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命运的抉择作者:黑色柳丁》-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清流?都到那个所谓的‘市民议会’大放厥词去了吧!东林党和复社的那些人不是一直叫嚷着要‘公论付之言官’。这下他们可满意了个个都成了‘言官’,可以天天发表他们的高论。要不就象我们的钱尚书那样立于高堂之上。”坐在窗口旁的男子以嘲弄的语气说道。

        “就别提那些个酸儒了。那女人抛了根骨头给他们,他们就高兴得直摇尾巴。大概连自己姓什么都快忘了。变着法儿的给那女人歌功颂德。都快把她吹上天了。还说她是什么岳武穆转世。我看她是曹孟德转世才差不多。整个就是辖天子以令诸侯!唐王监国都快两个月了却还没登基。成何体统!”

        “怎么?苏大人很希望唐王快点登基吗?别说是那些酸儒,就连你苏大学士也不是被沈犹龙给架出了绍兴城。连反抗都不敢!”

        “黄大人,你也很英勇啊。不是也被‘请’到了南京?彼此彼此啊。”苏观生冷哼道。自从被请到南京后他依然在翰林院里拥有了一个职位。但对他来说这虚职没什么意思。况且在南京他还要天天提心吊胆着过日子。生怕粤党就此发难来翻他的老帐。

        “你!”黄道周脸涨得通红不禁站起身来就要反驳。这些日子作为户部尚书的他已经受够了窝囊气。虽然他在名义上还是户部尚书。但现在户部的事宜都由新来的户部左侍郎罗胜管。想起这个广东蛮子黄道周就一肚子的火。想想自己多少年的寒窗苦读才拥有现在的地位。可一个没有功名,连官话也说不利索的乡巴老竟然也能青云直上做户部侍郎。而且还当着自己的面指手画脚的。这都怪那女人搞的什么新税制。自己读的是圣贤书哪懂得这些东西啊。结果只好眼睁睁的被人架空了。听苏观生这么讽刺自己黄道周立刻就想是只被激怒的公鸡一般跳了起来。

        “两位大人息怒,息怒。两位好歹也算是朝廷命官了。哪象小人这般没权没势。”刚才那个身材矮小的男子连忙劝解道。续而又叹息着说道:“这次朝廷颁布的新税法可把我们这些个小民给害惨了。虽说是取消了人头税。可是朝廷却要按照田地的多少和优劣来收税。可怜小民的那几亩薄田竟然也被划为了‘一等优田’。更可气的是那帮泥腿子还跟着后面一起起哄。这些穷鬼本来就没田地,又去了人头税。倒是便宜了他们。”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也跟着附和起来。咒骂起税官营私舞弊将他们的“薄田”划成优田或是将他们田地的数目多报。当然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那些田究竟是薄田还是优田。

        “周员外,朝廷不是宣布地主的土地税可以转嫁一部分给佃农吗?”黄道周不解的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啊。那女人规定朝廷只认押租制和永佃制。其他的租佃方法都被认为有逃税的嫌疑。被查出来的话可是要受重罚的。这不是摆明了要我等被商会吞并嘛。那松江商会已经吞了不少农庄了。再这么下去的话就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而是普天之下莫非商土了。大人可要为小民们做主啊。”说完那周员外带头跪了下来。“是啊,大人一定要为小民们做主啊。”其他地主见状也纷纷跪了下来。

        “荒唐,荒唐。怪不得那女人要把广东的亲信招到南京来原来为的就是这事!老夫可不管了。无论如何都要参这女人一本。就算最后毫无结果。老夫也要让天下人瞧瞧这女人的真面目!”听这些地主这么一说黄道周愤然道。

        “说的好!黄大人有此决心。观生定当支持。不如我再找几个老友一起【创建和谐家园】吧。”苏观生立刻提起了精神。【创建和谐家园】是文官们最喜欢的活动。就算扳不倒对方也能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多么的忠君爱国。

        “是啊,既然那女人断了大家的生路。我们也不能给她好日子过。”说话的这个男人正是总兵李栖凤。但他现在也只是空顶着一个总兵头衔而已。他麾下的4000人马早就被拉到松江整编去了。不过贴身的亲信倒还是有一些的。

        “李将军的意思是?”苏观生听李栖凤恶狠狠的语气不由的吓了一跳。心想这莽夫不会是想做什么过分的事吧。毕竟是个书生说是一回事真要他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了,好了。大家也别争论了。”从屋子的角落中传来了一个沉稳的声音。由于光线荤暗人们并不能看清他的面目。但只要这个声音一响起房间里就立刻安静了下来。那个声音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对付孙露那女人我自有办法。”

