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H]民国弃妇逆袭完结番外_樱桃糕》-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其中让方晴记忆最深的是“深州蜜桃事件”,那时候方晴还小呢。

        话说前清倒台以后,对旗人不准经商的约束自然就没有了。吴明辉也学人去行个商。干什么呢,听说深州粮食便宜,便想去深州买了粮回京来卖。当时家里还有些积蓄,便拿了,赶着借的驴车去了深州。

        到了深州住在一家小店,店老板鬼鬼祟祟地问:“客官要不要尝尝深州蜜桃?”

        深州蜜桃可不得了,过去都是贡品,皇上太后吃的。吴明辉便问:“多少钱一个?您这怎么有深州蜜桃?”

        店老板便小声说了原委。

        他这店后就是一片果园,产的是正宗的深州蜜桃。这蜜桃从挂果就有专人登记,到熟了就直接装箱运到京里给达官贵人们吃。巧就巧在老板他爹是看园子的,冒了很大风险才藏起来那么十个八个。

        吴明辉听了很是动心,这可都是贡品啊,不尝一口以后睡觉都得后悔醒了。可惜太贵,六块钱一个,都够大半个月的嚼裹了。琢磨半晌,狠狠心,买了一个。

        “什么味道?”曾经方晴问过舅舅。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方晴犹记得当时舅舅眯着眼陶醉的神情。

        禁不住美味的诱惑,吴明辉又买了一个,然后又买了一个,然后一不做二不休,除了回家路费,兜里的钱都化成桃子进了嘴。

        回来后妻子关氏问粮食呢,难道路上遇到了土匪?当时脸就白了。

        吴明辉拉着关氏进屋,偷偷摸摸小声地把事情交代了,还说可惜那桃子不能放,不然一定给你还有孩子们带两个回来。当时关氏都气得抖了……

        想起这位神奇的舅舅方晴就忍不住抽嘴角,却又不由得坏心地期待舅舅又出什么幺蛾子。

        因车站离着吴家还有不短的一段路,于是方守仁便决定坐人力车去。方晴与弟弟方旭同乘一辆。虽车上有棚子支着,这样大热天,依旧是热得很,方晴能看到前面拉车人小褂汗湿了全贴在身上。做什么也不容易呢。

        又看街上风景,各式的建筑、各种的店铺自然比沧县街上是多多的,修的也豪华,又有洋汽车,街上路人也有和乡下人打扮差不多的——土布汗衫、大裆裤子、绑腿、千层底子布鞋,讲究的有穿西式衬衫的,有穿薄绸长衫的,都戴着礼帽,至于摩登的小姐太太们则穿露小腿和胳膊的裙子或旗袍。

        旁边超过去一辆人力车,车上坐着一个浓妆艳女,旗袍紧裹在身上,又不好好坐着,偏翘个二郎腿,露出明晃晃白花花的腿肉来,就这么招摇过市,简直让人不忍直视。方晴看路人反应,似无人觉得惊讶。真是神奇的都会风情。

        如此看了一路京城风貌的方家一行一进吴家门又惊着了。

        只见院子里吴明辉躺在树下躺椅上拿个扇子正扇着,姿势十分诡异,张着嘴,拿扇子往嘴里扇风,难道这样比较凉快?

        吴彦吴理赶紧说“阿玛,我老姑、老姑夫来了。”

        吴明辉赶紧起来,张着嘴呲着牙,不大清楚得说:“来,赶紧,坐,坐。”

        却不想躺椅一个腿坏了,他这一着急起来,忘了,没站稳,差点摔个大马趴。

        关氏、芙蓉、吴理的媳妇赵氏听见音儿也迎了出来。

        一番问好厮见后,看吴明辉还是呲着牙,吴氏便问:“这是怎么着?张着嘴凉快?”

        也就是亲妹妹敢这么打趣。小辈们都低头偷着乐,关氏含笑半嗔地摆了吴明辉一眼,又对吴氏说:“快管管你哥哥吧,越老越孩子似的。晚上出门不留神磕在了门框上,磕掉了俩牙,你说你找镶牙的镶上去啊。他不去,非说自己就能弄好。不知道找谁要了点水门汀,又找自来水公司的熟人要了点药,那叫什么来着?”

