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孙露忽然起身对着黄宗羲深深一拜道:“公子所言对孙露来说犹如醍醐灌顶。如今我朝百费待兴。还请公子指教一二,也好让我中华百姓摆脱这宿命的束缚。”
“这可万万使不得。”被孙露这么一拜黄宗羲立刻不知所措起来。孙露毕竟是朝廷命官。以她现在的身份拜黄宗羲这个没有功名的书生。实在是让他受宠若惊。只见他拱手道:“孙大人,学生不才并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可是学生在此有三条立税原则希望朝廷能在定立新税制时有所借鉴。首先是‘公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农为主的人头税和土地税已经不能适应我朝的发展了。就象广东等地商重于农。故学生认为征税要考虑交税人的能力,交税能力大的,应多交税,交税能力小的则少交税。其次是‘明确’。正如西晋典农校尉傅玄所提出的‘有常’之说。即赋役的课征须有明确固定的制度。学生认为不但征税内容需法定,征税过程也需法定。这样才能避免某些官员借收税贪赃枉法。最后一条是‘适度’。犹如树上摘果,果是源,树是本,我们只能摘果,而不能伤树。但这条比较难做到。关键还是以民为本。”
“公平、明确、适度。说的好!老师你真没介绍错人。我大明有此奇才实乃百姓之福啊。”孙露不禁赞叹道。自己今天真的算是捡到一个大宝贝了。这个时代竟然能培养出有如此经济头脑的人实在太令人意外了。但她转而又加了一句道:“不过,我觉得还差一条‘稳定’。朝廷征税不仅是为了充实国库。还有一条就是要用税收来调节农工商三者的关系。使三者均能稳定的发展。”
“稳定?不错。孙大人所言极是。学生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黄宗羲兴奋的说道。经孙露这么一提醒他才发现原来税收还有这么一项功能。不由的对眼前这个女子刮目相看。由国家操控税率来调节经济这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新奇的概念。
“公平、明确、适度、稳定。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一旁的陈子壮听二人这么一说不禁拍案叫绝道。他仿佛看到新变法实行后国家蒸蒸日上的情景。
“不过,黄公子就算朝廷按照这四条原则订立了新的税制。大明依然没办法走出你说的那个轮回。这一点公子想必比我还要清楚吧。”孙露话锋一转道。黄宗羲听罢先是一楞转而沉默不语了。确实这四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却见此时的孙露幽幽的说道:“这四条准则虽然能让我们订立出合适的‘正税’。可是用不了多久‘正税’以外的各种杂税和杂费又会象雨后春笋般冒出。单单就皇室的花消来说。皇帝勤俭也就罢了。若是遇到一个挥霍无度的皇帝怎么办。还有那些个贪官污吏向百姓征收各种杂费。难道真的要指望老天爷给个明君或清官吗。所谓‘权力使人【创建和谐家园】,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创建和谐家园】。’所以不能由收税的人定税。而是应该由纳税的人来决定是否该收这个税!”
“由纳税的人决定是否该税?!”陈子壮和黄宗羲一口同声的叫了起来。他们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理论呢。让身为子民的百姓来决定皇帝或父母官是否该收税?但仔细想来也确实有道理。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愿意多缴税。这么做确实能预防乱收杂税的情况出现。却听黄宗羲激动的叫道:“不错,天下为主君为客。就算是君主也不能任意妄为。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
陈子壮则抚须笑道:“原来子慧忙着在各地建立议会就是为此做铺垫吧。如今不少地方是先有议会后有官府。如此一来议会才能名正言顺的监督官府。你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啊,原来孙大人在江南各地快速建立议会就是为订立税制做准备。”黄宗羲恍然大悟道。同普通儒生不同由于黄宗羲一直都在研究税制问题。所以他清楚的认识到皇权独裁的不合理性。在他看来皇帝是“天下之大害”。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很“离经叛道”。可如今听孙露这么一说黄宗羲才真正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眼前这个女子早就意识到了他所说的那些弊端。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实践如何驱除这些弊端了。想到刚才自己傲慢无理的表现。黄宗羲不由老脸一红尴尬的朝孙露行礼道:“小子孟浪。刚才在孙大人面前班门弄斧让大人见笑了。”
“黄公子,谦虚了。公子确实才智过人。孙露乃商贾出身所以才会有此想法。毕竟没有商人会希望多交税不是吗?”孙露会心一笑道。其实在这一刻就连她自己都不能肯定这么做是否能真的让中国跳出那个怪圈。这个时代的其他人又会如何看待这种打破三纲的举措呢?但既然开始了就绝不能退缩。就算是使用独裁手段孙露都要将议会制度推广下去。因为与其对未知的事情瞻前顾后不如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第五章 第九节 新安财阀
当中原大地各处还在战火风飞时,南京郊外的碧云山庄中香江商会迎来了它在江南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只见衣着光鲜的乡绅商贾相互客套。而一旁的家丁保镖则清一色穿着黑色的衣服面容冷峻。正如孙露身后站着的管家冯贵更是扮着张卜克脸。“就差戴副墨镜了。”站在门口寒暄着的孙露不禁在心中打趣道。此刻的她忽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若是让这些商贾们换上黑色西装礼服还真有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开家族会议的架势。【创建和谐家园】?那自己算什么。教母?孙露不由的苦笑起来。不过现在的香江商会离【创建和谐家园】也不远了。除了【创建和谐家园】和贩卖人口凡是能赚钱的买卖香江商会都不会放过。因此香江商会的股东们还有另一个新头衔——“新安财阀”。
