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木仙府种田纪事作者:一杯红酒到天明》-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秋分听她念叨,偷偷窃笑,被夏至一眼看到了,羞红了脸,娇嗔的喊道,“死秋分,你又笑话我。等我得了布料不分你啊。”

      “好,好,我的好姐姐,妹妹我错了,要坚决支持姐姐学习才对,以后再也不敢了,好不好?”秋分嘴里连忙哄她,眼里却在看着锅里的汤水。这道鱼头豆腐汤是前几日夫人刚刚教给她的,她准备过半月去肖府时再教给酒楼里的厨子,所以,每次做都极仔细的注意火候等等小细节。

      夏至知道她手里的活计儿重要,也不再闹她,随手拿了一会儿要用的碗筷再用热水烫一遍,夫人对吃食的事情很在意,前几天在路边看见了一只死老鼠,又是两天没太吃东西。全府上下这才知道上次绝食的原因,郭管家一挥手,带着府里所有人,把院子外面周围百米以内都细细搜查了一遍,直到确定半点赃物都没有才罢手。从那以后,几个人就更加小心保持洁净,吃食和用具更是万分用心。

      书房里,木艾毫无形象的长长抻了个懒腰,趴在桌上翻书太久了,脖子和肩膀都有些酸痛。坐在对面执笔抄写的春分,早就见惯了夫人这副样子,没有表现出半点儿惊奇,依然一脸温和的仔细检查着手里的记录。这几日,夫人抓到空闲就让夏至、秋分、冬至三个人帮忙挑稻种,然后拉着自己开始整理准备栽种的几种新蔬菜的种植技术。夫人拿着那本她看不懂的书读读停停,她负责把夫人要求的句子抄写下来。算上现在手里这几十张,总共攒下来也有快三百张了。她每晚都会一遍遍的读,有不懂的就会问夫人,就是担心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因为这些都是以后郭管家带人种田时要参照的,绝对不能马虎应付。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秧田整理

      “稻种都挑好了吗?”木艾倒了两杯茶水,顺手递了一杯给春分跟前,这种两个人隔着桌子都埋在书里的感觉,让她想起了大学时的图书馆。

      “都挑好了,足足有两大箱,要用的麻布袋子也缝好了。”春分放下手里的书稿,双手接了茶杯一口气喝下去,顺手收拾起桌上的笔墨之物,估摸着时辰到了,秋分该给夫人摆饭了。

      “那就好,再过几日挑个晴天,晒一晒,就可以开始处理种子了,你们几个这些日子辛苦了,一会儿把饭菜端过来一起吃吧,秋分做的多,我也吃不了多少。”木艾起身扭了扭脖子,挥手把那本栽培书收到空间里。

      “谢夫人,那我去大厨房端饭了。”春分跟在木艾后头出了门。

      果然,夏至和秋分已经摆好了晚饭,等春分端了例菜回来,四个人就在窗边的小桌上吃了起来。木艾多少次要求她们上桌和她一起吃,她们都死活不肯,说什么尊卑有别之类的,她也就不勉强了,每次都把桌上的饭菜拨一半过去,时间长了也都习惯了。

      又过了五六日,日头刚爬上半空,东厢房大厅里,木艾正指挥着欧阳和木五把稻种倒进两个超级大木盆里,又灌进足量的温水开始浸种,看着水面上不断冒出的小水泡儿,木艾心里也有些嘀咕,这次虽然没有用灵水作弊,但是种子却是空间出品,想来,要发芽应该也不会太难。嘱咐了清风明月两个人好好照料着,让屋子里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木艾一直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曾交代管家不能让他们干重活,所以,平日里两人多是跑跑腿,送送东西。今日还是第一次接到夫人亲自吩咐的任务,所以很是高兴,就差拍胸脯保证了。

      看看日头,还不到吃午饭的时辰,木艾又带着几个人从三进院子的角门出去,想到地里去走走。

      一出了门木艾一眼就看到了那片刚被改成秧田的实验田。地势平坦,朝阳背风,是个好位置。可惜这个时空没有塑料薄膜,想要快速升高地温,让土地彻底化冻,保证秧苗晚上不被冻坏,白日又能晒到阳光,这三个条件,实在难坏了她。聚齐了春分、郭管家、温伯讨论了几次,勉强决定用油毡布试试看。一亩地被分成了六十多个两米宽五米长的小长方块,上面覆了油毡,中间用小孩儿手臂粗的树枝两头插在地里,支撑出个拱形棚子来,覆上油毡,四面又用土埋严实了。油毡是黑色的,白日里吸收太阳的热量,晚上挡风隔凉,这才几日功夫,棚子里的土层就化下去很深。

      木艾刚刚蹲下来,欧阳就轻轻一抬手先揭起了棚子的一角,木艾微微一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她把手伸进去感觉了一下,温度湿度都算不错,这才放心向院东的地里行去。