        *******************************************************************************

        此刻在孙露自己的官邸中她正仔细的翻阅着手中的文书。这是户部刚交上来的材料。由于战乱致使人户逃亡,田园荒芜,户籍地籍混乱,赋税来源不清。孙露在进入南京后便开始着手整顿江南的户籍和地籍。在史可法的建议下孙露最后还是决定按照明朝本身的制度重新登记《黄册》和《鱼鳞册》,以便扩大和稳定了税源。其中《黄册》的作用是清查户口,掌握纳税户。而《鱼鳞册》则是通过土地丈量、质量评定掌握地籍情况。由于五月内阁这次废除了“人头税”。因此《黄册》的登记目前进展得异常顺利。倒是《鱼鳞册》由于“土地税”的缘故刮了不少人的逆鳞。

        五月内阁在农历五月二十七日颁布了新税制。新的税制以土地税为正税;关税、市税、课税为辅税。此四项为基本税既所谓的“一正三辅”。超出这“基本税”范围的税赋一律要通过议会表决才能通过才能实施。其中“土地税”是在对各地区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勘探后订立固定的税额,此后便不再变更。并且改用米、麦同现金相结合的缴纳方式。这么做有利于调动百姓开垦荒地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的降低官府的收税成本。在“关税”方面五月内阁颁布了关税条例。由于目前明还处于战争时期,因此规定粮食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一律不准向外出口。“市税”是指营业税。从汉代便开始有了。由于以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税收皆以卖方为主缴纳,以示抑制。当今明朝不再抑商,故税收改以买方缴纳,以示对卖方商业行为的鼓励。“课税”是指对盐、铁、酒、烟草四大类的特定税。五月内阁解除盐铁专卖不代表这两项不抽重税。中国历史上亦有不少朝代是只抽税不专卖的。

        新的税制中三个辅税几乎都是针对工商业的。却并没有引起商贾们的不满。相比明朝以前的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反而是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倒是“土地税”让不少人头痛不已。因为在明初,经过黄册和鱼鳞册的创制,整顿了户籍和地籍,使赋税收入有了保证。但行之既久,流弊显现。豪强逃避赋役,官吏受贿浮征,杂派徒增,赋役失率,税收减少。原定黄册10年一造,但到期改造即被任意窜改;田亩与丁口失实;官田与私田相混淆;私田卖田不卖税;丁口与资产,生没增减,含混不清。对上述流弊稽查十分困难。因此要实行土地税就必须查清楚各地户籍和地籍实际情况。江北和湖广地区由于连年的征战无主之地很多。查实起来并不困难。问题就在于江南。这么做必然会触动江南大地主的利益。

        看完报告孙露顺手合上了材料。她面前坐着的这个肤色黝黑年纪稍大的男子眉宇间透着一股沉稳与恭敬的年轻人正是新税制的缔造者。新任户部左侍郎罗胜。也是广东政务院的财政部长,香江商会的大掌柜、孙露的私人管家。不过私下里他还有一个有趣的绰号——“会长的忠犬”。对于别人将自己称为狗罗胜并没显出多大的不满。在他看来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因为在罗胜心目中无论孙露是庄主,会长还是尚书大人。她都是自己的东家。自己必须无条件的忠于东家。这是作为一个帐房的职业操守。在孙露北上勤王的一年多时间里罗胜兢兢业业的为自己东家打点着商会的事宜。并让孙露顺利的成为了超级大地主。虽然孙露的本意并不是如此。这次的“土地税”、“关税”、“市税”的条款也都倾注了罗胜大量的心血。更让孙露钦佩的是香江商会这次递交上来的户籍和地籍都十分清楚毫无隐瞒。罗胜以他自己理解的方式尽心尽力的完成孙露交与的任务。

        孙露满意的看着自己的爱将说道:“新的税法刚刚开始在各地实施,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回大人,目前黄册和鱼鳞册都未统计完毕。估计还要花上几个月才能完全的结束。三个辅税在商会的支持下估计很快就能实施。而人头税的取消使普通百姓对朝廷更加支持。因此黄册的登记很顺利。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鱼鳞册的登记。各地大地主对“土地税”很是不满。包括我们目前的评估方式。他们极力阻饶着商会的并购。再加上满清也刚刚颁布新税制。不少地主都以此为借口大肆抱怨。”罗胜直言不讳道。

        孙露听了罗胜的说辞不禁挑了挑眉毛。目前的状况也在她的意料之中。其实新的“土地税”比起江南以前的田赋要低许多。历来江南都是全国田赋最高的地方。真正让那些地主牙痒痒的是土地的数量。税额再怎么低如果基数过大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况且他们还占了不少的良田盖园子。哼,该吐的早晚会让你们连本带利的吐出来。想到这儿孙露又话锋一转问道:“这些人对土地税可以转嫁一部分给佃农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吗?”

