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JSG普文修]仵作惊华》-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这般一说,祈然一下想到了什么,“镇北军?咱们驿内不是有个镇北军中来的?”他看向其他人,“我和你们提起过的,我入驿那日要去拜访同僚,却有个被拦在门外未曾见到人的,那位便是镇北军中来的。”

        其他人似都已知晓此事,眼底一下生出明晃晃的怀疑,祈然接着道:“不仅如此,那位入驿内的凭证是盖着镇北军帅印的通行文书,却未向主簿报自己名姓,入驿时被抬着进来,驿内上下都未见到那人样貌,当真古怪。”

        祈然看向宋怀瑾,“少卿大人可知此事?”

        宋怀瑾颔首,“知道,我适才本就是要去见此人,却不想先遇上了你们。”

        辛原修此时道:“如今镇北军正与西凉交战,自从三年前临江侯傅韫过世后,镇北军一直在世子傅玦手里,传闻此人战场上是个杀神,战场下治军也颇为严酷,这个时候有人南下,还有帅印文书,难道是哪位老将军?一般人怕是不会得他准许。”

        祈然立刻道:“那我们同去瞧瞧可好?那日我表明身份,却仍被拒之门外,便觉有些奇怪,寻常同僚之间,哪个不是有礼有节乐得结交,我倒想知道此人到底是谁,与余大人之死是否有关。”

        祈然如此,反倒显得他坦荡无畏,其他人亦无反对之状,宋怀瑾默默观察着,此时一点头,同意了大家一齐过去。

        走在路上,祈然又说起这几日如何担惊受怕,宋怀瑾看了一眼刘义山,“莫说你们,刘驿丞甚至怕的以为有鬼神在作怪。”

        提起这鬼神作怪,几个人神情都些微一变,宋怀瑾了然的道:“看来你们这几日也听说了。”

        祈然一笑,“的确听说了,说那观音庙灵验的很,不过咱们都是读书人,又在朝为官,自然不会信什么鬼神诅咒杀人的说法。”

        宋怀瑾应是,半盏茶的功夫后,众人到了一处最北面的独院前。

        朱赟上前叫门,片刻功夫院门便被打了开。

        一张年轻严肃的脸出现在门后,其人身着便装,腰戴佩剑,看到来了这般多人,目光里满是警惕和质疑,“有何事?”

        宋怀瑾沉声道:“驿站内生了命案你们可知?我是大理寺少卿宋怀瑾,奉圣上之命办案,你们入驿之时未报名姓,特来盘查。”

        明明听到是奉圣令办差,青年却半分不憷,“驿内命案我们知晓,只是这几日我们都在自己院中,驿内人当清楚,命案与我们无关,你们不必在此浪费功夫。”

        说完便要关门,宋怀瑾眼疾手快,一掌抵住了门板,“自然不是你说无关便无关,受害者是三品朝廷命官,凶器极有可能是军中陌刀,你们是从镇北军中来,是否带着军中用刀?”

        青年松了手,“如何断定为陌刀?”

        “自然是我们仵作验尸所得。”

        “就算真是陌刀,可我们主人有伤在身,这几日足不出户,又如何伤人?”

        “也就是说,你们此番的确带着陌刀了?”宋怀瑾质疑更重,“那你们要交出刀让我们验看,你说你主人有伤在身,也要我们证实了才知,因除了你们自己,只怕无再多人证,而你们虽拿了通行文书,却不报名姓,入住没几日驿内便有命案发生,自然让人怀疑。”

        一听要验刀不说,还要验他主子的伤,青年眉眼间生了薄怒,“除了仵作一面之词,你们还有何凭据?我们的通行文书上有镇北军帅印,难道还住不得官驿了?”

