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H]【YH】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公子葭》-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箱子十块钱,两箱子就是二十。钱晴又加了两箱大的方便面,这东西虽然体积大点,但好的是比较轻。

        剩下钱晴又买了些零食文具,这时候进货就不图贵的便宜的了,主要是求全。什么样式的都拿一点,回去看什么好卖再补货。反正多数放不坏,大不了慢慢卖。

        钱雨中间还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太贵,一个文具盒十块钱进价,怎么看怎么不值。

        钱晴倒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好看,粉色蓝色的,一看就是小学生会喜欢的款。

        这一买,就花了六百块,摊主给抹了零头,又找了个帮工帮她们把东西送到招待所。一共三大箱子的货,真让她两个女人独个弄回去,路上就得招人眼。

        后面几天钱晴还在逛,就是不买。

        她本钱小,大拉毛一条十块,羊剪绒一顶二十五,耳护一个也要三块钱。真要这么买,她手里两千多又能买多少?

        所以她打算再看看。

        终于,这天在市场里,钱晴看见有人拉着一车花花绿绿的东西在市场外头摆摊。

        说起来银楼这个市场,本来是供销社划的地,结果还没等楼盖起来就改革开放了。省城作为一省的中心,南方过来的货迅速铺开,供销社多少受到了冲击。

        这片地后来就盖起了三层楼,里面都是按摊位或买或租,衣物鞋袜,包和帽子,都是全乎的。

        这几年来银楼批发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所以这个拖着板车在外面摆摊的,没多久就被管市场的红袖箍给撵走了。

        钱晴快步赶上去,跟拉着板车的几个人搭话。

        “你们这卖的是什么啊?”刚才离得远,只能看见是毛巾之类的东西。

        对方一共两男两女,打扮上却跟市场里的人不太像。

        现在人们的穿衣是比较两极分化,洋气的那一批,□□镜,阔腿裤,女的脖子上要围个小丝巾,男的夏天脚上一双皮凉鞋。不讲究穿的,那就是规规矩矩的衣裳,款式死板。

        这几个人穿的衣服虽然不花俏,颜色质量却跟当地人不太一样。

        女的穿着白色的毛衣,外头搭一个土黄色的外套,男的穿着藏蓝色的夹克衫,领子竖起来。

        跟在班车旁边的女的苦笑着说:“枕巾,还有点手帕,你要吗?”

        钱晴按捺住心里的狂喜:“先让我看看吧。”

        对方看她不像是来寻开心的,就在街边给她掀开一个角。

        各种花色,层层叠叠,一沓子摞着一沓子……

        钱晴翻了几下,心里高兴之余还有点纳闷:“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这不是挺好的东西吗?怎么他们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两个男的绷着脸,女的满脸无奈,解释了之后钱晴才明白。

        原来他们是从南边一个小厂来的,厂子里本来做枕巾跟手帕,出给供销社和各大国营厂。这几年南边不时兴他们厂里这种枕巾了,时兴起来那种滑滑面料的枕巾。

        他们厂子直接面对的出货就是南方,没了固定市场,厂子里机器老旧又竞争不过其他生产老式枕巾的大厂,单靠手帕支撑着。

        结果手帕也销不动,光秃秃的手帕现在不稀罕了,南边卖的手帕都是上面印花的。

        价钱竞争不过,质量也赶不上。今年夏天厂里就不开工,把积压的存货出给工人们抵工资。

        多数工人拿了货就在当地出了,他们四个则是想着搏一把,把东西带到北边来,想着能不能多挣点。

        钱晴试探着问:“那你们东西怎么卖?”

        她看这几个人不像是骗子,说话也有条有理的,来往经历也说的清楚,就想吃下这批货。

        四个人互相看看,伸出手比划了一下。

        “枕巾一条七毛,手帕一条一毛五。”

        他们厂里出货价四毛,手帕五分钱。这样卖已经是他们心里最高的价位了。

        钱晴当即拍板:“我全要了!”