        “回大人,某些地区的地主已经开始陆续的提高地租了。我看应该象广东那样给雇农以自由的身份。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离开原有的东家投靠到我们的商会农场来。这样才能给江南的地主施加真正的压力。”罗胜想了一下说道。续而他又补充道:“不过,朝廷里的不少大臣则认为土地税收得太低了。没办法维持朝廷的运作。”

        低了吗?孙露微微一笑。在21世纪欧美国家中,以国有土地地租为公家大部分收入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了。当然这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的结果。自己现在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收地租。但孙露依然坚持着一条原则既农业是要保护和扶持的产业,而不是用来压榨的产业!

        于是孙露坚定的命令道:“罗大人要结合广东的经验在工作中一定要同商会和部队紧密合作。要积极发动当地的百姓。总之不管发生什么事。目前的一系列措施必须毫无保留的贯彻下去!”

      第五章 第十六节 暗战(二)

        “启奏万岁,臣等五大臣与六部一致建议陛下理应极早登基,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择定七月一十八日登极最宜;倘若七月一十八日过于仓促,可以改为七月三十日…”大殿上史可法认真的念着内阁关于唐王登基的诸多计划。从唐王监国到现在也快两个月了。由于广东方面的政务院接手朝廷的各个部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唐王登基的日子一再的被延后。直到三天前在孙露默许下内阁才开始着手登基事宜。期间当然也有不少的大臣请求唐王尽早登基。但识相的朱聿键每次都以十分谦和的态度表示自己作为藩王只是代理监国,不敢有多余的妄想。这种一再谦让的态度倒是博得了不少大臣的好感。至少没他刚监国时那么反感他。

        坐在龙椅上的朱聿键显得波澜不惊,可在他的心里早就激动异常了。终于能正式登基了!终于能名正言顺的做皇帝了!虽然住进了皇宫,虽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但没有皇帝的名份始终让朱聿键惶恐不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人废掉。直到那女人点了头朱聿键心中的大石头才算落地。当然他十分清楚就算自己正式登基还是要看那女人的脸色,还是要夹着尾巴做皇帝。可这毕竟是大明皇帝的头衔啊!不过朱聿键的心中还有着一丝不安。孙露上次就和他讲过要他签署一份契约。可到现在还没让他签契约。他也没看过契约上的内容。该不会这女人是想要自己在登基后再发诏书将皇位禅让给她吧!想到这点朱聿键猛的一惊,不由的觉得自己后背一阵凉飕飕的。他下意识的看了看下面站着的孙露。此刻孙露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在朱聿键看来却是阴郁无比。

        此时的孙露还不知道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朱聿键在为那份“契约”揣揣不安。出于某种原因她还没有将《乙酉宪诰》交给朱聿键签署。堂上的她正考虑着湖广的战事。从张家玉传来的文书上看,目前的湖广情势很是复杂的。左梦庚部、李自成部如今又加上了湖广巡抚何腾蛟的人马。虽然何腾蛟和九江的袁继咸都已经正式接受了南京的调遣。义勇军也顺利的接收了九江到长沙一线的城池。不过湖广的问题不是是靠简单的军事行动就能解决的。“恩威并重”才是解决正途。幸好中举人出身的张家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很有分寸和技巧。充分体现了“萝卜加大棒”的精髓。希望家玉能在不久的将来给自己带来好消息吧。孙露默默的想到。

        这时堂上响起了朱聿键威严的声音:“爱卿辛苦了。就按爱卿所奏办吧。诸位爱卿,还有本奏吗?没的话就退朝吧。”原来史可法念完奏章了。孙露不禁整了整精神。她可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在朝堂上走神。那份奏折她两天前就已经看过了。这次登基大典按照孙露意思是一切从简。钱谦益也完全按照她的意思拟订了这份奏折。朱聿键当然也没异议。大概是长期被监禁的原因朱聿键本人没有其他藩王的某些陋习。至少他不象朱由崧那样要孙露满世界的找癞蛤蟆做壮阳药。“还算正常人,但朱元璋的子孙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孙露在心里对自己皇帝的评价。无论朱聿键表现得有多顺从孙露都不会放松自己的警惕。养条狗都要防着它咬主人,何况是养个皇帝呢。

