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命运的抉择作者:黑色柳丁》-第4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报告司令,全体准备完毕。请指示。”就在此时一三师的炮兵营长周强明走进指挥部敬礼道。

        “走,我们去看看。”孙露起身随着众人很快的就来到了前沿阵地。通过望远镜她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的营盘。只见高地上清军已经垒好了一个不大的营盘。营盘的周围有着一丈高、半丈宽的墙子,上面还附有女墙来作为弓箭手的掩体。墙外密植鹿砦防止攀爬,鹿砦外面再掘深壕。据说清军在到烈山的头一天便在此地安营扎寨了。虽然第一骑兵旅多次骚扰清军。但由于缺少火炮的支援。效果并不明显。清军大约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完成这项工程。

        “很牢固的营盘,地形也选的好。”张家玉指着对面的营盘不禁感叹道:“我们的六磅炮轰击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营盘火枪在射程和杀伤力上的优势都不能有效的发挥。”

        “看来对方很会扬长避短啊。就不知道面对火炮的攻击效果怎样?”孙露在心中同样也很赞赏多铎的营盘。正当孙露和张家玉评价着清军营盘时。不远处的阎尔梅正和一个士兵交谈着。只见那士兵敬礼后将一份报告交到了他的手中。忽然阎尔梅的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他犹豫了一下终于将报告递给孙露道:“司令,六师有消息了。”

        “哦,终于联系上了吗?”看着阎尔梅不善的脸色孙露的心中不由的打起了鼓。当她看完这份报告时脸色刷的一下就白。她只觉得眼前一花忍不住扶住了一旁松软的土堤。一旁的众位将领见状连忙迎上去问道:“司令怎么了?”

      ¡¡¡¡È´ÌýËï¶ÓÄÓĵÄ˵µÀ£º¡°ÁùʦÔÚÇàÁú¼¯ÔâÓö¶à¶ûÙòµÄÖ÷Á¦£¬¼¸ºõÈ«¾ü¸²Ã»¡£ÏÖÔÚÕý»áͬһʦÈýÂÃÔڲܴå×è»÷¶à¶ûÙò²¿¡£¡±

        孙露这话一出,阵地上顿时就鸦雀无声了。谁都不能接受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六师会在一日之内被对方击溃。而且从六师传来的报告上来看这次义勇军是同对方正面交锋的。此刻这场战斗的败军之将李耀斗正带着六师剩下的一个旅在曹村同清军南下的增援部队做着殊死搏斗。但在这种情况下众人都不认为李耀斗能坚持很久。而且大家也明白义勇军在西北方向上被清军撕开了一个硕大的口子。原本煮塾的鸭子转眼就要飞了。

        “司令,我们是不是马上抽调部队去支援李师长啊。他们面对的可是多尔衮的援军啊。人数相差太大了吧。”阎尔梅连忙建议道。其他的将领们也纷纷附和着。此时众人已经不去关心这次的失败是谁的责任。如何摆脱如今的劣势才摆在义勇军面前的首要问题。

        眼见着大多数人都同意发兵救援六师孙露却做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决定。只见她沉着的扫了一眼对面的清军大营冷冷的命令道:“传令,发起总攻!周营长,覆盖射击!”

        “是!”周强明得令后连忙跑了下去。而孙露则回头看着众人果断的说道:“由于青龙集一役的失利。如今在烈山西北方向上出现了大股清军。人数估计在五万左右。他们的目标正是解救现在被我们围困的多铎部。诸位,你们现在马上回到自己各自的部队。记住决不能放过多铎!阎参谋命令驻扎符离的一个步兵团立刻增援曹村。”

        “是,司令!”虽然还很担心六师,但命令就是命令。众位将领领命后立刻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一旁的张家玉欣慰的看着孙露沉着的调整部署。比起三年前那个在油灯下指点江山的女孩现在的孙露已经变得愈加成熟了。也更能看透局势了。确实,一但决定进攻就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如今的义勇军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进行大的变动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会给清军带来可趁之机。

        不一会儿就从孙露的头顶上传来了隆隆的炮击声。炮弹呼啸着划破天际,落在了清军大营中。瞬间清军大营便被大火所吞噬了。臼炮的威力不是6磅炮所能比拟的。密集而又猛烈的炮火顿时轰塌了清军的土制壁垒。但是义勇军并不想就此放过对方。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了烈山小小的山头上。仿佛要用火炮将所有的人轰死在山上似的。处在山下的孙露甚至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脚下的大地也在为之颤抖。这一瞬间就算是已经久经杀场的孙露也不禁被这种气势所震撼。

