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H]民国弃妇逆袭完结番外_樱桃糕》-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韩益和方晴一齐送何先生到门口,看他上了黄包车。

        韩益看向方晴,“我送你回去吧?”

        方晴摇摇头,笑道,“不大来这边,我还想逛一逛。今天真是谢谢你了。”

        韩益看着方晴,想问她稿子压了这么久为什么不找自己帮忙,但终究没问,只微笑着说,“不要客气。”

        方晴笑笑,看着韩益道,“再见,韩先生。”

        “早点回去。”

        方晴点点头,转身顺着人行道走了。

        方晴知道,《张巧巧离家》并不是一部讨喜的作品,然而却不晓得会饱受非议。

        女学生们是不会喜欢这样一部作品的,阴郁的画风,悲惨的故事,隐隐地对自由恋爱的“攻击”……

        有女学生给《新生活》写信质问,“温文尔雅的周书培凭什么不能爱美丽大方的唐小姐,张巧巧那么粗陋,根本配不上周书培!”“刘大妮的不幸是她自己造成的,她不自立,怪谁?”

        何先生给方晴写信时说,“现在的女孩子真是心狠。”

        方晴做清醒状回复他,“因为她们觉得张巧巧们非我族类,自然不用浪费同情心。”

        这次倒是男士们相对比较“宽容”,善意地提醒道,“这些女性固然值得同情,但社会的进步,总会牺牲一部人的利益,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进步。”

        当然也有人恶意揣测方霁天是不是个弃妇——也不算恶意,人家猜对了。

        也有卫道士跳出来,借机说应该恢复“三纲五常”,取消女学,禁止男女同学、同工。

        何先生给方晴邮寄样刊时,常常也把评论一并寄来,偶尔还附上自己的几句观点。

        方晴怕自己的画给《新生活》惹麻烦,何先生却道,“不怕骂,就怕没人看!”

        呵,竟然是郑衍的同道。

        方晴恶向胆边生,随着新一期的画稿寄上一些针对评论的评论,牙尖嘴利地讽刺、嘲笑、恶意揣测回去,“自由恋爱当然是好的,只要不是勾引别人的丈夫”,“和原配太太生孩子的时候,又不是原配强迫的,那时候怎么不说追求爱情”,“人性的美好在于节制欲望,在于发乎情止乎礼,若非此,与动物何异”……

        话虽说得不好听,却实在都是真心话。方晴觉得,对抗欲望虽然痛苦,但换来良心的安宁,还是很值得的。

        何先生看了方晴的评论不禁莞尔,看起来那么温婉的小姐,竟然这么牙尖嘴利,又想到上次见面的场景,许是自己想错了,这位方小姐与韩益并没什么。

        这些署名“无名氏”的反评论把《新生活》上的架又吵出了新高度,有人支持方晴,有人说方晴是旧礼教的卫道士。

        何先生看热闹不嫌事大,专门在《离家》后辟出一块来放评论。

        别的报刊上也有关于这部漫画的评论,褒贬不一。方晴完全被郑衍和何先生同化,也认为批评算是另类的赞扬。

        元旦夜,日军向山海关进攻,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华北局势再度紧张,平津告急。

        即便当局再说“攘外必先安内”,北方的抗日热情仍然再度高涨,原来刘先生联系过的《北平晨报》联系方晴,希望连载《宋敏之入关》。

        和《张巧巧离家》不同,《宋敏之入关》从连载之初就是一面倒的喝彩声。北平几家有影响力的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大家学者们的评论也都是称赞之声,又有记者联系方晴要写专访,有话剧社传过话来要就此排新戏,这部漫画甚至突破地理囿固,被《新申日报》转载。

        第二年上海的申江电影公司把其搬上了大银幕,主演宋敏之的是红极一时的周凤君,里面的歌曲《风云路》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当然这是后话。

        因着连载的事,方晴过年只在家呆了五天,便要回津。

        方守仁和吴氏决定陪同女儿一起来天津看看。

        方晴这两年的事,方守仁和吴氏到底是知道了。吴氏对女儿这种“风口浪尖”的生活很是担心。方守仁对方晴这样的现状既有些自豪,又担心,又忧虑——这若是儿子倒还罢了。在方守仁心里,女孩子还是应该安稳娴静的。

