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XKH]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很多疑问都藏在心里。如今他们虐待他女儿还想算计他。千日防贼就怕贼惦记。那他还是得狠心戳破,否则,以后老太太走了,真相谁会告诉他?

      周孝正看见女婿担心地看着他,安慰道:“没事。爸会处理好。周家很多事,你们小辈不了解,很复杂。迟点你就知道了。今天做得好,老太太来了很多事情也不用避着别人,刚好趁机问问。”

      “走,我们先吃饭。”说完出来往厨房走去。

      张国庆听了大致上有点明白。估计和他怀疑的身世有关。可他怀疑周老太太会不会出口?以前也许他会深信周娇所说周老太太深爱着她。可如今看未必。从周娇嫁人开始老太太踩过几次他家大门?亲生的永远是亲生的!

      周孝正如今就是老周家唯一的救命稻草。老太太会放弃这么一颗大树?周娇说老太太护不住她。呵呵…明哲保身谁都会,可亲骨肉谁不护着?

      老太太啊,除非他老丈人用狠招,或者手上有线索有证据,也许能松嘴。可那有什么用?就是知道了真相,以周老头的无赖性子,绝对还是追究到养恩大于生恩。要不他老丈人为何一直不捅破?

      张国庆担忧地看着周孝正的背影。孤儿、血亲,那道坎他背过,他真不愿意看到他老丈人心上添伤。

      ------------

      第204章 劝学

      周孝正如无其事带着张国庆进了厨房,在老太太身边坐下后。他朝妻子说道:“珊珊,小五也回来了。可以准备开饭了。”

      说完,他转头吩咐张国庆,“小五,快上酒,给我和你大山叔倒上。你们几个小辈陪着你妈她们喝葡萄酒。”

      “哎,知道了。妈你和程姨快坐下,米饭先别打,你要的酒。”张国庆回道。他手上没停歇,替周孝正他们倒上白酒,又拿了瓶白葡萄酒递给林丽珊。

      “怎么不是上次红酒?这个你还有?”

      “白葡萄酒适合海鲜。”周孝正朝她说道,见到她点头,他勾了唇角。他估计她还是没弄明白。

      赵大山乐呵呵的看着林丽珊手中酒瓶子,“小五这准备的够妥当的,连这洋玩意也有。哎呦,给我们俩也倒上,我还没尝过味呢。”

      张国庆又拿出瓶葡萄酒递给他,“叔,这还有一瓶,你喜欢就多喝点。这酒就是喝个新鲜,没有果子酒好喝,酒精度数低,听说是老毛子高档品。”

      赵大山好奇地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全是俄文,“这些老毛子的玩意就是西里奇怪的。你说酒没有烈性还是酒吗?去年我去省城开会,那办事处的人给准备了洋玩意,你们猜是什么?黑面包配牛奶当点心。

      当时有个老干部就不乐意了,说这黑乎乎的怎么吃。旁边有同事说这是外国的,别看不起眼,还挺贵的。旁边有人就接上一句话,他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不行,没有我们社/会/主义好。我们都吃上吃白面,人家还穷得吃黑面包。还觉得是好东西,够可怜的。那同志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有点懂行的不敢笑,不懂行的光点头。”

      赵大山话音一落,大家哄然大笑。赵媛媛乐呵呵的地说道:“那黑面包我吃过,和我们这的糕点味道不一样。”

      周老太太眯着眼睛说道,“那该是改良过的全麦黑面包。以前黑面包都是老大哥那的主食,就如咱们的窝窝头。那会的黑面包就是小麦的麦麸磨细了混一起。味道呢,馊了似的,就这样的,他们人/民也不是可以吃到。

      以前苏战士一天也就是四两到五两,遇到供应不畅,两天也就五两。上头官/员待遇最好的,也就是配上酸黄瓜,偶然加上午餐肉。你们上省城开会,办事员一定买全麦的黑面包,那就和咱们的全面窝窝头一个意思。”

      周孝正听了跟着点了点头,说道:“如今那边条件比我们这富裕,以后我们也会越过越好。来,大伙趁热吃了。媛媛,红兵,你们兄妹多吃点,不够再烧。”