        此刻在清军大营中多铎同样也在经受着这种铁与火交织而成的震撼。其实在义勇军炸塌壁垒的那一刻起,清军就已经崩溃了。没有了壁垒掩护的清军直接暴露在了义勇军的炮口底下。四周燃烧着的帐篷冒着浓浓的黑烟,到处是炮弹造成的坑洞。受惊的马匹更本不听骑手的指挥,撒开蹄子疯狂的在营中乱窜。但饶是如此依然有不少清兵来回跑动忙着灭火,虽然他们知道这么做是徒劳的。一旦对面的火炮再次响起。这里又将是一片火海。可是人往往就是这样的只要还有一丝的希望就决不会轻易的放弃。

        但对多铎来说如今就连这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了。当初和自己浩浩荡荡一起南下的五万人马如今只剩下了这两万残兵。汉军正红旗、正黄旗以及那一万多的外藩蒙古兵都赔在了两淮。若不是自己率先进入烈山占领了有利地势。估计现在早已被对方的大炮给轰平了。但该来的始终是要来的。明军的主力终于发起总攻了。对于如今的惨败多铎还是能坦然面对的。他已经尽力了。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可是他对面的对手确实太强大。那种攻击力不是自己的铁骑弓箭所能比拟的。眼见着对方的炮火越来越猛,冲锋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对此多铎丝毫没有回天之力。

        “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难道自己这次真的要死在这里了吗?多铎双眼布满血丝站在营帐前抬头望着已经被硝烟遮蔽了的天空。往日种种的风光和成就均在他的脑中快速的闪过。事到如今多铎才切身体会到什么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不禁仰天长啸,“嗡”的一声龙吟长剑出鞘了。

        “主子!请珍重!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我们还有机会突围啊!”努山一把抱住了多铎凄厉的喊道。一旁的众人也纷纷跪倒在地哀声喊道:“王爷!咱们还可以卷土重来呀!”

        但是多铎丝毫不为所动,此刻的他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死谢罪。就在他举起了手中长剑,正横剑自刎时,却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个急促的声音:“豫亲王,辅政王急件!”

        多铎的剑停在了空中,他无法相信的抬起头来。只见一个满身血污的清兵连滚带爬的来到多铎面前道:“禀豫亲王,辅政王的大军已经到烈山了。辅政王命王爷火速向西北方向突围。巩阿岱将军会在西北十里处接应王爷。这是辅政王的给王爷的信。”

        多铎颤抖着双手接过了那封信。当他看见信末尾多尔衮的亲笔签名时,热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只见他将信高高的举起喊道:“将士们!辅政王来救我们了!”一瞬间原本还充满绝望的清军大营立刻响起了激动的欢呼声。

        而在多铎部拼命向青龙集方向突围的同时,多尔衮的主力也在曹村同义勇军六师的残部陷入了胶战状态。此刻多尔衮正冷冷的看着对面的清军无功而返。这是今天第三次进攻了。虽然对方的人数远少与自己。而曹村也不是什么固若金汤的要塞。可是对面的义勇军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击了清军的进攻。很难想象对面的那支部队就是昨天那支残兵。在经过如此大的打击后依然能保持着这样的士气。就连多尔衮也不得不佩服这支军队的素质。这让他想起了另外一支明军。是的,那支在辽东曾经让他们头痛不已的部队。

        正当多尔衮感慨万分时,洪承踌忽然走了过来。只见他一脸凝重的将一封信交给了多尔衮道:“王爷,这是英亲王的八百里急件。”

        “八百里急件?”多尔衮皱了下眉头。阿济格这个时候发急件。难道西边出事了?他连忙打开了那封信。在扫过一眼后,多尔衮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但他依然用那冰冷的语调问道:“这件事其他人知道吗?”

        “回王爷,其他将军们还不知此事。”洪承踌回答道。

        “恩,这件事暂时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违令者斩。还有让吴三桂加快进攻步伐。”多尔衮将信丢进了旁边的火盆。看着在火盆中慢慢烧成灰烬的信洪承踌原本想说的话立刻又咽了回去而是老实回应道:“喳。还有王爷,巩阿岱将军说他们已经同豫亲王联系上了。”

        “哦?终于和多铎联系上了。”多尔衮的眼中闪过了一丝难得的关切。

        “是的,王爷。不过豫亲王现在的情况并不好。巩阿岱将军已经亲自率军接应豫亲王了。”洪承踌小心翼翼的回道。

      ¡¡¡¡¡°ºÃ£¬´«Áî¹®°¢á·¡£ÒªËû²»Ï§Ò»Çдú¼Û¶¼Òª¾È³öÔ¥Ç×Íõ£¡¡±¶à¶ûÙòºÁ²»ÓÌÔ¥µÄÃüÁîµÀ¡£

        “喳”,洪承踌领命后便退出了营帐。看着洪承踌的背影多尔衮知道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心里在想些什么。可是他必须这么做。都已经走到这步了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放弃多铎的。

