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明天开始盖房子,我要忙着准备伙食,那些来帮忙的村里人,要在我们家吃一顿。人来人往的,你在这里吃也清净。要不然来个人,就拉扯你说几句,你都没办法吃饭。刚好我也没空闲照顾娇娇,你陪着她,我也放心。”
林丽珊听了直点头,接过饭菜,“大姐,这样最好,我们两母女刚好一起吃饭聊天。明天我去厨房帮忙,有什么事你喊我一下。”
周母看林丽珊接过碗,赶紧把炕桌放在炕上,接过黄翠兰提着的篮子,端出里面的三个菜,又摆上汤和两大碗米饭。
“不用,厨房里的活,明天我们三人还有我两个妯娌,人够多了。我要是忙不过来,就喊你,不和你客套。娇娇,这几天你先让你娘照顾你,我怕自己忙晕头。”
周娇点了点头,歉意地朝黄翠兰说道:“大嫂,让你辛苦了。盖院子给我们住,我和小五俩人都没动手,还要你和大哥忙里忙外的。想想我都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啥啊,你两口子平时没少帮我们。都是一家人别讲究那些,安心养身子,养得好好的,孩子姥姥回去也放心。”
林丽珊看看饭菜,“大姐,你要是当我是自家人,下次就不要准备这么多。菜太多,我们母女俩也吃不了这么多,挺浪费的。以后我跟着你们的饭菜一样,不用另外烧。就娇娇的月子饭分开,省的你们要准备三次分开烧。”
张母呵呵笑着:“就娇娇的饭菜分开,你和我们一样,没另外准备。明天要是忙,我就烧少点,你吃吧。吃完自己去打,我不跟你客套。”
说着摇摇手拉着老大家的离开。
周娇看看饭菜,就知道这是专门给她妈做的。也没说什么,要是让她妈吃那窝窝头,她都要跟着哭。那些窝窝头,她是绝对不想看到。
林丽珊吃着饭,念叨着让她多吃点,吃不下也要努力吃。
“娇娇,你婆婆家里平时都吃什么?这又是肉,又是鸡的。他们肯定没有这些,估计肉都在这两碗里面。”
周娇喝着汤,听了连忙放下,伸头贴着窗户,听了听外边动静,往边上挪挪,靠近她妈,小声的说道:“呵呵,妈,你看我这脸色就知道了。这周围几个村子条件算是好的了。现在都是分到的细粮,去城里换成粗粮。就是换成粗粮,大部分人家都是一天二顿,其中一顿是菜粥。
他们家一天三顿,在这周围村里都是算有家底了。早上窝窝头加玉米渣粥,中午还是窝窝头加菜粥,晚上地瓜饭加几个菜,他们家菜里是没有一点油花,一年365天都是窝窝头。
窝窝头里就粗粮粉、水和野菜捏成一团,就是这样,很多人眼红张家可以吃饱。
小五说他家的窝窝头,一年可以换着花样,可窝窝头还是窝窝头。那窝窝头吃得拉喉咙,你要伸长脖子才能咽下,要不然就卡住了。
呵呵,你说大家都这么吃,你怎么办?我在周家虽然吃的少,可没有这窝窝头。都是跟着奶奶吃野菜粥、地瓜饭的,都是软的。大部分时间和小五都吃学校食堂,他还时不时带我去饭店吃。
等嫁进来才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窝窝头是卡住喉咙的。本身就没口粮,我吃不下又不好意思说,就少吃点,反正小五和我婆婆会偷偷给我开小灶。我婆婆挺好的,偷偷的煮两个鸡蛋往我们屋里藏,有时等家里人上工了,偷偷的先藏着窝窝头放我们屋里,所以他们家老说我是猫的胃口。”
周娇吃了口饭,接着说:“小五和我实在受不了,就买了大米。让她娘熬红枣白米粥,给我怀身子喝,也让全家一起喝。希望别再天天玉米渣窝窝头,卡住了,喝口玉米渣粥,接着真是卡死了。
