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木仙府种田纪事作者:一杯红酒到天明》-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文 第十五章 李大奶奶来访

      (多谢赤红血和孤独笑天天的鲜花,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加油!)村里人都知道,李大奶奶最喜欢听人夸奖她小儿子,早高兴的笑眯了眼,这个在城里的儿子一直是她的骄傲。心里得意,嘴上还要谦虚着,“别提那个臭小子了,领着媳妇孩子住在城里,多少天也不回来看看他爹娘来,不孝顺。”

      “行了,行了,你就是对孩子要求太高,那孩子多孝顺啊,上次仙仙去城里,三子不是还给你稍了好些吃食、布料回来。你就知足吧。”老太太边说边笑着递了块炸方块给她。

      栓栓这时也得了空儿上前乖巧的行了礼,李大奶奶摸摸她的头,夸了几句长高了,有大姑娘样子之类的话。老太太就打发她回房先睡了。

      李大奶奶几口吃了点心,然后掏出帕子擦擦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折成两折的纸来,“你看我这脑子,和你说上话儿,就忘了正事。喏,这是仙仙的户籍,女户,今日刚刚办妥,我怕你们着急,吃过饭,就忙忙的给送来了。”

      木艾眼睛不禁一亮,没想到事情办得如此顺利,也许真是那份重礼起了关键作用。看来,不管现代还是这里,金钱攻势都是开路的绝佳武器。

      老太太笑呵呵的接过户籍,又转到仙仙手上,“拿着吧,这次亏了你大奶奶一家帮忙,仙仙以后就是咱们李家村的人了,凡事可要为乡亲们多着想一些才是。”

      “是,奶奶。”木艾答应着,又转身面对李大奶奶端庄的行了个礼,“谢大奶奶,让大奶奶为仙仙的事费心了。”

      李大奶奶笑着把她扶起来,“客套什么,我和你奶奶都是处了多少年的老姐妹了,娘家又都在一个地方,这村里,谁也比不过我们俩亲啊。”

      “说起来,老嫂子,咱们老姐俩也许久没个空闲能好好说说体己话儿了。你可能也听村里人说了吧,仙仙是从大南边流落过来的,虽然爹娘和夫君都遭了难,但是,好再她身上还带了些财物,要过安稳日子也不难。过段日子,真要盖个房子置些物件儿,在咱村里落下脚,还得老嫂子多帮忙张罗些呢。”老太太说着微微叹了口气。

      李大奶奶当然满口答应,“那是自然。别的不说,就说咱们都是女人还不知道女人的辛苦啊,这孩子看着就是个要强的性子,以后一定也错不了。再说她现在是你的孙女了,不就和我自己的孙女一样。”

      老太太笑了,转头叫木艾把瓜子、地瓜和姜蒜都拿来,递给她看,说,“老嫂子,这是仙仙从家乡那边带过来的几样小吃食,说是味道很不错。她在家里时,也只看过,不曾动手种过,如今自己要过日子了,就打算在我这园子里试着种些看看,想着将来拿到城里去,也许能换几个油盐钱回来。”

      “这东西能吃?咱们这庄稼院人,也没出过几趟门儿,还真是没见过。不知道我家小三儿在城里见没见过?不过,这马上就七月天了,种到地里,要多少时日能长成啊,节气怕是赶不上吧?”李大奶奶明显对这几样怪东西不看好。

      老太太也不勉强,笑着继续说道,“我也是这么说的,可这孩子偏要种着试试,说万一要种成了,除了换点日用钱,还要多留些种儿,明年让乡亲们都种些。”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热乎,仙仙真是个好闺女。还没种成呢,就惦记带着乡亲们赚钱了。我回去得和她连富叔说,这户籍真是办对了。”李大奶奶说道。

      “仙仙这里种子虽说不多,但是也能分出一些来,老嫂子家里常有乡亲们走动,帮她问一句,如果有谁想跟着种种看,就来我这儿拿点种子回去。不过仙仙也是第一次种,可不敢保准儿能长成啊?到时候白挨累,不要怨她才好。”老太太说道。