      郭管家正带着人在东侧的地边挖地基,准备按照她昨日给的图纸,在那里盖一栋能养十头猪的猪圈和二百只鸡的鸡舍,还有三间能住人的小房子。这个位置,也是木艾多次修改最后决定的。按村子里的习惯,猪圈通常都是建在大门两侧或者屋后,可是,她却接受不了这样的习惯,特别是第三进院子是她打算夏天消暑常住的地方,真在旁边盖了猪圈,她只怕会天天闻臭味。几经考虑,想着稻田和菜地也都需要人看守,干脆就都建在地边儿了,鸡舍也建在一处,以后还可以围一块草地放养。

      郭管家看见夫人来了,连忙赶了过来,行礼问好,细细的把进度说了一下,木艾只听着却没有多说什么。半月前,郭管家来问翻地时要撒什么肥料,是不是要到村里买几车。她一下子猛住了,张口就说了一句,“种地还要上肥吗?”话一出口,看着郭管家错愕的样子,她突然很沮丧,要知道她小时候除了偶尔跟在爷爷奶奶身后去田里掰几棒青包谷之外,根本没有亲手种过地,空间里更是撒上种子就万事无忧,作物不生虫,不得病,也不用肥料,所以,她一直没有想起这个问题。此时她才惊觉,她真的是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种田要上肥居然都没弄懂,还种什么地啊。春分察言观色,知道夫人钻了牛角尖儿,想了一想,提议说温伯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应该很有经验,可以请他来问问。结果老头儿还真是行家,说的头头是道,牛粪、马粪、猪粪等等,各有不同用处,听得木艾头晕,索性派了他协助郭淮一起准备肥料之事,这才解决了自家八亩地的底肥问题。以后,家里的两匹马、一头牛,甚至将要喂养的猪、鸡,产出的粪便都按老头的要求处理。温伯得了夫人信任,简直精神抖擞,腿脚也利索,门房里只要没事,就常往地里跑,也确实给郭淮出了不少好主意。

      木艾消沉了几天,只得安慰自己,她不会种地,但是,她可以学,经验都是积累的,况且她手下还有一群能干的帮手呢。

      四处转了一圈儿,也到了午饭时候了,木艾吩咐收了工,领着一群人回了府,又去大厨房看了看大伙儿的午饭,嘱咐郭婶别舍不得粮食和肉,最近都是出力的活计,一定让所有人都吃饱了,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等到了第二日,木艾换了套耐脏也方便干活儿的黛色布衣裙,用青布帕子包了头发,吩咐春分做好记录,开始指挥夏至、秋分、冬至一起动手把稻种捞出来,控了控水,然后分装在麻布袋子里,平放在木头地板上。强制守了一夜的清风明月回去歇息,然后开始亲自添柴烧地热,时刻保持地板上四十度的热度,两个时辰翻一下袋子,用从城里特意订做的喷水铜壶浇一遍水。吃住也都在旁边的内室里解决,春分跟着睡在外间。秋分等三个人除了照料好木艾的吃住,也偶尔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就这样,虽然只过了短短一天,主仆无人都明显有些憔悴。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开始育秧

      木艾试着打开一个袋子查看,惊奇的发现,稻种上部顶出来一个白【创建和谐家园】嫩,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的小芽儿来,春分几人都很高兴,夏至甚至开心的跳了起来。木艾心情也不错,这是她在没有浇一点灵水,没作弊的情况下,辛苦照料得到的成果,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吩咐秋分做了一桌好菜,几个人饱饱的吃了一顿,又精心照料一晚不提。第二日日头上了山顶,温新就和郭管家带着家里所有人,一起动手,把油毡棚子打开,每个地块儿里面都浇了一遍透水,隔着一层草席又开始铺上两指厚的特殊土壤,这土壤是木艾委托肖恒在去年种豆的人家地里买来的富含大量氮元素的土壤,能给秧苗提供足量的养分。忙完这些,太阳也升到了正中,此时正是阴历三月下旬,按阳历算也应该是四月中左右,木艾估计着温度怎么也有十五度以上了。赶忙挑了几个干活细的人把稻种分成了六十份,要他们把种子均匀的撒了下去,剩下的人也不能闲着,在种子上又盖了一层土,只是这次稍薄些,还不到一指厚,透透的浇了一遍温水,然后又把棚子掩盖严实了。足足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总算都种了下去。

      以后的半个月里,木艾一天几次的往秧田跑,查看情况,春分跟着详细记录长势,浇水次数等等。而每个正午,木艾都会亲自带人把棚子从中间拨开一米宽的缝隙,让秧苗晒上一个时辰的太阳,两侧有油毡遮挡凉风,虽然棚里温度必然降下来,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阳光和温度不能兼顾,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之策。

      就这样,受了自家主母的影响,全府人都跟着紧张起来,对待这一亩秧苗就像照料稀世珍宝一样,郭淮特意安排了人手晚上轮流看护,生怕不小心被山上的野兽糟蹋了。这一日晌午,木艾正在秧田查看,清风跑来报信儿,说是几位族老和连富村长上门来了。

      木艾连忙赶了回去,让人重新换过了茶水点心,客套了几句,连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了来意,她才突然想起,这一阵子把全部心力都投在了秧田上,居然把乔迁宴上答应乡亲们教他们种地瓜和葵花籽的事忘记了。