这话又不能明说,因为他们家就这么吃,还都吃得津津有味,全都很高兴。我们俩就不好说出口。幸好你来了,带回那些大米和面粉,要不然我真要死了。
小五在平安生下来第二天凌晨五点,就跑到县城,找人买了两个猪蹄子和两只乌鸡,让她娘赶紧炖了给我喝。结果我婆婆说留着慢慢吃,一个猪蹄子可以吃一天。那乌鸡,小五让她烧一只,给家里的孩子吃,还有只乌鸡也炖了。可她不同意,说小孩子吃什么。都是月子吃的,家里都可以吃得饱,就没必要烧了。
我是有钱也不敢买,买多了太费钱,买少了就是没地方烧。万幸你来了,要不然真没法活了。我们都准备好了买炉子,每天炖着野味,偷偷撒把米开小灶。
小五说他都吃哭起来了,也不敢说。因为家里一直这么吃,连喜子他们都这么吃。他是上学没在家,带着口粮去食堂吃。要是真说出来就是没良心,他爹他娘会伤心。”
林丽珊呵呵直乐,吃着饭听着她说。
周娇接着说,“小五为什么和县饭店的【创建和谐家园】傅最好啊?就是逮住野鸡野兔的过去,让他烧,烧好了带些偷偷给我。遇到没有肉票,也只有上饭店里点,熟悉了,就会多做点。
你不是说我现在瘦吗?那是你没看到我之前更瘦。冬天那大雪风吹过来,都不敢出门。真的,那风吹着我跑,我都不用走路,一直推着。呵呵,所以冬天没重要的事我从来不出去。
在结婚前,我手上没有钱。大家都喊我金娃娃,可我真的是没钱。就靠着小五带我吃点补补。嫁过来啊,手上有钱了,可是那该死的票据又折腾出来了,没粮票没肉票,有钱也没用,特别是没粮票,你上饭店都不行。不过好歹吃了野味,长结实了。
你们这次来,带了这么多东西,粮食才是最贵重的。有钱也没不到。现在你不到农村,根本不知道粮食都紧缺。县城里也是如此,供应本也就让你吃个八成饱,还是计划着全家早上白粥,晚上才能八分饱。你这粮食哪里买的?京城不缺粮食吗?”
林丽珊喝着汤,听了叹了口气,摇摇头,“也缺粮食,不过我们不会缺,军人要是没粮食怎么行。早知道多带些过来。”
周娇笑了笑,“下回别带粮食了。接下来我们有办法买粮食了。快过年了,大小集市会开了,那些农村里有细粮的,也会卖,我们偷偷买,买多点,就存着慢慢吃。贵点就贵点。
妈,你是真没看到那些贫困人家,穷得怎么样呢?冬天到了,这个张家村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棉袄,那怎么办?女孩子就是穿着夹衣,哆哆嗦嗦的去干家务,男人都轮流穿棉袄出门。还有好些人家家里,现在还用稻草当棉被盖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冬天死人最多,穷得让人心酸。所以啊,我们如今过得挺好的,应该感到高兴,感到幸福。”
林丽珊点点头,“是应该要觉得幸福。我到处看看,有些地方都是喝粥,他们只有大年夜才能吃顿干的。”
“妈,你快去打饭。我这碗吃好就很厉害了。”
林丽珊摇摇头,“我吃不下了,平时也就是这么多。等你吃好了我再收拾。那你爷爷他们够吃吗?他们都没下地上工的。”
周娇没好气的看了她妈一眼,“你忘了爷奶他们每月有工资和补助的,他们自己有得吃。就是养着长房一堆人,也吃得饱。以前还没粮票嘛,都可以用钱买。等有粮票了,也加了野菜,吃得比得上县城人家。
不过他们规矩不好,吃饭和打劫似得,抢着吃,还大声说话口水满天飞,说起他们真是倒胃口。等我回周家了,就是没什么吃的。等走了就开小灶,个个吃得那个高高壮壮的,那黄招弟她都有两个你那么胖,看到得都不信他家没吃的。”
