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重生空间守则作者:寒武纪》-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边大老爷贺思平同许夫人久等二老爷不到,担心他摆不平李家的两个女人,遂一起过来看看。

      谁知在二房门口,就听见李氏同她姐姐聂姨妈互相对骂,将她们往日的盘算一五一十自己抖了出来。

      二老爷贺思达这才知道自己的妻子都做了些什么事,在屋里吓得面无人色,不断央求道:“你们小点儿声,让人听见像什么话……”二老爷虽然懦弱无能,可是也晓得是非对错,轻重缓急。自己的妻子和大姨的谋算,往小了说,只是妇人家眼皮子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想要占人家便宜。往大里说,却是可以流放、杀头的大罪……

      这贺家内院里,二太太李氏虽然当过几天家,二老爷却知道,贺家依然是大嫂做主。二太太李氏不过是做了大嫂许夫人手下的大管事婆子而已。——也就这个婆娘掂不清轻重,居然起了这样的混帐念头。

      先前大房的大姑娘同自己的妻子交好,二老爷还挺高兴的,觉得自己家也不是一无是处。却原来,这其中有这么多不可告人的东西。

      李氏同聂姨妈骂得兴起,一把将挡路的二老爷推到一旁,继续口沫四溅的互相揭短。

      许夫人和贺大老爷两个人站在门口,听了这两个妇人的对骂,脸色越来越阴沉。

      大老爷贺思平越听越怒,怒吼起来:“都给我住口——真是两个歹毒妇人,一丘之貉”

      “刚才的话,我都听见了。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无话可说。——分家吧。”贺思平转身对二老爷贺思达道。

      这些事,如果是许夫人对他说的,贺思平可能还有几分疑虑。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夫人,而是不相信自己的亲人会这样歹毒,会认为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如今却是他亲耳听到,是二房的人亲口所说。铁证如山,再也无法狡辩砌词。大老爷贺思平对二房真正寒了心,不想再帮扶他们。

      许夫人也在心底里叹气,却没有如以往一样善解人意地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二老爷贺思达看见大哥的脸色,晓得这一次是来真的,突然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恐惧。想到幼时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贺思达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倒在一旁的椅子上,十分悲戚。

      二太太李氏张口结舌地站在那里,猛然间一低头,瞥见自己身上穿的青绸袍子刚才在撕打中被聂姨妈扯破了,头发也乱糟糟的,赶紧窜到屋里躲起来。

      聂姨妈无处可躲,只好讪讪地整了整衣裳,理了理头发,对屋里的人道:“你们有事,我先走了。”说完就要溜。

      大老爷贺思平却冷冷地叫住了她,道:“给你最后一个机会,你娶还是不娶我的侄女儿?”

      聂姨妈尴尬地笑了笑,低声道:“这个,贺大老爷也是读书人,自然晓得礼仪廉耻,晓得什么是聘则为妻奔为妾……”

      “这么说,你是不娶了?”贺思平又声音平平地问了一声。

      聂姨妈摇摇头,陪着笑,不再言语。

      贺思平便咳嗽一声,对自己的小厮道:“那好。——来人,拿我的帖子,给顺天府送过去,就说有聂家小子,拐走良家妇女,让官府下海捕文书,捉拿他归案”

      聂姨妈白了脸,硬着头皮道:“这样闹出来,你们贺家的脸就丢尽了”

      许夫人跟着冷笑一声,拂袖道:“我们不过是丢脸而已,你却要丢掉你儿子的命——看来你是不晓得,按大齐律,拐卖良家妇女和稚龄幼童,其罪当斩”

      大齐朝里,人口可以买卖,却是要在官府里登记在案的人牙子才能做这样的生意。一般人若是拐了别人家的人口,无论贩卖与否,都当违例处置。一旦被抓,家产充公,家人会被官府卖为贱民,三代不能赎身。若是拐卖了良家妇女和稚龄幼童,一律处斩,没有商榷的余地。这条律例,是当初大齐朝初建的时候就立下的规矩,乱世里人命如草芥,自然对国家不利。到了大齐朝开国,在人身安全方面给予了足够的保障,才让大齐朝的国力蒸蒸日上。

      聂姨妈一听许夫人把大齐朝的这条律例搬出来,打算拼着贺家没脸也要告自己的儿子,整个人便如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痿了下来。

      外面的下人跟进来,对大老爷贺思平道:“帖子备好了,大老爷可是要给顺天府的府尹还是府丞送过去?”