      周孝正在大伙前面放上碟子,用旁边手帕擦了擦手,用手抓了螃蟹放在碟子上,又用白毛巾擦了擦手才坐下。

      赵媛媛看了暗暗咂舌。她周叔真讲究,周娇真随她爸。难怪见她平时喝个茶都要先倒一次水,要第二次泡上才喝,这父女俩真是矫情。

      她看了看桌子边上的几条手帕,看来是给大家吃海鲜擦手的。她幸好自己刚才没问出来。她再次暗暗注意大家,才发现张国庆和林丽珊也如周叔一样。他们用餐很讲究,也很自然,你不注意看还发觉不了。

      周孝正注意到赵媛媛时刻小眼神瞄着大家,不解的问道:“媛媛怎么了?是不是想吃什么没好意思说?你说叔叔想法子寻摸。”

      赵媛媛嘿嘿地傻笑了几下,摸着鼻子笑了笑,“没,全是我喜欢的。叔,我发现喝洋酒挺讲究的。这小杯子小五就倒了一点,还以为他舍不得呢,看了婶子摇了摇杯子才发现多了摇不了,这里头是不是有说法?”

      大家闻言哈哈大笑。这小姑娘一贯大大咧咧,倒是关注细节了。

      周孝正语带笑意向她解释道:“没什么要讲究的,我们自己喝高兴就行。在国外呢,有个用餐礼仪。他们喝红酒倒入酒杯的三分之一处,这是为了方便红酒和空气接触,杯子轻轻混混醒酒。他们喝红酒也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这些和咱们国人不同,我们北方人是倒满大口喝,南方人喝酒也是小口喝酒,你到草原牧羊人家,一口干完,人家才高兴,不想喝酒还得把杯子倒扣,否则就一直倒让你喝。”

      “叔,你真厉害,懂得真多。”赵媛媛崇拜地看着他。

      周孝正摆了摆手,轻笑出声,“这些你爸就懂。他不过是没和你们讲。你没事多看看书,秀才能知天下事。书里很多礼仪都有提到,不止礼仪,还有很多值得让人品味、让人感悟的问题。讲到用餐礼仪,最讲究的是我们国人。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礼仪已经简化,有些国外杂志也提到过全世界的习俗。多看书能培养气质,开阔眼界。”

      赵媛媛苦着脸,哀怨地看着他,哀声说道:“叔,我看书就头痛,最怕的也是就是娇娇看得那些古文,看得她看书我就跑。哎呦,一说起看书,我这头又开始疼了。”

      “呵呵…看书还要看古文原本书籍。娇娇这点做得很好。你试着当小说杂志看。你就发现你要是学得进去就会有很多感悟。

      阅读古文有套简单方法。要认真阅读古文最正确的要先学会《三字经》和《千字文》,接着看《古文观止》,然后从老子《道德经》,接着看《史记》,开始慢慢细读。

      《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是基础,《古文观止》是必读,《老子道德经》引人深思,《史记》看透历史、了解历史,基本上五本书看完,你就思想成熟了,有了明确的人生观,看清自己以后的路。

      头痛也没办法,良药苦药,要是人人都爱看,那才是奇怪。你可知道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是什么?国外的圣经,基本国外人人一本,第二的就是老子《道德经》,国外还有人专门研究这本书,这就说明这是本好书。我们有两本书,老子《道德经》和孙武《孙子兵法》在全世界闻名,很多国家专门研究这两本书。你说你看不看?”周孝正看着他越说,嘴张的越大的赵媛媛好笑地问道。

      ------------

      第205章 诱学

      周老太太一直点头。等他说完,朝赵媛媛说道:“你叔说的都是对的。当年他没书看,都是去别人家抄写回来,书看到最后都是破的。

      娇娇三岁就认识三字经、千字文,她很聪慧,我都偷偷的教,不敢让人知道。等快四岁了就随口背出很多药方子,那些我记得的药方子和医书。每次她就偷偷跑到祠堂背下来给烧了,那会她才多大?一支毛笔用到最后都光秃秃。

      那会啊,她怕她爷爷知道用了他墨水,都是一点墨水加了很多水,写下来基本都看不清楚,才四岁多的小娃娃笑着和我说这样就是不小心黏上墨水也看不出。等她大了有机会就每天借书看古书,有书看连饭也不吃。

      这书啊看多了挺好的。我从来没教过她怎么为人处事,都是她自己琢磨。没办法,我自己活了一把大年纪连自己都糊涂。

      所以小丫头,你还得静下心看看书。民国期间,那些世家小姐为什么除了上学还都请人教导?那就是古书你们都不学了,连字也简化了。”

      赵大山听了对着【创建和谐家园】的赵媛媛哄着说道:“你不是一直说娇娇看起来就是大家闺秀,走出去一看就是读书人,整个人冒书卷子气,老羡慕吗?