      “好,我得了空闲就和大伙儿说说看。”李大奶奶很爽快的答应了。

      木艾趁两个老太太唠得热乎,转身回房拿了约有十几两重的一包碎银,放在了老太太手边。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老嫂子,为了仙仙的户籍,她连富叔给垫了银子吧,你也不说,万一我这脑子糊涂忘记问问,你们难道还要给她办事,却自己往里搭钱啊?”说着打开布包,“到底用了多少,赶紧说,仙仙这里银钱还算富余。”

      李大奶奶不动声色的盯了那包碎银一眼,嘴里却笑着客套打趣,“你就住在这里,还怕你为了这点儿银子,连家都搬跑了不成。连富说,办这户籍总共连二两银都没有花上,说来也巧,他去府衙时正碰到一个熟识的小吏,拉着他吃了一顿酒,就半点儿没花冤枉钱,顺顺当当写上了村里的户籍薄,开了张字据回来。”

      “请人喝酒不是银钱啊,再说,那人情以后也要老嫂子你走礼还回去不是。我替仙仙做主了,这是五两银,多的就留着她连富叔以后还人情用。”老太太边说边把一锭五两的小银锭子塞到李大奶奶手里。

      李大奶奶连忙推辞,“老妹子,这太多了,就算还人情,也用不了这许多,等秋天时,送过去一两只野鸡兔子,也就差不多了。”

      “行了,你也别客套了,赶紧收下吧,真觉得多,过俩月仙仙盖房,多帮些忙就是了。”

      “我就说,你这老黑婆子,不会让我白得便宜的,可不是就在这等着我呢。行,我也不跟你争了,说不得,仙仙盖房子时我要多跟着张罗几天了。”李大奶奶把银子放在怀里揣好,又跟老太太说,“不过,老妹子,仙仙的女户只挂在咱村里,牵连不到分田之事,我家连富也就自己作主了。但是,如果要盖房子在村里常住,还是要知会族老们一声。仙仙手头也不紧,最好哪日摆上几桌,把族老和咱们同辈的老人儿,请来吃顿酒,也让仙仙露露脸儿,这样,以后有个大事小情,大伙儿也好有个照应。”

      老太太一边听,一边点头。两个人又唠了几句闲话儿,李大奶奶就起身告辞回去了,木艾和老太太把她一直送出院门,看她渐渐隐没在夜色里,才回了屋。

      两个人欢喜的拿起那户籍文书在灯下细看,只见契纸上面写了寥寥数字,“女,木仙氏,夫亡,无母族可依。现有远亲做保,落户花王城北李家村,女户。

      花王城府衙户籍处

      百花历四百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八立。

      日期中央盖了个红色的方印,四个篆字,花王府衙。

      正文 第十六章 初试种田

      (谢谢蓝军1804、大雨着、夜静的鲜花和鼓励,特别是夜静居然给红酒投了四张推荐票。其实我还没弄懂这些票票是怎么回事啊,不过,我知道一定是好东东。所以,为了回报朋友们的支持,我今天更新两章,祝大家开心!!!)木艾拿着这张古代版的户口本,反正面儿颠过来倒过去的看了几遍,也没有看见一道水印或者防伪码,真的只是简简单单几行字外加一个红印就是全部了。这如果在现代,想要依着样子造份儿假的,简直是太容易了。不过,上面的词句之意简练易懂,也没有什么大漏洞,只是,这名字应该是老太太当时没有说清楚,她又常叫自己仙仙,所以连富村长录名字时,就报了个木仙氏。这样也不错,反正这时空也没有人认识她,叫什么也不过都是代号而已。

      老太太不识字,但还是兴致勃勃的拿起来看了又看,最后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木艾收好了。祖孙两人又开始商量关于摆酒的事情。木艾对村里的老辈儿人也不熟悉,具体请哪几位,如何去请,就都需要老太太操心了,她只负责拿银子,研究一下酒席菜色就是了。