        正当众人以为可以退朝时,忽然有人大声说道:“臣有本奏!”孙露回头一看原来是户部尚书黄道周。只见他出列道:“启禀万岁,臣要弹劾宁波军管酷吏冯如琨【创建和谐家园】,虚报田地,滋扰乡里之罪。这是宁波知府朱之葵同十六名乡绅的联名【创建和谐家园】书。”说罢便将奏则连带【创建和谐家园】书一起递交了上去。一时间堂下的大臣们也吓了一跳。军管酷吏?那不是直指兵部尚书孙露嘛。

        朱聿键拿着这份奏折觉得自己就象捧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他看了看一旁的孙露又看了看下面一脸正气的黄道周。还真是不好办啊。就这么驳回黄道周?那其他的大臣会怎么想?况且人家还是证据确凿啊。眼见着朱聿键有些为难时钱谦益连忙出列道:“臣也有本奏,臣要弹劾宁波知府朱之葵诽谤朝廷官吏之罪。”

        “哼,钱尚书你有何证据弹劾老夫。老夫这里可是证据确凿啊。”黄道周冷哼道。关于哪个冯如琨的底细他早已经查清楚了。此人无功名以前不过是市集上一个说书的。整个儿就是个小人。不知靠着什么关系得到了钱谦益赏识被安排到宁波负责登记新的鱼鳞册。仗着有军管会撑腰更本不把原本的宁波知府看在眼里。

        “黄尚书怎知老夫没有证据。”说罢钱谦益也拿出了一份奏折继续说道:“这上面例数了宁波知府朱之葵贪赃枉法。伙同宁波刁民奸商任意窜改黄册和鱼鳞册。致使田亩与丁口失实;官田与私田相混淆从中谋取暴利。请万岁明见。”

        “钱尚书,你这是在翻老帐吗!朝廷早就诏告天下不再追究官吏以前的罪过。”黄道周怒目而视道。

        “老夫只是就事论事。这上面的证据虽然是以前的事。但朝廷这次重新登记黄和鱼鳞册正是为了整顿了户籍和地籍。其间当然会查出以前官吏们的种种贪赃枉法之事。或是没收某些刁民非法占有的官田。由此可见冯如琨只是依法行事罢了。还请万岁明见。”钱谦益不紧不慢的说道。黄道周今天的举措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哼,难道说带着大批官兵闯入民宅也算是依法行事吗?”一旁的苏观生跳出来驳斥道。“你这么偏袒冯如琨等人是何用意。该不会钱尚书同他有什么瓜葛吧。”

        “苏大学士说的是宁波城西的那块地吧。按照鱼鳞册上的记载此地为官田。不知为何上面竟然盖了一户胡姓人家的园子。税官们觉得奇怪才带人到那里勘察的。”说罢钱谦益朝着朱聿键一跪道:“万岁,黄道周所奏均为子虚乌有之事。他们这是栽赃嫁祸。还请万岁就此给个说法。”

        “万岁明见,臣等所言句句属实啊。请万岁明见!”黄道周和苏观生一起跪了下来。紧接着朝堂之上又有四、五个文官跟着跪了下来附和道。如此这架势引得其他的大臣也窃窃私语起来。有的摇头,有的不屑,有的暗自为黄道周等人担心。而兵部右侍郎陈子龙先是扫了一眼自己的老上司史可法。见史可法只是闭目养神着站在一旁。仿佛眼前的事情同他无关。继而陈子龙死死盯住了自己的新上司孙露。此刻的孙露亦是一脸的镇静。“只要眼前这女人一句话黄尚书和苏大学士就会被贬斥吧。”陈子龙暗暗想到。对于自己的这个新上司陈子龙的感情很是复杂。一方面孙露打败了南下的清军救了大明;另一方面这女人却在把持朝政。虽然她所推行的新法又是褒贬不一。但就陈子龙在自己家乡上海所看到的一切让他对朝廷的新法充满信心。这女人究竟是忠?还是奸呢?

        此时的朱聿键双手拿着两份奏则心中不禁苦笑起来。算了,这事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报着这种想法的朱聿键朝孙露问道:“孙爱卿意见如何啊?”

        “回万岁,臣以为此事该派专人严查。无论是冯如琨等人的【创建和谐家园】,还是朱之葵等人是诬告陷害,防碍公务。一经查明证据确凿的话都要依法处置决不姑息。至于黄大人和苏大人上奏此事也是为朝廷着想并无过错。”孙露出列大声的说道。

        孙露的话不偏不倚,甚至还有些偏向黄道周等人。是这女人公正无私,还是她另有图谋。顿时朝堂之上又是一阵骚动。黄道周和钱谦益都惊讶的看着孙露。一个在想这女人耍什么花招?另一个则为孙露的不配合连叫可惜。更别说坐在龙椅上的朱聿键了。过了好一回儿反应过来的他咳嗽了一下宣布道:“如此就照孙爱卿的意思办吧。不过,以孙爱卿的意思派谁去查好呢?”