“新安财阀。”孙露在口中轻轻的回味着这四个字的深意。新安就不用解释了。自己发家就是在新安。当年同自己一起“打土豪,分田地”的是新安的农民。第一批跟着自己投资商业的是新安的小地主。和自己合作走私并建立香江商会的是新安的商贾。如今新安的农民已经成了新的地主。新安的小地主和商贾早已经发展成了大地主大商贾。真正值得回味的是“财阀”二字。不是地主,也不是商贾,而是财阀。这是不同于以往地主与商贾的概念。他们不是一、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以商会为单位的财阀组织。地主、商人乃至官僚将资金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到商会之中。商会再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金分红利。商会的买卖做的越大他们的获利也越大。孙露当初建立股份制的商会也就是为了引导地主将资金投入到商业去。而不是用来购买土地加大土地兼并从而使农民失去土地。但让孙露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自己倒成了一个大地主。
想到这里孙露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嘲弄的微笑。自己实在太小看祖先的智慧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执着了。孙露可以打倒一批土豪,分了他们的田地。但却不能抹去人们心中做土豪的欲望。结果是一批地主倒下了。另一批新的地主又站起来了。虽然孙露一再的努力阻止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可这些地主出身的股东们很快就找到了一条更好的方法来吞并土地。那就是以商会的名义来收购土地。商会的财力不是一两个大地主可以比拟的。再加上商会又与官僚合作。因此土地兼并的速度也是惊人的。甚至出现了打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幌子强行将中农、富农的土地并入商会农场的事情。
这也算分田地?不错,他们这也算是“分田地”。不过却是实行“押租制”和“永佃制”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地廉价转包给了农民。形成了一种租佃农场又称“商会农场”。一开始股东们不愿意将土地廉价的卖给农民。而是想象以前一样收地租。孙露当然不会让他们再这么做。在一番俱以力争、强行干预后便有了现在这种“商会农场”。即由商会收购土地再转包给农户的“商会农场”。这当然是孙露和股东们最后妥协的结果。毕竟她一面要忙于军事,一面要应付南京的政治斗争。根本没精力来管香江商会的具体运作。面对这种无奈的状态孙露只好退而求其次尽量做些引导使得香江商会不会走的太远。结果作为大股东的孙露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地主。
更让孙露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种“商会农场”大大增强了香江商会的竞争力。使得商会在孙露北上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迅猛发展。由于借鉴了桃源山庄的管理方式。商会形成了从农产品种植、收购到原料加工、成品再到商品销售的一套完整体系。以纺织为例子。商会农场种植的棉花稍微加加工后便由商会统一收购。收购上来的原料再经过商会下属工厂加工成布匹。最后成品的布匹再由商会的交易所转销到各地。整个一个过程都是内部完成的。降低了运输费用和许多不必要的损耗。而对于农场来说它有了固定的收购商。对于工厂来说它有了固定的供货商。这种体制对喜欢稳妥的中国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再加上押租制和永佃制使得佃农有完备的经营自由。并可出卖田面,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农场对股东的意义不再是收地租而是向商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现在的香江商会就象一台由农场、工厂、交易所组成的机器。它目标就是吞并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商品,开拓更广的市场,赚更多的钱。
“我怎么搞出了这么一个‘怪物’。”孙露不禁叹息道。三年前的孙露决不会想到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土改”后竟然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当年粗暴而又简单的手段造就了眼前的这批新安财阀。掠夺土地、剥削劳工、放【创建和谐家园】、走私打劫、【创建和谐家园】结简直是五毒具全。而自己正是他们的领头者。带表着他们的利益。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结局啊。正当孙露在心中长吁短叹时。却听门外家丁喊道:“陈会长,杨会长驾到。”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财阀们忽然安静了下来续而又恭敬的让出了一条道。只见两个身着华服的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向孙露走来。此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正是香江商会的另两个元老杨开泰和陈文豹。此二人虽然已经很少过问商会的具体操作。但一个的准儿媳既是商会的副会长又是义勇军的总司令掌有兵权。如今还成了兵部尚书可谓是商会最大的靠山。一个的小儿子掌管有香江商会在海外殖民地的经营。也算是商界的后起之秀。在所有股东的眼中他俩无疑是商会的“太上皇”。也难怪二人总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陈伯父。”孙露上前一步恭敬的行大礼道。
“好,好,快起来把。”杨开泰眉开眼笑着扶起了孙露。看着精神抖擞的孙露杨开泰打心眼里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这丫头给自己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杨家的家业从来没有如此的兴旺过。有钱有权就差有个后了。不过这丫头也太瘦了些。看来这行军打仗很是辛苦。看来要把老婆子接来南京帮媳妇好好调理一下才行。想到这儿杨开泰不自觉的向左右扫了一眼问道:“绍清呢?怎么没见绍清的影子?”