      第四章 第四十六节

        躲在树林中的勒克德浑冷冷的看着对面冒着浓浓硝烟的烈山。山下义勇军整齐的队列,闪亮的刺刀,黝黑的火炮勾起了勒克德浑对博望之战的惨痛回忆。他的嘴角不由的抽了一下。手中的刀也握得更紧了。勒克德浑受命令率领一支2000人的骑兵从烈山的西面接应多铎部。目前巩阿岱已经联系上了豫亲王。而辅政王此刻整亲自领兵围攻曹村以便吸引明军的部队。勒克德浑知道这是多尔衮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一次让他挽回荣誉的机会。成败与否就要看自己这次的表现了。

        “记住,我们是疾风的儿子。没有什么能抓得住风。”这是多尔衮在出发前亲自交代勒克德浑的话。一想起多尔衮这次交代给自己的战术,勒克德浑就觉得一阵的激动。是的,他们还有机会。那就是不和义勇军在野外堂堂正正的对决。对方的攻击力多尔衮总算是见识了。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情他也是不会去做的。于是他立刻想到了当年在辽东劫掠时的心得。派小股的骑兵不断的骚扰对方的部队。并饶着对方的阵营不断的放箭。义勇军虽然也有骑兵,但在单兵作战方面是绝对比不上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清军的。再让骑兵偷偷饶到对方方阵的侧面在对方同正面部队交战的一瞬间突袭炮兵阵地或直接打乱对方阵行。

        忽然从烈山上冲下了一支狼狈不堪的清军骑兵。已经残破不堪的白色龙旗,向人昭示这这支部队的特殊身份。山下的义勇军阵地上立刻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那些士兵立刻就训练有速的集结在了一起。数门小型火炮被推到了阵地前。此刻忙着迎战的义勇军丝毫没意识到一双冷酷的眼睛正在不远处的树林中盯着自己。眼见着不断的有正白旗骑兵被火炮击落。勒克德浑的眼中燃起了仇恨的怒火。只见他大喝一声,拔出了配刀率先向义勇军阵地冲了过去。而他身后的数百铁骑顿时觉得热血沸腾。他们同样发着刺耳的叫嚣声跟着勒克德浑冲了下去。

        原本还在专心截击正白旗的义勇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就乱了手脚。不少士兵立刻掉头朝身后的清军骑兵开枪。但无奈此时的清军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对方的弓箭顿时就夺去了数十人的生命。勒克德浑的骑兵来回跑动着可是手上弓箭的命中率却丝毫没有因为速度而降低。被夹在中间的义勇军本来在人数上就不占优势。靠集中火力来消灭高速冲击的骑兵。勒克德浑的袭击无疑是减轻了对面正白旗的压力。不一会儿正白旗的骑兵也冲入了义勇军阵地。顿时两支清军骑兵汇合在了一起。犹如疾风般横扫了整个义勇军阵地。战斗只进行了不到一盅茶的时间。当勒克德浑掩护着正白旗撤离时,阵地上就只剩下了数百具尸体和阵阵的尘土。就象多尔衮所说的他们是疾风的儿子——疾风掠过的地方就只留下敌人的尸体。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另外两处义勇军阵地。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的清军不但袭击了义勇军的阵地,更是打乱了义勇军的部署。有些阵地上的义勇军士兵还上去追击清军。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渐渐的义勇军在烈山西北角的包围圈出现了裂缝。而对这一切身处烈山东面的孙露此刻还浑然不知。

        踩着已经被炸得异常松散的泥土,孙露艰难的爬上了高地。烈山上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着,孙露很难想象经过了如此猛烈的炮轰后,烈山上的清军依然能如此顽强的反击。特别是到战斗后期,不知清军是受了什么【创建和谐家园】。他们的抵抗变得异常的疯狂。往往在一阵猛轰后山上依然能有清兵不时的向山下放箭。难道多铎已经得知勒克德浑来了?若是那样的话自己就更不能就此松懈。

        正当此时烈山上忽然响起了一阵枪声。孙露知道义勇军的步兵终于冲进清军大营了。清军的顽强使得义勇军不得不与对方进行最残酷的肉搏战。这是体力与意志的较量。这种较量同样也体现在了双方的指挥官身上。自从烈山之战打响后孙露至此就没有休息过。她一直身处第一线死死的盯着眼前的烈山。生怕让多铎再次溜掉。

        “报告司令,西北方向上发现数股清军骑兵袭击我军阵地。另有一支清军骑兵从烈山西北方向上突围。据悉已突破二旅三团的阵地同袭击我军的清军回合了。”甄旭升匆匆跑上来报告道。

