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命运的抉择作者:黑色柳丁》-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我们还要留一段时间。我刚才想起来了我们有笔买卖没完成呢?”孙露觉得自己心底的那股子喜欢【创建和谐家园】的劣根又在隐隐作祟。

        “生意?我们在这里有生意吗?”陈家明疑惑的看着孙露。

        “好了,我们先回去。慢慢再和你解释。你去把林队长他们找来见我。”说完孙露将新买的胭脂闻了一下。“好香啊。”

      ¡¡¡¡¿´×ų¼ÒÃ÷һͷÎíË®µÄÑù×ÓËï¶³å×ÅËû½ÆÙ¥µÄһЦ¡£

        *******************************************************************************

        行走在茂密的白桦树林子里。阳光透过缤纷的树叶闪着斑斓的光芒。秋风象刺刀般【创建和谐家园】着刘宗亮已经发炎的伤口。路上扬起的尘土使他脸色变得黝黑,发紫的嘴唇上裂着一道道血口子。沉重的镣铐使他浑身上下的酸痛。这个曾经的大明千总此刻却连猪狗都不如。对于刘宗亮来说当年没在高桥一战中没有战死确是一大憾事。当然刘宗亮在被俘后也想过【创建和谐家园】为大明尽忠。但终究是被自己的属下给拦下来了。更主要的刘宗亮并不服输。如果能再给他次机会的话他一定回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军人。再给次机会?刘宗亮苦笑了一下。哪儿还有什么机会啊。自己现在只是个奴隶。或许不久以后就会死在幽深的矿井里。看来是没这个机会了。

        想到这里刘宗亮的脚滑了一下连带着周围几个和他栓在一起的奴隶也摔倒了。这下可引起了一阵骚动。一个清兵跑了过来挥舞着马鞭叫骂道:“死奴才,装什么死!快给我起来!”说完鞭子就劈头盖脑的向刘宗亮身上打来。刘宗亮并没有求饶也没有吭声。只是瞪着那个清兵。刘宗亮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惹脑了那个清兵。他立马就拔出了配刀叫嚣道:“你瞪什么瞪!信不信老子一刀剁了你。”

        一旁的几个俘虏看到这个情形连忙上去劝阻起来。其中一个人还对刘宗亮劝道:“大人,你就忍一忍吧。”

        那清兵听人称刘宗亮为大人立刻大笑道:“什么大人,还不是一个奴隶。摆什么臭架子。学学你大爷我。老子以前也和你们一样。可只要点个头哈个腰。瞧瞧,老子又是大爷了!呸,整个一个贱骨头。”说完那个清兵朝着刘宗亮的脸上吐了口口水。怒不可扼的刘宗亮刚想上去和他拼命。忽然那个清兵怪叫一声倒在了地上。他的背上直直的插着一支箭。这一变故立即引起了更大的骚动。一时间从树林的四面八方射来了大量的弓箭。俘虏们四处躲藏而押解的清军更是手忙脚乱。清兵的呵斥声、马的嘶叫声、身体被箭穿透时的惨叫声混成一团。刘宗亮乘机拾起了地上的配刀割断了自己和同伴身上的绳索。

        此时一个清骑兵见刘宗亮他们已经逃脱于是挥舞着马刀向刘宗亮砍来。刘宗亮顺势跪倒在地。马刀擦着离他脸颊半寸削过。刘宗亮反手一刀砍断了马脚。那清兵一下子摔了下来。未等他起来一旁的另一个俘虏举起了一块石头咂破了他脑袋。其他俘虏看到着情形也跟着割断了自己身上的绳索同押解的清兵搏斗起来。很快的清兵便和俘虏们扭打在一块儿了。

        就在此时树林里突然停止了射箭。不一会儿便冲出了几十个人。这些人身穿奇怪的花衣服上面还挂着不少树叶干草。脸上用油彩抹得五颜六色就象是鬼魅一般。为首的几个人都骑着马蒙着面。其中一个看身形还是个女的。这些人的突然出现使得清兵和俘虏都停止了打斗。一时间树林里变得静悄悄的了。

        好不容易一个为首的清军牛录喝道:“大胆蟊贼,敢来袭击官兵。你们有何图谋?”