“父亲,绍清和几个朋友拜访一个学究去了。”孙露一边将众人引进大厅一边回答道。
“胡闹,今天是什么日子啊!竟然还跑去和一帮狐朋【创建和谐家园】瞎混。真是的!来人,去给我把少爷找回来开会。”杨开泰火冒三丈道。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的儿子究竟在想些什么。在他看来杨绍清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学着管理商会事宜。孙露现在已经入朝为官成为了商会的后台。那么绍清怎么着也得成为商会的会长啊。这样夫妻搭档杨家的家业才能历久不衰。要不就研读圣贤之书博个功名。靠着儿媳的势力应该也能在朝中谋个官职。可是这小子倒好成天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研究什么“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创建和谐家园】,这还用研究吗。苹果熟了自然就掉下来了嘛。
看着杨开泰气得脸红胡子翘的样子孙露也是感慨万分。对杨绍清来说有时间参加这种会议还不如和几个好友聊聊格物或是做做实验有意思呢。或许在西方人看来杨绍清是个学者。但在东方人看来他是行为怪异的人。价值观相差太大了。于是孙露只好劝说道:“父亲,绍清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找不会来。您看股东们都到了。我看还是算了吧。”
“是啊,开泰。年轻人的事就让年轻人自己处理吧。我们几个老头可管不着了。”一旁的陈文豹也摆摆手道。
咳,你家家明是开窍了。又是学做生意,又是学管商会的。如今商会在南洋的生意都由他来打点。这次还随同第一舰队远赴西洋开拓商路。你当然大可放心的。将陈家明和杨绍清一比较之后杨开泰就更加郁闷了。就在此时门外又响起了喊声:“杭州商会王会长、松江商会贾会长驾到。”
“瞧,连客人都到了。开泰,就算了吧。侄女儿,可以开会了吧。”陈文豹开导道。
“是的,陈伯父。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可以开始了。”孙露回头示意冯贵下去准备。
“咳,算了。等那小子回来后看我怎么收拾他。”杨开泰咬牙切齿的嘟囔了一句后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客气的和杭州商会的王会长打起了招呼。见杨开泰不再追究杨绍清孙露也松了口气。至于回来再算帐嘛。还是给绍清稍个口信叫他近期别回南京了。
在一番中国式的寒暄后,所有人都就座了。此刻孙露占有首席,杨开泰和陈文豹分座左右两边。依次是其他商会的会长和客人。再接下来是商会的主要股东。总共24人。眼见着人都到齐了孙露不由清了清嗓子道:“诸位,首先本官代表朝廷谢谢诸位给予朝廷的诸多捐助。这次朝廷能退胡虏、定江南全仗各位的鼎立相助。”说罢孙露起身对着在场的股东深深的做了揖。
孙露的举动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股东们受宠若惊的连忙起身回礼。更有甚者还感动的热泪盈眶道:“草民们能为朝廷效力是草民们几世修来的福气。朝廷如此礼待草民。真是折杀草民了。”“是啊,我等乃是低贱之人。承蒙朝廷不弃予以官爵。实在是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朝廷的恩惠啊。”那些股东纷纷附和起来。确实他们在资助义勇军北上时,并没有想过朝廷最后会给他们什么报答。历来商人都时处于最下层的。统治者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几代人辛苦经营的家产顿时就会化为泡影。在他们看来资助朝廷完全是为了花钱消灾。但这次朝廷的表现则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监国的唐王不但亲自下了诏书表彰他们。还同意让他们捐官爵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这些股东或许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钱。如今孙露以朝廷大员的身份公开向他们行礼。这些个股东怎能不感动。
看着下面股东感动的模样孙露满意的挥挥手示意他们安静。然后一脸正色道:“诸位不必妄自菲薄。商人又怎样?我孙露可以毫不犹豫的向天下宣布我就是个新安财阀。没有我们这些个商贾。估计现在靼子都要打到香江边了。没有商会稳定物价。哪来江南百姓的安定。所以孙露希望诸位能明白一点。那就是朝廷同商会是同舟共济、荣辱以共、不弃不离!”