        “什么!正白旗突围了!多铎呢?清军援军人数多少?”孙露的心不由一紧连忙问道。

        “回司令,据悉突围的骑兵约莫五百来人。多铎部算得上是被歼灭了。清军的援军人数不清楚。但他们好象没有和我们正面交战的意思。只是骚扰一下就跑了。”甄旭升回答道。

        “我是说多铎,多铎去哪儿了?是不是跑了!”孙露大声吼道。

        “回司令,目前还在打扫战场。具体情况还要等打扫完战场才知道。或许多铎哪贼已经死了呢?”一旁的阎尔梅插口道。

        该死的,五百骑兵,五百骑兵!不会真的又让多铎跑了吧。象到这里孙露连忙命道:“传令各部朝西北方向追究逃脱的清军!一定要找到多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司令,穷寇莫追啊。况且我们的作战目标已经完成了。”张家玉突然出现在孙露身后道。他刚才一直在山下指挥战斗。也是刚刚才知道有五百骑兵突围的事。他也认为多铎应该就在这五百骑兵中。可是张家玉清楚的知道此时追击的危险。

        “难道,张军长没听到吗?五百骑兵强行突围了。若不是有多铎在清军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突围!只要没抓到多铎。作战目标就没达成。”孙露固执的说道。

        “司令三思,骑兵速度极快。一旦突破我军的阻击。估计再想追上就难了。况且,多尔衮的援军已到。盲目追击会让部队陷入危险境地。司令,我军已经歼灭了清军南下的有生力量。当初的作战目标已经完成了。”张家玉平静的注视着孙露道。

        同张家玉四目相对的孙露不甘的握紧了拳头。终于她的松开拳头命令道:“传令留一个旅打扫战场。其他各部立即【创建和谐家园】救援曹村。”

        *******************************************************************************

        沱河河畔,旌旗流转,不时的有马儿打着响鼻。此刻多尔衮那锐利的眼中透出了一丝难得的焦急与关切。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零碎的马蹄声。这下可不仅是多尔衮就连在场的其他将领们都忍不住抬起头张望起来。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一群身影夹带着飞扬的尘土渐渐清晰起来。那面在风中鼓动着的白色龙旗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却在向众人揭示着他的主人就是多尔衮期盼已久的那个人。“豫亲王,回来啦!”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叫了一声。沱河河畔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当多铎被搀扶着来到多尔衮面前时,这个一向冷峻的辅政王竟也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同多铎抱头痛哭起来。而对多铎来说这次算是从阎王殿前走了一圈了。绝处逢生的他更是嚎啕大哭着。不过一想起自己出京时身边是数万精兵,而如今身边却只剩下不到名五百亲兵回来。自觉亏对众人的多铎马上跪地请罪道:“臣,多铎指挥不利,只是南下大军全军覆没。罪无可恕,还请辅政王军法处置。”说完多铎解下了自己的配刀交给了多尔衮。

      ¡¡¡¡¶à¶ûÙò½Ó¹ýÁËÅäµ¶µÀ£º¡°Õâ°Ñµ¶ÔÚÕâ´ÎÄÏÏÂǰ»ÊÉÏ´ÍÓèÄãµÄ°É£¿¡±Ëµ×Ŷà¶ûÙò¡°Ë¢¡±µÄÒ»Éù³é³öÁ˵¶¡£

        多铎颤抖了一下回道:“臣亏对皇上重负。”

        “嗡”多尔衮忽然将刀还鞘一把扶起了多铎道:“起来,我们的满州勇士经得起失败。这次不是你的错。错的是我多尔衮。是我多尔衮错误估计了南明的实力。将诸位陷入了这种绝境。”接着多尔衮又扶起了跪在一旁的勒克德浑道:“我们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我们的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海东青就算面对暴风雪依然会不屈的飞翔。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团结一致!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满州的铁骑。这次败了,下次还可以卷土重来!我们一定会让那些个【创建和谐家园】为今天他们所做的事付出代价的。那些满州的勇士们不会白死。”说完多尔衮举起配刀宣布道:“勒克德浑率二千轻骑奇袭明军,营救出豫亲王。现恢复其多罗贝勒之衔。仍任平南大将军。”

        勒克德浑听罢不禁一阵激动连忙和多铎再次跪倒在地道:“臣等,定当不负所望,一雪前耻!扬我大清之威!”

        “一雪前耻!扬我大清之威!”

        “一雪前耻!扬我大清之威!”

        一瞬间,震天的喊声响彻天际。原本经历一翻惨败的清军,此刻的士气却更加旺盛了。所谓知耻近乎勇或许就是指这种情况吧。一旁的洪承踌以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的眼光看着眼前的一切。

        “王爷,看对面有明军!”忽然一个清军将领指着对岸叫道。众人的目光立刻沿着那将领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河的对岸忽然出现了大批的明军。以骑兵为主看样子没有渡河的打算。不一会儿对面的明军阵营中让出了一条道。只见一个头戴毡帽的女子在几个将军簇拥下走了出来。多尔衮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他立刻意识到了对面那个女子是谁。心也不由的激动了起来。他马上拿起了望远镜朝对岸望去。却发现对面的那个女子同样也在用望远镜看着自己。

        一瞬间,时间就在这一点上凝固了。这两个左右着中原大局的男女在望远镜中互相对视起来。仿佛此刻两人就这么面对面的站着似的。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带给自己的压迫感。各自的心中也都有着不甘和兴奋。

        终于多尔衮率先收起了望远镜。真没想到这么棘手的人物会是这么一个年轻的丫头。多尔衮在心中不禁感叹道。不过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挡住我去路的就是敌人。等着吧,小丫!当长白山的寒风再次吹过黄河时,你我将再次见面。希望到那时能有一个了断。在这一刻多尔衮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满足感。于是他最后一次望了一眼对岸的宿敌翻身上马挥手道:“撤!”