      ¡¡¡¡ÄǸöÅ®×Ó¹þ¹þ´óЦµÀ£º¡°ÄãҲ˵ÁË¡£ÎÒÃÇÊÇó±Ôô¡£ó±Ôôµ±È»ÊÇÒª´ò½ÙµÄ¿©¡£¡±

        “打劫?打劫什么?我们又没财物。”那牛录怒道。

        “打劫他们啊。”女子指着刘宗亮等人道。

        “哈哈,打劫他们。你该不会是想要他们做你的压寨相公吧。”那牛录此话一出引来了周围的清兵一阵哄笑声。

        “$#@&%¥#”

        那女子也不再发话只是一挥手。周围的下属立即会意马上举起了手中的弩箭。而一旁的刘宗亮见这些人是来帮自己的当下心中一宽大声叫道:“弟兄们杀啊!”说完第一个向那牛录砍去。一瞬间三方人马都陷入了混战之中。由于事先被人袭击再加上清兵人数本来就不多。所以这场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俘虏死伤23人,神秘人无一死伤、清军全军覆没。看着周围的神秘人熟练的打扫着战场刘宗亮对着为首的那个女子抱拳道:“松山千总刘宗亮多谢女侠出手相救。敢问女侠尊姓大名改日宗亮必定报此救命之恩。”

        “刘千总,不必客气。此地不易久留。你们还是跟我们走吧。”那女子并没摘下面纱只是只着身后的马车提醒道。

        虽然,对方没有向刘宗亮表明身份。但他觉得这些人绝没恶意。再加上他们现在就这么待在这里确实危险。于是便二话不说和其他人一起上了那几辆车。带他们上车后那些神秘人马上就关上了车盖子。刘宗亮只是隐约觉得马车是向东南方向疾驶的。坐在颠簸的马车连日来的疲倦全都涌了上来刘宗亮感自己的眼皮越来越重不一会儿就沉沉的睡着了。

        当刘宗亮再次醒来时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正摇晃着耳边传来了阵阵流水声。勉强睁开眼的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舒适的房间里。自己怎么这儿呢。刘宗亮摇了摇还有有些昏昏沉沉的脑袋。终于想起自己先前被一群神秘人解救了后来上他们的马车。看来这里就是目的地了。可是怎么会有水难道是在水边?想到这里刘宗亮起身跌跌撞撞的走到对面打开了窗子。不开不知道一开却让他吃了一惊。只见窗外一片白茫茫的海水。难道自己已经身处汪洋之中了?

        就在此时门开进来了一个穿鹅黄色衣裳的小丫鬟。那小丫头见刘宗亮已经醒来便行礼道:“刘将军,我家小姐有请。”

        “你家小姐?哦,是她。”听这个小丫鬟这么一说刘宗亮想起来那些神秘人的首领是一个女子。对于这么一个女子说实话他也是很好奇的。于是在丫鬟的带领下刘宗亮穿过了甲板来到一间更大的房间里。此时的刘宗亮才发现自己身处的这艘船其实是条商船。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房里那个背对着自己的女子竟然穿着大明参将的官服。刘宗亮当然知道那官服不是假的。但他怎么也想不出大明什么时候有了一个女参将。要说是四川的秦良玉吧。可也没这么年轻啊。而且秦良玉是总兵。不过不管怎样刘宗亮还是按照规矩行礼道:“松山千总刘宗亮参见大人。”

        那女子转过身扶起了刘宗亮说道:“刘将军请起。”

        “谢大人,不过下官有些疑问。敢问大人您是?”对于这个女参将的身份刘宗亮还是很疑惑的。

        只见那女子微微一笑道:“在下广州参将孙露。”