孙露话音刚落,大厅里就响起了一阵欢呼声。在众人眼中孙露无疑是他们的护身符。所谓“官商共生”背靠大树好乘凉。股东们知道只要孙露在朝一天,就有他们一天的好日子。此刻能得到孙露这样的保证当然是幸喜若狂的。只听孙露继续说道:“既然是荣辱以共。朝廷当然也不会就此亏待各位。朝廷已经决定给予商会四条优惠政策。其一、解除海禁、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朝廷只向进出口货物抽一重关税。货物在大明境内的关税和杂税全部废止。其二、取消盐铁官营制度。在大明境内盐铁可以自由交易。其三、废除赋役制,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买’民间商品。其四、朝廷除即定的正税外。其他赋税一律得经过议会同意才可实行。各地方官府未经地方议会的同意不得收取任何赋税或杂费。”
孙露的话音刚落所有的股东就象是看外星人般看着她。一时间整个大厅鸦雀无声。过了半天杨开泰才会过神来问道:“露儿啊,你这…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却见孙露从容一笑道:“千真完确。这是朝廷的公文。只等唐王正式登基后再诏告天下实施。不过,诸位在此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以免出现混乱。”
“这,这怎么可能?”陈文豹看着公文激动的说道。他那拿公文的手都不禁颤抖了。取消盐铁官营?由议会决定是否征税?这是在历朝历代都没发生过的事情。还有取消了那该死的赋役制。看着文书上面盖的大印。想起自己年轻时应役向官府交付贡赋由于没给够“铺垫钱”。结果不但赔了钱。还得象罪犯一样领受“官司密钩”的刑罚。陈文豹不禁老泪纵横了起来。不少年长的股东也跟着抽泣着。
忽然一个股东跪倒在地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道:“吾皇万岁!吾皇英明!”于是包括杨开泰和陈文豹在内的所有商贾都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起来。一旁的孙露冷冷的看着这一切。她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感谢皇帝。带给他们这一切的不是皇帝而是他们自己。忽然孙露的一声冷笑打破了这种虔诚的气氛。只见她对着众人大声说道:“诸位难道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
*******************************************************************************
注解:押租制:是以佃权的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并常是加押减租,反映佃农以货币实力获得更多的自由。永佃制:是使佃农有完备的经营自由,并可出卖田面,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这是颇具现代意义的。它不仅提高经营者的效率,而且使出卖田面和所获得的小租,含有垫支资本报偿的意义,使土地权力大为陵替了。我国虽然从16世纪开始推行押租制和永佃制。17世纪以后,押租制和永佃制都有所推广。但在封建制度下个人的货币财产得不到保障因此押租制和永佃制未能成为租佃的主要形式。也没能形成商业性质的租佃农场。
资本主义农场: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没实现机械化也能形成资本主义农场。英国的圈地运动就造就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农场。
资本主义地租:土地占有者通过对土地进行资本主义耕作而得到的地租。
粮食地租:承租者是劳动农民,租佃土地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糊口,其租金可能比资本主义地租还高得多。如果承租者自己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少难以维持生计之际,或者不租佃土地,便没有其他挣钱的机会之时,则粮食地租的条件便会特别苛刻。明朝的地租属于“粮食地租”。
Hoho,今天的注解比较多看起来会有些头痛。柳丁并没有特意学那个国家的土地改革。只是按照情节这么发展下来。目前来看书里的“商会农场”有那么点俄国村社加美国租佃农场的味道。而“新安财阀”又类似于普鲁士的“容克”。至于日后会培养出个什么东西嘛。呵呵,柳丁自己也没底啦。
第五章 第十节 《乙酉宪诰》
“诸位难道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孙露的一声反问使得跪倒在地的众人均回过可头。此刻孙露的表情似笑非笑仿佛一切都逃不出她的那双杏目。杨开泰和陈文豹都见过这种表情。那是孙露在新安和他们谈要建立香江商会时的表情。杨开泰和陈文豹均在这一瞬间想起了孙露当时的“太上皇”理论。额头上不禁冒起了冷汗。
这丫头不会真的想就此造反吧。那也太大胆了。要知道成为朝廷大员操控朝廷是一会事。造反自己做皇帝就是另外一会事了。杨开泰实在不敢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赌注放手一博。况且现在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于是杨开泰一边擦着汗一边起身说道:“露儿啊,皇上如此恩宠于我们。我们可要知恩图报啊。”
“是啊,所谓知足长乐。如今商会的势力是我们的前人几辈子也发展不了啊的。做人要知根本啊。”陈文豹也劝柬起来。这女娃可别真的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傻事来啊。