        枕巾这东西家家都得用,手帕也是,而且这两样还是消耗品。讲究点的人家枕巾要不了一年就得换,就是节俭的人家,枕巾也没说一用好多年的。老式枕巾用久了起毛球,洗多了就薄。

        供销社里枕巾一对至少三块钱,手帕至少也要三毛钱往上。还要有票才能买,可以想到这一车货拉回去是多么不愁卖。

        钱晴生怕有人半路来截,直接掏钱把四个人领到自己住的招待所里,掏钱给他们开了房间。

        等到安置住,钱晴就开始算成本。

        这一车子的枕巾手帕,枕巾三千条,手帕两千条,光成本就要两千四。

        她出来时候手里拿了三千,现在进货花了六百,再加上吃住消耗,手里的钱不够了。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一车东西弄回去的路费,也不是个小数目。

        钱晴当机立断开始借钱,老丁在省城这几年什么都做过,现在在省城也有了一套门面房,做的是电子表和闹钟这类的玩意儿。

        一听钱晴说进货有缺口,老丁直接借了五百块出来。

        他当年一穷二白出来闯荡,周皓什么都没问就给他五十块,那可几乎是周皓三个月工资了。

        有了老丁的五百块,钱晴又跟老丁借了几个人去检查货并且交钱。

        货一拿下来,钱晴就不能多待了,太招人眼。

        运货这事,钱晴没有选择去找车运,老丁虽然发了点,却还没有富到现在就有小车。找别的小车钱晴不放心,还是走火车好。

        钱晴没再找陈欣然,而是守在火车站等林晓慧那班车路过,凑着停车的间隙上去找林晓慧。

        这次是托人办事,钱晴也不含糊,直接给林晓慧掏了十张大团结。

        她要的就是占用餐车旁边列车员休息的地方。

        东西太多,即便是卧铺也放不下,列车员休息的地方一般有好几个铺位,钱晴准备把东西都塞去那边。

        大包的东西被老丁安排人送上车,周皓又找了人在Y市等着接。

        即使这样,钱晴一路上还是提心吊胆,钱雨也跟着瞪眼,一点都不敢错神。

        这里头钱晴说了,一千条枕巾和一千条手帕都算她的。钱雨这辈子就没见过那么多钱,钱晴一眨眼就给出去了。这一趟省城之行,在钱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等到终于停靠在Y市,林晓慧找人帮钱晴把东西卸下来,两人这才松口气。

        彼此对视一眼。

        来吧,大干一场吧!

      第037章10.26二更

        钱晴把东西运去了钱母租住的筒子楼, 没有运回自家。

        在最开始给钱母租房的时候就考虑过进出货物的关系,这间房间就在这栋楼的一楼。

        三千条枕巾和两千条手帕都用大的纸箱子装好,所以哪怕有人偷摸看, 也不知道这里头是什么东西。

        不是钱晴卖关子,而是她想把这些东西留在夜市街上出售。如果现在就三条五条的往外卖,来的万一是熟人, 脸皮厚一点的仗着人少非要让她降价怎么办?

        钱晴的观点是, 关系好的哪怕白送都行, 就是不能降价。

        你一降价, 就扎不住这个口子了。

        她妈还要在校门口卖点小东小西呢,这边降价那边降不降?你给我降三毛,为什么给别人降五毛?到时候单就是这些破事就能把人折磨疯。

        还不如是摆开摊子一视同仁,谁都一个样。

        周皓帮着她们把东西都转移到屋里,钱晴拉着钱雨商量事。

        她在油田上摆, 她姐则要把东西带上回乡下去卖。

        钱雨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找钱母了解一下女儿最近上学的情况就被钱晴拉着谈话。

        “怎么卖?就在村里卖啊, 这东西肯定不愁卖,以前买条枕巾麻烦死了, 还要去找票, 还要去城里。现在不要票,他们肯定争着买。”

        钱晴有点无奈:“一个村的, 要是有人跟你说先拿东西回去再给你送钱,回头又不给你钱你怎么办?再者, 你卖东西,要不要给长辈们送一点?还有,你家里人要是拿了你的货说出去卖,卖的钱自己私吞了怎么说?”

        钱雨:!!!