        找自来水公司的人要药?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氯化钙。”吴明辉替她说。

        “对,氯化钙,也不是绿色儿的,就叫这么个怪名儿。和水门汀和在一起,把牙又粘上了,这不,正晾着呢。”

        方家人觉得很神奇,方旭要不是还不熟,都想掰开大舅的嘴仔细看看。

        “大哥这个法子从哪学的?”方守仁非常好学的问。

        看大家这么好奇,吴明辉咧着嘴笑了。发音有些含糊地跟大家说这法子的由来:“就是跟胡同口老刘家的二小子学的。”

        “他不是自来水公司的吗?还管看牙?”关氏问。

        “你别打岔。我跟他闲说话,他说自来水管道破了就用水门汀堵上,我说那不得冲了啊,他说没事,我们有速凝剂,叫氯化钙,掺在里面,很快就干,牢固着呢。我就想着,这连自来水管道都能粘,我这俩牙,不在话下。”

        一席话还没说完,屋里笑成一团。关氏和吴氏都笑地前仰后合,吴理吴彦都哈哈大笑,方晴把脸藏在吴氏背后笑得一抽一抽的,抬眼恰好看见表妹芙蓉正笑得揉肚子,而弟弟方旭都快打滚了。连方守仁都破功了,笑得哈哈的。只吴理媳妇脸皮嫩,又不好当面笑公公,脸憋得红红的强忍着躲了出去。

        吴明辉自己也乐,还有点得意,觉得自己脑子转得快,这主意不是谁都能想出来的,这叫触类旁通。

        两家本来也和睦,因着这事,气氛更是欢快。

        欢快中,吴氏先把礼物给了,不过是些土仪,另给兄嫂每人一套夏衣,给侄媳、侄女每人两块尺头,两个侄子每人一个荷包,每个里面是八块大洋,让他们自己喜欢什么就买点什么。另有一包三十块大洋则在小辈们散了以后吴氏才拿出来给嫂子,算是侄子娶媳妇,姑姑姑父的一点心意。

        方晴也把自己的针线奉上。给关氏的是一个绣牡丹的石青洋缎香囊,给吴明辉的一个绣鹦鹉的豆绿倭绸香囊,都塞了鼓鼓囊囊的驱蚊药草——方家院子里自种的。

        关氏细看这香囊,那牡丹花瓣重重叠叠,针脚细密规整,配色富贵大气,没想到大妞针线竟这样好。不由得心下叹口气,人是有命的吧?

        当年老太爷做主把撂了牌子的大姑太太嫁个旗里偷偷摸摸倒买倒卖的破落户,大家就不乐意。小姑太太更是被·干脆就嫁个【创建和谐家园】,还是穷乡僻壤的【创建和谐家园】家——幸亏赶上慈禧老太后颁下懿旨允许满汉通婚,再早几年嫁【创建和谐家园】家可是杀头的罪名。

        饶是这样,还是把老太太气个倒仰,只说老太爷老背晦了,大家心里也说老太爷糊涂。可你看现在,且不说大姑太太多么富贵,就这小姑太太,出手多大方,闺女养得多精细,手嫩得跟水葱似的,还有这一手绣活儿,一看就是经过细心□□的。

        相比之下,芙蓉倒像乡下丫头了,于是下狠心回头让芙蓉练练针线。其实关氏自己针线工夫比吴氏还要好些,只是芙蓉是老闺女,长得又好看,再加上旗人家传统,姑奶奶自小娇惯,芙蓉自己也不耐烦闷头子做针线,所以这针线就没练出来。

        吴明辉拿着外甥女给的香囊很高兴:“妞妞知道我喜欢鹦哥。”高兴的舅舅就要给外甥女回礼,在身上摸索摸索,找出个烟灰色旧荷包,打开,倒出一个玉环来,羊脂白,并无杂色,显得温润可爱。呲着牙含混地说:“舅舅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给你玩吧。”

        方晴估量这物件不便宜,便不敢拿,只说太贵重了,舅舅还是给我写幅字吧,我爹常夸舅舅的字有风骨。

        吴明辉瞪眼:“长者赐,知道吗?”又眉开眼笑,眨眨眼:“字儿还不好说,大妞妞喜欢李太白吗?舅舅给你写个将进酒。”给十几岁的外甥女写将进酒……这事也就吴明辉干得。

        吴氏也要推辞,哥哥家实在不宽裕,这块玉看着成色挺好,或当或卖,都够一阵子嚼裹。没想到吴明辉很是坚持,关氏并不知道何时吴明辉有这么个玉环,虽觉得值些钱,但看吴明辉坚持,吴氏对娘家又一向大方,便也劝方晴收下。

        到方旭献上自己画的扇面时,吴明辉尴尬地摊手:“舅舅这回没东西给你了。”

        众人大笑。

        关氏嗔道:“还指望你?”说着打开炕头小柜,拿出一条鲜红的围巾给方晴,给方旭的则是一条天蓝的。围巾可是个时髦玩意,方晴曾见县上有人围,男士们配中山装或者长衫都说不出的和谐大方,女士配旗袍也显得温柔婉约。方晴方旭都高高兴兴地谢了妗子。