      第三章 第十八节

        当孙露带着同东亚各国签署的协议以及300名明军俘虏回到广东时已经是十二月份了。虽然已是冬季但比起辽东来广东的冬天算不了什么。这次东亚之行总的来说收获颇丰。特别是那300名被解救的明军俘虏根据调查他们大多曾是骑兵。这对孙露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大馅饼。在上岸后孙露马上派人安顿好了这些俘虏并给予他们以极其优厚的待遇。这些死里逃生的人怎么都没想到一转眼自己已然换了一个身份了。不但得到了自由还被人当作英雄对待。其中不少人后来也加入了义勇军。有些人还担任了教官为义勇军打造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队伍。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仿佛按照孙露预定的计划进行着。但历史还是在岔路上稍稍偏离了一下。就在孙露周游东亚各国的一个多月中广东发生了一件对日后学术界影响颇深的事件。事情的起因是一篇发表于《香江评论》上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引用李之藻《名理探》中的论述“大抵欲人明此真实之理,而于明悟为用,推论为梯;读之其旨似奥,而味之其理皆真,诚为格物穷理之大原本哉。”等等论述。批判了当时阳明学末流“汗漫空疏”的学风。尖锐地指出当时读书的弊端:“学者之病有四:浅学自奓一也,怠惰废学二也,党所锢习三也,恶问胜己四也。”并极力推崇程朱理学的“格物穷理”之说。这样一篇文章当然引来了一大批阳明学派人士的大力围攻。一时间《香江评论》上口水仗打得是昏天暗地。

        晚明是一个心学盛行的时代。无论是阳明学或是禅学,都是直指本心,以不读书为著名。其实却是在不读书的环境中,潜藏着读书的种子;在师心蔑古的空气中,透露出古学复兴的曙光。而心学理论体系的创始人王守仁倡学立说的目的则在于“上欲以其学辅吾君,下以其学淑其民。”想以次来挽救明中期以来“沉疴积瘘”、“病革临绝”的统治危机。由于传统儒学理论思辩之不足,于是便求援于思辩的宗教威信主义,以便化腐朽为神奇,把儒学进一步精致化而以。当然经过后来的发展阳明学又分支出了多个学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为极端平民化。可以说是极端的实践派。又以李贽为代表的狂禅最为激进。他们公开主张言“私”言“利”,把“好货好色”作为人生的自然需求,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提出挑战。带有极其强烈的“人文主义”。因此后世也称阳明学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

        但是心学毕竟是汲取禅宗的理论。所以心学带有浓郁的玄学色彩。搞到后来往往带着虚无主义。随着这一时期西方逻辑的传入。以徐光启、李之藻为首的士大夫们在接触了西方逻辑后又有了新的心得。他们认为西方的科学和逻辑有助于恢复程朱理学的“实学”、“实行”的精神。于是李之藻便特意花了五年时间翻译了《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也就是《名理探》。希望借鉴西方逻辑来重塑程朱理学。他把西方亚氏逻辑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大原本”相为比附,希望能达到“息异喙,定一真”的目的。但由于西方传教士毕竟还是以传教为目的的。所以当时传入中国的还是以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为主。并且这些传教士还滥用三段式的演绎法,来为【创建和谐家园】教教条和教义作辩解,并使这些教条和教义系统化。其实在同一时期的欧洲以培根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已经认识到旧的逻辑学的不足与危害,从而在逻辑领域展开一场革命。培根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并进行批判。开始提倡归纳逻辑。也正因为如此李之藻的《名理探》并没摆脱程朱理学教条主义的缺陷。

        当然无论是心学的狂禅派还是李之藻等人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都不是主流思想。但在现在的广东他们却找到了各自赖以生存的土壤。一来广东自由开放的言论环境十分有利于狂禅派人文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孙露带来了不少后世的科学知识。使得自然科学在广东有了发展的基础。于是便就有了两股学说的碰撞。而那篇文章也只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

        照理说这件事情和孙露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对于这些学说孙露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更不用说什么哲学思想了。到目前为止孙露就带来些后世的发明以及一些后世的科学定理。就连那本《复兴党宣言》都是陈邦彦代写的。走的还是下层平民路线。孙露没有这个精力也没这个能力去搞什么启蒙运动、什么文艺复兴运动。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虽然孙露从没想过搞启蒙运动。可启蒙运动还是就这么悄悄的发生了。在广东的学者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学说。他既保留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务实精神。这其中的“理”更接近于西方的逻辑思维。并列举了大量的科学定律了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则大肆宣扬了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特别强调了“知行合一”。特别是后来几天在《香江评论》上发表的《七日谈》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总共分七篇一日一谈。正是这种学说最好的范本。这一看似两边都得罪的文章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人们将这种新兴的学说称之为“南学”或是“陈学”。原因很简单《七日谈》的作者正是孙露的老师陈子壮。