        “回万岁,臣以为。此事交于兵部右侍郎陈大人办理再适合不过了。”孙露回头看了一下身后的陈子龙道。陈子龙没想到孙露会在这个时候点自己的名。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就听皇帝首肯道:“恩,不错。这是就交与陈爱卿去办了。”无奈的陈子龙也只好出列领命了。

        却听孙露又上奏道:“启禀万岁,臣也有一事上奏。”朱聿键听罢心想今天可奇了什么事都要来问自己。不过这还真有做皇帝的感觉。于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朱聿键很有架势的说道:“孙爱卿请讲。”

        “启奏万岁,适才宜兴府衙来报淀山湖、长白荡、澄湖一带贼寇肆虐。匪首赤脚张三以‘打粮’为名经常出没于苏州、松江、常州等地滋扰乡里。金坛潘茂、潘珍的‘削鼻班’甚至多次聚众攻打金坛县城。臣以为应立即调京师的一师二旅前去协助剿匪。还百姓以安宁太平。”孙露恭敬的上奏道。

        孙露话音刚落堂下一直一声不吭的史可法脸上微微有了一丝的诧异。但堂上谁都没注意到他脸上这种转瞬即逝的表情。而朱聿键则皱了皱眉头心想这兵是你的,你想怎么调就怎么调。还用得着问朕?百思不得其解的朱聿键只好老实的答应道:“准奏。”转而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他又问道:“孙爱卿,听说你大婚之日快到了吧。”

        被朱聿键突然这么一问孙露楞了一下回道:“回万岁,臣的婚期定在了六月二十六日。”

        “哟,那就只差十几天咯。爱卿一直为国操劳。如今爱卿喜结良缘,孤也得有所表示。”朱聿键笑眯眯的大声宣布道:“传孤口喻赐兵部尚书孙露一对玉如意,锦缎五百匹,黄金一千两,白银两千两。另封其夫杨绍清为永顺侯。”

        “臣谢主龙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孙露连忙跪下谢恩道。虽然这里面一半的东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却是皇帝对自己的一种封赏。特别是给杨绍清爵位无疑会满足新安财阀们的虚荣心。而周围见风使舵的大臣们更是忙着向孙露祝贺起来。于是早朝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又在喜庆的气氛中结束了。黄道周等人的奏则仿佛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不和谐音符很快的就被人忘记了。

        在朱聿键离开后,众人按着班序退出了皇城。一路上不少大臣都借机向孙露贺喜。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巴结孙露的绝好机会。孙露当然也不客气这次她向所有的大臣都发了请柬。甚至连一些同她关系恶劣的官员也无一例外的接到了喜帖。至于给不给面子就随他们便了。

        “孙大人,这次能喜结如此天赐良缘真是可喜可贺啊。看来老夫等人到时候也要来凑凑热闹了。”钱谦益抢先一步贺喜道。

        “是啊,洞房花烛夜乃是人生一大幸事。不可草率行事。不知孙大人准备的如何了。有什么需要的话。老夫可以尽些绵薄之力。”同为五大臣的沂城伯赵之龙的一席话明显带着巴结的成分。

        “诸位大人客气了。婚礼的具体事宜都由夫家承办了。到时候诸位大人只要能赏个脸过来喝杯水酒。孙露就荣幸之至了。”孙露的脸不禁微微一红道。毕竟结婚这事对她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传统婚礼中的三书六礼一样都不能少。最让孙露抓狂的就是她还要提供自己的生辰八字。这让她从那里去找嘛。最后只能随便找了个同杨绍清相符合的八字糊弄了过去。

        就在众人围着孙露道贺时,忽然从他们的背后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冷哼声。孙露回头一看原来是黄道周等人。只见他们鄙视的扫了孙露等人一眼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皇城。一旁的钱谦益见此情形不屑的说道:“一帮不识抬举的东西。孙大人,刚才你真的不应该就此放过这几个老家伙的。瞧他们现在嚣张的德行。大人该不会也给他们发了请贴吧。”

        “是啊,都给了。”看着黄道周等人的背影孙露似笑非笑的说道:“钱大人放心,我敢打赌这次的婚宴他们一定都会赏脸参加的。”

      第五章 第十七节 暗战(三)

        穿过皇宫高大的宫门钱谦益同其他同僚客气一番后便一头钻进了一辆黑色的马车。自从孙露从广东将四轮马车带到南京后,南京的官员们也开始流行乘坐马车了。四轮马车又稳又宽敞无疑是个会情人的好地方。钱谦益当然不是在马车里会情人。他的对面坐着一个穿皂衣面容白净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先前朝堂上一直谈论的主角冯如琨。比起一月前现在的冯如琨精神了许多。很难将他同一个多月前那个落魄颓废的说书先生联系在一起。毕竟他不再是说书的而是一个官吏了。虽然目前并没有品级但做官的气质已经有了。见钱谦益进了马车冯如琨连忙恭敬的问道:“大人怎样了?”

