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大头就问,“小姑,我们能卖什么赚钱?”
“糖呗,我们又不会做菜,只能拿糖去卖了,”满宝道:“我收集了好多好多的糖,这次我们多卖一点儿。”
大头他们表示没问题。
休沐那天,大家收拾整齐,大头和大丫各自背了一个小背篓,里面都是用裁好的油纸包好的糖,一包五十颗,不多也不少。
大吉赶了驴车在村口等着,大家哗啦啦的爬到驴车上,为怕孩子冷,白家给白善宝带了一床被子。
此时六个孩子就你靠着我,我挤着你的坐在驴车的最中间,被子圈着他们,暖和得不得了。
大吉赶着车把六人送到县城,睡了一顿回笼觉的六个孩子揉揉眼睛下车,满宝激动的手一挥,“我们先去县衙!”
大吉忍不住看向满宝。
白善宝打着哈欠跟她走,问道:“卖了糖你要去干嘛?”
“去给娘买东西。”
傅家的门房好久不见周家的小孩了,后院的小丫头还来过几次问,此时一见他们便立即叫了人往后院传话。
二小姐身边的大丫头很快出来,看到满宝,她有些不满的道:“你们家也真是的,约定好了隔一天来一次,你们就叫人传个信说家里有事就不来了,可什么事要这么久都不来一趟?”
满宝就道:“县太爷要服役,我哥哥去服役了,家里好多活儿,我五哥走不开,我们年纪太小,不能出来,姐姐见谅。”
她道:“我知道,以后我们要出来也不容易,所以这次我带来了好多糖,你们要不要多买一些?”
满宝推荐道:“快要过年了,你们家小姐要不要多买一点,留着待客?”
小丫头犹豫了一下道:“你们带了多少?”
大头和大丫立即把背篓放下,让她看里面包得好好的糖,满宝还道:“如果你们买得多,我一袋愿意少五文钱给你们。这一袋子就是五十颗。”
小丫头便心动起来,小姐当然是不在乎那五文钱的,但她在乎呀。
她道:“你等一下,我进去问一下小姐。”
第106章 存不下钱
小丫头这一去,却把他们小姐带出来了,还不止一个小姐,傅家俩姐妹都过来了。
傅二小姐看了一眼跟在满宝身边的大头等人,目光落在白善宝身上,但也没多看,她年纪比他们都大呢。
“满宝,你们在家都忙什么呢?”傅二小姐觉得满宝很机灵,虽然年纪小,她却很喜欢和她说话。
她没有出门,就站在门口里和门外的满宝说话。
¡¡¡¡Âú±¦êþ×ÅÊÖָͷ¸æËßËý£¬ËýÕâ¶Îʱ¼äÓжàæ¡£
傅大小姐听说满宝在读书便也认真的看了她两眼。
“那你过年前还来不来?”傅二小姐道:“过年我们家要来好多客人,我好多朋友都会来,我正想年前买一些糖呢。”
“来的,要来买年货。”满宝道:“那过年前你们不吃吗?”
“吃的,那你给我们留下十包吧。”她道:“我祖母他们都回老家去了,堂姐他们也都走了,我们吃的不多。”
满宝应下,但这也不算少了,四百五十文呢。
小丫头看了满宝一眼,数了四串半的钱给她,满宝抓了一把糖果送她,继续和傅二小姐聊天,“你们家过年都是怎么过的?”
俩人闲话说了许久,最后两位小姐站累了,而满宝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告辞离开了。
剩下的糖,大头和大丫等决定拿去集市上卖,大丫和二丫之前为了卖花篮没少来县城,所以和那些小朋友还挺熟。
不过一文钱一块糖未必有人舍得吃,不过他们还是要试一试。
至于降价,他们从没想过,因为这边降价了,那傅二小姐不就买亏了吗?