      好再有空间【创建和谐家园】,节气也不太晚,一切都还来得及。她连忙编了篇说辞,郑重告诉几位族老,说是地瓜模子已经下地了,只等半月后,地瓜苗长到四寸高时,就可以让人来拉走栽种了,至于葵花籽更简单,下地之前用温水泡上几个时辰,挖坑儿种下去就好了。

      为了补偿自己的失误,木艾又主动提出了姜蒜的种植,族老们本来还只对地瓜和瓜子上心,没有把她说的姜蒜当回事,但是,此时听说姜蒜是做菜的调料,价格比那两样更贵,就有些动心。

      木艾趁机留了几个人吃饭,菜色当然都是加了姜蒜的,几位老爷子立即痛快同意了下来,开始热情的夸赞她聪明有本事,木艾笑着谦虚两句,等着他们的下文,果然,没几句话,连富开始询问木艾和老太太的那几亩田地准备种些什么?

      当然不能说实话,半真半假的告诉他们,因为种植地瓜和瓜子极为成功,所以肖恒就把一些以前搜寻到的新种子委托给她,让她试着种植看看。几个族老毕竟年纪大了,做事力求稳妥,想着新种子还没个准头,而地瓜、葵花籽和姜蒜,却是已经试种成功了,他们刚刚也都尝过了味道,是实实在在能赚银子的东西,也就不再探问了。

      木艾突然想起,乡亲们都是第一年种植,如果是各种各家的,每家人都需要同时种植四种新作物,不一定能照料得过来,不如村里统一种植,方便分配人手,也方便管理。把这想法跟几位老爷子一说,得到他们的一致赞成,当下在酒桌上就讨论起如何分配来,最后决定拿出村里一半的土地种植新作物,五十亩地瓜,十亩葵花籽,三十亩姜蒜。

      木艾被结结实实唬了一大跳,她以为顶多十亩也就不错了,没想到族老们这么有魄力,也顾不得什么礼数,连忙打断话头,一脸遗憾加愧疚的说明没有那么多种子。几位老爷子也都知道她去年只种了一亩地,又卖给肖恒许多,种子恐怕真的不多,就都有些泄气,眉头也皱了起来。

      木艾就心软犯了老毛病,见不得老人作难。说不得要帮忙想办法,最后提出建议,葵花籽比较出息,可以种上十亩,地瓜也勉强够种五亩,姜蒜因为耗费种子太多,就只能种两亩了。如此算来总共也有十七亩地,不算少了,而且,今年自家留了种,明年再多种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如今,这几样东西都是百花国独一份,银钱一定不会少赚。听了她的劝慰,老爷子们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也就不再计较了,转而询问她能不能派人指导一下,木艾当然第一时间把二牛推出来了。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十分清楚,那一亩试验田基本上都是二牛在照料,她只负责浇水和种下去而已。

      老爷子们也很满意,二牛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孩子,让他给乡亲们帮帮忙还是很容易的。事情都解决了,木艾又让秋分给上了两个新菜,招呼几个老爷子放心吃喝起来…

      待送了几个人出门后,木艾吩咐春分去库里取了一些东西,又让夏至把郭婶和三个小丫头叫到了小厅。几个人都是第一次进主母的院子,郭婶还好,目不斜视,十分规矩的垂首站在那里,几个小丫头却明显掩不住脸上的好奇之色,又都知道夫人脾气好,笑嘻嘻的四处打量。木艾也不介意,请郭婶在左手边的椅子上坐了,把族老们刚才的话慢慢说了一遍给她听,然后柔声问道,“郭婶,你平日里和村中的媳妇们儿闲话,听到过她们议论咱家地里的事吗?”

      正文 第五十五章 闲话家常

      郭婶仔细想了想,说道,“回夫人,半个月前,咱们府上把地整好以后,村西的胖婶问过我几句,我把话岔开了什么都没说,咱们府上的规矩我是记得清的。后来,就没再听人说过。”

      木艾看出她有一些紧张,微微一笑,安抚的说道,“郭婶,我知道你们都懂规矩,我平日是个不爱理事的,也不愿和人多打交道,这府里多亏你们夫妻二人操劳,我心里有数。今日找你来,也没什么事交代。只是看着天气暖了,就想着郭婶有闲暇之时,不必拘束在府里,也领着小丫头们常到熟识的人家走走,或者去河边洗洗衣,听听村里的新鲜事。有关心咱们府上的乡亲,也给她们讲讲肖大爷托付咱们府上今年试种的新种子。这人都是天生好奇,咱们不说,大伙儿就都觉得神秘,真说给她们听,可能又觉得无趣了。懂吗?”