        “算了,别提了。让黄老儿逃掉了一劫。”钱谦益略带负气的说道。刚才孙露在堂上的表现太让他失望了。自己好不容易将黄道周逼到了死角。只要她再扇个风就能让那黄老头吃不了兜着走。甚至能假借这次的事件处理掉弘光朝在江南各地留下的一大批官吏。可是那女人却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真不知她是愚蠢呢。还是正直。不行不能让这女人这么搞下去。待会儿得要和沈犹龙去通个气。钱谦益可不希望下次再出现这种事情了。

        “哦?难道是我们计划的不够周密?”冯如琨皱着眉头问道。作为一个落魄的书生冯如琨不得不选择说书来维持生计。不过通过粤党的当政以及广东这些年种种事件的研究让冯如琨看到了一丝难得的希望。可以自己这种身份又不能就此冒冒失失去投靠。当得知复社四公子的侯方域和冒辟疆两人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时冯如琨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他的通过侯方域结识这位礼部尚书钱谦益大人。并顺利的得到了他的是赏识。这次的事件正是冯如琨亲自策划的。为的就是激怒黄道周等人使他们【创建和谐家园】。再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不过看钱谦益表情好象是失败了。

        “不你这次做得很好。”钱谦益摇了摇头道:“问题是出在朝堂上。孙尚书今天放过了黄道周等人。”

        “哦?大人是说孙尚书没有治黄道周等人的罪?”冯如琨皱着眉头问道。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是啊,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钱谦益还是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óÈ˿ɷñ˵˵µ±Ê±µÄÇé¿ö¡£¡±·ëÈççûСÐÄÒíÒíµÄÎʵÀ¡£

        钱谦益看了看冯如琨。便将刚才所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末了他还加了一句道:“你说这女人是不是有问题!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放弃了。”

        但是一旁的冯如琨并没有就此附和。他觉得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但究竟有什么不对劲他又说不出个所以来。钱谦益看着冯如琨模样。于是拍了拍冯如琨的肩安慰道:“放心,黄老儿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虽然在心目中对冯如琨这样的人很是鄙视。但钱谦益却清楚越是这时候越是要依靠这种人。结党营私也好,党同伐异也好。要想在朝廷里站住脚跟就必须使用这种手段。这么做不只是为了他钱谦益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东林党的将来。

        当钱谦益还在自己的马车上盘算着新的一轮党争计划时,一辆相似的黑色马车正快速的穿过南京城的长街。但它并没有引起街上行人的注意。因为这些日子这样黑色马车实在是太多了。百姓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这辆马车忽然拐了个弯在一处小巷中停下了。从马车上下来了一个穿黑色披肩的男子。只见那男子快速的闪进了一间院子。院子里的陈设很简单。乍一看就象是个普通人家。但站在院中的两个仆从模样的人却有着一股不可侵犯的气势。两人连忙朝着那男子拱了拱手将其引进了一间厢房。

        一道斜斜光束射在了房间里的地砖上。厢房的光线并不好。所有的陈设看上去死气沉沉的。那男子在踏进房门的一刻犹豫了一下。却听屋中传来了一个沉稳的声音:“黄大人,既然来了就进来吧。老夫可是等候多时了。”

        那男子听罢只好走了进去。“砰”的一声门被关上了。那男子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言却听那沉稳的声音继续说道:“大人,放心他们关上门后就会离开的。不会有人知道我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屋子里闷热得很。大人这身打扮难道不觉得热吗?”最后一句话明显带着讽刺的意味。

        “谢了,将军。老夫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说罢那男子脱下了黑色长袍露出了红色的朝服。他那花白的头发,固执的表情都向对方揭示了自己的身份。这人正是户部尚书黄道周。脱下袍子的黄道周并没理会坐在暗处的那个人。而是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让后给自己倒了杯茶。

        “看来黄大人心情不错嘛。这么事情进行得很顺利?”那人继续问道。

        “是也不是,孙露那女人没有治我们的罪。哼,还真会装模做样。”黄道周将茶一饮而尽道:“不过她派了陈子龙去调查此事。陈子龙虽是复社的人为人却是刚正不阿。应该会仔细调查吧。”

        “老夫对谁去调查此事并不感兴趣。反正谁去都一样不是吗?估计现在的钱谦益正绞尽脑汁的考虑下一步的对策吧。这些清流整天就知道搞这种偷鸡摸狗的事。真要他们干大事时个个都缩在了后头。也罢就让他们顺着这条线忙去吧。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呢。不是吗?黄大人?”坐在暗处的人嘿嘿一笑道。

        “郑将军看样子好象很有把握啊。但老夫可不想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抛在一个没有定数的计划上。你们郑家真的会全力支持潞王殿下吗?”