        大人们在房里说话,方晴被表嫂表妹拉走说悄悄话,方旭则被哥哥们带出去玩儿。方晴也就顺手再送出两份礼物,每人两块手帕。得到表嫂做的布袜子两双,表妹做的棉手套一副。都是质朴无纹的类型。

        对比着方晴精致的绣花锦缎手帕,芙蓉只是大咧咧地赞叹“晴姐姐的绣活儿真好”,表嫂赵氏却颇不自在,红着脸说,“妹妹别嫌弃,嫂子不大会绣花。”

        方晴听母亲说过赵氏,说是赵家比吴家还不如些,赵氏家里兄弟姐妹又多,想来穿衣便更不讲究,这细致些的刺绣便不大在行。

        方晴便笑着拿出自己的素白洋布手帕,“嘿,你们看我这日常用的手帕子……”跟赵氏给的袜子简直就是一套的。

        赵氏芙蓉都笑了。赵氏觉得这个表妹是个厚道的,芙蓉上次和方晴见面彼此还小,印象并不深,这次见了,觉得果真是自己的表姐妹,对脾气。三个人说说笑笑,一会儿工夫便亲近起来。

      第11章 吃饱来闲逛

        芙蓉是个促狭的,洗了几个脆桃,冲赵氏和方晴眨眼睛:“说了这会子想也渴了,咱给阿玛老姑他们送桃子去。”

      ¡¡¡¡¡°ÄãÓÖÌÔÆø£¬Ð¡Ðľ˾ËßÚàªÄã¡£¡±·½ÇçЦ˵¡£

        “你不淘气别跟着来。”芙蓉笑着扬起小下巴。

        “偏跟着,舅舅知道我是个老实的。”方晴笑着说。

        “是,是,老实里面挑出来的。”

        表姐妹逗着嘴便端着桃子往正房里来。赵氏便说去看看准备晚饭,到底没好意思去看公公的笑话。

        还没进屋,方晴和芙蓉就听见吴明辉说:“嘿,这牙粘好了,你们摸摸,你们摸摸。”进门打眼一看,吴明辉张着嘴呲着牙让关氏、吴氏、方守仁摸。

        结果谁都不摸,关氏嗔道:“发什么疯,粘好了就粘好了呗,还呲牙咧嘴的让人摸,真是越老越回去了。”

        芙蓉跑上前:“阿玛,我摸摸,我摸摸。”

        “你别哈登,小心给我弄下来。”吴明辉紧着护着那俩牙,众人一乐。

        芙蓉悻悻地给众人分桃子,专门给父亲挑了个硬的:“阿玛,粘没粘好,一试便知。”

        吴明辉想了想,到底换了个软和些的,捏了捏,还是有些硬,算了,试试。

        除了芙蓉开始嘎吱嘎吱啃桃子,别人都不吃,且等着吴明辉试牙。吴明辉一口下去,嗯,不错,牙好使。

        “没想到这办法还真行,大哥这也是一个创……”方守仁笑着说。

        却不知一句话没说完,吴明辉苦下脸来:“牙掉了。”

        当下除了吴明辉都笑了起来。

        关氏笑说:“让你想一出是一出,活该。”

        吴明辉自己也笑:“没想到我这牙比自来水管子还难伺候。”一句话让刚停下的众人又笑起来。

        正笑着,赵氏进来请示晚饭吃什么。关氏和吴氏商量,最后决定吃面条。

        吴氏笑说:“不知道怎么的,在沧县就做不出家里的味儿来。估计是面条不如嫂子擀的好。”

        “那是你手劲儿不行,芙蓉还有你侄媳妇也擀不出好面条,劲儿小。”关氏生得比吴氏还要高些,又不像吴氏一样苗条,又常干体力活,手劲儿比一般人都要大。“今儿我擀面条,你吃个够。”关氏和吴氏姑嫂感情一直很好。

        “行,我炸酱。”

        当下不分主客,女人们都去厨房做饭,吴明辉和方守仁去院里喝茶纳凉,而吴理兄弟三个还没见踪影。

        知道方家今天来,有提前买好的猪肉,便用猪肉丁炸酱。又有院子种的黄瓜豆角芫荽菜,都摘些,该切丝切丝,该切末切末,又炸花椒油,砸蒜泥……娘儿几个一通忙活。

        到厨房传出炸酱的香味,关氏把面条也切好时,吴理兄弟几个才回来。吴彦手上拿着一罐子的酸梅汤。于是闹着分酸梅汤喝。罐子虽不小,但奈何人多,只一人分得一小碗,分完罐子底下还有冰渣子。