        而在对面孙露眼看着自己的宿敌带着人马转身离去。她的心中同样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她仿佛看见多尔衮正站在高处冷冷的看着自己。经过这次的战斗使得孙露真正领教了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可正是这种差距让孙露的斗志更加的旺盛了。等着吧,多尔衮。当我们再次见面时我会让你见识来自大海的力量。

        “司令,我们也撤吧。”一旁的张家玉提醒道。其实孙露等人追来到并不是为了多铎。而是听说多尔衮在对岸,孙露执意要见识见识这个为后世争论不休的绝世枭雄。此刻义勇军已经完全歼灭了多铎部。不过最后还是让多铎本人跑了但还有下次机会。至此义勇军在广东时制定的目标算是完成了。这盘棋也算是下完了虽然收关部分让孙露很不满意。

        “算是和棋吧。”孙露喃喃自语道。不过另一场更为复杂、凶险的棋局正在南方的那个城市等待着自己。想到这儿孙露的眼中立刻闪出了一丝坚毅。只听她冷冷的命令道:“传令各部整装待命。即日南下清君侧!”

        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原明将姜镶在山西大同起义并联合吕梁山义军组成反清联盟。山西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短短五日内义军就连下汾阳、阳泉、忻州数座重镇。为此阿济格不得不向清庭告急求援。与此同时在南京,左梦庚部在浦口大破刘左良和黄斌卿部。黄斌卿死于乱军之中。刘良左带领一万残兵固守南京。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左梦庚部破南京。

        三月底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就象两只无形的手将多尔衮和孙露给拉住了。持续五个多月的两淮战役就此嘎然而止。此次战役清军和明军在两淮一线总共投入约莫三十万兵力、战舰一千多艘。整个战场跨越苏、豫、皖三省。清军南下灭明的计划彻底泡汤。汉军正红旗、正黄旗以及蒙古的阿山部全军覆。满州正白旗、镶黄旗几乎全军覆没。正黄旗、镶红旗受重创。清军共伤亡六万余人。(南明投降部队不算。)战舰损失五百余艘。明军共伤亡十万余人,战舰损失八百余艘。其中义勇军方面共有伤亡一万七千余人,另有五艘战舰被炸沉。

        就这样清和明在一番拉锯战之后双方又回到了各自原来的位置上。谁都没进一步。谁也都没退一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可是1645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比战争更为激烈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江南地区。

        *******************************************************************************

        第四章就到这吧。呵呵,或许没统一全国有些书友回不高兴。没办法啦。孙MM要回去收权了。而且柳丁个人认为以南明的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基础最适合完成资本主义体制变革。而且南明的民族比较单一。主要是【创建和谐家园】。可以比较顺利的蜕变成“民族国家”。(别误会,不是民族主义国家啊。)

      第五章 第一节 染血的台阶

        清晨,阳光懒懒洋洋的撒在了南京城的街道上。往日繁华奢靡的六朝之都此刻却成了一座死城。街道两旁还残留着点点血迹。眼前的惨景让马背上的孙露仿佛又回到了泗洪城。但这次不同是凶手是同为【创建和谐家园】的左梦庚部。八天前左梦庚在浦口大败刘良左部后便顺势攻下了南京城。能如此顺利的攻下南京有一个人的功劳是不得不表的。那就是张天禄。这个刘左良的部将不但杀了自己的主子还亲自打开了城门将左梦庚迎进了南京城。进了南京城后这些打着“清君侧”大旗的明军立刻就露出了他们的禽兽本色。左梦庚以除奸佞为由大肆洗劫了整个南京城。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猎物。他们将南京城街道上所有的门都钉死了。然后一条街一条街的慢慢洗劫屠杀。当然也包括孙露面前的这座残破的皇宫。这样的屠杀洗掠持续了整整二天二夜。直到曹天琦的第四师和陈奇策的第三舰队赶到长江的采石口。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左梦庚立刻带着从南京城劫掠来的金银珠宝向九江的老巢仓皇逃去。只留下了一座赤色的南京城给义勇军。