      不提她们两人商量请客之事,单说李大奶奶揣着银子回了家,唤了大儿子来到她和老头子的屋子,喜滋滋的拿出了那锭银子,显摆给儿子看。

      连富惊讶的拿起来,在灯下细看了看,“娘,在哪里得来的银锭子,成色还这么好。”

      老太太给自己和老头子都倒了杯茶,说道,“我去你四婶子那儿送户籍,你说能是谁给的。”

      “四婶子怎会出手如此大方?”连富当村长也有七八年了,村里谁家过的怎样,他心里清楚着呢,这四婶家,自从前几年四叔病死了,栓栓她爹又去当兵差,家里只有她带着栓栓过日子,年年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怎么会有这么多银钱?

      老太太慢吞吞的喝了口茶水,等老头子也不耐烦的看过来,吊够了这父子俩的胃口,才笑着说道,“不是你四婶子的钱,是她那干孙女仙仙的。说是,她家人遭难前给她留了点钱财,足够她一个人过日子了。听我一说,你搭人情找熟人儿,才给她顺利办好户籍,就多拿了些银钱出来做谢礼。

      “办事总共用了不到二两银,这些是五两,就算感激咱给尽心办事,也还是太多了,不会还有其他什么意思吧?”连富给村里人办事,也不是没收过礼,但也多是些野鸡、蘑菇之类的山货。四婶上次来拿的酒和布匹都是很不错的,所以他才找了人,很使了些力气,才如此快速的办好了户籍。没想到这办完了,又多得了一倍银钱,天生谨慎的他,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老太太笑着对老头子说,“咱家连富,当了几年村长,真是精了许多。”说完又扭头看着儿子,“行了,你也别担心,不是什么大事,你四婶上次不是提过吗,那仙仙要在她家旁边那块地上盖个房子。我刚才提点她,请村里的族老们吃顿酒,再把这事说说,毕竟划地盖房子,你也不能一个人决定啊。”

      连富扭头看了看自家老爷子,见他还是慢悠悠喝着茶,没有反对,就知道这事应该没什么差头儿。仔细想想,只要四婶出头请客,礼数上尽周全了,也不分村里的地,就是花钱买块地方落脚,想来,族老们也不至于阻拦,到时候自己再帮着敲敲边鼓,这事也就能成了。

      “对了,你四婶说,仙仙从南边过来,带了点什么稀奇种子,说是真种成了,可以当个小零嘴儿卖到城里去。不过,我看着不靠谱,先不说,到城里能不能卖出去,就是这时节都七月了,种什么也长不成啊。仙仙那孩子不知是心眼好使,还是天生不懂藏私,居然托我问问村里人有没有愿意跟着种的。”老太太突然想起种子的事,和老头子、儿子随口说了说。

      连富笃定这五两银子可以收的心安,正琢磨着加上这两年攒下的几十两,是不是跟爹娘商量秋收后翻新一下房子,所以也没把她娘的话当回事,随口应道,“她也是南方来的,不懂咱这的四季节气,还以为像南边那样,冬天都不下雪呢,现在种什么都晚了。娘,你们二老歇着吧,我也去睡了。”

      老太太回身看老头子也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摸样,就熄了心里想跟着种点试试的念头。铺好了被,伺候着他上床睡了。

      话说木艾拿了银钱,老太太就把需要请到的人家,挨个儿走了一遍,说是自己的干孙女仙仙,如今也在村里挂了女户,就想摆桌酒席,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吃杯酒,给长辈们见个礼。

      这些村里的老人们,年纪都在六十岁左右,平日也很少下地干活儿了,但是都说人老成精,阅历经验绝对要比年轻人多上许多。偶尔村里有大事发生,村长就会请他们一起商量。逢到年节,他们也主持开宗祠,领着小辈儿们祭祀祖先。这段时日他们也听家里老婆子和儿媳妇儿们提起过木艾的事,如今都已经立成了女户,就是不请吃酒,他们也阻拦不了什么。但是,她如此懂事有礼,想要郑重和长辈们打招呼,就是对长辈们的尊重了。当下,族老们都点头夸赞几句,一口答应到时候去吃酒。