      郭婶毕竟年岁要大些,几个小丫头还在疑惑眨眼之时,她却早已听得明白。夫人这是又要种些新鲜吃食,碍于寡居的身份,不想太招人眼,只得托庇于肖府的名头。这几天白送村里许多种子,带着村里人一起种植,到时候乡亲们都赚了银钱,自家府上以后有个困难,村里人也会帮忙。这样想着,就为她一个女子却要如此耗费心力支撑一个府邸,担负十几口人的生计而心疼起来。于是,连忙站起,低头行礼,答道,“夫人,这件事,你就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几个小丫头我也会看顾好的。”

      木艾笑着虚扶她起来,“郭婶,不必多礼,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办砸了也没什么,只不过,咱们府上才建成几月,根基尚浅,和乡亲们相处好了总是好事。你的性子开朗,也容易被村里的女人们喜欢,就代我多费些心吧。”

      “是,夫人。”

      木艾喝了口茶水,看着三个小丫头被夏至带着在窗边儿小桌上吃点心,小青性子活泼,拿块点心几口就吃下肚儿了,小苗小安却更懂事安静些,动作斯文的小口吃着,偶尔扭头注意着倾听这边的动静…

      “郭婶,你把这几个孩子照看的很好,她们比刚来府上时要水灵多了。十一二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食上别亏待了她们,有什么重活让郭叔安排阿大他们几个干,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们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娇娇女呢。”木艾让春分把她手边的蛋糕给几个小丫头端过去,看着小安站起来双手接了,满意的点点头,这个丫头礼仪规矩上倒是不错半分,也够伶俐,多观察一段时日,也许以后会是个春分这样的好帮手。

      郭婶眼里有一瞬黯淡,显然是想起了以前那段落难的日子,但是又马上亮了起来,“我不是说好话奉承夫人,咱们府里这些人大半都是经过大难的,不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也差不多。就说我们一家三口,去年发水,除了人逃出来之外,什么都被大水冲跑了,家里的几亩田也变成了汪洋一片。我家那口子因为读过两年书,死硬着不肯【创建和谐家园】为奴,结果心火加上风寒病得不醒人事,原本的亲朋哪个也找不到,我为了给他求医问药,拼着让他怨一辈子,做主卖了一家三口,得了二两银才勉强把他救活。许是我们前世积了什么德,被夫人带了回来,穿得暖吃得饱,不挨打骂,日子过得比没遭难以前还好,夫人待我们的恩德我们就是一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

      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起身跪在了木艾面前,屋里人的丫头们都听见了她的话,连同春分她们四个,都跟着跪了下来给木艾磕头。

      木艾连忙放下茶杯,把郭婶扶了起来,在她心里,这些人给她做事,她让他们吃饱穿暖,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她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她这样的行为就是仁善的极致了。看样子要和这个时空的思想接轨,她还需要适应很多年。把郭婶按坐在椅子上,木艾回身笑嗔的瞪了春分她们几个一眼,“郭婶不常在我身边也就算了,你们天天在我跟前转,还跟着凑什么热闹,不知道我不喜欢别人下跪啊。好了,还不把东西端来。”

      春分笑着应了,带着夏至转身进了里间,抱出几匹颜色素淡的棉布和一匣子色彩鲜艳的绣线,还有一个盖了红布的托盘。木艾拿过一匹纯白色的棉布,仔细摸了摸,很是柔软细密。随手递给郭婶,“郭婶,你们都知道,咱们府上底子薄,什么都需要一点点积累。你们都是空手进府的,衣物饰品方面肯定不多。这些棉布,是年前收的年礼,我看着柔软细密,极适合做里衣,你把这几匹布和绣线拿回去,闲时就教导几个小丫头学学女红,都给自己做两套留着换洗。”

      “夫人,这…这布料太好了,您留着让冬至姑娘给您做里衣吧,给我们用就太白瞎了。”郭婶只摸了一下,就知道这布料是好东西,连忙推辞,她们都是奴仆,怎么能拿这么好的料子做里衣呢。

      木艾把布料推回她手里,说道,“什么白瞎不白瞎的,哪个女子都要有几套好的里衣,毕竟是贴身的东西。你不用惦记我,冬至给我做的都有十几套了。”

      郭婶只好拿着,爱不释手的轻轻摸着,小青忍不住也凑过来伸手想要摸摸,被她嗔怒得拍开了,小丫头怪模怪样的吐吐舌头,惹得木艾笑起来,扭头示意夏至拿过方盘,说道,“咱们府里,连我都算上,一共才九个女子。我是不喜欢戴这些饰物,难免就忘记给你们添置,今日一并都给你们补齐了吧。”说着,揭起红布,露出盘子里的八套银首饰,这本就是肖恒送来留给她打赏下人的,她一直没倒出功夫来,今日索性一起办了。八套首饰八种花色,耳坠儿、簪子、戒指、手镯俱全。除了春分,其他人都被吸引住了目光,是女人就都喜欢首饰,她们平日里都是用乌木钗挽发,耳坠儿手镯都没有,今日夫人一次就给她们置全了,当真是喜出望外,夏至目光灼灼的盯着那套芙蓉花色的,笑得眉眼弯弯,抬头见夫人一脸笑意,才发觉自己太财迷了,羞得转身躲到秋分后面。

      ÕýÎÄ µÚÎåÊ®ÁùÕÂ ãØ¸®²åÑíæ

      郭婶放下了手里的布匹,带头站了起来,“夫人,咱们府里平日吃穿用度就是上好的了,一般殷实的人家都未必比我们这些人吃得好,我们几个又不能下地给夫人出力,只能做些轻巧活计,实在担不起夫人厚赏。”