孙露看着杨开泰和陈文豹不自在的表情知道他们以为自己就此想要造反。于是话锋一转道:“父亲和陈伯父教训的是。孩儿当然不会忘本。但所谓‘利害’,‘利害’。这利有多大,害也有多大。如今的商会可谓是如日中天。但诸位也别忘了树大也招风啊。”
“有孙会长您在朝廷给我们撑腰。现在哪个不长眼睛的敢招惹商会。”一个股东大声说道。
“是啊,况且我们还有义勇军。有兵有权谁敢挡咱们的财路。咱们就做了他。”另一个海盗出身的股东接口道。
“孙大人该不会是担心朝廷里的那些大臣吧。大人放心,老夫等人久居住江南。同那些个官宦皇亲也素有往来。说实话江南的那些个官宦哪一个没在我们杭州商会入过股。说起来还是自家兄弟。”杭州商会会长王霖生和松江商会会长贾敏则一同打包票道。杭州商会和松江商会是香江商会在江南地区的合作伙伴。孙露之所以同他们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商会在江南有一定的声望。另一方面则是孙露不想让香江商会直接进入江南。要知道一但放这些新安财阀进入江南。那就犹如将狼放进了羊圈。其“破坏力”不亚于清兵南下。到时候江南的小作坊和小地主以及农民可就要遭殃了。孙露不想因此引起大规模动乱。毕竟战争还没结束。国家需要恢复和稳定。因此她选择了杭州商会和松江商会来帮助她完成这个过渡期。趁着这次江南各地议会的建立,这两个商会在孙露的帮助下顺利的取得了不少席位。并已经开始借用自己原本的声望和议会大肆吸收小作坊主和地主入股。以便在江南建立类似于香江商会的经济组织。
“不错,有我在朝廷给商会撑腰。偶尔出一两个酸儒之辈也坏不了大事。可诸位可曾想过若是有一天我孙露失势了呢?若是朝廷改变主意要将诸位的财产尽数没收呢?当年太祖皇帝也信誓旦旦的说过‘天下府州县,今后毋得指以庆节为由,和买民物。’结果呢?想必在座的诸位多多少少都遇到过被官府强逼‘和买’货物吧。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的一张圣旨就能让我们数十年的经营付之东流!”孙露的一席话直指人心,触动了在座所有人心中暗藏的那一丝不安。作为中国的商人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辛苦经营产业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统治者可以对市场的横加干涉、恣意侵渔、残酷掳掠,对工商业者的百般欺凌甚至任意诛戮。一瞬间整个大厅再次陷入了沉默。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气氛异常的沉重。
但孙露并没理会这些股东愁眉苦脸的样子,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退一步来说,就算我孙露能一直把持朝政,唐王也能一直对我们恩宠有加。可是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一走这茶就凉了。一旦我们这辈过去了。新的皇帝登基又怎能保证他会继续支持商会。怎么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依然能享受现在的一切。怎么能保证他们以后不会因为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而受到牵连。要知道商会现在做的不少事情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那可都是重罪啊!”孙露的最后几句话近乎威胁。说得底下的股东们个个心惊肉跳的。不错,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后的事情谁料想得到呢。更何况说伴君如伴虎。深有感触的他们纷纷点头。这些往日横行无常的财阀们顿时象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没了底气。仿佛看见了自己那悲惨的宿命。
“当然,也不是没办法改变我们的命运。有个方法可以暂且保证商会利益不受朝廷和皇帝的侵犯。就不知道诸位敢不敢做了。”孙露坐回了原来的位置以优雅的姿势俯视着那些股东道。从这些人迷茫的眼神中孙露得到了她象要的东西。由于香江商会发展迅猛使得这些个股东也开始目中无人起来。个个尾巴翘得老高。她今天的话无疑是给这帮新安财阀泼了盆冰水。现在的情况远没到可以举杯庆祝的时候。
“是什么办法?孙会长,你就着实说吧。管他天王老子,挡老子财路的就不行。”突然一个股东跳起来大声嚷嚷道。
“是啊,有么办法?富贵险中求。要想赚得多当然要冒点险。孙会长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就是,走私、打劫、贿赂这里的人没几个是身家清白的。干脆这次我们就做笔大买卖。会长你说吧。该怎么做。”几个比较年轻的股东立刻附和起来。一看就知道是海商出身的股东。这些人大多是刀口上混饭吃的。对于王法朝廷的概念看得很轻。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倒是一旁的几个地主出身的股东显得有些犹豫。
让孙露意想不到的是王霖生和贾敏则两人却干脆的表态道:“孙会长,都已经走到这步了。我等的身家性命均以交付到孙会长手中。你有什么计划就尽管说吧。我等定当全力支持!”孙露不知道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军阀肆虐后江南的商贾比广东的财阀有更有切身体会。就象孙露先前所说的那样在乱世中他们这些商人的财产根本得不到保障。不要说皇帝了,就连一个小小的武将往往也能使一个商贾家破人亡。这也就是他们极力依附孙露和香江商会的原因。