        宋怀瑾冷笑,“别说只有个帅印,便是你们世子本人来了,也要将该交代的交代的清清楚楚——”

        “你——”

        “林巍。”

        一道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青年愕然回头,“主子——”

        门外众人也是一愣,而很快,有滚轮滚地的声音朝门口来,林巍叹了口气,转身将半掩的院门豁然打了开,院内景致瞬时一览无余。

        通往正房的石板小道上积着一层薄雪,三个如林巍一般装扮的随从正推着个轮椅往院门口来,轮椅上,坐着个披雪色狐裘斗篷的年轻人。

        此人生的剑眉星眸,挺鼻薄唇,极是俊逸,可隔得几丈远,众人也能瞧清他苍白的面色,他靠在椅背上的身体随着轮椅微晃,气若游丝,弱不胜衣。

        轮椅越来越近,待停在门口,年轻人缓声道:“把刀交出去。”

        他身后一个随从从腰间解下一柄长刀,抬手便扔给了宋怀瑾,宋怀瑾匆忙接过,重量压得他一个踉跄,差点脱手。

        虽然林巍态度倨傲,可没想到他的主人如此善解人意,而他看起来不过刚过弱冠,根本不是辛原修猜的老将军。

        宋怀瑾轻咳一声,正要再行盘问,他却先道:“何人验刀?”

        他语声清润,每个字都不急不缓,再加上形貌,无端令人想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言,可他漆黑的眼轮太过平静,透着上位者才有的城府莫测之感,宋怀瑾被他镇住,“自然是……是我们大理寺的仵作。”

        他又缓声说:“我要亲眼看看。”

        这不是请求商量,是命令。

        宋怀瑾眉头紧拧起来,心道你是何人我要听你吩咐?

        这时他道:“我是傅玦。”

        ……

        “死者余鸣,年纪三十上下,身长五尺,死亡时间四日以上,死后被分尸。”

        “分尸伤四处,脖颈、腰腹、两处膝头,皆为锐器伤,创壁光滑,骨头断面整齐,四处伤口皆是正面挫伤严重,凶手当是让死者仰躺,从正面分尸。”

        戚浔已将死者身上衣袍完全除去,长案上便只剩乌青惨白的四段肢体,周蔚面上戴着面巾,口中还含了一枚苏合香丸,饶是如此,这活计仍不轻松。

        戚浔极是专注,“死者身上有数处挫伤,手腕和脚腕,有淤紫之色,疑似被绑缚过。”

        她自上而下细细查验所有伤痕,很快又道:“死者左侧脸颊有一处腐坏创面,腐坏程度轻,尚能看出原先黑褐色的创口,应当是——”

        蹙眉苦思几瞬,她忽而眼底一亮,“是冻伤!”

        她立刻开始在尸体上搜寻同样的伤痕,“留在尸体上的冻伤大约有十二处,主要分布在脸颊、脖颈、大腿外侧、小腿,以及背心和手脚上,且严重程度呈不规律性,背心和大腿外侧为红斑状,小腿和脚上有红肿水泡,手、面颊、脖颈上最为严重,已生坏疽。”

        外面雪色皓然,寒意从门缝涌进来,戚浔双腿已冻得发麻,眼下没有地龙,虽与外间冷的相差无几,却因挡住了寒风尚能忍受,而当日此处的地龙,是在晚间发现余鸣身亡后才停的。

        她肯定的道:“死者在死前,曾受过寒冻,第一案发之地并不在这屋子里。”

        戚浔的结论听的周蔚一个激灵,“不在屋子里?那是在外面?可当时他们来的时候,屋子从内锁着,而死者已被分尸,血还流了一地,若照你所说,凶手难道要在白日杀人,移尸,然后分尸?然后从密室里凭空离开?”