      聂姨妈回过神来,扑通一下子跪在贺大老爷面前,连连磕头道:“我娶我娶我一定明媒正娶——还请贺大老爷高抬贵手,放我儿子一马”

      许夫人极为鄙夷地道:“别在这里磕头了。早答应了还能留几分体面,如今回头草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又叫过来自己的一个得力婆子,吩咐道:“你跟着聂姨妈回去,看着聂姨妈把一应东西都备好了,拿到官媒宋媒婆那里。就说是我说的,这桩婚事是两家人在孩子们幼年时定的,如今到了年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让她三日之内一定把给六礼都给我过全了”

      那婆子应了一声,走到聂姨妈身边,一伸手便将她拎了起来,如同抓小鸡一样,半拖半拽地拉了她出去。

      屋里的贺二老爷赶紧弯着腰过来,对大老爷和许夫人低眉耷眼道:“大哥、大嫂……”低下的话似乎咽到他肚子里去了,听都听不清。

      反正二老爷从来就不是话事人,许夫人也懒得跟他多做计较,只看着大老爷贺思平问道:“不如我们去娘那里?”

      亲娘健在,要分家,当然名义上要娘点头才是。

      贺思平点点头,起身对躬着腰站在他面前的二老爷道:“你收拾收拾,一会儿跟你媳妇来耕读堂。我们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就把这个家给分了。”

      二老爷贺思达对于自己出去当家作主十分惧怕,拉了大哥的衣襟,支支吾吾地想求情,道:“大哥,还是先把羽儿找回来,再做打算吧……”

      贺思平沉吟了一会儿,招手叫了自己的小厮过来,低声对他吩咐了几声,那小厮会意地点头,出去寻人去了。

      二太太李氏在屋里换了衣裳,梳了头,对着外面听了一耳朵,听说是分家,心里不由一喜:跟着大房住虽好,但是哪里有自己单门独户地过日子好?

      又想起贺宁羽还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心里一阵难过。可惜刚才跟聂姨妈撕破脸,把什么话都说了,现下她也没脸再去见大房的两位。

      等贺思平和许夫人都走了,李氏从里屋窜出来,对二老爷耳提面命道:“你赶紧过去,既然要分家,你要记得,我们贺家就两嫡亲兄弟,家事都要分一半才是啊”

      二老爷嗐了一声,转身就走。

      李氏又拉住他,罗罗嗦嗦道:“你一定要记着要东南盐场,还有京城里的海盐铺子。——不是有两个吗?大房和我们,正好一房一个。我们也不占他们的便宜……”

      二老爷在贺家也帮着看些外面的产业,闻言皱眉道:“我们家哪有海盐铺子?你是被你大姐气糊涂了吧?”

      李氏瞪着眼睛道:“燕阁和海阁,京城最大的两家海盐铺子,就是我们贺家的产业。你个天天在外面的大男人都不知道?”

      二老爷闻言羞得满脸通红,一把将李氏的手推开,跺脚道:“你省省吧——那是大嫂的嫁妆,哪有小叔子一家人分大嫂的嫁妆的”

      李氏上前两步,又抓住二老爷的衣襟,问到他脸上:“你如何晓得是嫁妆?他们哄你这傻子呢——这盐场和海盐铺子,一定是大伯做了官之后,给贺家添的产业。我们并没有分家,凡是给贺家添的,我们都要分一半他们要是不答应,我们就去寻我娘家人来说个明白”

      第一百零二章 析产

      多谢大家的粉红票,晚上八点二更,重生女和穿越女终于又要碰面了

      ==============================

      二老爷贺思达一甩手将李氏掀在椅子上,苦着脸道:“你还有脸说你母亲家?看看你大姐聂姨妈,吃着我们的,穿着我们的,还嫌弃我们羽儿。再想想你爹李老爷,每次见了大哥都恨不得给他行礼。你指望这些人来给我们说情?他们不哄了你去卖了还差不多。——今日之事你就别管了,我做主就行。”

      二老爷平生第一次硬气起来,将二太太李氏一个人扔在屋里,自己去了耕读堂。

      耕读堂里,贺老太太坐在上首,大老爷贺思平同许夫人坐在左边的楠木扶手官椅上。二老爷一个人坐在右边,有些孤零零地。

      今日二房院子里李氏同聂姨妈对骂的时候,并没有避人。再加上许夫人有心想让贺家的人知道这二太太李氏都做了些什么,这些话,自然就传到贺老太太耳朵里。

      这些事情,让贺老太太十分气愤和伤感,她一辈子要强,唯一有过的私心,不过是想让过得好的大儿子,稍稍贴补一下二儿子。想着都是亲兄弟,二儿子一家自然会领大儿的情,互相帮扶才是兴家之道。谁知到底被自己的二儿子一家人破了功。