“呵呵,真那么胖啊,以前也不胖,挺好看的。真是岁月催人老啊。吃好了吧,我收拾好送过去。你先靠着,别躺下。”说着收拾好放在篮子里提出去。
过了一会,林丽珊进来,周娇紧盯着她妈看,看看她身后也没人跟进去,挤挤眼,朝外努努嘴。林丽珊白了她一眼,看着她做鬼脸,捂住嘴直笑。
“厨房里只有你大嫂,她们都在吃饭,我没进堂屋。厨房里有地瓜味,应该是晚上地瓜饭,把白米饭全给我们,她们吃地瓜米饭。她们的孩子家教挺好,也不闹。”
周娇点点头,“他们孩子教育得挺好的,到我屋里来从不乱动东西。给他们糖,也知道要带着回去给弟弟妹妹吃,小的看到糖也知道带回去给他们哥哥吃。”
林丽珊去厨房打了热水,端到房间里,两人洗漱好,打开收音机,躺着炕上聊天。
------------
第九十五章 烧炉子
县城的煤炭煤球供应点。长长的队伍排到路口,挨挤在一起,都在讨论家里缺少什么?哪天供应点又少了什么?
张爹坐在马车上,听着城里人交谈声,腰板挺得直直的。看来他家日子没差城里人多少。心底暗自乐呵。再看看自己身上的新衣裳,看看长长队伍里,没穿打补丁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张家大女婿张春明在排队,好不容易领了三百多斤煤球后,俩人直接坐马车,赶往新买的院子。昨天刚过好户,原房东也离开了。这会张美丽已经在收拾东西,看到他爹过来,连忙端了热水递给俩人。
“爹,这军大衣真厚实。刚好你女婿上夜班穿,你应该也有吧,小五一定准备你的。春明他们都有。那俺猜猜,那不是五件啊?
乖乖,娇娇她娘真是出手大方,这可是买也买不到。你老儿子都不用愁了,我听陈大爷说咱们家小五会来县城上班,是不是真的啊?那我要不要开始看房子?”
张爹喝完水放下杯子,听了女儿的提议,想想就说道:“你先不用急,这次回来看他怎么说,要是没什么变动就会上县城。
你先避着人寻摸,不要声张出去。他们也不着急,真要上县城,起码要等天气暖和了才来。最快也要二三月份。你先看看也行,最好在你旁边不远的,院子要新点的,太破烂他们两口子一定看不上,还要清净点。左邻右舍的别那么多事的。
价钱没问题,他们本来就有钱。这次我估计他丈母娘又给他不少。再说,娇娇京城院子租给公家每个月有50元,这么多年下来有多少,你算算。所以你慢慢找。主要合心意。”
张美丽张大嘴,愣了会,失声喊道:“我的娘啊,真是金娃娃。这下子咱们小五这是发了。难怪陈伯伯说怕是县城都留不住他。我还奇怪呢,怎么没头没尾的说那几句。”
张爹鄙视的看了她一眼,真没出息,就这就大呼小叫的,“还金娃娃,人家早就不是金娃娃了,别瞎叫啊,太难听了,要低调点。
呵呵,你爹我啊,有些事不告诉你,以后你就知道了。家里五个孩子就你最傻最呆,你也不看看小五现在在哪里,和谁一起的。”
说完也不理他那傻闺女了,笑眯眯的对着大女婿说道:“春明,我走了。你有没有什么话带给你爹娘的?还有暖房早点办,早点搬家。这房子买对了,挺大的,位置也好。日子定下来就直接告诉我们。”
张春明听了直点头,“爹,你要不吃了走,美丽去烧碗面条,给爹吃了回去,这马车走起来,坐在上面可冷了。”
“不了,家里今天盖院子,人来了要招待,我先走。”