      秋分她们几个也跟着附和,木艾也不理她们的话,让春分端着挨个人挑一副,笑着反驳道,“谁说你们就没干多少活了,我心里有数,你们如果不洗衣服,不做饭,那他们下地的人穿什么吃什么。这些暂且不说,你们身上连件首饰都没有,出了门,别人还以为我们府上穷得揭不开锅了呢。都按自己喜欢的拿,等府里以后富庶起来,你们带金簪的那天都有,那时,你们就看不上这破银簪了。”

      夏至听了夫人如此说,第一个把那套芙蓉的拿到手里,笑着跪下谢赏,声音清脆悦耳,处处透着喜兴。其他人也纷纷拿了一套跟着跪下谢赏。

      木艾无奈的又扶了她们一次,懊恼的说,“以后给你们东西的时候多着呢,你们每次都跪,我只是扶你们都会累到,以后记着少跪吧。”

      “是,夫人。”众人都喜笑颜开的大声应下了。木艾又和她们说了几句闲话,就吩咐散了,转身回了内室。

      舒服的靠在床上,一边吃着葡萄,一边用心神在空间里继续练习剥稻粒,算算时间,她这样练习也有一个月了,虽然离她的目标还有很远,但是,成效也算很显著了。现在已经可以每日照常做事,身体外面还可以保持着灵气罩不散,空间里面照样飞快的剥着稻粒,可谓一心三用,样样不耽误,她相信长久下去,她一定会大有收获。心念一动,空间里的一本书就出现在小厅的角落,再一动,又瞬间收了回来。随心所欲收放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十米了,好奇心一起,试着用灵力甩个小石子出去,桌子上的花瓶嘭的一声被砸碎了。

      木艾也没想到她随便一扔,力道会如此之大,被吓得呆了呆,但是转念一想,又立刻高兴起来,这是不是就表示,她除了灵气罩自保之外,又多了一样攻击的能?。

      去年冬天时,她偶然发现灵气罩可以外放到身体外面一米方圆,并且能挡住树上掉下的枯枝。这让她心里有了底气,起码经过练习,关键时刻她也能有自保的本事了。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时候她又觉得有危险时只能躲着,让人有些气闷,如果能够痛快反击就好了。如今这样算是梦想成真了吗?

      木艾越想越开心,四处看了几眼,打算一鼓作气,再找个目标试试,可惜,夏至冬至秋分听见动静,一窝蜂似的跑了进来,让她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随口扯了个借口掩饰了花瓶碎掉的原因,然后赶紧躲回房里继续干劲十足的练习剥稻壳去了。

      空间里栽种的地瓜和姜蒜,除了预备留种的,其它的都被木艾全拿了出来,姜蒜好办,分出村里要用的那份,剩下的过几日插秧时一起拉到小庄上,种地里就行了。地瓜却有些麻烦,需要提前育秧。郭淮带人又紧急赶制了五个棚子出来,除了春分需要继续做记录之外,夏至秋分几个也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拿着刀开始按照芽眼分地瓜模子,等棚子一建好,就把这些模子,紧密的摆在里面,盖上沙土,浇上灵水,然后就静等出苗了。

      这样又过了几天,六十个棚子里的水稻秧苗已经长出第四片叶了,木艾就吩咐这半月来专管秧田的木五,把所有的油毡布都撤了下来,让秧苗昼夜都曝露在空气里,以便适应外界气温。众人小心翼翼的看护着,直到第五片叶长出,木艾吩咐郭婶做了两个好菜,阿大他们都吃得饱饱的。第二日太阳刚刚露出山顶,就起了一棚子的秧苗抬着去了水田那边。按照木艾的想法,她是想要亲自跳下去示范插秧的,可是碍于这个时空的礼法规矩,她一个女子是不能有半点衣着不整的,于是只能站在田埂上解说,心里免不得就有些急躁。郭淮知道夫人对这块地的重视程度,所以第一个赤脚跳到已经沁了五六日水的稀泥地里,忍耐着脚下的寒凉,左手托着一块秧苗,右手小心翼翼的掰了两棵下来,插到了泥里一寸的深度,试着抬起手,看着秧苗没有飘起来,他就一脸喜色的看向地边。木艾连声夸赞,比划着让他腿间跨着一垄,可以挨排插三垄,郭淮又照着做了,然后向前估摸着六七寸的距离再插两棵,就这样慢慢手里有了准头儿,速度也快了起来。阿大他们看了一会儿,不觉得太难,也陆续下了田里有样学样的插了起来。七个人每人三垄,很快一亩地就插好了,虽然秧苗有些歪歪扭扭的,但是以第一次插秧来说,还算不错了。

      众人也都熟练了,等清风明月抬了第二批的秧苗来,就开始继续忙碌了。木艾看着四周都是自己府里人,就偷偷挽了袖子,把手插到田底想要试下地温,结果弄了一胳膊的泥,春分连忙把手里的笔本仔细的放在一个小布袋子里,然后,拿了帕子给木艾擦拭干净。木艾微微皱了眉,不试不知道,这田里三寸以上地温还算温和,应该有五六度左右,可是三寸以下就有些寒凉了,看着在不远处干得热火朝天的几个人,回身吩咐夏至,“夏至,你回去告诉郭婶,多烧几锅热水,中午下田的人回去要先用热水泡脚,另外,再备一坛酒,给大伙都喝一碗,去去寒气。”