        义勇军已经进城两天了。但整个清理工作还没完全结束。一旁带着口罩的义勇军战士正和城里的百姓一同清理尸首。已经是四月了,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容易造成瘟疫的流行。而在孙露的面前此刻还匍匐着一群衣着鲜明的人。他们正是从这次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官员。其中不乏几张让孙露熟悉的面孔。例如跪在自己左边的那个五十岁光景的男子。此人正是钱谦益。他不但避过了马士英等人发动的大清洗。还顺利的躲过了这次屠杀。在左梦庚逃出南京后,钱谦益连忙和尚书龚芝麓等幸存官员在城墙上在大书“顺民”二字以迎接义勇军的到来。而马士英和阮大铖则在城破后一个畏罪【创建和谐家园】,一个则被乱军砍成了肉泥。只有皇帝朱由崧到现在都没消息一直生死未卜。

        哼,真不愧是“天巧星浪子”啊!生命力还不是一般的强,都快赶上“小强”了。如果今天进城的是多铎。他们会不会也这样卑躬屈膝的接待他呢?应该会吧。所谓的“文人无骨”指的就是这种表情。看着钱谦益等人恭顺的模样孙露轻蔑的瞟了他们一眼一言不发的一扯缰绳径直向皇宫方向走去。钱谦益等人见状以为孙露在怪罪他们。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连忙起身小跑着跟在孙露后面。生怕就此得罪了这个煞神。

        介于中国人爱夸大的“优良传统”义勇军这次两淮战役的战果一路传来越传越神。歼敌人数就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如果说传到扬州的数字是十万。那么传到南京城的数字就成了百万。百万“辫子军”是个什么概念啊。能消灭百万“辫子军”的义勇军试问有谁能敌?再加上由于在“泗洪屠城”事件中义勇军处死了一批俘虏。关于义勇军嗜杀的传闻更是被传得沸沸扬扬。也正因为如此左梦庚在听说义勇军南下后吓得掉头就跑。如今孙露的义勇军简直成了煞神的代名词。而这批煞神的统帅更是不能得罪的。若不是因为孙露是个女子。估计在场的这些个朝廷命官们早就匍匐在她的脚下奉她为皇帝了。不过无论怎样眼前的这个女子都将是日后朝廷中支手遮天的人物。

        但此刻的孙露丝毫没有考虑这些的念头。看着一旁马车上的尸体让她觉得自己真是罪孽深重。孙露很难想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能如此干脆而残忍的屠杀自己的同胞。他们出手是如此的狠。仿佛这些百姓是他们十世的仇敌一般。为了钱财?为了发泄?为了证明自己的胜利?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孙露知道以她的思考方式是怎么也解不开这个题目的。就象自己心中的负罪感也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一样。

        是的!罪孽!孙露知道自己是有罪的。这种罪过决不亚于屠杀者。当初是自己主动放弃南京的。为的是让南明的军阀互斗以便座收渔利。不让他们影响自己同清军的战斗。说什么不先阻止清军国家就会灭亡!说什么以为只有清军会屠城没想到明军也会屠杀百姓!说什么为追击清军没有及时南下!这都不是理由。屠杀就是屠杀!自己的放任这种可能性出现就是有罪。左梦庚用最原始而残酷的方式让孙露看清了自己身上的“原罪”。也是日后明帝国身上的“原罪”。

        看着孙露苍白的脸颊,她身旁的史可法知道眼前的这个女子正在做着激烈的斗争。“若是为的打败自己的敌人必须牺牲百姓呢?”史可法不知道孙露在决定放弃南京时有没有考虑会发生这种事。但他在烧毁南京调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不过目前情况还不算差,大明的半壁江山还在。想到这儿史可法也瞟了了一眼底下的钱谦益和龚芝麓。都是老相识了,史可法依然为他们的做法感到不齿。不过自己呢?自己这么抛弃国君也不是一个臣子应有的举动。算了,对得起大明就行。使自己的心稍微舒服些后史可法一夹马肚也跟了上去。

        不一会儿众人就来到了皇宫门口。虽然皇帝已经不知去向了。但孙露依然按照规矩下马步行进了皇宫。如今的皇宫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太监、宫女大多也不知道逃到哪儿去了。偌大个皇宫显得空空荡荡、死气沉沉的。通往大殿的道路上死去侍卫的血迹还没被冲洗干净。一旁雕花的扶栏上还粘点点血迹和烧焦的痕迹。而大殿的琉璃瓦房顶也被烧出了一个丑陋的大窟窿。孙露觉得皇家的威严至此当然无存。或许这就是新秩序产生的契机吧。孙露忽然回头向身后的阎尔梅问道:“有左梦庚的消息了吗?”