        他说完自己都觉得难以解释,“刚才刘驿丞说什么诅咒惩罚……难道……”

        戚浔无奈的横了他一眼,“我是仵作,我只看尸体告诉我的,而你所言,要么是凶手的障眼法,要么凶手用了何种厉害诡计,并非不可解释,也可能是我们还未想到罢了。”

        周蔚是与戚浔同时入大理寺的,可他比戚浔还要小半岁,对这个常年与尸体为伴的女仵作,他是又敬又怕,当下不敢顶嘴了。

        戚浔说至此,忽而寻出一把薄刃小刀回了东厢,东厢地上凝了满地的血冰凌,尸体被剥离走后,又留下个人形,而血色最浓处,便是四处断伤之地,戚浔拿着刀,一点点将那处的冰凌刮了下来。

        整个芙蓉驿的屋子皆是用青砖铺地,青砖虽是坚硬,可若遇到锐器相击,仍会留下印痕,而戚浔刮了四处冰凌,冰凌之下的地砖却都了无痕迹。

        她心中有了决断,可在此时,嘈杂的脚步声忽然在窗外响起,与之而来的,还有什么在地上滚动的声音,戚浔狐疑站起,恰好看到一众人从南窗前走过,她辨出宋怀瑾的身影,赶忙迎了出去。

        刚出东厢她脚下便是一顿。

        宋怀瑾和几个华服男子,簇拥着一个坐轮椅的年轻人出现在了门外,那年轻人裹着厚厚的狐裘斗篷,病容惨淡,瞧着比戚浔还要羸弱,可唯独那双眸子黑极沉极,他波澜不惊的看着她,戚浔心腔里却突的一跳。

        “世子,这便是下官说的仵作。”

        宋怀瑾语气谨慎,也不知适才经历了什么,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戚浔身上,每个人眼底都有意外不解之色。

        祈然忍不住道:“大理寺仵作,竟是个女子?”

        宋怀瑾干笑一声,“她在大理寺已一年有余,虽是女子,却如同小子一般干练利落,十分得用。”

        宋怀瑾瞟了傅玦一眼,“戚浔,傅世子身边随从的确带着一把陌刀,世子要看你验刀。”

        戚浔见果然发现陌刀,先是眼底一亮,可当着刀主人的面验刀,还是有种剑悬于顶之感,她虽不知傅玦身份,可见宋怀瑾口称“世子”,便知其身份尊贵,她无声吸了一口气,稳步上前来。

        “这刀极重,小心些。”

        这把陌刀二尺来长,重数十斤,戚浔双手接刀也被带的往前一倾,幸而一旁周蔚上前帮忙,才将刀身抽了出来。

        这是一把精铁打造的好刀,刀身冷光湛然,戚浔倾身细看那刀刃,很快,她的眉头皱了起来,“刀口有五处卷刃,当是与硬物相击而成,在第三第四处曲卷内有血迹。”她迟疑片刻,硬着头皮道:“是人血。”

        宋怀瑾机警的看着傅玦,“世子,您虽有伤在身,可您的随从各个擅武,而这把刀还沾着血,总不是您从幽州带来的,腊八白日又无更多的人证作证,您作何解释?”

        宋怀瑾盯着傅玦,其他人也盯着傅玦,而傅玦薄唇轻抿着,神态自若,并无身为最大嫌犯的自觉,他仍看着戚浔,像在想这女仵作好大的胆子。

        身后林巍道:“我们自幽州而来,走至酉州境内,遇到过山匪。”

        这回答超出了预计,宋怀瑾问,“山匪?可留有证据?”

        林巍一摊手,“没有。”

        好一个没有,宋怀瑾觉得,他们似乎认准了自己拿他们没办法,而他也的确并无更多证据,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眼下这般多人瞧着,他该如何办?

        “大人,我已验出了余大人的死因。”

        正当他骑虎难下时,戚浔的声音拯救了他,“余大人死因特殊,我想真相或许不那么简单。”

        宋怀瑾忙道:“说下去——”

        戚浔的目光从那把刀移到了尸体上,“凶手杀人分尸,布置了一个惊悚恐怖的现场,可余大人的真正死因,却是被冻死。”

        “冻死?!”宋怀瑾意外非常,“他死后这屋子停了地龙,他的遗体冻了一层霜我们都看见了,怎成了死也是被冻死?如何证明他是被冻死?”