      老太太请好了人,第二日就托了村里两个常去城里的后生采买摆酒要用的东西,又约了村里的小媳妇儿们后日来帮忙,一时间她是忙得脚打后脑勺,满地团团转。

      木艾本想帮忙,可是她又实在插不上手,只好叮嘱老太太别太累了,也不用给她省银子,能找人帮忙就找人来,过后再送些布料之类还礼就是了,老太太也不听,挥手把她撵了出来。索性就扛了把镐头,领着栓栓,打算在菜园子的木板栅栏外边再新开一块地出来,当做她的小实验田。

      其实木艾也就是十几岁之前随着爷爷奶奶住过农村,这葵花籽和地瓜怎么种,也只有个大概印象,从没亲自动过手。

      这次虽然下足了力气,整整刨了两天,也才开出了不到小半亩地。她心里开始后悔,早知道要穿越过来,大学就应该读农大。学什么艺术系啊,简直没有半点用处。这么一小块儿地方,只种葵花籽和地瓜还勉强够用,但是再种姜蒜就有些太挤了。结果第三天早起再来干活儿,居然出现了奇迹,翻好的地面足足阔了一倍出去,而且土块儿也都被打得碎碎的,拾掇得很是平整。栓栓这两天帮着干些拔草之类的小活儿,虽然有好吃的当奖励,但是也累得有些放赖,此时蹦跳着在地里跑来跑去,一副翻身农奴得解放了的兴奋样子。木艾蹲在地头儿,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是谁做的好事,总之不会是山上的野猪或者田螺姑娘。

      木艾性子一向豁达,遇到困惑之事,想不出来就扔到一边,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当然按照好友叶子的说法,她这不叫豁达,叫得过且过,逃避问题。她也不反驳,如果不是这颗豁达的心,她恐怕早在怨恨的泥潭里淹死了。

      低头用镐头,细细的敲碎几个漏网的大土块,然后,慢慢的勾成垄。分出一半面积来,在垄台上每隔二十厘米就铲个坑儿,栓栓笑嘻嘻的跟在她身后丢两三粒空间出品的葵花籽进去,再用小脚拨了土盖好,踩上一脚。

      等这一切都忙完了,日头也到了正午,回家胡乱吃了口饭,就又到地里接着种地瓜。栓栓好奇,总是追问这些种子长大是什么样子的,能做什么好吃的?木艾本想拿些五香瓜子和红心地瓜干出来,让她尝尝,但是,又怕她那个有了好吃的一定要和伙伴们分享的习惯,就只能哄她说,过上几个月就知道了。毕竟,节气有些晚,她是一定要动用空间里的灵泉来加快发芽和生长速度的。如果真被村里人知道这是两样好吃食,都来要种子,她还真的要每家挨着去浇水不成?

      正文 第十七章 宴客

      比起葵花籽,地瓜和姜蒜栽起来就容易多了,当然这是有空间帮忙作弊的情况下,只把地瓜秧和催生出芽子的姜块、蒜瓣挨排儿栽在垄沟里,不要太密,再合上土就好了。如果没有空间,那就要费时费力许多。蒜和姜还好说,只是地瓜一样,就先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催发出芽锥儿,然后把有芽锥儿的地方从地瓜上切下来,放在建好的温床上,下面烧火保温,上面浇水保湿。大约要半个月之后,芽子长成了地瓜秧苗,才可以移种到地里。

      晚上吃过饭,木艾安排栓栓写大字,她却偷偷自己溜出来,从空间里引了泉水出来,把地里透透的浇了一遍,三分地瓜、三分葵花籽、四分姜蒜饱饱的喝了一顿,只等它们快速长大了。