        当看完最后一份《香江评论》后孙露不禁揉了揉太阳穴。对她来说这些文章实在太晦涩难懂了。不少人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引用了不少的典故。若不是一旁的陈邦彦给孙露耐心的做着解释。相信孙露看不了一篇就会昏昏欲睡了。

        “这么说我不在的这些日子老师很拉风咯?”孙露放下报纸问道。

        “何止啊。陈议长现在可以算得上是岭南学派的宗师了。”对于陈子壮能有这样成就陈邦彦也很是高兴。毕竟如此一来在广东的学派在儒林也算有了一定的地位。

        “那老师,现在一定很忙吧。”孙露知道这个时期的学者们最喜欢到处游说讲学了。自己的老师应该也不会例外。但愿他别为了讲学而忽略了议会的事情。

        “这个啊,陈议长这段时间除了处理一些议会和云山学院的事务外。就一直待在他的云山别院里。其他书院多次请他去讲学。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说是要专心著书。”

        “专心著书?老师在写书吗?”孙露惊讶道。想不到还这么的低调。

        “是啊,听说好象叫《理鉴》。”陈邦彦侧着脑袋想了一下回答道。

        “《理鉴》?”真是个奇怪的书名。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在想什么。但孙露觉得不管怎样以自己这个学生的身份都有必要去拜访一下。

        *******************************************************************************

        在孙露回广州后的第三天,她独自来到了云山别院拜访陈子壮。出乎她意料的是出门迎接自己的竟然是张玉乔的贴身侍女席芸。原来自从陈子壮来到云山别院著书后张玉乔便经常来这里帮忙整理一些资料什么的。果然一进门就看见一身素衣淡状的张玉乔捧着几卷书出来了。见孙露来了便对着她浅浅的一笑道:“啊,孙妹妹来啦。是来找老爷的吧。”

        “哦,恩。是的。”面对张玉乔的微笑孙露不经意间脸红了一下。虽然同是女人但她仍被张玉乔迷人的气质给打动了。已经30出头的张玉乔看上去依然象个20岁的妙龄少女。特别是在服饰装扮上处处显露出高贵的气质。这在孙露所遇到的其他贵妇人中也是很少见的。

        “孙妹妹这么了?”发现孙露表情有些不自然的张玉乔问道。

        “啊,没什么啦。突然发现姐姐好漂亮。作妹妹的还真的很羡慕。”孙露不好意思道。

        张玉乔“扑哧”一下笑出了声。于是放下了手里的书本抚摩着孙露细滑的脸颊感叹道:“其实该是姐姐羡慕妹妹才是。”

        孙露抬起头看着张玉乔略微有些落寞的眼神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咽了下去。忽然张玉乔问道:“孙妹妹好象从不化装啊?不喜欢化装吗?”

        “这个嘛。说实话我不大会化装啦。与其化的不好适得其反。还不如一张素脸朝天。”孙露解释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露对于这个时代的化妆品可不怎么放心。

        “一张素脸朝天?咳,年轻可真好啊。敢素脸朝青天。”张玉乔淡淡的一笑道:“不过,不管怎样女为悦己者容。学会打扮自己不但能讨得男人的欢心。更能讨得自己的欢心。这样吧,妹妹要是不嫌弃的话姐姐倒可以为你指点一二。”

        “真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是去姐姐那儿吗?”对于张玉乔这个提议孙露还是很感兴趣的。

        “怎么能去我那儿呢?还是在这里好了。每过两天我就会来一次的。”张玉乔以大大姐姐似的口吻说道。

        “你们在聊什么呢?”不知不觉的陈子壮已经从书房里出来了。

        “能聊什么。还不是些女儿家的事。”张玉乔对着陈子壮说道。

        “子慧见过老师。”孙露则礼貌的行了个礼。

        “这么说来到是我打扰二位小姐的交谈啦。”陈子壮抚须道。

        “不,是奴家打扰了你们两位谈论国家大事了。”说完张玉乔欠了欠身子捧了那几本书对着陈子壮柔柔的一笑便离开了房间。

        看着张玉乔远去的身影陈子壮轻轻的咳嗽了一声问道:“子慧,听说你刚从朝鲜回来。这次可有什么收获啊?”

