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倒不是他们特别宠满宝,然后不疼孩子们。
而是满宝幼时大夫说过的一句话,“这孩子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多吃点鸡蛋和蜂蜜吧。”
当时家里境况并不太好,满宝才几个月大,苦药汁吃不进去,只能灌鸡蛋水和蜂蜜水。
那蜂蜜还是老周头求了附近好几个村才花大钱买到的,那东西难找,还难得,特别的贵。
后来大夫才说,“没有蜂蜜,麦芽糖也可以,都是归肺经,健脾胃的。”
可以说,满宝能长这么大,还长得这么白胖,家里的鸡蛋和糖功劳特别大。
也因为满宝这两年日渐健康,周家人才觉得大夫的话真是太对了,别的好东西他们不能给满宝,但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买糖的钱还是有的。
三天一集,每次赶集她都能得到四颗糖,所以在满宝的心里,她真的不缺糖,以至于科科和她第一次正式认识,用糖来收买她时,她不是很买账。
后来吃了科科给的糖,她还嫌弃太甜呢,最后和以往一样分了一点给侄子侄女们吃。
见他们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满宝这才和突然出现的科科成为好朋友。
满宝她不缺糖,因为除了家里给买的,还有科科时不时的给她奖励,但冯氏不知道啊。
她瞪了一眼不知道规劝的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把碗递给满宝,“饿了吧,二嫂给你煮了鸡蛋,你快吃吧。”
满宝捧着碗先请冯氏,“二嫂,你也吃一口吧,刚才你就没吃饼。”
冯氏笑着推回去道:“我还不饿,等你大哥二哥回来了我再和他们一块儿吃。”
满宝没怀疑,因为她也喜欢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咦,她刚才怎么没等大哥二哥就吃饼了?
好像有点对不起他们。
满宝一边想,一边把鸡蛋让向大头他们。
大家连连摇头,给糖他们吃,鸡蛋他们却是不吃的,虽然很想吃,但他们知道这鸡蛋对小姑来说不是鸡蛋,而是药。
满宝这才把鸡蛋全吃了,然后就让冯氏带她去给她娘买药。
冯氏就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二嫂身上没带钱,等你大哥他们回来了我们再去。”
满宝就把手绢递上去道:“我有钱!”
冯氏就叹息,“这点不够啊。”
婆婆常年吃药,但其实吃的是最便宜的药,治标不治本,只能慢慢养着,要根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钱氏常喝的药方有两张,一张可以在大梨村里找大夫买,这是附近四个村里唯一的大夫,他们家的药除了一部分是从药铺进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大夫从山上自己采的。
在他这里买,一副药只要八文钱,他们家已经很省了,一副药会煎四次,是钱氏两天的药。
如果钱氏病情加重,那就只能去县城的药铺里买另一张药方上的药,那张药上有一味比较贵一点的药,要二十文一副。
冯氏身上是真没钱,今天来买篮子和簸箕的人全是以物易物,鸡蛋和粮食倒是收了不少,钱一文也没有。
没办法,大家只能蹲在摊位后面等着周大郎和周二郎回来。
一直过了午时,周大郎和周二郎才脸色不好看的推着车回来,车上的两大袋粮食还在。
冯氏一惊,小跑着上前帮忙把车推过来,问道:“怎么没卖出去?”
周二郎脸色难看的道:“价太贱了,一斗谷才八文。”
冯氏忍不住高声,“才八文?之前不是十文吗?”
周大郎蹲在地上道:“粮食都下来了,今年收成还不错,说是粮铺不缺粮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周大郎和周二郎跟对方谈了好久,都没能把价格往上提一提,家里又实在是缺钱,兄弟俩没舍得把谷就这么贱卖了,所以又拉了回来。
冯氏都忍不住红了眼,“那怎么办?”
周二郎蹲在地上半天,道:“集市上有人家要换火麻布的,我们可以拿粮食去换,做鞋的棉布也可以用粮食换,但娘的药却是必须要用钱买的,粮食还是得卖,不行,明天我们就去县城看看,说不定能比集市上的价好点儿。”
满宝又立即把自己的四文钱拿出来,“大哥,二哥,我有钱!”
看到这四文钱,周大郎和周二郎愣了一下,问道:“你哪来的?”
“卖糖!”
周大郎接过,叹了一口气道:“还缺四文钱呢。”
满宝就想她是不是得再剥二十颗糖出来卖了才好,周二郎就已经起身道:“我拿东西去跟人换一换。”
周二郎在集市里有很多熟人,他从冯氏收的麦子里盛出一些来,估摸了一下斤两就走。
没多久他就拿了五文钱回来。
周大郎很好奇,“你跟谁换的?”
大家来这村里的集市都很少花钱。
“跟卖糖的老王换的,他做糖要用麦,我正价卖给他的。”
周大郎松了一口气,把满宝的钱也递给他。
周二郎就用这笔钱买了一副药,集市上人也开始减少了,大家也没心思再摆摊了,周二郎熟门熟路的去找人换了布和腊肉,就收拾东西和大家回家了。
布交给了老娘,由她分派任务下去裁衣,周大郎和周二郎则去找老周头说话。
满宝蹬蹬的跟在后面一块儿进去。
周大郎和周二郎见她学他们老爹的模样背着手走在他们身后,不由汗了一下,干脆的把她抱到腿上,然后和老周头汇报里一下集市上的情况。
听说粮食卖不出价,老周头又想抽烟了。
他叹气道:“家里得有点现钱,不说你娘要吃药,偶尔有急需呢?”