        钱晴对自家人那是一百万个有耐心, 这时候就跟她姐出招。

        “我知道你没想那么多,站正常人的思维,能不花布票还买到跟供销社差不多价格的枕巾手帕应该是心里感激你才对。但做生意千万不能抱有道德上的奢望,反而是最实际的钱货关系来的靠谱,还不容易引起纷争。”

        前段时间她卖冰棍就是如此,大头上一定要算得清,小头上你要是想要收拢身边人,那就不赚钱给别人一点甜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注定不可能的,所以选择让对你来说稍微重要的那部分人满意就可以了。

        “这样,你不回你们村里卖,而是去镇上赶集。对外就说你是帮我卖的,让姐夫去帮忙,等卖完之后,你自己留出来点,拿回村里,一部分按成本卖,一部分直接送。”

        “亲疏有别是一定要放在面上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别人,有好事的时候,谁跟我关系好谁轮得上。另外别真的太犯傻,记得送一送你们村长和村里说得上话的人。”

        “最后,你家里的人,你把四对枕巾和四条手帕给你婆婆,再抽个二十块钱给她,说是你一半的收入,让你婆婆来分。”

        钱雨嫁去的黄家人口多,一家子四个兄弟和一个还未出嫁的小姑,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地方,整天都是吵吵嚷嚷没个消停时候。

        钱雨是城里姑娘,嫁到黄家算是下嫁。但她婆婆反而在几个儿媳里最不喜欢她,老是挑她的毛病,其中固然是有钱雨生了个女儿的因素在,其他的原因也不是没有。

        钱晴看的明白,有的人就是觉得磋磨一下比自己条件好的儿媳是一种地位的彰显。钱雨的婆婆就是这个臭毛病,觉得你再是城里来的又怎么样,嫁给我家就是我家的人,生了个女儿就活该在家里吃最差的住最烂的。

        也就是钱晴的姐夫黄三平还能劝一劝,她姐才没有被那个婆婆磋磨的失去所有心气。

        按照钱晴的看法,没人惹事就老老实实端自己的饭碗没错,但有人惹事也不能一味缩着。

        她好歹也是念到高中,那些年虽然搞运动,但是有句话就没说错,只有斗争才能换来和平。

      ¡¡¡¡¼ÈȻһ¼Ò×ÓÆÅÏ±æ¨æ²Ð¡¹Ã´ó²®Ð¡Êå×Ó¶¼²»ÊÇÊ¡Ó͵ĵƣ¬ÄǾͶ¼±ðÏÐ×ÅÁË£¬À´¶·£¡

        之所以钱晴把她姐拿回家的枕巾和手帕数量限制了就是这个原因。

        黄家四个儿子都已经成家,黄三平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眼看就要嫁出去。

        钱雨拿回家四对枕巾四条手帕,按道理来讲正好是除了钱雨夫妻俩,枕巾够其他三房和她婆婆小姑一人一个的。但奈何下面还有长孙,黄家老大的儿子去年刚结婚,黄家老二的长子眼看着也要结婚。

        这种情况下,黄老婆子怎么分配这四对枕巾就是问题了。

        扣了女儿的给长孙媳妇?女儿不乐意怎么办?扣了长孙媳妇的给女儿,刚进门的新媳妇不得闹?再有,老四家里也有儿子的,虽然小,但也是儿子,要是前面两房的孙辈都有了,凭什么他们四房就不能多一个?

        更不要说更紧巴一点的手帕了,三个儿媳妇,一个女儿,黄老太自己,再带上一个孙媳妇和一个未来孙媳妇。

        二桃杀三士,永远都是有市场的。

        钱晴想把她姐从黄家的烂泥塘子里摘出来,未必非得叫她姐离婚,而是只要黄家斗起来,谁就不会紧盯着她姐了。

        本来也就是,黄家人口那么多,怎么可能中间没矛盾,就是因为钱雨这个靶子树的好,城里姑娘还只生了个丫头,黄家老太就可着劲折腾她姐一个人。其他几房只要自己不被折腾,又盼着钱雨没儿子把自己儿子过继一个给老三家,吃进老三家将来能分的家业,自然也是捧着黄老太。

        她姐只要拿了钱象征性的给家里一点,再时不时拿点小恩惠回去挑拨一下,他们自己就能窝里斗起来。

        钱雨又不傻,听见妹妹这番话,心里不久就想明白了。

        “……会不会不太好?”

        钱晴半点不在意:“有什么不好的?你天天忙活,手上一堆老茧,连倩倩都瘦成什么样子了?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别闲着在家里找点事干,有什么不好的吗?”

        其实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她姐明面上交了钱,剩下几房只要眼睛不瞎就得知道她姐要发达了。不管是为了以后能多拿点小东西还是存着别的心思想沾光,最起码明面上都得给她姐放尊重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1: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