        方旭正放年假,自然也一起来。②如此一家子年没过完,就急匆匆打包买票奔赴天津卫。

        方晴租的那两间屋子当然住不下一家人,方晴便干脆陪着父母兄弟住旅馆。

        好在《离家》已经画完,《入关》也完了大部分,存稿足够,不然方晴又要招待父母兄弟,又要画画儿,一定忙得脚后跟儿踢后脑勺儿。

        方守仁看到从北平那边寄过来的评论,对方晴说,“晴姐儿,你搬到租界住吧。邮寄地址也不要直接写家里。总是谨慎些好,须知树大招风,日本人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

        这便是父母亲与别人的不同,别人只是看到你的成名成家,父母却首先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危险。

        方晴觉得父亲说得很是,又有母亲催着,第二天便托了经济找房子。事情也实在顺利,不过三四天,竟然已经搬到新住所了——就在法租界,离着原来住的桐园不远,离着郑宅、韩宅也很近,方晴对这一带很熟。

        方守仁也觉得这个公寓好,有两个五大三粗的门房,公寓边上便是工部局,巡捕们就在近旁,总有些威慑力。

        方家一家便在这新租的宅子里过元宵节。

        方晴一边和吴氏包汤圆,一边逗弟弟说话——方旭已经是大小伙子模样,正处在变声期,声音粗嘎嘎的,越发地沉默。

      ¡¡¡¡·½ÐñÔÚѧУѧϰ²»´í£¬·½Ççߥ¶ÞËû¿¼±±Ñó´óѧÌÃÊÔÊÔ¡£

        方守仁一边听姐弟俩闲聊,一边看报纸,突然表情一变,问方晴,“冯璋在二十九军?”

        “不是吧?我也不清楚。不过他刚毕业的时候在冯玉祥部,二十九军是冯玉祥西北军的底子,也说不定……”方晴抬头才意识到父亲的神色不对,“怎么了?”

        “殉国名单上有二十九军上校团长冯璋。”

        全家人都愣住。

        方晴先反应过来,“也不一定是他——”

        看父亲的神情,方晴略沉吟,“我出去问问吧。”

        方守仁动动嘴,没说什么,又看了看方晴,终于点点头。

        方晴穿上大衣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怎么样?”方守仁问。

        方晴沉着脸点点头,“我托原来的同事打听的,很可能就是他。”

        方晴没说自己见到了冯璋后娶的妻子严秀玉。

        严秀玉挺着大肚子,让一个老妈子扶着,眼睛红红的,“你是来看笑话的?”

        方晴看了看严秀玉,“你保重,我走了。”严秀玉这样的身体,这样的精神状态,方晴说什么都不好,她身边有老妈子和丫头,也并无需要自己帮忙。方晴觉得自己不该来。

        严秀玉用手捂着嘴,努力不哭出声来。

        听到背后压抑的哭声,方晴快步走出了门。

        方晴是个老式的人,又有点心软,做不来恩断义绝的事,却也听不来太尴尬的话,大家总要留些体面——给自己,也给严秀玉。

        方家人一起吃元宵节的团圆饭,气氛有点沉闷,方家人怨冯璋,但还没到盼他死的地步。

        饭后,方晴在自己的屋里看书,方旭走进来,“姐——”

        “嗯?”方晴抬起头。

        方旭坐在方晴旁边。

        方晴微笑着揉揉弟弟头发。

        方旭偏偏头,没躲过。

        “姐——”

        这小子也知道体贴安慰姐姐了,方晴心里一暖,“我没事。”

        方旭点点头,又过了半晌才感慨,“他这样的,竟然是死于国难的英雄。”

        方晴轻叹一口气,“大义与私德从来是两回事,就像成就与德行也并无必然联系一样。”