      “是,夫人。”夏至正一脸兴奋的帮忙运送秧苗,听了木艾吩咐,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儿,却忘记了手上沾了泥巴,立刻变成了一只小花猫,她又是急性子,没等春分几人提醒她,就一溜烟儿的跑回去送信了,留下无良的主仆几人笑得肚子疼。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一上午的功夫,四亩地就插完了,众人回了府,互相打趣着用热水洗了脚,吃饭时又喝了一碗包谷酒,全身从里到外就都变得热辣辣的,没有了半点冰凉的感觉。郭淮怕耽误下午的活计,撵了他们去歇息,自己一时酒意有些上涌,也想找个地方眯一会儿。没想到,温伯来报,说是王老爷子家的二公子来拜访。他就是一愣,自家主子是个寡居女子,村里的男人们历来知道避嫌,又是都是让自家女人出面,怎么这一位还主动上门来了。仔细一想,他才想起来,王老爷子年前托付照顾的药草还在夫人院子里呢,他一定是搬药草来了。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南山田边

      郭淮笑着迎了二牛进来,亲自陪着他在正屋大厅喝茶。等着木艾出来接待之后,郭淮就恭敬的站在左侧,低头听两人谈话,偶尔回答几句夫人的问话。二牛却不是如他所猜测一样,而是为了村里的那些地瓜秧而来。原来族老们郑重托了他领着大伙儿种植新物种,他又是个认真负责的性子,就上门来想要看看秧苗长多大了。木艾和二牛交情深厚,一起卖米进城,他又知道她身怀秘术,按理算是亲近之人了,她有心想多聊几句,但二牛一直微垂着头,偶尔抬头说话,只要她一看过去,就又飞快低下去,十分尴尬别扭。木艾只得草草问了几句王老爷子的近况,就吩咐郭淮带他去了后面实验田,看了看那几棚已经长得有三寸多高的地瓜秧,郭淮做事圆融周全,笑说三日后的早晨他会带人帮忙运到地头儿去,二牛憨笑着谢了。

      两个人又说几句闲话,看看将尽午时末了,郭淮也不能歇息,该领人去南山下接着给那二亩水田插秧了,索性邀请二牛一起去看热闹。二牛去年就帮忙照料试验田,知道木艾要种的一定是很新奇的东西,两家离的又不远,这块地里又是搭棚子,又是浇水的,他常想过来看看,但是,又怕让人误会他在打探什么,也就忍着没有来,此时,郭淮约他去插秧,正合他心意,于是两人到府门口汇合了阿大他们一起抬着秧苗去了南山下。

      四月末,正是冬小麦将要收获之前,做最后田间管理的时候,南山下的地里,村民们都在忙碌着,远远看见七八个人抬着一些绿苗走过来,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就都奔过来看新奇。木艾的大院子本来就建在村子角落,两面靠山,平日里,很少有人经过她那片田地,所以这一个月来,她们府里折腾着育秧、整地、插秧,村里人大多都是不知道的,有些心急着种地瓜的人,虽偶尔听闻,知道不是地瓜之后也没太在意,此时,乡亲们看着众人把小青苗【创建和谐家园】泥水里,都纷纷议论起来,这个说,“这不是胡闹吗,地里水这么多,青苗能活吗?”那个反驳说,“这也不见得,仙夫人去年不也是在六月里开种,九月照样收了好东西吗?”

      阿大他们上午插好四亩田,已经算是熟手了,郭淮也没什么可指挥的。平日里,木艾给乡亲们送个年礼、买个东西这些需要和村民们打交道的事情都是交代他去做,所以和这些乡亲也混个脸熟,一圈寒暄客套下来,就有那年纪相当的问道,“郭兄弟,仙夫人这是又种的什么好东西啊,这么奇怪的种法,大伙儿都是第一次见啊!”

      说话这人叫李贵,是村头儿的李二爷家的大儿子,在村子里的同辈人中算是出挑的,田地伺弄的精心,又会一手木匠活儿,农闲时常给十里八村的打些家什,日子过得在村里算宽裕的。

      郭淮回身看了看众人脸上也都是一副疑惑的神色,他心头突然一动,以前做秀才时,每日就想着考功名光宗耀祖、为天下百姓做实事,没想到,到头来一事无成,孩子媳妇都跟着他吃苦,一场大水又把他彻底打倒在地,变成了奴仆,他也不是没有怨恨过,现实太残酷,上天对他太不公。等时间久了,他被木艾任命为大管家,渐渐找到了一些运筹帷幄的感觉。而此时,这些村民求知的眼神,让他彻底明白过来了。夫人说过,这稻苗长大了,会是一种粮食,能让天下老百姓吃饱的粮食,那么他现在做的事,只要做成了,不也同样是为天下百姓做了件大大的实事吗?想到这里他心中豁然开朗,不顾众人异样的眼神大笑出声。

      李贵和旁边的人互相看看,眼里慢慢就添了一丝恼怒,沉声问道,“郭管家,我问的话很好笑吗,还是我们大伙儿有什么让你可嘲笑的?”