张春明本想说小舅子都要准备往县城发展了,村子里再盖没那个必要。想想自己老爹说的,老丈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私底下家底厚实着,娶了两个儿媳妇后,才没几年,没看娶个小儿媳妇,就亲口出彩礼八百元。想想那八百元,再想想自己每个月的工资,终究没出口劝阻。
远远看着老丈人赶着马车走了,回了屋里,看着宽大的院子,张春明心里喜滋滋的。他如今也算有家底了。再加把劲,还了账,这辈子没什么难事了。
看着在那傻傻发笑的媳妇,他暗自摇了摇头,还是老丈人说得对。这就是个傻闺女,看看,到现在还在傻笑。他一早就知道小舅子有本事,就是没娇娇娘家,也是会出人头地的。没看妹婿家的老爷子常拉着他,上那些当官的家里做客。
张爹赶着马车回到村里。刚刚好西厢房小客厅已经安装好炉子,张爹换了身旧衣服,出来一看,都不用他动手,煤球已经卸下放在房外的屋檐下。
看看屋檐,他回仓库找了些工具,仔细处理了下,确保不怕雨雪打湿,大冬天给冻上,才松了口气。
他心里琢磨着,等老二和小五搬走后,这西厢房是不是留给喜子一个人住?将来让大孙子也跟他小叔一样出息。
等炉子生起火后,放上新买的水壶。周娇仿佛看到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红烧肉、小鸡炖蘑菇、香辣野兔肉、酸菜鱼,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林丽珊看到她那馋样是又好笑又心酸的,暗自打算开着车子,四处寻摸些东西给她补补,这个月子做好了,可是算女人重新又一次投胎。
昨晚俩母女一翻交谈,林丽珊对于自己这个女儿,可算心里有数。
从小事上就看出她就该生活在城市里,性子冷情,骨子里怎么也没法掩饰那股傲气。在农村里格格不入,不习惯农村卫生、不习惯妇女闲言闲语、不习惯与陌生人交心交往,不习惯粗茶淡饭。
喜欢闲暇时候沏杯茶,茶香满屋,用精致的茶杯,细细品味;喜欢在满室书香里,静静的看书品书;喜欢在闲暇时,用精致地碟子放着美味糕点与三五好友细细品尝,愉快交谈,骨子里就是文人喜好。
她的女儿还是遗传了她对待精致生活的追求,甚至还遗传了她的洁癖。
林丽珊摸摸她的小脑袋,“等你陪平安睡着。妈就开车出去寻摸些东西给你补补,你喜欢吃什么,说说看。”
周娇想了想,还是摇摇头,“算了,你刚来这人生地不熟的。如今街上也找不到什么好东西。等小五回来,他有办法。这几天家里还有你带来的东西,依照他们的性子是不会动用的。先吃着。”
“那我也出去看看。农村里不用票,多给钱,买几只老母鸡炖汤给你喝也好。也好趁着天冷,多准备点鸡蛋,没事你就扔几个鸡蛋放在锅里,想吃了剥个尝尝。
今天刚好有阿胶,先给你炖上。你姥姥准备的东西终于有用武之地。”林丽珊兴高采烈地跑进跑出,拿了阿胶、红枣、核桃、红糖等出来,忙着准备先炖了给自家女儿当甜品当点心。
周娇抱着平安喂奶,想着要等张国庆回来,才能把空间里的东西给移出来,想想那些美味,心里偷乐,好不容易终于告别了窝窝头。
换好尿布,看着儿子,看看忙绿的母亲,哼起小曲。
------------
第九十六章 收购山货
吃过午饭后,林丽珊看着周娇两母子已经睡下。急匆匆地洗好尿布,背着包带着钱和票据,理了理着装。
出了西厢房,找到喜子,林丽珊拉着喜子,来到厨房,一进来就看到张母她们在收拾厨房。
“大姐,娇娇和平安都睡着了。我带喜子出去晚饭前回来,你看有没有什么要带的,我手上刚好有票据,省得你出去不方便。”
