想揍常遇春。

        常遇春就不能学徐达,平时端着个面瘫脸吗?为什么常遇春非要随时随地端着个嘲讽脸?

        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脸,十分得意。

        还好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五官端正气宇轩昂。

        分田很顺利,朱元璋耳边听着的都是贫苦百姓对他的歌功颂德。

        最近老朱十分得意,连作息都规律了不少。

        虽然他事务繁忙,仍旧每日抽出时间陪儿子。陪儿子的时候,他必定大吹特吹朱元璋,让陈标不要再对朱大帅有偏见。

        陈标只给他白眼,懒得理他爹这个资深“朱元璋吹”。

        扬州就只剩下十八户老弱病残,朱元璋一边怜惜被灭门的扬州人,一边把城中全部无主物资搬到自己库房里。

        特别是书籍,全部塞进了陈家的院子,成为陈标的私产。

        张明鉴抢扬州,我抢张明鉴,我老朱得到的东西是清白的!理直气壮!

        陈标这年纪本就不该在乱世走出家门。现在多了许多没看过的书,陈标便没提立刻回应天的事,安心待在扬州陪他爹,顺带给他爹和徐达当参谋。

        反正他就是换了个地方读书而已。

        朱元璋很少用分田的事打扰陈标。

        儿子都给他写好大框架,写明要遭遇的问题,他还不能独立解决分田的事,他还当什么皇帝?趁早退位给他儿子当大将军得了。

        朱元璋这次硬气极了。

        我,朱元璋!此次绝不会向儿子求助!

        陈标一边盘坐在他爹肚皮上看书,一边道:“嗯嗯嗯,是是是。”

        看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士绅豪强反击的时候了。

        陈标胖嘟嘟的小脸上歪嘴一笑,邪魅狷狂。

        他就等着朱元璋暴躁,他老爹被暴躁的朱元璋吓得找他求救,哼!

        朱元璋靠在床头看书,陈标是面对着朱元璋盘坐着。他嘴角一歪,立刻把朱元璋吓到了。

        朱元璋把陈标提起来,使劲揉着陈标的脸:“标儿?你的脸怎么了?抽筋了?难道是今天在院子里打健身拳吹多了风,中风了?!大夫!”

        陈标气得卷起书使劲抽打他爹。

        你才抽筋!你才中风!我不就提起一边嘴角不屑地笑了一下!什么叫抽筋中风啊!

        当大夫被守在门口的下人急匆匆叫来时,只看到朱元璋跪坐在床上,和站得笔直的儿子“哼哼哈嘿”以掌对拳打得有来有回。

        大夫抹了一下额头上跑出来的汗珠,疑惑道:“谁生病了?”

        朱元璋和陈标互相指着对方:“他有病!”

        大夫:“……”我看你们两个脑子都有病!

        最终,大夫给两人都号了脉,非常小心眼地给两人开了很苦的消暑药。

        陈标把喝苦药的账记在了他爹头上,在“父慈子孝”的小本本上又记了一笔。

        在陈标的殷切期盼下,江南士绅们终于看懂了“朱氏特色井田制”,开始反击了。

        只是让陈标没想到的是,最先吹响的号角不是文人们写的怜悯服徭役的妇人们的诗词,而是从青楼名妓那悲戚的小调开始。

        即使在乱世中,也有纸醉金迷的秦楼楚馆,也有满头珠翠的名妓与高风亮节的名士惺惺相惜,传唱千古浪漫佳话。

        应天以前的秦淮河畔也是这么个地方。但朱元璋占领应天后,因为不解风情再加上怕教坏早熟的陈标,把应天的青楼都关了,老鸨们都砍了。

        陈家在应天开着戏楼,偶尔会上演上几曲歌舞,但都不做那等灭绝人性的勾当——陈标即使没有救国济民之心,只想让自己小家过得好,可也没有折磨人的爱好。他就是个三观正常的普通人而已。

        朱元璋这个大老粗,第一次看到了名妓们的力量。

        妓子地位非常低,连分田都没有她们的份,徭役也摊不到她们身上。但她们琵琶一弹,眼泪一撒,唱起那因为徭役而凄凄惨惨戚戚的贫苦妇女们,文人骚客们都轰动了,仿佛这群美丽的女子都是因为被朱元璋分了田地,不堪种田之苦徭役压迫才被迫进入青楼似的。

        这些名妓就和古代的明星一样。老百姓们可能不太懂文人们的诗词,但一定会唱几句名妓们的歌,哪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于是朱元璋的名声,在扬州之外立刻臭不可闻。

        这时候,身在内宅的才女们也发声了。

        一时间,不知道从哪涌出那么多女夫子,女儒生,个个都饱读诗书,能诗能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