        面对陈子壮的提问孙露很快的整了整心情将自己的思绪从化妆品转到了东亚之行上。她详细的讲解了自己这次东亚之行所得到的心得。以及同朝鲜、日本、琉球签定协议的整个过程。包括了先前同英国东印度公司签定的协议。陈子壮则静静的听着孙露的陈述。直到孙露讲完他才缓缓的问道:“子慧,这么说你们是同英国人也签定了协议?”

        “是的,老师。怎么老师认为香江商会同英国人的协议有什么不妥吗?”孙露小心翼翼的问到。如果连陈子壮这样开明的学者都不能接受《香港协议》的话那自己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

        陈子壮沉默了许久才会心一笑道:“看来子慧的志向不小啊。”

        “老师,过奖了。学生也只是以一个商人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而已。”

        “你就不要过谦了。《香港协议》的意义远大于他的商业价值不是吗?”陈子壮似笑非笑的看着孙露道。

        “还是瞒不过老师的。听说老师这些日子在写书。”

        “恩,这些年在广东所发生的变化让为师感触颇多啊。而子慧你从西洋带来的那些书籍也让为师开了眼界。可谓是学无止境啊。我们以前做学问总是框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何谓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每种思想都有它的精华。自以为是上等文明便不屑于外来文化。这种做法必定会使自己变得僵化。总有一天会被那些被我们不屑一顾夷超过。这也是这段时间为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啊。”

        听了陈子壮的话孙露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禁为陈子壮能有这样的思想暗暗吃惊。其实不止是中国人。就连欧洲人对于比他们落后的文明大多也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就是这些被人称为“野蛮人”、“鞑靼”的民族却不止一次的让拥有高度文明的东、西方国家遭受劫难。蒙古人能建立的横跨欧亚大帝国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见孙露并没有搭话陈子壮又说道:“从这次同英国人签定《香港协议》就可以看出。子慧,你其实对于那些地区的土著是很不放在心上的。”

        确实孙露对于那些非洲土著、美洲印第安人乃至印度人都没放在心上。不可否认孙露在心底里和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一样拥有着所谓“天朝上国”的自傲和自信。被陈子壮说中心事的孙露抬头看了看陈子壮。只见陈子壮异常严肃的告戒道:“子慧,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民族。”

        “是的,学生谨尊教诲。”孙露起身深深的做了个揖。

        许多年后当人们谈起孙露和陈子壮时往往都搞不清究竟是孙露影响了陈子壮;还是陈子壮影响了孙露。但一致肯定的是孙露创建了复兴党。而陈子壮则是复兴党思想上的教父。

      第三章 第十九节

        云山位于于广州城外。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白云山就占多处。羊城人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节,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白云山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春。特色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等等景点。但自从崇祯十六年起白云山又有了一个新的景点——云山学院。

        坐落于白云山下的云山学院从崇祯十五年四月起便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主要由香江商会出资建设。直到崇祯十五年末才算完工。这座占地200多亩的学院由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女校部、民学部以及研究院组成。其中除民学部是业余制的进修学校全年招生外。其他各部都是每年的9月份招生。学院由孙露按照她在21世纪所在大学的格局建设。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等等各种设施。开设以国学、数学、格物、地理、天文为基础的各项科目。不过为吸引当时的学子孙露迎合科举考试开设了不少科目并保证到时候由云山学院组织他们上京赶考。当然按照孙露的估计到下一次开考时京城差不多该在李自成的控制下了。到那个时候这些学子也不得不继续留在云山学院。

        而所谓的民学部其实是孙露为了满足香江商会以及政务部需要大量的行政技术人员特别开设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在民学部的学员反尔是最多的。特别是在“十月涨风”之后孙露以香江商会原有的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为理由。将雇员的薪水直接同他们在民学部进修情况直接挂钩。这更是使民学部的门槛都差点被踩塌了。再加上许多落魄的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中的年轻人也想到香江商会某份差使。于是便有了“考不取功名,就去考民学部”的说法。虽然这有些象21世纪的公【创建和谐家园】。但在孙露看来这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看来只要有利可图部分读书人的思想还是能转变过来的。