        “很简单。”戚浔看向长案,“只需将余大人的头颅剖开便知。”

      3、一江风03

        将头颅剖开!

        戚浔说的寻常,祈然几个却神色大变,余鸣已经死的很惨了,还要将他的脑袋也剖开?而这话,还是从一个看眼睛便知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口中道出的!

        傅玦大抵也没料到戚浔验尸的法子如此生猛,看她的目光越发深邃。

        宋怀瑾有些迟疑,余鸣的家小都在严州,短日内联系不上,而寻常剖尸,都要征询亲眷同意,可他很快决定道:“验,若真是冻死,他被害之处便不是这屋子。”

        戚浔得令,转身便去选刀,最终,挑了一把柳叶大小的薄刃,她站在案前,刚要抬手却又看了一眼外头众人,他们没有回避之意。

        宋怀瑾也道,“验尸的场面不好看,诸位大人想知结果,可回避等候。”

        两位太守掌管一方吏治,时常审断刑案,辛原修和傅玦出身军中,这点场面不算什么,祈然强做镇定,田万春捂着口鼻,又怕,又忍不住去看。

        无人回避,除了不愿露怯,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女仵作是如何验尸的。

        宋怀瑾不再劝说,一回头,便见戚浔沿着死者的颅骨线割开了头皮。

        屋内安静的落针可闻,戚浔灵巧的指节不断变换柳叶刀的角度,很快,余鸣的半边头皮被剥了下来,众人离得远,瞧不清具体模样,可光想,也觉胃里不适头皮发麻。

        越是如此,越显出戚浔的专注和镇定,她沉浸其中,不像在查验腐尸,倒像是美人绣花,书生挥毫,气定神闲做极寻常之事。

        大约等了两盏茶的功夫,戚浔才道:“大人来看——”

        宋怀瑾走过去,戚浔指着露出的颅骨,“死者头上无任何外伤,可颅骨却有裂纹,且裂纹细小,不似外力撞击。”

        “这是为何?”

        “是因余大人受寒冻而亡,颅内脑液被冻住膨大,撑破了颅骨,这才造成了细碎裂纹,如此,余大人被发现的东厢毫无其他痕迹也有了解释。”

        “这样的天气,人若衣着单薄在外,个把时辰便会受寒而亡,时辰再久些,体内的积液血液都会被冻住,凶手在外分尸,此时大部分血液都留在死者体内,而后凶手带着肢解过后的尸体回到余大人的屋子,将断肢摆成人形,因屋内有地龙,尸体解冻软化,血水便会从伤口处流出来——”

        她说完推测,又看向刘义山的方向,“若我猜的不错,当日刘驿丞来到屋内,所见余大人面颊上应该已经有冻伤。”

        刘义山忙回想,“当时已是天黑,我们来时入目便是流了满地的血,余大人脸上好似的确有红斑,只是屋内光线昏暗,我们被血色和死状所骇,无心思细究。”

        宋怀瑾道:“这正是凶手的目的!先让大家觉得害怕,而后忽略细节。”

        戚浔道:“屋内并无血液溅射的痕迹,且若是分尸,再好的刀法也该会在尸体身下之地留有痕迹,可这屋子地砖上却干干净净,足以证明此处并非分尸之所。”

        宋怀瑾又有了新的疑窦,“所以凶手先杀人,再分尸,而后带着肢解的尸体回了屋子?且不说□□凶手如何带肢解的尸体回屋,他若想做的不引人注目,便应该将尸体留在外面做成意外,或者干脆抹掉一切自己的痕迹,便于藏匿,为何要费这般大周折?难道只为了让现场血腥骇人吓吓大家?”

        宋怀瑾想不通谁要用这般法子杀余鸣,而派去排查驿差的人还未归来,这案子的真相,似乎越发扑朔迷离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20: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