      郭淮知道让他们误会了,连忙做了一个罗圈儿揖,嘴里赔着不是,“各位乡亲,对不住了,对不住了。我发笑不是因为李兄弟的话,实在是因为我长久以来没有想通的事,今日突然被李兄弟点醒了,心里实在畅快,就笑了起来。”

      说着郑重对着李贵施了一礼,说道,“李兄弟,今日真是要谢谢你点醒我,哪日有闲我郭淮一定请你喝酒。”

      农村人都是直脾气,很少有得理不让人的时候,李贵见他如此郑重道歉,心里的恼意立刻散了,甚至微微为自己刚才的小题大做羞愧,连忙扶起他,说道,“郭兄弟,刚才也是我多心了。不知道你想到了别的事情。”

      郭淮怕他追问他想到什么,不着痕迹的开口岔开话题,“刚才大伙儿问,这是什么苗,怎么种在水里,说实在的,我也不太清楚。去年我家夫人不是用从南方带回的种子,种了地瓜和瓜子出来嘛,后来卖了给我们舅老爷,也就是城里仙客楼的老板,这些事大伙儿也都是知道的吧?”

      众人都点了点头,当时,因为村里人都在工地上做过活,仙夫人很大方的把宗祠的乔迁宴一起都办了,全村人都被请去吃席,他们当然也都在场。

      郭淮笑着接下去,“肖大老爷自从得了地瓜,酒楼生意就红火起来,于是,他一时兴起又派人去南方,找了一些新种子,也给我们府上送了些过来,礼尚往来嘛,他每隔几日都派人来看看,指点一下,说是,两边一起种,都记下伺弄的细节,到时看看产量有什么不同。这不,水里种青苗,我们府里人也都觉着新奇呢!”

      “噢,是这么回事啊!”大伙都点点头,郭淮趁势又说,“我们夫人常说,在咱们村里落脚,没少受大伙照料。这次又试种新东西,也担心怕种不成,不能冒冒失失让大伙儿跟着种,万一误了一年的收成就不好了。大伙儿先种一年地瓜稳当赚些银钱,如果这些再种成了,大伙明年想种也不迟。总之,乡亲们日子过的好了,我们夫人也高兴。”

      李贵在这群人里有些威信,听郭淮如此说,连忙带头说道,“郭兄弟客套了,大伙儿心里都清楚,仙夫人从来咱们村里,就没亏待过我们,建房子给工钱,过年也给送肉送点心,今年又带着我们种地瓜啥的,等秋天万一真多进些银钱,大伙儿就更不知道怎么感谢夫人好了。”

      郭淮朗声笑了起来,“好了,好了,李兄弟,大伙儿都是一个村的,可别计较这么清楚。咱么再客套下去都成酸秀才了。”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种植笔录

      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平日里村里人互相见到,除非是年纪大的长辈需要行礼,剩下的都是点头打个招呼就好了。这么施礼客套还真是少,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慢慢对那个大院里的夫人产生了一种敬畏,说话间不自觉就带上了谦卑,要细究起这种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从她建造宅院开始的,也许是从她种出地瓜卖了大价钱开始的,也许是从她答应白送种子开始的,也许是从听说她又种了新东西开始的…总之,他们凭借庄稼人特有的狡黠直觉,心底里隐隐意识到了那个女子不是普通人。

      一群人围着说了些闲话,郭淮偶尔插上几句,城里地瓜和瓜子卖的多好,秋天能进不少银钱之类的话,哄得众人都很高兴。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田里的稻秧也插完了,太阳也到了西山顶,大伙儿一起边说笑边回了村里…

      第二日一早,肖恒派来的人就到了,赶了一溜儿六七辆马车,每个马车里都装了几层隔板,以便能多装些,又避免了互相挤压折断秧苗。肖富是带队的管事,被请进了院子和木艾回话。木艾和他很熟悉,也不拘束,笑着随口问了句,什么时候把他调去当小庄管事了。肖富却支吾了两句,半天没说出个理由来。木艾立刻想到,这其中可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她当然懂得,知道越多麻烦越多的道理,于是赶忙岔开了话题,问了些酒楼生意,稻田整理方面的琐碎之事。然后借口秧苗出田不可久等,就打发他忙去了,郭淮留了做活精细的木三和力气大的阿大在家,以备主子有事时使唤,剩下的人,他都带着去了小庄那里,他们还要继续充当先生,教授庄户们插秧。每个人本性里都有点好为人师的小爱好,被带去的人都很高兴。木三本就是个做事细致内敛的人,自从习了字,学了算学,读了几本游记和史书,眼界就更开阔了,当然不会介意这点儿事情。阿大性子憨直,觉得管家不带他去是嫌他手脚笨拙了,神色就有些蔫头耷脑,结果被木三几句话劝了过来。他听说,管家留他在家是因为他力气大,万一府上有事,靠他保护夫人呢,马上就高兴起来,咧着嘴笑个不停,时不时的给木三显示一下他早就长回来的肌肉,吹嘘着他搬起过多重的石头,听得木三哭笑不得。等到夏至来传话,说夫人找他们两个帮忙种植新蔬菜,阿大欢喜得立刻跳了起来,拉着木三就往二门冲,害得夏至在后面喊,不是院子里,是去秧田那边。