        “呵呵,黄大人到现在还不相信我们吗?靖虏伯郑鸿逵的亲笔信大人也看过了。我郑芝魁可以向天发誓我们郑家绝对是效忠于潞王的。”说罢一直坐在黑暗中的郑芝魁终于站了出来朝天发誓道。自从台湾之战后郑芝魁对孙露和香江商会一直保持着警惕。在他看来一山容不得而虎。可无奈一来义勇军在海上的实力远强于郑家水师。二来自己的大哥郑芝龙对香江商会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眼看着孙露那女人的实力是与日俱增。如今更是把持朝政支手遮天。郑芝魁和郑鸿逵都感到了对方给自己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除了来自商业和政治,更来自于军事。两淮之战郑家水师不但表现极差而且损失惨重。因此孙露早就放出话说要整编福建水师。整编福建水师?郑芝魁和郑鸿逵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多次同大哥郑芝龙提起过这事。但或许是因为郑森目前在义勇军的水师做事。亦或许是郑芝龙怕了义勇军。总之南安伯郑芝龙始终不敢就此发难。失望之极的郑芝魁只好联合郑鸿逵来个先斩后奏了。反正只要是成功了他俩就是郑家的大功臣了。

        “咳,不是老夫不相信郑将军。只不过众所周知孙露那女子强于水师。不知郑家水师是否可以与之抗衡呢?就算郑家水师能胜过义勇军的水师。但郑将军也别忘了义勇军在陆上还有十几万的人马呢。我等若是就此举事,弄不好今天才称王,明天就被人剁成肉泥了。”黄道周觉得在这时候还是把丑话说到前头的好。

        黄道周咄咄逼人的气势与那日同苏观生等人在一起时简直判若两人。郑芝魁不禁暗自骂道:扮猪吃老虎的老滑头,还没见货就先谈价钱。于是郑芝魁不动声色的说道:“郑某承认,我们郑家在陆地上确实没多少实力。可是要是加上这个人应该可以了吧。”说罢他拿出了一封信朝着黄道周晃了晃。

        黄道周疑惑着接过了这封信。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封信的落款上竟然写着“平西侯吴三桂”。吴三桂不是已经投降靼子了吗。难道这郑芝魁还同靼子有瓜葛。想到这儿黄道周的心猛的一颤将信狠狠的抛在台子上厉声呵斥道:“老夫虽然不满孙氏目无朝纲,要挟天子。但要老夫为此做出背叛大明投靠靼子的事是绝对办不到的!”

        “黄大人误会了吧。在下何时要大人投靠靼子了?”见黄道周反应如此强烈郑芝魁不由一惊连忙问道。

        “郑芝魁你就别再狡辩了。这信分明是吴三桂那贼写的。若是让老夫同此汉奸合作不就是投靠了靼子吗!”黄道周冷笑道。

        “原来如此,都怪在下没有解释清楚。这信确实是吴将军写的。但不是要大人投靠靼子。而是要同大人一起合作光复大明的江山。”郑芝魁听罢微微一笑道:“吴将军当年放靼子入关也是情势所逼。况且当时朝廷也有让他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只是没想到靼子如此居心叵测竟想吞并整个中原。吴将军也为当初的选择悔恨不已啊。所以他在信上自称‘平西伯’。而不是靼子封他的‘平西王’啊。为了将功补过才会来找大人一起起事。谁都知道潞王才是大明的正统。大人就给吴将军一次机会吧。”

        郑芝魁的一席话让黄道周很是受用。既捧了潞王又让黄道周觉得就连吴三桂也要主动来和他合作。更让黄道周心动的是吴三桂的实力。三万关宁铁骑放在哪个势力都是能小窥的。孙露的人马虽然也不少。但其主力目前还在湖广同闯贼和左逆纠缠。如果真能举事成功甚至诛杀孙氏。那么割据江南是没问题的了。越想越得意的黄道周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却听一旁的郑芝魁突然问道:“如今可谓是完事具备了。但在下也听说潞王好象并不同意我们的事?”