      老太太那里也诸事齐备,只等着明日开席请客。一夜无话,第二日中午,她们一家三口儿刚吃过饭,李大奶奶和几个平日里交好的老太太就各自带着她们家里的儿媳妇,上门帮忙来了。

      农家人历来热情好客,这李家村大多数人都是一个祖宗血脉传下来的,就算是那几家外姓人,经过这些年互相嫁姑娘、娶媳妇儿,也都七拐八拐的成了亲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主动来帮忙。也不用老太太安排,李大奶奶就开始领着女人们开始摘菜、切肉、劈材、架锅了,人多了就是热闹,嘴里唠着闲话儿长短,手下也都不耽误的各自忙碌着,时不时的就有那爱说笑的,逗得谁家脸皮薄儿的小媳妇儿羞臊的小脸儿红扑扑,大伙儿看着就哄笑出声。栓栓还是第一次看到家里这么热闹,也笑嘻嘻的跟着在厨房转悠。

      名义上虽说是木艾请客,可是,她还真帮不了什么忙,指挥分工有李大奶奶张罗,缺少什么物件儿,有老太太帮着补齐,炒菜也安排了大伙儿推荐的一个小媳妇儿。结果,她转了一圈儿下来,也没找到什么适合干的。只好蹲在井边帮忙洗菜,旁边一个穿着深碧色衣裙,人家都叫她六嫂的三十多岁女子,平时就是个话篓子,此时,看她手指细长【创建和谐家园】,就和她搭起了话。

      “仙仙妹子一看就不是庄稼人儿,这手指【创建和谐家园】的跟城里卖的那个藕节似的,一定是从生下来也没吃过什么苦吧?”

      木艾看看自己的手指,以前常在外面跑,皮肤又干又粗糙。可是,最近除了眼睛看的更清楚了,皮肤也真的变得【创建和谐家园】许多,这手指看上去顶多白净儿些,还算正常,想起她前天洗澡时,看见身上的皮肤,简直像白玉一样细嫩,连皮肤底下的血管都隐隐可见。她猜测又和空间灵气有关,只是一直忙东忙西的,虽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也没什么空闲好好研究一下。

      木艾笑了笑,很快收起心里的念头,那六嫂还等着她答话呢,虽然她不爱与生人接触,但是,以后既然要在这村子里生活,轻易给人留下傲慢、不知礼的印象可不好。

      逼不得已,她就把家人如何遭难,她一个人流落至此,被奶奶如何救了回来,这些谎话又从头说了一遍。天下女人都心软,没等她说完,不只是六嫂,周围几个小媳妇儿都忍不住跟着掉了眼泪。

      李大奶奶看见了就过来解围,毕竟请客是件好事,女人们都哭啼啼的不是触霉头吗。说了几句比如“都是女人,活着不易,以后多多帮忙就是了”之类的话,劝得女人们都转了心思,叽叽喳喳的说着自己是谁家的,住在哪里,要仙仙闲时常去窜门儿。木艾一一笑着应下了,虽然知道她们大部分也都是因为怜悯之心所说的客气话,但还是感激她们热情淳朴,真心真意的关切。差点脱口而出要她们跟她一起种地瓜了,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等秋天卖了银钱,她也有了种植经验,明年再带着乡亲们一起种会好一些。

      人多力量大,日头落到西山顶时,该炖的,该炒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时,村里的长辈们也陆续上门来了,老太太带着仙仙在院门口等侯着,挨个儿迎进堂屋里,捧上城里买来的上好春雾茶,然后指点着木艾给老爷子们规规矩矩的行了礼。老头子看她一身素色衣裙,低眉顺眼,不像是个喜欢兴风作浪的,每人都赞了几句,大体都是些,今后安心过日子,有人欺负就来告诉一声,必会给她做主之类的客套话。当然这话不管真假,都是要承情的,因为重要的是这个态度。木艾一脸感激的道了谢,乖巧的又替他们绪了茶。