        “回司令,曹师长和陈提督已经沿江追击左逆数日。估计很快就能让左逆伏诛。”阎尔梅连忙回道。

        “恩,传令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军均不接受左梦庚部投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其消灭!”孙露狠狠的命令道。不管你是【创建和谐家园】,还是满人。如果这个世界一定要用武力来制定新的秩序。那我孙露一定奉陪到底。这一刻下定决心的孙露心中燃起了一股难以言语的斗志。可正当她要踏上台阶时,一个战士匆匆跑了过来报告道:“报告司令,刚才在皇宫的一个池塘里发现了皇上的尸首。”

        众人听闻一阵哗然。虽然已经猜到皇帝这次是凶多吉少了。但突然听闻朱由崧的死讯。众人仍是吃了一惊。毕竟他是皇帝。他的死意味着明朝又将选出一个新的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人的心里此刻都是七上八下的。于是孙露等人急忙赶到那池塘前。

        此时池塘前已经围满了人。普通人估计没机会见到活的皇帝,死了的皇帝就更是少见。谁都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虽然现在朱由崧的尊容实在让人觉得恶心。他那本来就已经肥胖不已的身体由于泡在水里数天。现在却已经肿得象个球了。发紫的面容还依稀可以辨认出他的样子。一瞬间没有人哭泣,也没有人叹息。所有人都沉默着站在那里。终于龚芝麓头一个反应了过来扑到尸首上痛哭流涕起来。其他的明朝官员见状马上不甘示弱的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仿佛死了朱由崧天都要塌下来似的。孙露看了看这些个“大忠臣”转而又冷冷的瞥了一眼这个由自己扶植起来的皇帝。却听史可法率先说道:“皇上驾崩,举国哀悼。列位大人节哀吧。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当务之急先确立新主。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借于上次皇位之挣的失败教训。史可法一上来就将定立新君主的问题摆上了台面。虽然不可能就这么一锤定音。但至少他可以知道孙露的态度。史可法上次之所以拥立潞王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军方的支持。虽然武将历来在大明的地位同文官没法比。但在如今看来酸舌腐儒根本成不了事。只有得到军队的支持才是硬道理。

        果然,史可法这话一出。其他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点头称是。不过到最后他们无一例外的将目光转向了孙露。是的,无论这些大人们心中有一千个一万个的计划。可只要孙露一声令下外面的士兵就能在瞬间将这些计划变成血色的泡影。与其苦苦的猜测还不如听听这位孙将军有什么意见。

        眼见众人都望着自己孙露忽然有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满足感。一种拥有绝对实力后俯视下界的满足感。这就是做“军阀”的感觉吗。孙露在心中自嘲着。不过她依然以她那不卑不亢的语调开口道:“拥立国君之事,事关社稷兴亡,国家安定。本官以为不可草率行事。幸好这次几位藩王不在京城未遭左逆毒手。据悉兵部侍郎沈犹龙大人已经南下杭州、广州等地迎接潞王、鲁王、唐王等藩王一同入京。希望到时候能选出一个适合的君主。”

        这算什么意思?把这么多藩王一起迎入京城?这女人到底想立谁为皇帝?亦或许是这些藩王都有可能?那些官员一边附和着一边疑惑的看着孙露。只有史可法和钱谦益眼中闪过了一丝异动。孙露则扫了一眼众人后继续说道:“不过在皇上登基前,朝廷还有很多事要做。如今史督师是南京品级最高的官员。理应由史督师暂时监国,待到确立新主后再成立新内阁。”

        “这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夫只是一介臣子,又怎能妄议监国呢?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史可法连忙推辞道。此时他只觉得自己的背都在发麻,额头上不禁冒出了点点汗珠。

        “两位大人,依下官来看不如这样吧。先选五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一起议政监国如何?”钱谦益眼珠一转上前说道。

        “五大臣议政监国?钱大人说说可选哪五人啊?”孙露瞥了钱谦益一眼故意拉长语调问道。一旁的几个大臣则在那里窃窃私语着。

        钱谦益听孙露这么一问心中不由一喜。看来自己这次是揣摩成功了。不过他的脸上并没有显出多大的变化。只见他侃侃而谈道:“此五人定是能压得住朝堂,顺得了民心的。需要是勋臣如沂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久爵。能臣如史督师,及沈犹龙大人。另一个就需要是个名将。此名将如今看来非孙将军末属了。”

        “诶,钱大人说笑了。孙露只是一个武将又是一介女子。如何能担此重任。”孙露谦虚的推辞道。不过在心中不得不对钱谦益刮目相看了。真不愧是“天巧星浪子”这么快就揣测道自己的心意。这样的人正是自己日后需要的“人才”。

        “孙将军不必过谦。将军这般保江山去靼虏,百姓无不称颂,百官无不敬佩。军的功绩可昭日月,堪比当年的岳武穆啊。”龚芝麓不甘示弱的奉承道。听了钱谦益说辞他都有些后悔自己反应慢了。赵之龙和徐久爵虽然是勋臣但都是些空头衔,加上年纪又大。放在五大臣中名气虽响却只是两尊泥菩萨罢了。而那沈犹龙是何人?他和孙露同属“粤党”这是人所共知的。至于史可法嘛。他的官职是兵部尚书。不过他的“兵”说穿了还是孙露的。且这次他也没按诏命回京而是留在了扬州。可见他同孙露的关系也不一般。如此一分析监国的还不是眼前这女人一人。其他人当然也看清了这其中的猫腻。却也跟着一起奉承附和起来。这是乱世他们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正在孙露冷冷的看着这些见风驶舵之辈的表演之时忽然从远处跑来了一个士兵。他的手上还拿着一个粘有污泥的黄布包。“报告司令,在刚才那个池塘里打捞上来了一包东西。请过目。”