周二郎也点头,“这段时间我赶集也积下了不少鸡蛋,也得拿到县城里出手。”
大梨村集市虽然也偶尔有人买鸡蛋,但也大多是用粮食换的,最后周二郎还是得把粮食卖给粮铺才有钱。
所以周二郎很少在集市上出手鸡蛋,都是拿到县城里去,在那里,鸡蛋比粮食还要好卖。
老周头点了点头,摩挲着他的老烟枪道:“后天吧,明天你们俩跟着我带满宝去学堂。”
周大郎和周二郎应下。
满宝这才发表意见,“爹,我也要去县城。”
第14章 拜师(一)
老周头看了闺女一眼,问道:“你去县城干啥?”
满宝不能说自己去卖糖,因为家里人其实一直猜测她的糖是庄先生或学里的学生给的,她怕明天他们去拜师时会提起这一茬。
所以只能找另一个借口,“我要去长见识。”
周二郎道:“你一个小娃,要长啥见识,等你长大一点再去。”
可是等她长大家里就不缺钱了,而且今天一天,满宝收获还是挺大的,她觉得她需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总结。
所以她坚持,“不要,我就要后天去,五哥六哥也去,让他们带我,不用大哥二哥操心。”
老周头威严的瞪眼。
满宝会怕他吗?
当然不会了,她直接从周大郎的腿上滑到地上,扑上去就抱住老周头的胳膊,就跟扭麻花一样缠着他,“爹,爹,你就答应我吧。”
见他无动于衷,满宝就捏着小拳头给他捶肩膀,“爹,我去给你买糖吃,你就答应我吧。”
老周头会被糖收买吗?
他又不是小孩子。
但是,“你哪来的钱?”
“会挣到的,爹,你让我去县城,我就能挣到钱。”满宝为了他答应,已经从左肩捶到了右肩。
周大郎见了忍不住笑,替她说情,“爹,不然就让她去吧,正好后天除了带粮食,还得带鸡蛋,老二换了不少的鸡蛋回来,这东西不能放在板车上,得背着去。”
周二郎一想也是,“幺妹好像还没去过县城呢,既然老五和老六也去,我就想带一些簸箕和篮子去,县城的价比集市上的高一点,说不定还能挣一笔。”
老周头这才不说话。
满宝越发卖力的给他捶肩,“爹,你就答应吧,答应吧。”
从左耳念到右耳,老周头被她吵得不行,挥手道:“行了,行了,去就去吧,只是你大哥他们天不亮就得出门,你起得来吗?”
“起得来,我起得可早啦!”
信她才有鬼,老周头道:“你要是起不来,我们是不叫你的,你去不了可不许哭。”
满宝信心满满,“我一定能起来。”
当下就在心里嘱咐系统,“科科,后天你一定要把我叫醒,知道吗?”
科科没想到自己还要【创建和谐家园】闹钟的功能,不过它也想宿主出去见见世面,因此点头应下了。
钱氏已经把裁衣和做鞋的任务发下去了,农家人做的衣服没那么精致,裁好后缝起来就行,只要针脚细密没毛病就行。
家里裁衣最好的是三嫂何氏,她接了任务就拿了布裁起来,正好庄先生的身量和周二郎差不多,直接照着周二郎的身量来裁剪就好。
为了赶在第二天做好,何氏下午什么事都不用做,就裁衣缝补就行,钱氏还难得大方一次,天黑以后还点了一盏油灯给她们用。
不过也不差多少,很快就把衣服做好了。
钱氏则负责做鞋,鞋底也是现成的,同样用的是给周二郎的鞋底,因为他常走路,冯氏给他纳鞋底特意纳厚的,踩着就很舒服。
鞋面用的是特意买回来的棉布,比他们家自己做的土布可好太多了。
第二天,老周头和两个儿子翻出他们最好的一身衣服,洗漱净面后就让小钱氏把闺女从床上挖起来,准备好去拜师。
满宝昨天晚上剥了好久的糖,翻了一个身,撅着【创建和谐家园】不愿意起床。
小钱氏见她总是往被子里钻,就拿过她的外衣,掀开被子拍了一下她的小【创建和谐家园】,道:“小姑,再不起来可就晚了,你今天要去拜师,可得乖一点。”
抱着她帮她把衣服穿上,又把闭着眼睛的她抱到椅子上,拧了毛巾给她擦脸。
水是温的,但满宝还是激灵了一下,勉强醒了。
今天轮到冯氏下厨,她从厨房里端来一碗鸡蛋水,放在桌子上道:“小姑,记得喝了鸡蛋水再去。”
太阳刚刚冒出头,老周头就带着两儿子领着满宝往学堂去了。
庄先生知道今天满宝会来拜师,一大早也起来了,此时正在院子里打拳。
老周头看到庄先生,脊背就下意识的一弯,对于读书人,他从来都是敬畏的。
庄先生微微一笑,“周老丈来了?快屋里请。”
“是是是,庄先生先请。”老周头弓着腰请庄先生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