        方旭想了想,点点头。

        方晴又拍拍弟弟的头。

        方旭这回没有躲。

        过完元宵节,方晴送父母兄弟离开了天津。

        随着局势越发紧张,天津的日本人也越发嚣张。方晴亲眼见到,在法租界,两个日本浪人砸沿街店铺的窗户。巡警见了,也不过是把那两个骂骂咧咧的日本人驱赶走,商家只能自认倒霉。

        天津报界也显出怪相。

        那些被共进控股的报馆,有的已经初步显现出亲日倾向,有的如津门时报则是“中立派”,不提政治和战争,只说生活和文艺,刊载了大量商品广告,连载了一个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又有一个署名“海伦”的作者开专栏,专讲吃咖啡、跳舞、旅游、西方电影之类,有种洋派的风雅。

        没被共进控股的报馆也有激进的,也有不太激进的,但总还能看到战况的报道。

        方晴突然睁大眼睛,第15路军代理军长郑衍!

        没错,第15路军是郑家军的底子,那么,这个郑衍,就是郑衍。

        沈谦《填词杂说》

        ②民国提倡新历,旧历年学校不放假或者放短假,这里就当架空看吧。

      第54章 终结章

        郑衍是怎么带着部队从安徽到了张家口的?

        方晴再读一遍报道:第15路军在遵化,与29军宋哲元部,互成犄角,共同抗击日军……截至发稿时,中日双方激战两日夜,各有伤亡,已进入胶着状态。

        方晴又翻看别的报纸,内容大体类似,《天津公报》社论对第15路军的行踪也表示迷惑。

        到第二日,战局没什么新进展,但《天津公报》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倒是捋出了第15路军北上的进军图——只能说郑衍打得一手迂回的好牌。不知道郑衍是怎么找到借口这样挪动的,也不知道上层是什么态度,反正他确实完成了这次大迁徙——从南到北,带着他的部队。

        方晴想起之前的担心,如此看来,郑衍已经收服了父亲和兄长的旧部。

        方晴心情复杂,很想找人说一说,然而能找谁呢,韩先生?方晴轻轻地叹口气,只得作罢。

        每天一大早,方晴就出去买所有能买到的报纸,根据零零散散的报道,拼凑研究战况。

        8日后,传来好消息,西峡口大捷!郑衍部收复七贤山。

        未被共进控股的几大报纸都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即便只是看文字,也可见战争的曲折和激烈。

        方晴看完,长舒一口气,好在结果是好的。报道后面又列了收缴的坦克、装甲车、枪支、俘虏及毙敌的数量——单看数字也可算是大捷了。

        报纸上一片振奋,《天津公报》发社论称,此役“竟能使骄妄气盛之日军受偌大打击,此诚足为中国军人吐气”。《新民报》直言:“此重创日军之消息,必使全国人心为之一振。”大抵都是此类。

        看《北方新闻》上称郑衍一代名将,方晴不由得笑了,不过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好像说个一代名将也并没太夸张。

        油光水滑的写鸳鸯蝴蝶的一代名将……方晴再次不厚道地笑了。

        郑衍言犹在耳,“也只有你小看我——”

        或许真是如此罢?方晴一时不知自己认识的郑衍是不是真正的郑衍了。

        《北方新闻》似乎开了个头儿,接下来几天,就有几家报纸挖起了郑衍个人的故事,爆出郑衍就是家柳云生。

        方晴看着报纸上郑衍的大幅照片:侧着脸,头发惯常地抿上去,桃花眼似笑非笑的,穿着晚礼服,微微举起酒杯——想来是某次参加宴会被记者拍到的。嘿,这样子简直就是风流公子哥儿的样板。

        又隔了几日,何先生寄来《新生活》样刊,这次除了一些读者来信以外,还多了几份别的报刊。

        方晴不解,先看何先生的短笺:“……方小姐与郑宗海合作,想是很好的朋友,不知可否写些关于此君的文字?如今郑君在北平是大大的热门人物。据闻,自报纸上刊登了宗海照片之后,北平抗日救国会捐款激增,更多了许多会员(多是小姐太太们)……”

        仿佛看到何先生促狭地挤眉弄眼,方晴哑然失笑。

        也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抗日名将,竟然长得这么好,竟然还写出那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姐太太们不喜欢才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4: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