傅家的生意才是固定的长久生意,满宝自己都知道这一点儿,因此要求大头他们一定不能降价,宁愿卖不出去留到下次。
白善宝对于做生意这种事还是有些兴趣的,拿了一包糖体验了一下,然后在快中午时和满宝一起逛到了书铺,俩人进去溜达了一圈,出来后白善宝便买了不少东西,其中还有两本书。
满宝的钱是买不起书的,所以她一文钱都没花出去。
一转身就带着白善宝去了布庄,“我要给我娘买布料和棉花。”
白善宝摸了摸怀里的荷包,问道:“我也要给我祖母她们买这个吗?”
“你祖母和娘亲缺衣裳穿吗?”
“不缺。”
“那就别买了,得缺什么买什么,这样他们才开心。”
白善宝仔细想了想,道:“我祖母她们什么都不缺。”
“真好,”满宝羡慕了一下后道:“那就换成她们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
白善宝认真的道:“他们喜欢我。”
满宝哈哈大笑,“那你把你送给你祖母和娘亲好啦。”
白善宝觉得这样不好,这样相当于他什么都没买。
他跟在满宝身后转悠,看她仔细的挑选布料,说她娘不喜欢这个颜色,她娘不喜欢太细的,便道:“你觉得我祖母和娘亲会喜欢什么东西?”
“如果是我,我喜欢吃的!”
招呼俩人的布庄老板娘听着两个孩子的童言童语,忍不住笑道:“小公子的钱要是够,那可以给长辈买些首饰,这女人啊,就没有不喜欢首饰的。”
满宝抬起小脑袋问,“什么是首饰?”
¡¡¡¡¡°¾ÍÊÇ´÷Í·ÉϵÄÖ黨£¬½ðô¢£¬ÒøîÎʲôµÄ¡£¡±
满宝就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小脑袋,她的头发毛绒绒的,因为她爹坚持头发是靠血来养着的,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她剪头发,还说她七岁之前不用特意蓄发。
不过现在是冬天,满宝已经好几个月不剪头发了,此时头发刚盖住脖子,周家上下都没有金簪银钗,头上只用木钗束发,所以她不知道原来还有首饰吗?
满宝和老板娘比划了一下她娘的身量,快速的裁了一块布,又买了两斤棉花,这便兴奋的要和白善宝去看首饰。
跟在后面的大丫将布料和棉花放背篓里,跟着他们去了隔壁银楼。
但大丫他们看了一眼里面的东西,一时没敢进去。
满宝却浑然不觉,还拉了一把大丫,大家一起凑进去看里面摆放的首饰。
满宝年纪还小,还不能理解首饰的漂亮,所以和白善宝一样双眼抓瞎,最后还是大丫提了一点参考意见,大吉也指点了一下,白善宝便给祖母和母亲各买了一样东西,成功把自己积存的零花钱全部花光了。
他还和满宝叹息,“这都是我这几个月存下来的,结果今天全花光了。”
满宝安慰他,“没事,我也把我的钱都花光了,我们再挣就是了。”
“可你能卖糖,我能卖什么呢?”
“那你和我一起种姜吧,还要山药,”满宝将希望都放在了这两种作物上,她也觉得卖糖来钱太慢,都不够她买肉吃呢,所以她觉得还是科科的建议更靠谱,“你家那么厉害,你可以让他们出去找一找山药的种子,如果能找到,你就在你家的院子里种一点儿,等到来年冬天就能收获很多了,不然还能种姜,我那有种子,我可以送你一点儿。”
“也种我家院子里吗?”
“是啊,你家就三个人,住那么大,那么大的院子,那院子空着多浪费啊,不过养鸡鸭太臭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还是种姜吧。”
白善宝觉得她的提议不错,点头道:“那你得帮我,我不会种。”
已经种过一次的满宝自信满满的点头道:“没问题,而且姜也挺贵的,最主要的是,它夏天就能收获啦,长得特别快。”
俩人就种姜交流了老半天,最后走着走着,发现肚子有点饿了,因为是来县城,所以白家没给白善宝准备吃的。
周家知道满宝手里有钱,也不想她大冷的天啃冷硬的馍,便也没给她准备。
最后还是满宝征求了一下大头大丫他们的意见,想要把给他们的钱拿去买包子吃。
满宝买布料和棉花去了近三百钱,剩下的钱都是要给大头他们四个平分的。
大头他们勉为其难的同意了,总不能让小姑饿肚子不是?