        “郑将军多虑了。潞王向以仁义著称。殿下他是不会看着百姓身处水火之中而袖手不管的。”黄道周将一边将吴三桂的信收进了自己的怀中一边不置可否的回答道。其实他心里也清楚一向懦弱的潞王更本没胆量做这事。不过黄道周倒并不担心这点。只要他们夺权成功到时候就由不得潞王同不同意了。忽然黄道周想起了白天朝堂上所发生的事。于是他低声向郑芝魁说道:“郑大人可知道城里的驻军大概又要有变动了?孙露这次要调城里的一个旅去太湖剿灭赤脚张三等贼寇。”

        “哦,可有此事?我怎么没听靖虏伯谈起过这事啊?”郑芝魁眼珠子一转问道。

        “这是今天早上孙露那女人亲自向皇上提起的。”黄道周一笑道:“知道吗。那女人就要结婚了。皇上今天给了她大笔的赏赐。还给她的男人封了爵位。”

        “什么时候的事?”郑芝魁听罢眼中闪出了异常的光芒不禁问道。

        “婚礼就定在六月二十六日。而南京的驻军六月十六日出发去宜兴。”黄道周想了一下回答道。

        “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郑芝魁忽然兴奋的大叫道。结合现在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郑芝魁的心中冒了出来。

        “郑将军的意思是?”黄道周疑惑的问道。

        “难道黄大人不觉得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一次天大的机会嘛。”郑芝魁做了一个格杀的动作反问道。

        “可,可是。时间会不会太仓促了些啊。”黄道周当然是明白了郑芝魁的意思。可是这在黄道周看来无疑是仓促了些。毕竟只有十来天的准备时间。文人出身的他可不敢冒太大的风险。

        “大人此言差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出其不意。估计到时候孙露那女人同他的老公风流快活。那里想得到我们已经把刀架到她脖子上了呢。”想到这儿郑芝魁淫笑着说道:“不管怎样这次都要‘红红火火’的热闹一场!”

      第五章 第十八节 红月

        即使在许多年之后头发花白的孙露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这个炎热的夏日。想起张夫人一边给自己梳一边叨念着:“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的情景。按照传统的习俗作为新娘的她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上头仪式”。给孙露充当“好命婆”的是王兴的夫人张氏。上头后新娘便不准落地走动。于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的孙露由大妗姐背着上了花轿。

        此时南京的长街上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婚礼壮观到了极点。在这一片吵嚷声中,迎亲队伍足足跨越了两条街。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举着“喜”字和华盖的仪仗队,后面跟着的是乐队。然后是分成两列的十二个喜娘。再就是八个轿夫抬着的大红花轿。大红色的花轿上扎满了彩球和珠花,轿子的帘幕上也全是描金绣凤。显得异常的华丽极。花轿后面跟着的是两列眉清目秀的丫头。丫头带喜娘均是一身的红,还不时的朝天撒着花瓣。在六月灼人的阳光下,使人目不暇接。

        迎亲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身穿红衣,骑着白马的新郎倌杨绍清了。此刻他从来没有如此的风光过。对他来说婚礼是否隆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身后的花轿中有着他心爱的女人。但对杨开泰等人来说婚礼的隆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方面体现了香江商会的财力,另一方面则是向世人揭示了香江商会同孙露之间劳不可破的关系以及朝廷对他们的恩宠。所以这次的婚礼无疑是下足成本,华丽异常的。惹得南京城的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也使真个场面更加的壮观起来。

        花轿里的孙露喜帕蒙着头,正襟危坐。轿子虽然很稳天气却很热。经过一个多小时下来轿子里早就热得象个蒸笼了。凤冠霞帔下的她理应早已是香汗淋漓了。可是孙露有流一滴汗。她象老僧入定般的坐在轿中倾听着这一路上吹吹打打的鼓乐声,心里是七上八下,思潮澎湃。

        外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时的就有人朝着迎亲队伍指指点点的。

        “这是谁家娶媳妇啊。这么大的排场。”一个老人眯着双眼诧异的问道。

        “还能有谁,当然是那个女尚书出阁啦。啧啧,嫁公主都没这么大的场面。我倒是挺羡慕骑白马的那个小子的。不但抱得美人归还能加官进爵。”一个书生摸样的年轻人摇着纸扇说道。

        “那小子看上也太瘦弱了吧。这孙小姐好歹也是一员女将啊。女人们都在想些什么。尽爱嫁给这些书生。”打更的更夫不禁抱怨起来。前些年的金陵八艳也陆续嫁人了。但无一例外的都嫁给了书生。若说复社的四公子好歹也是小有名气。可眼前这个男子却是那么的名不见经传。自己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嫁给这么一个人多多少少的总有一些失落。

        “听说他同那孙小姐早就有婚约了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5: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