“露儿啊,你有什么主意就说吧。别卖关子了。我和你陈伯伯以及广东的股东们都会站在你身后的。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终于想通的杨开泰拍着孙露的肩膀说道。在这一瞬间孙露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信任。只见其他股东也以这种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己。孙露不由的也有了些感动。她对着杨开泰底声说道:“父亲放心。我是不会让大家陷入危险的。”说完便起身环视众人后大声说道:“这方法就是同皇帝签署契约。”
“签署契约?”众人一口同声的惊讶道。原本还以为孙露要大干一场呢。这办法竟然是签署契约。股东们一下子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是的,就是签署契约。我们要和唐王签定一份契约。在这份契约上要明确讲明我们扶植他做皇帝后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利益。并且还要以《大诰》的形式公布。作为皇家的祖训以及大明历法的一部分。也是说这份契约是唐王代表皇室同我们签定的。这份契约不仅仅制约唐王本人,还将制约以后历代的皇帝及诸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朝廷商会荣辱以共。而不是光由朝廷说得算。使得帝王和朝廷再也不能任意的没收我们的财产!我称这份契约为——《宪诰》。”孙露铿锵有力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宪诰》!?”于是底下又是一片的哗然。逼皇帝签契约这种事还是第一次听说呢。而且还要以《大诰》的形式公布。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谁不想让自己的财富积累的更多?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孙永久享受特权?但这么做是大逆不道的,是破坏君臣之纲的。可在这些新安财阀眼里只要有50%的利益就会挺而走险,要是有100%的利益就会做出违法的事,要是300%的利益他们将敢践踏人间的所有法律。更何况是所谓的祖宗家法呢。所有人的兴趣在这一刻被吊了起来。却听有人反问道:“可要是皇帝签了契约又反悔怎么办啊?他是皇上啊。虽说是金口玉言,但他真要是这么做我们拿他也没办法。”
“这需要你们使用你们手中的权利来监督皇帝执行这份契约。早在400年前远在重洋之外的岛国英国那里的贵族、地主、商人就曾逼他们的国王约翰被迫签署了一份《大宪令》。这份东西类似于我今天所说的《宪诰》。400年过去了英国的国王依然履行着这份契约。是因为英国400年内不断的有明主出现吗?不是!那些个贵族、地主、商人利用议会同皇权抗衡的结果。”孙露猛挥舞着拳头说道。
“露儿,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学那些红毛夷那样用议会控制朝廷?可是我们拿什么来控制朝廷呢?”陈文豹抬头问道。想起孙露以前所提起的议会制度参照广东的目前的议会他觉得好象还差了些什么。
“拿什么来控制朝廷?问的好。就是用诸位手中最多的东西——钱。众所周知我朝各级官府日常费用都是从民间收取。按照这次朝廷将要颁布的新法令。如今各地的议会将有权决定当地官府税收权,以及可以定期查越官府的帐目。同样的上下国会也拥有决定朝廷税收的权利。议会由此将掌握朝廷的部分财政权。要知道财政是‘庶政之母’。通过财政能极大的影响朝廷一系列的政策。所以议会也是我们的一张护身符。”孙露慢慢解释起来。此刻的她需要这些个财阀商贾们明白自己手中权利的重要意义。因为议会的意义就在于议员要有同皇权抗挣的意愿。至于这种意愿是出于“自由”思想还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不再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或许现在议会这个“躯壳”并没有“高贵的灵魂”。但只要它有“原始的欲望”就行。
“原来如此,高啊。实在是高。我还以为孙会长建立议会是为了广开言路。让舆论可以左右朝政呢。原来会长是想用财政来控制朝廷。恩,不错果然是条妙计。至于会长的哪个《捐爵令》就为了让我们这些财阀能更多的掌握上国会席位吧。”贾敏则一拍脑袋叫道。
“如此看来,商会应该尽量占取上国会的席位。当然也不能做得太张扬。可以扶持几个江南儒林的老学究入上国会。以增加上国会的声望。我们只要在席位上占有优势就行。”王霖生点头分析道。由于知道了议会的真正意义他们的思路明显比以前开阔了许多。孙露发现比起广东的财阀来这些江南的地主商贾更有政治头脑。也难怪江南的地主商贾多半也是儒林出身。虽然比较的保守但对于政治的敏感性也更高。
“是的,正如两位会长所说的。国会一定要在我们商会的控制之中才行。一方面我们通过《宪诰》来保证我们的利益。另一方面则要靠国会来监督皇帝执行《宪诰》。无论谁做皇帝都一样。我们所面对的是皇权。只有团结一致才能维持我们这些庶民的千秋大业。好了,我的话就到这里。现在我需要的是诸位的手印。”说完孙露拿出了那份《宪诰》文件。只见她当着众人的面在上面按下了手印。并将《宪诰》递给了杨开泰。只见杨开泰扫了一眼后郑重的按下了自己的手印。接着是陈文豹等商会主要股东以及贾敏则、王霖生等人。
这份带有24个手印的《宪诰》由于是在乙酉年订立的,因此史称《乙酉宪诰》。从某种意义上说《乙酉宪诰》只是一份封建契约文件。它并不是一部宪法。虽然借鉴了英国的《大【创建和谐家园】》。但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其中并没涉及到宗教问题。除了重申了人所共知的封建习惯外大部分条款是代表大地主、大财阀及贵族的权利。只有少部分条款提到了维护普通人的权利。但饶是如此《乙酉宪诰》依然开启了“皇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先河。