      又等了半柱香,老太太看着客人都到齐了,就请李大奶奶带着女人们麻利的在屋子中央摆了一张大圆桌,陆续用精致的白瓷盘,装了四凉四热八道菜上来,可谓鸡鸭肉虾俱全。最后,又在众人的惊喜目光中端上了一条刚蒸出锅的大鲤鱼,这可是很难得的东西,多少年了,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没上过大鱼啊。花王城附近没有大的河流,要说河沟里的小鱼还偶尔能看到零星儿几尾,这么大的鱼,是要从离这里二百里远的春来城运过来的。

      几个老爷子们虽说也活了几十岁,但也都是仅仅维持温饱的庄稼人,城里的酒楼从来没有进去过,如今见了这么丰盛的席面还真有些惊住了。好再,晚到一步的村长连富还有些见识,恭敬请几位长辈安稳坐了。

      虽说老太太和木艾是主人,但是,女子毕竟地位还是低一些,是没有资格和长辈们平起平坐吃饭的。老太太喊人搬了两坛包谷酒来,说了几句客套话,请连富帮忙陪着。然后就退到厨下,也不讲什么规矩了,用案板拼了个大桌子,请了出力帮忙的一众女子们一起吃了起来,当然这里就没有鱼了,桌子上那条,如果不是去城里帮忙采买的人半路遇到了仙客楼运鱼的马车陷在沟里,帮忙推了一把,还真没有机会买到呢,足足二两银一条,比得上的四十斤猪肉了。

      但是,好再木艾给的银钱多,老太太也存心想为她做脸面,鸡鸭肉虾都买了不少,除了给主桌预备的添菜。女人们的菜盘里也都装得满满的,累了一下午,又是亲手帮忙做出的好菜,大伙儿都胃口大开,就着昨日老太太备下的面饼,大快朵颐起来。待一气儿吃的半饱了,才倒出嘴来夸赞上灶儿主厨的小媳妇儿。

      这小媳妇儿就是木艾头伤未愈时,来看望过她的那位李二奶奶的小儿媳妇儿,名唤巧娘。嫁来李家村六年多,如今也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因为她的娘家曾在城里开过一个小食铺,所以也学了些灶上的本事,村里平日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喜欢找她帮忙做菜,她性子柔顺,话也不多,在村里人缘倒是极好。

      此时,听大伙儿都夸她,巧娘就有点儿脸红,张了张嘴,但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怯怯的扭头看了眼坐在她旁边的木艾。

      今日这条蒸鱼,能好好的端上去,应该说是木艾的功劳。她清楚自己的本事,炒个青菜、炖个肉,还可以勉强胜任,但是,鱼,她确实从没有做过。有心想说自己不会做,又怕让婆婆失了脸面,正为难之时,被木艾看出来了,就笑着说她见过别人蒸鱼,但是没有亲手做过,现在有机会见到大鱼,也别按老办法煮着吃了,麻烦巧娘动动手,按她的办法,蒸着吃吧。几句话让巧娘既学了新手艺,又全了脸面。

      正文 第十八章 骂上门来的老头儿

      木艾正给栓栓扒虾仁吃,看着小丫头眉开眼笑的小口细嚼着,心里就盘算着明日把空间里大虾捞上几十只,油炸了让小丫头好好解解馋。抬眼看见巧娘的神色,猜到她心里在想什么,于是微微笑着摇摇头,然后又夹了一块五花肉轻巧的放到她碗里,巧娘眼里满是感激…

      不说女人们这边吃的欢快,只说堂屋里的酒席上,几个老爷子也都吃喝的很是尽兴,上好的包谷酒很烈,鱼虾鲜美,鸡鸭肥嫩,就算作为陪衬的两个青菜里也放了猪肉。别说是这些平日清苦习惯的老爷子,就是连富也感慨,自己家时常有活钱儿进兜,过年时也不曾张罗到这席面一半儿丰盛啊。他坐在最下手,时不时的给长辈们倒酒。