      木艾刚才把柿子、茄子、黄瓜、豆角还有答应族老们的葵花种子拿出来,分别放在器皿里用灵泉水里浸泡,因为她一心扑在稻秧上,连带着地瓜还有这些蔬菜现育苗在时间上都有些来不及了,只好动用空间泉水加速种子发育。

      她指挥阿大和木三把昨天拔了的棚子重新恢复了十个,把草席底下压实的土重新细细翻了一遍,又浇了透水,等待明天种子发了芽就可以种下去了。正忙碌的时候,木五带着马车又回来拉了一趟秧苗,小庄那边的庄户有些忙乱,郭淮让他捎话儿回来说想在那边住两晚,等秧苗都插完了再回来,这样也省下了来回奔波的辛苦。木艾点头,吩咐他告诉郭淮不必惦记府里,这几天没什么大活计要做。木五应声去了。

      第二日,木艾带着春分她们把已经冒了白芽的种子播到地里时,又来了马车拉秧苗,木艾也不多问,让木三跟着招呼去了。刚吃过午饭,肖恒居然赶着马车来了。

      木艾急忙让秋分去给他准备些吃食,然后请他到大厅坐了说话。问了几句丽娘和孩子之类的闲话,肖恒才吞吞吐吐的说明了来意,“妹子,为兄也不瞒你,今日我来,是想要借一样东西的。”

      木艾听了就是一笑,说道,“大哥,我库房里的大半东西都是你送来的,你要用什么,直接派人来说一声就好,城里那么忙,还特意跑这一趟。”

      “不是,”肖恒微微有些脸红,低头喝了口茶,鼓起勇气继续说道,“妹子你也知道,小庄那边正在忙着插秧,我府上的张先生,就是上次你建房时,我带着来过一次的那位先生,他想要知道这秧苗是怎么种出来的,所以,我想借…想借笔录看看。”

      木艾扭头看了眼春分,春分立刻从她身侧背的布包里拿出一本笔录来,看着纸张和墨迹都很新。以前记录时都是想起什么就让她记什么,书稿木艾也看过几次,很是凌乱繁杂,而此时拿出来的却是整齐干净的,显然这丫头一定是昨晚熬夜抄录好了。赞许的冲她点点头,想着一会儿要给些奖励,这么好的助手让她省了多少心力。

      接过了春分手里的本子,木艾直接放到了肖恒手里,笑着劝慰他,“大哥,你还记得我曾说过,我是个寡居之人,是不好出什么风头的,所以,和大哥一起种这稻米,就是为了能让百姓们都吃上新粮食的同时,我也能过平静日子。从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不想得封赏不想出风头。所以,大哥不必觉得是抢了我的功劳,抢了我的心血。反倒是大哥,在这件事情上一定担了很多风险,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对于那些阴私龌龊的肮脏事也是知道些的。小庄上突然换了管事,恐怕就是有了什么问题,我也帮不上忙,也就不多问了。我啊,就精心些伺弄好这些稻子,记下种植的详细方法,备着以后传授给百姓们用就是我能尽的最大努力了。你说呢,大哥?”

      肖恒紧紧握着手里的笔录,一脸激动的看着她,“妹子,是大哥心窄了,多亏了妹子这一席话,要不然,大哥险些误了百姓们的大事。”

      这时,秋分端了热腾腾的馄饨和酥饼从门外走了进来,木艾起身笑着接过放到肖恒眼前,“大哥,你一定没吃午饭呢吧,快来尝尝,这是秋分新琢磨出来的两样点心。”

      正文 第五十九章 产量问题

      “噢,是吗?那我可要尝尝,酒楼里这个月的新菜色还没定呢,如果食材不难找,就定这两样也好。”肖恒边说边在夏至的服侍下洗了手,坐到桌边。抬手舀了一个小巧的馄饨吃下去,细细品尝,面香混着韭菜和虾仁的特殊味道,真真不是一个“鲜”字就能形容的了的,他高兴的立即点头说好,又用筷子夹了一个金黄的小饼咬了一口,没想到又酥又脆,他连忙用左手接着掉下来的碎渣,惊喜的说道,“秋分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这两样点心一定会在一天之内风靡全城的,这个月酒楼进项如果再涨了,我一定封个大红包给你。”

      秋分被夸的连耳根儿都红了,手里绞着雪白的帕子,小声说道,“都是夫人教我的,我只不过是动手出力,换了谁都能做出来的。”

      木艾知道她性子温柔,又常在厨房忙碌,所以不善言辞,就出言替她解围,“有功劳就要赏,这是你应得的,有什么好害羞的。不只是秋分,这一阵春种,你们几个都跟着我累坏了,晚上吃过饭得了空闲,都去库房挑块料子做套新衣裙穿吧。”

      春分几个连忙笑着行礼道谢。木艾打发她们下去了,一边在陶锅里舀了一勺馄饨添在肖恒碗里一边说道,“大哥,笔录的事,你以后不用为难,每记完一月,我就让人给你送府里去。另外,我昨夜突然想起来一事,觉得应该是好事,所以想跟大哥说说。”

      “什么事?”肖恒停下筷子,看着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3: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