************************************************************
议会、准宪法都有了。呵呵,就等成立一个军政内阁了。柳丁申明有议会不代表就是民主。当年沙俄也有议会(杜马),她民主了吗?德国也有议会,最后不是也走向了军国之路。
第五章 第十一节 大同义军(上)
当孙露忙着在江南建立新制度的同时,华夏大地依然处于战火的蹂躏之中。在湖广义勇军同左梦庚部、李自成部陷入了混战。在山东人称“九山王”的王俊率领农民【创建和谐家园】战于费县一带同清军周旋。而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大同随着在山西大同起义并联合吕梁山义军组成反清联盟。山西百姓的反清斗争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建和谐家园】。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反清联盟向山西各地发出檄文,号召明朝旧官吏、旧军人,以及农民军联合起义共同对付清庭。之后起义军进军雁北。在“驱除靼虏,还我河山!”口号下各地百姓纷纷响应。不少已经投降清庭的城池也再次举起了反清大旗。朔县守备张英与其子更是倒戈反正,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使这座北方重镇毫不费力地被起义军拿下。短短数日内起义军便连下左云、右玉、平鲁、井坪、朔县、马邑、许堡、应县、山阴、浑源等地。为了镇压起义军,阿济格从阳高带领重兵来到大同城下,开始围攻大同城。
此刻大同城上随着一阵整齐的号子大同城上大同守将姜瓖正指挥着百十名士兵和百姓将数支笨重的大铁桶运上城头。沉重的铁桶将绳索绷得紧紧的。由于铁桶上还带着一排排整齐的铁狼牙众人丝毫不敢大意生怕一个闪失让这些个大家伙滚下去伤及无辜。这种铁桶正是西汉时韩信发明的铁滑车。别看铁滑车笨重而又原始却也是攻山守城的一件利器。铁滑车本来的重量再加上从高处滚下时的冲击力对于血肉之躯的人来说无疑是磕着即死,碰着即伤的。当靼子成群的涌向城池时,放一两个下去定能碾出一片的血肉模糊。这对缺少火炮的大同城来说无疑是个好宝贝。于是当最后一个铁滑车装配完毕后气喘吁吁的军民们忍不住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看着众人满头大汗却又热情高涨的样子姜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次自己利用大同官员出东门外查看粮库的机会,关闭城门,举事起义。虽说是成功了但由于事出仓促清军很快就包围了大同。所有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就此恐慌而是积极的帮助起义军布防。看来正如罗先生所说的自己反清是民心所向。不错,大同百姓还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这个曾经做过汉奸的人。想到当初自己投降清军姜瓖不禁唏嘘不已。现在的姜瓖可以大声的朝天宣布:是的,我背叛了大明,背叛了李自成。但作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我没背叛我的族人,我的祖宗!
“禀姜大帅,大家士气很高哦。”一个灰衣文士在几个士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城头。
“是罗先生啊。城头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就等着阿济格来攻城了。”姜瓖朗声笑道。其实他不用回头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这个声音沉稳而又果断,加上略带拗口的官话。在大同城决找不出第二个人会有这么特殊的口音。这个灰袍文士正是人称“出云龙”的吕梁山二当家罗同天。现在则是反清同盟的军师。当然他还有另一个隐蔽的身份——义勇军西北军政委。
“是啊,军师。现在就怕靼子不敢来。来了准叫他们有去无回啊!”一旁宝峰寨的农民军首领唐虎兴奋的嚷嚷道。虽然此刻的大同已经被清军围得水泄不通。但连日来南下雁北的义军捷报频传却使得大同城军民的士气异常的高涨。
“恩,不过看阿济格的这架势是要将我们困在大同。依我看他并不急于攻城。他是想先占领雁北各县,然后孤立大同。”罗同天指着对面清军大营说道。
“哼,就凭他手中的那点兵我看忙不过来吧。”姜瓖的弟弟姜光不屑的说道。
“是啊,罗军师不必担心。我的同僚虞允、白璋、张万全等人均已答应起兵,到时候他们只要占领了蒲州。我们反清联盟的势力便能发展到晋南了。非但如此我们还能就此直逼太原。”姜瓖自信的说道。短短数月便占领了小半个山西。义军的进军速度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姜大帅是不是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掌握山西了吧?”罗同天微微一笑反问道。这个曾经策划过复兴党多次农【创建和谐家园】动的“纵火者”不但清楚农民军首领的心思。更清楚这些朝廷命官的心思。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地盘和城池。以为接受的对方投降就完事大吉了。可往往就是这种轻易投降的城池最容易反水。
“军师的意思是?”姜瓖疑问道。
“姜大帅,我们这次以抗清为旗号,虽然在短时间里联合了一大批官吏和军队,从而壮大了队伍,使起义军迅速发展。其中鱼龙混杂,加之又有不少见风使舵之辈。他们的忠诚性不能保证。另外,这次起义虽然遍及全省,但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这是很危险的。极容被清军各个击破。据悉清军南下的军队已经回师了。多尔衮不久便会抽出手来解决我们这里了。”罗同天分析道。