        又酸又甜,喝进嘴,就感觉一股子凉气进了肚子,方晴激灵灵打个颤,觉得这实在是无上的美味。沧县的酸梅汤,不论街上卖的,还是母亲自己做的,都不如这个。

        吴明辉却说:“这还不够好,要说好喝,还是信远斋的酸梅汤,那才够味儿。”吴明辉虽不富贵,却像多数旗人一样,讲究吃喝,对京城名吃门儿清得很。

        “你们看这稀汤寡水的,信远斋的酸梅汤梅汁稠,水少,冰糖多,味道浓酽得多。那冰也不是直接放到放到酸梅汤里,而是用黑漆大桶里面放一白瓷大罐子,桶内罐外用冰填上,所以叫‘冰镇’。”①

        “跟舅舅在一起就是好,连喝个酸梅汤都长学问。”方晴觉得舅舅跟火车上遇见的郑先生在一起肯定有话说。

        芙蓉本想笑话表姐拍马,却不想姑父方守仁说:“确实处处皆学问啊,信远斋把这门学问做好也便可以安身立命了,并不一定非要子曰诗云的。”

        方晴对作为教书先生的父亲说出这种话很是有些诧异,又不禁在心里打趣父亲:“看来真是人心不古了呢,先生都把安身立命看得比子曰诗云重要了。”

        “安义你总是太过沉重,当今乱世,吃饱穿暖已经是莫大成就,想太多是没有用的,能痛快一日且痛快一日吧!”安义是方守仁的字。

        听到舅兄这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方守仁也笑笑说:“大哥还是这么洒脱。”

        方晴觉得舅舅还真颇得几分魏晋风流。

        可惜有魏晋风流的吴明辉下一句话是:“我都闻到香味了,这好长时间没吃全菜码的面条了。要说猪肉丁炸酱是好,但还不如雀儿肉的,那才真当得上香而不腻四个字。”然后就细细地讲起各种炸酱及炸酱面的讲究。方晴听得津津有味,你别说,舅舅就是有学问。

      ¡¡¡¡ÓÐѧÎÊµÄ¾Ë¾ËÆ«ÉúÁ˸ö°®²ð̨µÄ¹ëÅ®£º¡°°¢Âê˵ÆðÀ´Í·Í·ÊǵÀ£¬²»ÖªµÀ»¹ÒÔΪÊdzøµÀ¸ßÊÖ£¬ÆäʵÁ¬°ü¸öâÄâͼ²»»á¡£¡±

        吴明辉不以为忤:“丫儿你就不知道了,君子远庖厨啊。会做的是厨子,我是会吃的,我看报纸上有个词,新兴的,叫什么来着?对,美食家。听听,听听,‘家’。”又惹得一众大笑起来。

        多年后,方晴在异国他乡喝加冰的可乐时,不只一次想起那个明媚的午后、好喝的酸梅汤和舅舅一家,当然还有那顿好吃的炸酱面。

        方晴也觉得舅舅家的炸酱面格外好吃,兴许真是因为面条劲道的缘故,方晴觉得。

        第二天两个表哥都要上班,大表哥是皮鞋厂工人,二表哥是小学教员,都早早就走了。吴家唯一的男丁吴明辉亲自带领妹妹一家游览阔别已久的京城。

        吴氏说昨天坐车今儿还腰酸呢,逛什么京城,我还是在家跟嫂子说话吧。赵氏年轻媳妇也不好意思出去逛,就说在家陪老姑说话儿。剩下吴明辉方守仁和芙蓉方晴,俩老爷们带俩丫头就上了街。

        吴明辉和方守仁能去哪,琉璃厂呗。买买旧书,品品字画,看看玩意,就是惬意的一天。芙蓉觉得还是大栅栏好玩,但也不好硬拗着去。方晴是看什么都新鲜,绝对的乡下人进城,对去什么地方一点意见都没有。

        要说京城是真大,几个人先人力车再电车再步行,足足折腾了小半天才到琉璃厂。吴明辉方守仁带着俩丫头,一家店一家店、一个摊一个摊地逛将开来。

        琉璃厂的旧书摊真是多啊,什么书都有,让爱看闲书的方晴有耗子掉进米缸的感觉。又有那么多字画店,虽对古字画鉴赏并不在行,但看书画的功力方晴自谓还有那么两分。

        方晴觉得那幅老莲的《品茶图》就不像是真的,虽说纸张装裱都像是旧的,但笔画太多拘谨,没有应有的洒脱不羁。

        琉璃厂除了古字画、假古字画、名人字画外,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时人字画,或自摆摊售卖,或请店家代卖,不一而足。

        方晴看到一套四幅美人图,那水平恐怕比自己还不如些,竟然也装裱了摆出来卖,关键是竟也有一个穿绸褂的胖大叔去问价。方晴骇笑之余,不由得暗自得意,想着若有朝一日沦落京城还可卖画为生。正想着呢,看一个戴眼镜穿破旧长衫的年轻人被店家礼送出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07: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