      你周奶奶和你周叔是把你当至亲才劝你。闺女,爹帮你找书,你没事就看看。咱不要求和娇娇一样,看看书懂得些道理就行。

      你爹我啊,那会想上学都没机会。后来还是在部队跟人学的,你看我会几个大字,就退伍回来当小领导。那些来咱家的叔叔伯伯退伍回来,不认识字的都是在干吗?这说明多读书好。

      你周叔为啥大家都服他?除了他有本事,还有随便说什么他都可以接上,谁遇到问题都喜欢找他,他就没有不知道的。”说完,他眼巴巴地看着自家闺女,见她点头了才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他转过身刚要感谢周老太太,不巧就看到儿子面带笑容一脸幸灾乐祸地看着闺女。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红兵,你也要看书,俩人都看,等你哥回来,你三人都看。一般人你周叔还不稀罕说呢,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陈红兵赶紧板着脸说道:“爸,我一定会看。我这不是已经在想找小五帮忙吗?古书你还真找不到地借书。唯有小五有,他和周娇老上小巷旧书摊看书,我正要问问他,就他知道哪里有?”

      张国庆闷笑地用拳头捂住嘴角,见到他说完,立即说道:“叔,别找了。等你回去我就找给你。这刘老爷子留下的书籍就有这五本,看完了还可以过来翻翻其他书籍。”

      “那感情好啊,都不用找人了。这老爷子咋书都不要了?那是个书痴呢。”

      周孝正替俩人倒上酒,“先喝酒吃菜,孩子看书慢慢来,有的是时间。昨天去刘老爷子家,书房里的书更多,估计家里有重复的,或者怕自己两老走了,书被儿孙糟蹋了,学着文人赠书。

      上回还吩咐了小五好几遍仔细着看书,平时记得晒书,连怎么防虫都说了好几遍。我看以后他家的旧书估计还会送给小五。”

      “唉,这也是刘老爷子教子失败。你说这么多书估计也有祖传,该代代相传。这要是他下面儿孙不珍惜,还真有可能引火烧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老家镇子上的秀才公,每年都亲自晒书,家里下人动也不敢动。谁要去借书板着脸一本也不借。等他过世了,整整一屋子的书籍和字画,儿孙都没人要,没敢处理就那么放着。

      后来还有读书人暗骂他家缺德。情愿发霉,也不借人。传家不容易啊。”

      程红丽闻言,乐呵呵地笑道,“传家也要看什么东西。那些金子、玉器还不得儿孙个个抢着要。赵春雷家不就是祖上传了什么玉佩,兄弟间打得头破血流的。

      也是那些人没见识。我听同事偷偷地说赵春雷的媳妇就很聪明,暗地里藏了很多瓷器,比那块破玉佩还值钱。”

      赵大山哈哈大笑,对着周孝正说道:“正哥你要是在现场估计会气坏。左林局里都出动了,听左林说当时打起来,砸散架的椅子都比玉佩值钱。可他家兄弟姐妹五人,没有一个懂行。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家老人没交代还是咋的。后来他们一家人在局里协商,觉得还是分钱最公平。然后呢,出来就全部给卖了,连根毛也不剩。几个兄弟拿着分到的钱都笑着搬走。你说说都是啥人啊?”