“军师这可如何是好啊?难道要让姜建勋他们回来?”一听多尔衮会增兵山西姜瓖也不敢再托大了。
“不,姜将军人马继续南下。将晋南搞得越乱越好。最好摆出一副要攻太原的架势。来分散阿济格的注意力。而李将军和方将军的人马则趁此机会巩固整个雁北地区!”说到这儿罗同天的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这是一个计划。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等的就是这一天。
*******************************************************************************
“跟上!”“不要跑,要沉住气,迈大步跟上!”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命令。早露中一支服色各异的部队正快速的穿越一片群山峻林。他们中有些人一身农民打扮手里只拿了把柴刀或叉子,有些人还身着清军的勇服抗着红缨枪,有些则身着轻便的皮甲身背【创建和谐家园】腰跨马刀。唯一能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的大概就只有他们脖子上的那快红色领巾了。大概是快速行军的原因这些人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和晨露湿透了,脊背上透着一种潮乎乎的阴冷。
山路旁一个年轻人正一脸严肃的看着这支杂牌军快速的从自己身。他骑着一匹枣红马和那些弓箭手一样也穿着轻便的皮甲身背【创建和谐家园】。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可那双锐利的眼睛却透着一股子不容侵犯的威严。此刻东方已微微露出曙光,衬着山峦显出了深蓝色的轮廓。年轻人的剑眉不禁微微一皱回头向一个老汉问道:“老爹,这里便是张家湾还有多远?”
“回大王,不远了。瞧,前面就是了。大王没走过这条道吧。”老汉恭敬的指着不远处的山头回道。
“是啊,虽然我去过张家湾。但还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条山路呢。老爹,这次可多亏你带路了。”年轻人感谢道:“不过,老爹还是叫我小李,虎子算了。可别再叫我大王咯。”
“啊,那怎么行。您可是吕梁山上的赤虎大寨主。是帮咱穷人打靼子、打土豪的赤虎将军。我们这些百姓怎么能乱叫呢。”老汉连忙摇头道。
“老爹,你就听李将军这一回吧。这李将军你叫他什么都行。就是讨厌人家叫他‘大王’或是‘军爷’。”一个头包白色头巾年轻人也跟着劝道。
“去,混小子瞎说什么呢。没大没小的。不如这样老汉我也跟着其他人一样叫您李将军吧。”老汉想了一下让步道。
“行,老爹爱叫什么。就叫什么吧。”年轻的将领爽快的笑道。
此时一个身跨五花马身着清军军服的虬髯大汉从队伍前面赶了过来。见众人正在说笑他却还是一脸的严肃拱手道:“李将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王庄堡了。”
“好,史将军辛苦了。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天亮前务必要赶到张家湾。”年轻的将领听罢果断的命令道。不错,眼前的这个年轻将领正是吕梁山义军的首领李虎。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义勇军西北军军长。想当年李虎和罗同天带着特别行动队到山西时不过八百人。如今的西北军依托吕梁山为根据地已经发展到了六千多人的规模。按照孙露指示李虎和罗同天带领部队转战于晋陕地区发动群众同清军开展游击战。并多次袭击清军补给线牵制清军的阿济格部。这次更是趁着义勇军在两淮重创清军的机会鼓动大同总兵姜瓖起义。使得反清的烽火在山西等地愈演愈烈。这些都是按照当初在广东计划的那样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李虎对孙露的崇敬更深了。不愧是孙姐儿啊。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末将领命。”史梓面无表情的令命道。方三看着史梓的样子不禁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一脸的不屑。史梓装做没看见的样子向李虎问道:“李将军,你真的认为高国盛的人马会从广灵去增援灵丘?我们拥有铁炮。完全可以架起铁炮轰击灵丘城墙,昼夜攻打城池。打下灵丘后我们依靠铁炮和灵丘城墙以逸待劳等待高国盛的人马来灵丘。给其以重创不是更为妥当吗?”在史梓看来自己完全不必如此辛苦的赶山路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伏击清军。
“方将军,你认为呢?”李虎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史梓而是回头朝方三问道。
“哎呀,我方三可管不了这些事。只要能打靼子怎么干都行啦。再说走都走到王庄堡了。”方三掏了掏耳朵说道。
真是个流寇!史梓在心中不禁抱怨道。姜总兵怎么会让自己同这些个流寇合作。他们打仗根本就不懂什么章法。放弃高大坚固的城墙选择野外同清军作战在史梓看来无疑是个错误的选择。要不是姜总兵在信中告戒自己要配合李将军作战。再加上他赤虎响亮的名号。他才不会同意这么违背原则的计划呢。不过就象方三所说的走都走到王庄堡了。总不成现在掉头回去吧。于是史梓只好抱拳说道:“末将多言了,还请李将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