      看见二老爷坐在这里,贺老太太忍不住不断数落着二老爷贺思达。

      桩桩件件,从许夫人刚嫁过来的时候说起,到给他娶妻生子,又补贴了他们二房这么多年,说得二老爷的头越来越低,一幅无地自容的样子。

      许夫人见了,趁贺老太太喝茶水的功夫,对贺老太太道:“娘,您消消气。说起来,这事儿其实并不是二弟的错。再说,我们馨儿福大命大,不都化险为夷了吗?——娘就不要再数落二弟了。”

      贺老太太是真心觉得难过。她一辈子人穷志不短,从来没有贪图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老2媳妇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到了贺老太太的底线。她从来没有对媳妇们拿过架子,也没有让她们晨昏定省,就是希望将心比心,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在一起过日子。可是如今看来,有些人,不管教是不行的。

      “来人,给我把老2媳妇叫过来。”贺老太太吩咐道。

      耕读堂的婆子应了,去了二房的院子里,将二太太李氏叫了过来。

      李氏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想着银子最大,还是勉为其难地过来了。

      来到耕读堂,李氏红着脸见过贺老太太,又跟大老爷和许夫人见了礼,便坐到二老爷身旁的椅子上。

      贺老太太见人都来齐了,开口道:“本来我们贺家人丁少,就你们嫡亲兄弟两个,我还想着你们兄弟同心,比外人强些。如今看来,却是我的错。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能偏着一方,来挖另一方的墙脚。”

      李氏听见这话不像,在心底里嘀咕起来。

      大老爷贺思平听见娘这样说,忙起身道:“是儿子们不孝,都不能让一家人和和气气地,让娘安享晚年。”

      贺老太太摆手让他坐下,对他伤感地道:“你不用说了。你和你媳妇都是孝顺的,我当然知道。你是老大,我以后就跟着你们过了。”

      许夫人连忙站起来笑道:“娘当然跟着我们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娘偏了我们了。”又对二老爷道:“二弟可别跟我们争。”

      二老爷讪讪地起身笑了笑,道:“娘可以轮流在我们两家里住……”

      李氏在旁扯了扯他的衣襟,二老爷便闭了嘴。

      贺老太太冷眼看过去,见二儿子还是这样畏妻如虎。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将他们分出去,横竖折腾他们自己去。

      “今日既然说分家,我就把帐放在这里。”贺老太太招手让自己的婆子拿过来两本帐。

      摩索着那帐本,贺老太太对底下人道:“这个帐本,是老大成亲前,我们贺家的家业。老大成亲后,老大媳妇用自己的嫁妆补贴了我们贺家一大家子人,一直到老大考中状元,做了官,才没有再用老大媳妇的嫁妆。”又翻着另一本帐,道:“这个帐本,就是记着我们贺家,一共用了老大媳妇多少嫁妆银子。”

      许夫人不曾料到贺老太太居然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帐都记得清清楚楚,也有些讪讪地,起身垂手侍立:“娘,这些陈年旧事,说它干啥?”

      贺老太太看着许夫人,笑道:“对你是小事,对我可是大事。我贺英娘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直,再没有鬼鬼祟祟贪图过别人家的东西。你的嫁妆,是你的私产。你拿来贴补我们贺家,是你的情分。你就算不拿出来,也没人说你个不字。”

      许夫人忙道:“我嫁到贺家,就是贺家人。娘这样说,倒是生分外道了。”又笑着打趣道:“难道娘没有把媳妇当作贺家人?”

      贺老太太口齿不若许夫人伶俐,还要想一想,才解释道:“不是不把你当贺家人,而是你嫁到贺家,当由我们贺家供养你才是。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嫁到我们贺家,不仅为我们贺家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甚至自己拿出嫁妆银子,供老大进学,又供一家人的饭食衣裳,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才特地做了这本帐。”

      说到这里,贺老太太眼圈有些红了。

      那时候,贺家还是一贫如洗。贺老太太本来不愿接受媳妇的嫁妆银子来养家,可是事有轻重缓急,她不能为了自己的骨气,就让大儿子和二儿子耽误进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贺老太太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儿子供出来。从那时候起,她就更努力的下地干活,又仔细地将每一笔开销都记下来,打算日后有一天,贺家有出头之日的时候,她要把这些银子,都给大儿媳妇还回去。

      真是没想到,这一天,这样快就到了。

      许夫人见贺老太太说得动情,自己的眼圈也红了。如贺老太太这般的婆母,真是极少见。许夫人见过多少婆母,将媳妇的嫁妆榨得一干二净,还有拿着媳妇的嫁妆,不仅养一家的人,甚至还养一族的人。

      而许夫人娘家豪富,当年拿出来的嫁妆银子,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况且以贺老太太的脾性,用媳妇的嫁妆银子得个温饱就够了,绝对不会想着过大富大贵的日子,所以真是所费不多。