      趁着老爷子们高兴,连富稍稍提了提,木艾要在这院子旁边划块地盖房子的事情,老爷子就唤了木艾进来,简单问了问,要盖多大房子。木艾半真半假的说,手里有些余钱,想要盖个宽敞的宅院,将来一旦栓栓出嫁了,她想奉养奶奶终老,另外,她从家乡带来些新奇种子,也希望有块空地试着种种看,万一成了,以后乡亲们也可以多样吃食。如此这般一说,老爷子们当然高兴,孝顺又能干,还知道替乡亲们打算的小辈儿,哪个老人不喜欢呢。其实,这一会儿功夫,他们心里也琢磨好了,老太太东边这块空地,虽然少说也有四亩大小,但是因为邻近东山和神山,平日里担心山上野牲口下来祸害,他们几家从来都没打算在这儿盖房。如今,划给木艾也算做了个顺水人情,而且看着今日这席面置办的如此体面,这女子也是个有家底的,将来说不定真有用她帮忙的地方。

      于是,都异口同声的答应下来,木艾也会做人,适时的提出,村里的宗祠有些老旧了,等到房契办下来,她开始盖房子时,要把宗祠也修葺一下,算做她对祖先们所献的供奉。

      老爷子们着实没有想到木艾会如此大方,修葺宗祠,少说也要几十两银,村里早几年就有这个打算,只是碍于大伙儿日子都过得不宽裕,也就耽搁下来了。现在有望在几个月后就修葺一新,这些老爷子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了。老爷子们当然不能白占一个女子的便宜,况且还是个寡妇,但是,他们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回报,一时沉吟着,连富是个脑子活络的,老爷子们刚才的算计他心里也有数,此时眼珠儿一转,就提议说木艾没有口粮田,如果以后每年也跟乡亲们一样,交一小半的粮食或者税银去城里,就随便她把房基地以北和以东的地方划个几亩留作耕种。在他心里和族老们一样,都知道这里离神山太近了,会受野兽糟践,而且不安全,如今划给木艾种,不但卖了人情,还一样交粮税,实在是很合适。木艾早前商定要买这块宅基地时就和老太太仔细打听过,当然也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她也不在意,笑着谢过了众位长辈。

      退出了堂屋,走出几步远,还可以听见老爷子们催促连富,这几日给包谷地锄完草,就赶紧去府衙办房契的声音。

      这一顿酒席直吃了一个半时辰,夜色已经很深了,才终于散席了。老太太和木艾又客气的送了村长和老爷子们出了院门,回身跟女人们一起刷了碗筷,张罗着给每人装了碗肉菜,当然大奶奶那碗底是悄悄放了一半儿大虾的,然后笑着要她们带回去给孩子们解解馋。

      女人们也不推辞,刚才在饭桌上时,她们都是边吃边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们,这就是娘亲对于孩子的无私了,有一口肉,也希望能送到孩子嘴里。

      等所有人都走了,老太太和木艾也都累得连话都懒得说,再看栓栓小丫头早跑回房里睡得直打小呼噜了。

      累极睡觉格外香甜,木艾连个梦都没做,一觉到天亮。早吃过饭,她照例领着栓栓去看她的实验田,老太太则拿了两条肉,去了那两个帮忙采买的小伙子家里,碍于规矩辈分,昨日没有请他们来吃席,但是,人家帮了忙,怎么能不感谢一下,老太太考虑的比较实在,送上一条肉,他们家里人也能跟着改善两顿伙食。

      木艾在地里慢慢溜达着,感觉这地里似乎又有哪里不同了。前日还是刚冒出土面的小苗,现在就已经快长到三寸高了,这速度实在是有些吓人。不过,她却觉得不是秧苗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仔细看了一圈儿,她才发现是垄台,垄台明显被人把土培高了。看样子,和上次一样,那个人又趁晚上来帮她干活了。可是,这个人是谁呢?