      “爸,那椅子那些后来在哪啊?左叔买了吗”赵媛媛听了双眼发亮。

      “当时你左叔不能说出口,要不然还得大闹。买那院子是肉联厂退休老厂长。那老头子花了大手笔1500元买下。估计也是看中那些家具和瓶瓶罐罐。一般人不敢买,怕那几兄弟事后得知那些老物值钱就翻帐。”

      “呵呵…你们说起瓶瓶罐罐的,我想起来了。妈,家里刘老爷子留下的那些旧花瓶、碗啊、盘的你没扔了吧?娇娇之前还让我爸过过眼,说也许就发现是元青花。”说完,张国庆乐呵呵地看着老丈人。

      “看吧,这就是有眼光。你妈还没挪到仓库,我早就看过了。都是民国期间的瓷器,大部分还是北方小作坊,没价值。

      书房那有两个花瓶倒是清朝的,不过是民窑出品。摆着糊弄外行还行。那老爷子从京城回来应该直接搬到老宅,后来搬到这就带了老太太的陪嫁。那些贵重的瓷器应该都在老宅,要不就是没有收藏过瓷器,全是书籍。”周孝正听了呵呵直乐,他闺女就是聪明,他还没提起她就想到了,不愧是父女。

      “还元青花?我去过刘老爷子的老宅,没见有古董架。客厅最值钱的也就是那套家私。泡茶茶具也是现代。娇娇是不是喜欢瓷器?等妈回去寻摸。那些要去景德镇、江南容易有。北方都是大碗大盘,很少看过。”

      张国庆赶紧摇头,“妈,千万别收集瓷器,不容易保存太易碎了。光看不能用,不实际还费钱。娇娇不是爱瓷器,只是说到这儿有很多旧碗要送人,她小心着呢,担心随便送人没人懂行,让看看是不是捡漏了再送出去。”

      ------------

      第206章 话里泄露

      林丽珊失望地看了看他,说道:“我还以为自己终于找到娇娇喜好。这孩子除了书本,就没见什么特别喜好。东西给她,她都是省点,可别浪费。”

      赵媛媛听了急得大声喊着,“婶子,我知道啊。我知道娇娇喜欢什么,你买漂亮的,她都喜欢。我给你说说啊,我都注意她了。就说衣服。她特讨厌大花布袄子,大红大绿的你给她,她都生气。白色的、黑色的、不带大红大绿的小花她可以接受。你想让她穿红衣服,你也要整面都是红色,别带那些花花绿绿。

      对了,她说要清雅点的。大冬天她就是冻死也不要穿我的花棉袄。每次看到有同学穿着大红花衣裳炫耀,她都会偷偷的走开。”

      林丽珊听了哈哈大笑,“对,她这点我早早就知道。买大衣要求我黑色的、棕色的,说说里头再配上大红、嫩黄色毛衣,显得稳重。眼光可挑剔了。媛媛,娇娇说了做格子布的衬衫,还是男式的自己穿,你要不要你穿上一定好看。”

      “要的,要的,布哪里买?哎呀,我要早点去找娇娇,去年她让我做的花裙子可美了,好几个同学可拿去做样子了。”

      林丽珊好奇地问道:“她不是不喜欢花布吗?会让你穿?”

      赵媛媛急得看着她妈,“妈,你给婶子说说,那不是花布,不对,那还真是花布。哎呀,我都不会解释。”

      程红丽拍了拍她,忍着笑朝林丽珊说道:“那还真是大红花布,娇娇把布里头的大红花裁了拼接成前后对应的大红花,腰身两侧全裁成大红色没带花纹。穿在身上就前后两片是大红花,其他都是红色的,挺好看的,一点也不俗气。感觉就是大红色的裙子加上大红花为了装饰用的。”

      林丽珊看完她比划的动作,点了点头,心里有数了,“别说还真好看。她跟她奶奶学了不少绝活。”

      周老太太听得乐呵呵,听得最后,点了点头,“嗯,她除了医术没法动手。刺绣学得很不错,绣得竹子最好,都可以拿出去卖。裁衣服做衣服的简单,她做得很快,也就是她平时没机会上手,要不然城里的师傅也比不上。

      她最喜欢做旗袍,说那才是做衣服。不过一直没好料子也懒得做,费精力还不方便。通常都是陪着我在我房里锈小件。五岁的女娃娃就会整个下午陪着我坐在那里静静地绣着。长大了就不动手了,怕家里让她做衣服干锈活。她那性子不喜欢粗糙的,做事还喜欢力求精致,还要看心情。学点东西也喜欢偷偷藏着掖着不想让人知道,等她绣出兰花家里也没人知道,我会的也就刺绣和一点家传的医术,她全在8岁前就学完了。”

      “哇,我都不知道她这么厉害,还会绣活啊,都没告诉我,真不够意思。那周奶奶,她以前锈的东西呢?还在不?”