不过为了不让小姑再乱花钱,大头还是在买完包子后让满宝当场给他们分钱,然后再交给她保管。
大头和大丫知道,虽然钱还是在小姑的手里,但只要是分过的钱再给她保管,那在小姑的心里,那就不是她的钱。
这一刻,满宝是真正的一文钱也没有了。
第107章 种姜
满宝拍了拍自己的小兜,忧伤的叹了一口气,一回家就把布料和棉花都送给她娘,然后只郑重的和家里人宣布,“我的钱都花光啦,以后买肉的钱得你们出!”
老周头看了一眼妻子手里的布料和棉花,摸了摸烟枪暗想,可总算是花光了。
他点了点头,一转头却和几个儿子道:“以后你们出去卖汤,先留下一罐子,晚上拿回来热给你妹妹吃。”
大家表示没问题,周二郎还表示,“我们还能把底下带肉的骨头带回来给满宝啃。”
于是肉的事就算解决了。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慢,周家人跟在劳丁的身后做生意,除了每十天回家一次的劳丁极其家人知道,很少再有人知道。
事情传不到哪里去,所以头四十多天,一直没有竞争对手,他们的收入也稳固下来。
那些劳丁在第一次休息回家拿干粮时,大半人不再拿干粮来,而是扛着稻谷或麦子来,直接和周家兄弟换新鲜热乎乎的干粮,再配上一碗肉汤,就算没有菜,也足够填肚子了。
不是没有人想过也来做一做,特别是那些家里兄弟也不少的劳丁,就曾经起过心思,但想做和能做却是有着天堑之别。
多少人走到肉摊,一问价格就退缩了。
直到消息从这个村传到那个村,总算是有胆子大又机灵的人知道跟在劳丁身后做饭竟然也能挣钱。
于是开始有人推着板车出现在各段劳丁身后,自然也包括了周家兄弟最常跟着的这两段劳丁。
他们没有周家兄弟这么大的动静,多数是把做好的馒头放在篮子里保温,紧急送过来,或许知道他们来的时间短,所以特意把价钱压低了一点儿,或是把馒头做得比周家大一点儿。
于是周家的生意被分薄了。
虽然很惋惜,但周二郎也道:“能赚这么多天运气很好了。”
周五郎的心被养大了,道:“那我们还去吗,这一天就两百两文,菜完全卖不出去了,买馒头和烧饼的也少了,倒是汤还能一直卖着。”
“去,怎么不去,就算只能卖汤,一天也能赚百多文呢。”周大郎和周二郎可没有小弟们的眼高于顶,还叮嘱他们道:“大冬日的,回家也是窝着,还不如出去挣点钱,老四,你还欠着家里的钱呢,老五,老六,你们不是一直嚷着要买新衣裳吗,去一天一个人最少能分三十文,存几天就够做一套新衣裳的了。”
周五郎不甘愿的低头盯着脚尖,不太乐意。
老周头就生气了,敲着凳子道:“懒得你们,不想去,那就回家来,去翻地!”
大冬天,谁会去翻地啊。
满宝例行在啃骨头,和她的侄子侄女们一起,闻言抬起头来,拍着小手道:“好啊,回来帮我开荒吧,哥哥们,我觉得四哥的那块荒地不够大,我计划要种的东西都种不下,所以顺着那块地再多开一点吧。”
她道:“五哥一定是嫌弃去的人又多,赚的钱又少,所以你们轮着去吧,今天三嫂和四哥去,五哥和六哥留在家里帮我开荒,明天五哥和六哥就去,四哥留家里干活儿,这样不就好了?”
兄弟几个就看见他们爹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后点头,“满宝说的不错,如果只卖汤,你们去这么多人也是浪费,一去就去俩人就行,剩下的俩人留家里干活儿。”
他又看向周大郎和周二郎,道:“你们兄弟俩也轮换着去,没必要一趟去四个人,家里的活儿也不少呢,厨房得做一个置物架,鸡棚也得修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