      “原来这块地是你的!你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如果你再招惹我孙子,我就去李老头那里告一状,定要把你撵出村子去…”木艾惊疑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身后的白胡子老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自己破口大骂。

      本想问个清楚,可是越听心里火气越大。虽然她从小除了爷爷奶奶,在别人那里没得到过多少疼爱,但是也不曾被人这么指着鼻子大骂过,什么不守妇道,什么撵出村去,话说的太过了吧。她心里总是因为没有机会好好孝顺爷爷奶奶而遗憾,所以,一直对老人和孩子特别心软,经常给老人让座,送小学生过马路,碰到照片或者画作得了奖,拿了奖金,也都会捐大半给希望工程。可是,现在这个老头儿实在让她无法容忍。

      “这位老伯?!你有什么资格对我大骂,就算你要骂,也应该让我知道,我做错什么了!”木艾实在有些气急了,声音又尖又利,很是刺耳。

      老头儿明显被吓了一跳,叫骂声也停了下来,上下仔细打量了她好一会儿,随即又像想到了什么,一脸怒火的说道,“我就问你,这块地是不是你的?”

      “是我的,有什么问题,是占了你家的田还是挡了你家的道儿?”木艾嘴上也不示弱。

      “好个牙尖嘴利的女子,那老夫再问你,你是个寡妇吧,一个月前认了李老婆子做奶奶吧?”

      “是寡妇怎么样?认了奶奶,又怎么样?”木艾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受到攻击的刺猬。

      老头子见她如此不服气,火气更大了,“你既然是寡妇,就应该安分守己的呆在院子里,没事出来种什么地,就算种地也行,自己出力谁也说不出什么,可你为什么要勾引我孙子,让他给你做活儿,你还知不知什么叫廉耻?”

      正文 第十九章 不打不相识

      木艾简直要气炸了,“谁知道你孙子是谁啊,我怎么勾引他干活儿了,我是许了他金子还是许了他银子啊?你拿出证据来啊?”

      “你,你,你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老头儿也不是个善于吵架的人,被她几句话质问的又骂回了原来的词儿。

      木艾刚要继续反驳回去,远远就见奶奶小跑过来了,后面跟着气喘吁吁的栓栓,老太太可能是听见老头子刚才的叫骂声,人还没到跟前呢,已经开口喊上了,“你个老倔驴,是谁招惹你了,拿我们家仙仙撒气,不守妇道这样的话,也是能随便骂到女子头上的吗?”

      老头子本是气急才骂出口的,现在听了和自己年岁相当的老太太喝骂,也有些脸红了。毕竟一个上了年纪的长辈如此骂一个小辈儿的寡妇,说出去,脸面是有些过不去。

      但他嘴上还是不肯服软,反驳着,“你认了孙女也不好好管教,还有脸说我。”

      老太太本来对他骂木艾就有气,又听他如此说,声音也高了,“我孙女怎么没管教好了,今日你不说明白了,我也不要脸面了,非得把族老们都找来评评理,是你个老不修骂人不对,还是我家仙仙欠管教!”

      老头子被老太太抢白的蔫了下来,嘟囔着,“谁让她勾引二牛给她干活了,累得那傻小子一睡就是大半天,上次忘了给我的仙夜草浇水,枯死了一棵上好药材,刚才又打瞌睡铲掉了半截儿木灵草,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得成。若不是我昨夜警醒些,还发现不了他晚上跑这地里来干活呢。”老头子似乎找到了理由,底气又足了,声音也粗了。

      老太太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前几日木艾也曾当个神话故事一样给她讲过地里的稀奇事,她也没放在心上,以为孙女是在给她逗闷子。说起来,二牛那孩子从小就憨厚勤快,两家又是邻居住得近些,可能是前几日看到两个孙女翻地吃力,于心不忍,又怕别人说闲话,就悄悄的晚上来帮忙干活了。心里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心里有了底气,语气也就越发硬气。

      “你个老王头,你那几株破药材重要,我们家仙仙名声就不重要了!你仔细问过二牛是怎么回事了吗,万一你冤了两个孩子,闹出些事,以后就算问明白是个误会了,在这村里,他们也别想抬头见人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