      赵媛媛眼带绿光暗戳戳地想早点去找周娇,怎么也要几块小件。她可是羡慕了好久周娇的笔袋,当时以为是买的,没好意思开口。

      周老太太陷入回忆,也没听到,接着喃喃细语地说着,“我家娇娇啊,还真像啊,干什么都像。三岁发烧了,躺在炕上还会背着书,那大眼睛啊亮闪闪的,就盯着你看,喝着苦草药也不撒娇,就一口苦药一句千字文,还得意洋洋的比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小嘴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

      后来啊,长大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就不爱说话了,爱往祠堂小屋子里跑。遇上谁也都微笑。不想说话就笑笑,生气了也会笑笑走开。唉,这孩子就这么长大了,对奶奶也不说心里话了,有事都藏在心里。问了也不说,还是笑笑。是啊,我啊,保护不了她,她怎么会说,说了有什么用……”

      张国庆在旁边陪着他们喝葡萄酒,一直在注意着这边。那头周孝正和赵大山喝着白酒,俩人在回忆故去的战友,没注意到老太太越说越小声。要不是他耳力非同常人,也会忽略。他诧异地看了看老太太,示意大家别打扰她,先吃菜,迟点再聊。

      程红丽赶紧拉了拉媛媛的手,示意她别说话,快吃东西。她家老太太也是这样,想到什么就陷入回忆,等回过神就好,老了,都会这样,等她老了也不知会回忆什么?会不会也和老太太一样?

      林丽珊夹了些菜放在赵媛媛的碗上,笑了笑,又对着赵红兵和小五他们示意自己动手。她担忧得看了看婆婆,有些无措的看着周孝正。发现他和赵大山聊得正开心,没注意到这边的异常。

      最后看向张国庆,见到他对自己轻轻摇了摇头,放心下来。

      过了片刻,连粗心的赵大山都转头过来诧异地看了看女眷这边,往妻子程红丽那看去,却发现妻子对着她使眼色。

      他看到老太太走神,了然的点了点头。眼睛瞄到周孝正,发现他家正哥也和老太太一样走神。这老周家的人怎么都爱走神啊?

      他是提醒老太太吃菜还是不提醒呢?也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就这么静静的,他好为难的。

      周孝正发觉赵大山可怜兮兮地看着他。他笑呵呵地说道:“别看了,快喝酒。你这白酒哪来的?这酒真不错,不比【创建和谐家园】差。”

      赵大山舒了口气,听他说起酒,来了兴致,“正哥,这酒行吧?我老家买的。你也知道我老家那头比这更偏僻。村子里没人出来买酒的,都是自家酿。

      这几年酿酒的很少了,缺粮啊。这酒就是有户人家缺钱娶媳妇,就给卖了。我娘听说了就买了足足两大坛子送过来,都是老年间酿了藏在后院,这酒还是清朝倒台那会酿,怎么样?这也是古物吧?呵呵,我家里还有几十斤,回头你回去全给你带上。”

      周孝正闻言,惊讶地端起酒又喝了一口,细细品尝了说道:“我喝过50年的窖藏,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要是酿的是高手,这酒可不便宜。”

      “都是自家酿的,哪里来的高手?这酒不会贵。要是贵了,我娘她也舍不得买了足足两大坛子送过来。

      我也没细问,她也没说。都喝了两年多了。小五说这酒也就是30年的味,我喝喝还行。哎呦,我给忘了,左林说请我们吃饭,问我你几时得空。他那有50年的高粱烧还没开封,就等我们上门。呵呵,怎么样?啥时候去喝喝看。”

      周孝正见他坏笑这是惦记上了,“等山上下来,我们带着野味上门去,直接点名要酒。这次一定喝到。等我们有空了出去打听,其实老窖藏一定有,我们问不到人。”周孝正这会还不知道明天的围猎他是没办法参加了。

      ------------

      第207章 另辟蹊径

      京城军区大院,走出林家院子。程老看了看不远的自己家,想起老伴那期望的眼神,他如果进去,估计又是失望。他毅然转身上车,“走吧,先去单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