        看着这个小小的布包,孙露的心猛的抽了一下。其他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黄布包。他们也大致猜到了这里头包的是什么了。孙露深吸一口气慢慢的打开了黄布包。忽然一阵青白色的光芒笼罩在了她的脸上。一枚刻有盘龙的白玉大印立刻显现在众人面前。顿时孙露觉得自己的双手都在那里颤抖。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心此刻竟也有了一阵悸动。却听周围的官员连声称颂道:“恭喜将军,此乃玉玺也。”

        终于孙露整了整自己的情绪,连声称罪着将玉玺恭敬的包好后,双手捧着让人将其收好了。只见她朝众人拱着手谦逊的说道:“列位大人,五大臣议政之事还要好好的商量一下。不如我们先去看看大殿被损毁得怎样了吧。”说完便和众一起回到了大殿前。当踏上沾有血迹的台阶时,孙露自己的军靴也在那一刻沾上赤红色的鲜血。一步一步的在雪白色的台阶上留下了一连串红色的脚印。

      第五章 第二节 藩王

        1645年四月的绍兴平静而又安详。战争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仿佛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当然影响也不是完全没有的。随着左梦庚攻打南京,大量的难民夹杂着皇亲贵族,士绅官员纷纷南下避难。往日宁静的绍兴城也越来越热闹了。还有就是从两淮不断传来的义勇军大胜“辫子军”的捷报。关于义勇军打靼子的故事也在绍兴的大街小巷中传得沸沸扬扬了。茶楼里说书先生甚至将这次两淮战役编成了一个个段子。里面当然少不了义勇军阵前斩清将的精彩章节。说书的说的是唾沫飞溅仿佛是亲眼所见,而听书的则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看见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但这些日子绍兴城的百姓又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南京陷落皇帝驾崩。不过老百姓对此并没显出有多么的伤心。在他们看来朱由崧的死完全是罪有应得,就象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两个奸臣的死一样。

        但在绍兴城西城一间不起眼的院落中此刻却是另一副模样。只见大门的两侧悬着两盏白纱灯,门的匾额上披着黑绸。在这个院落前停着的马车和轿子也都披着白布。院内已经被布置成了一个大灵堂,大大的“奠”字被贴在中间,两旁挂着一副白色的挽联。中间的香安上供奉着大明弘光皇帝的灵位。此刻在香案前跪着一大片身着孝服的人。为首的乃是一五十岁左右的身着朝服的大臣失声痛哭道:“先帝爷啊!请您保佑您的子民免遭涂炭,保佑我大明江山早日光复吧。先帝爷啊,您怎么能就此抛弃您的子民啊…”随着那人招魂似的痛哭,后面的人也跟着齐声嚎哭起来。顿时,整个院内鬼哭狼嚎,悲声震天。

        过了许久,那人忽然起身,立于灵位旁扫视了在场的众人。而后朗声说道:“诸位请节哀,现在不是我们悲痛的时候,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当务之急是要确立国君。”

        “苏大学士,所言甚是。不过,如今我等该奉谁为君呢?”一个精瘦的中年官员连忙问道。

        不错,眼前的这个苏大学士正是明户部员外郎苏观生。由于他同马士英等人不和就一直隐居在绍兴。恰巧躲过了这次的劫难成为了南京内阁中少数几个幸存的大臣。听罢那官员的疑问苏观生对着上天拱手道:“先帝虽然不幸横死,但天佑我大明。如今鲁王殿下恰巧正在绍兴。我等奉鲁王为帝。一来是顺应天命,二来也可安抚民心啊。”

        苏观生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的众人立刻就交头接耳起来,鲁王就在绍兴!如果就此帮助鲁王登基自己不就成了开国功臣了吗。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看着下面众人的反映苏观生心中大喜。看来这些人多数是会支持自己的。自己当初选这步棋没有走错。当得知左梦庚继续南下“清君侧”的消息后他就知道这次福王和马士英算是完了。这对自己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当时苏观生已经同鲁王联系上了。如今福王一死,朝廷大乱,只要自己这里大旗一立。天下还不就此归心?到时候自己这个宰相是跑不了的了。

        就在苏观生幻想着鲁王在登基后如何报答自己时,下面忽然有人担心的问道:“可是,我听说史督师和孙将军已经将左逆赶出了南京城。我们这里立鲁王他们会不会有异议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