张母放下手里的碗,擦擦手,看看喜子跟着后头,“没什么要买的,前段时间都准备好了。我看你带着喜子出去也好,走走看看。喜子,你跟着你姥姥,那些偏僻的、规矩不好的地方就别去,记得提醒。”
喜子背着新军包,满脸兴奋地地向她大声保证,绝对安全带回姥姥。
林丽珊开着车,不时地看看道路两旁的道路,沿着山峰往北的土路开去。
坐在副驾驶上的喜子好奇地看看周围,发现根本不是去往县城的道路,指着刚开过去不远地分岔口。
“姥姥,我们去哪里?我看你开错了。我常常去我舅舅那,那条大道上往前一直开就是县城。”
林丽珊好笑的回他:“姥姥本来就没打算去县城。你看看姥姥是不是对着那座大青山一直开。我们沿着这山,看看哪里有大村子,进去买东西。离山里近的村子里都有山货、野味,那些地方东西多,有钱也会卖,县城旁边的村子离你们村里近,不方便。”
喜子眼珠子转转,心里就懂了,这是寻野物,“姥姥,我知道哪里有。你靠近前面的小道进去,那里有好几个村子靠山脚下,都有人打猎。我小叔和我说过,大青山脚下北面也是有猎人的,他们每年都要狩猎,去年还打了好几头野猪,卖给公社。”
林丽珊听着喜子的指挥,车子一直开到村口大愧树下停了。
村里现在刚好还没上工,一些村民和孩子们看到车子,全围上来看着车子,有些胆子大的男孩子还上去绕着车子转了一圈,蠢蠢欲动往车子爬,被身边的大人教训了才好点。
林丽珊向大伙说明来意,一位面相慈祥的老奶奶刚好路过,被村民叫住。听说是买野味、山货的,老奶奶看了看她们俩,带着她们回了家里。
路上林丽珊从老人家嘴里得知,这个村子存货通常秋收后就卖了。她家在山脚下,几个孙子常上山,家里存货多,不着急用钱,打算年底大集再卖。心里总算明白为何她一说买山货、野味,村民都喊着找这户人家。
老奶奶住在比较偏僻的山脚下,茅草房外面用石头围了个大大的院子,估计是为了安全,围墙垒地高高的。院子收拾的很干净,屋檐下还挂未干沥水的野物,看到老人家带着客人过来,全家都出来,好奇地打量着林丽珊。
林丽珊朝他们笑笑,听着老奶奶安排家里人收拾出存货。
进了堂屋,坐了会,包圆了对方家里秋收的山货、风干的野物和些腊肉等存货。看着这户人家连孩子都穿着草鞋,再看看老人家洗的发白、补满补丁的外套。林丽珊也没和他们讨价还价,大方的给齐全款,还另外给了两斤糖票。
可惜人家母鸡舍不得卖,留着下蛋。可能看到林丽珊性子直率,出手大方。老奶奶吩咐儿媳妇帮她在村子里找了2只老母鸡。
得知她还要继续收购野味,老人家给详细的介绍周围几个村子还有谁家有存货,还有哪些村子里有老手打猎。
林丽珊眼尖地看到炕桌上还有剩下的半个窝窝头,熄了打听细粮的心思。
告别这家人。林丽珊慢慢开着车子,望着小路旁边的茅草屋,还有些穿着打满补丁的孩子们,个个瘦弱得像鸡崽子,深深地叹了口气,这还是靠山吃山的人家,生活都如此艰辛,不知道还有些村子如何?难怪张母再三叮嘱喜子别带她去规矩不好的村子。
隔壁村有户人家也是老头和大儿子经常打猎。按着老人家描述的,开着车子到了那家。一路开过去就这么打听着,一家接一家的过去,也收集了不少好东西。
此时林丽珊多少明白些,靠山土地收成不好。村子里男人就常常上山打猎贴补家用,因此这些人家家家有存货。好准备在过年前到集市卖了,换家里的生活用品。
村里村民也热情实诚,没觉得人家开车过来就高价。也许和林丽珊穿着军装也有关系,现在百姓对于军人很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