      可是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帮助,贺老太太都仔仔细细地记了下来,还一直积攒着银子来描补。

      这样的人,真是让人打心底里敬重叹服。

      到了这份上,许夫人反倒不想说客气话了。

      很明显,这笔帐压在贺老太太心里,已经有许多年了。不如让老人家了结这笔帐还好些。

      ¡°ÄþæÖæÖ£¬¹ýÀ´¸øÎÒÄîÄî¡£¡±ºØÀÏ̫̫½«Õʱ¾½»µ½ÄþæÖæÖÊÖÀï¡£

      ÄþæÖæÖЦ׎ӹýÕʱ¾£¬Õ¹¿ªÀ´Ò»Ò»½«µ±ÄêµÄÓöÈÕۺϳÉÒøÁ½ÄîÁ˳öÀ´¡£

      从许夫人嫁过来,到贺思平中状元进了翰林院做官,一共五年时间。五年里,贺家全部的花费,也不过一千两银子。

      “我们贺家以前只有十亩薄田。后来老大做了官,又陆续添置了一些田产。如今,我们有两百亩田产,还有老家的两个小庄子。这些年地里产的粮食,除了我们自家吃用,剩下的,我都让人拿到店铺里卖了,一共得银一千二百两。除去还给老大媳妇的一千两,剩下两百两,你们两家平分吧。老家的两个小庄子,你们两家也一家一个。另外那两百亩田产,是在这京城附近,我已经跟老大说了,当作是我们贺家的祭田,老大是嫡长子,祭田是族产,当然是由老大家的管着。每年田里的出产,除了留一份存着给后人,剩下的分一半给老2家吧。”

      贺老太太利落地分派完了家事,端起茶盅了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什么?这十几年,就这么点儿银子和田产?”李氏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光贺家这幢三进宅院,就值万把两银子,贺家这些下人的开销,每个月都要花费数百两银子。还有东南盐场和海盐铺子……说没银子,谁信啊?

      李氏不顾二老爷的拉扯,站起身道:“娘,您也不能偏心偏到胳肢窝去吧?——大老爷做了这么些年的官,只有这么点家产,说出去谁都不信啊”

      大老爷贺思平听了李氏的话,脸色铁青,问道:“难道在你眼里,我就是个贪官?”

      李氏一噎,忙陪笑道:“不是,不是,当然不是……只是,只是,娘说了半天,一个铺子都没有说到……”

      贺老太太看着李氏,冷然道:“我们贺家没有商铺。”

      李氏不甘心,指着许夫人道:“大嫂的那么多铺子,还有东南盐场,海盐铺子,怎么会说没有铺子?——还不都是大老爷做了官后置办的,怎么能当了大嫂的私产?就算大嫂当年拿嫁妆补贴过家用,可是娘刚才也还清了,那海盐铺子可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给了她“

      贺老太太气急反笑,道:“你要不要看看你大嫂的嫁妆单子?顺便把你的嫁妆单子也给你大嫂看一看?”

      人穷不要紧,可是不能因为穷,就挖苦心思去钻营歪门邪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因为自己穷,就一心想着劫富济贫,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老太太如今十分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带眼识人,给老2娶了这样一个目光短浅,心术不正的媳妇回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有人一开始就坏的头顶长疮,脚底流脓,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的?都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经了事才见真章的。二太太未嫁之前,也是养在深闺里的官家嫡女。相看的时候,也温柔和善,通情达理过得。只是做闺女的时候就穷养,嫁了人之后,不巧又让她见到人家的富贵,那颗不肯雌伏的心终于现形了……

      听见贺老太太说起嫁妆,李氏脸一红,低头不语。两个儿媳妇的嫁妆单子,都在贺老太太那里有一份存档。贺老太太提嫁妆,也不是看不起李氏,而是敲打她,不要以为什么东西都要见面分一半。做人最重要的是要随时守分。

      许夫人见状,回身跟自己的大丫鬟回秋耳语了几句,回秋领命而去。

      一会儿的功夫,回秋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分店铺的契纸。

      许夫人拿着店铺的契纸,对李氏道:“二弟妹,你口口声声说,这些铺子是大老爷做了官后置办的。这里是我那些店铺的契纸,你要不要看看上面的日子,到底是大老爷做官前,还是做官后?——这些契纸,都是在官府正经上过档子的,你若不信,还可以去顺天府查验一番。”

      李氏咬着下唇,伸手接过许夫人递过来的店铺契纸,费了好大劲,才看明白契纸上所写。从那盖了印章的红漆来看,果然是许夫人嫁过来的那一年过得档。——那个时候,贺大老爷还在家里苦读,准备府试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8: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