        崇祯十六年的七月,当远在台湾的义勇军还在和荷兰人浴血奋战时。云山学院也象是个战场般热闹非凡。除了那些一心想考取功名的书生。几乎所有的云山学院大、中学部的学生们都在讨论着这场战役。一时间,学院的教室里、操场上、花园中充斥着那些未来诸葛亮们的言论。前方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极大的鼓舞着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台湾战役的完全胜利更是将这股风气推向了极点。不少学生都踊跃的报名参军。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义勇军给婉言谢绝了。就是这样能参加义勇军仍是现在学生们的最大心愿。

        虽然有不少的老师觉得学生们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对战事的关心上会影响学业。不过作为云山学院的校长陈子壮对这一现象并不反感。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要不影响学业学生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也是件好事。于是在陈子壮的默认下各种学生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他们发表演讲、做自己的小报纸。宣扬新的理论和科学知识。也就在这一时期以陈子壮为代表的“南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拥护。当然复兴党的铁血言论在这些学生的眼里也是能够一扫当时社会沉疴积瘘的“良药”。所以虽然孙露没有特意的组织过但不少的社团仍都以复兴党的后备队自居。

        这天,同往常一样杨绍清上完了自己的地理课。整理完课本的他信步向另一幢教学楼走去。现在的杨绍清不但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地理老师。同时他也是大学部的一名学生学习天文、格物、数学等他感兴趣的科目。由于目前大明懂这些的学者并不多。所以大学部的不少教师都是西洋来的学者或传教士。不过去年从桐城来的方先生却是少数几个中国教师中对于格物最有研究的一位。

        杨绍清所说的这位方先生名叫方以智。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官拜翰林院检讨。有趣的是他反对宋明理学,也不满意西方传来的【创建和谐家园】教神学。自然科学上,他倡导“质测之学”,重视观测和实验,并接触过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当孙露看了他所著的《物理小识》时不禁大为感叹。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自然科学著作,共分天、历、风雷雨晹、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和异事等15类﹐记录了包括天文、历算、物理、矿物、植物、动物、医药等方面的知识近1000条。但也含有一些迷信荒诞的内容。不过这在孙露看来已经算很了不起了。由于党争问题方以智被贬出京。孙露当然是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位天才给挖过来。为此她还请陈子壮出面写信邀请方以智来广东。不过最后让方以智动心来云山学院的并不是什么高薪和虚名。而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一本课本。上面的理论让他激动不已。上面的格物原理没有象以往红毛传教士所传授的那样带有宗教色彩。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基础上的。

        当然方以智在许多方面对于格物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迷信方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杨绍清总是喜欢同这个老先生争论不休。每次杨绍清都会搬出教学课本以及实验结果来说服这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老学究。这也是云山学院的一大特色。虽然孙露带来了几百年后的科学知识。但孙露仍要求学院的师生用实践来证明这些理论。她并不想让科学因她的到来而染上神秘的色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这是作为副院长的孙露经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成了云山学院的校训之一。

        就在杨绍清想着前些日子同方先生讨论的关于光学的问题时。从不远处传来了一片呐喊声。只听有一位女子正铿锵有力的说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杨绍清不用看都知道那是学院的学生又在发表演讲了。虽然不想有些教师极力反感学生的这些活动。但就杨绍清看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学问还是要比在空地上发表演讲务实得多。

        可原本不想凑这个热闹的杨绍清忽然发现这个演讲女生的声音很是耳熟。于是他也好奇的挤进了人群。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自己的妹妹杨绯儿站在台上正挥舞着拳头兴奋的发表着自己的演说。而一旁围着大量的学生。不时的就有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杨绍【创建和谐家园】是哭笑不得了。

        原来杨绯儿过了今年就17岁了。按照他们父亲杨开泰的打算杨绯儿是该在去年嫁给陈家明以巩固杨家与陈家的关系。不过在云山学院的女校建立后,杨绯儿就开始吵着要上学。起先杨开泰并不同意但在杨绍清和孙露的说服下也就勉强答应了。不过要先和陈家明成婚才行。可谁知“得寸进尺”杨绯儿以嫁了人再去上学很别扭等等理由。拒绝现在就结婚只答应订婚。这可把杨开泰气得半死。先前的杨绍清就已经够他受的了。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这样。不过好在陈家明对杨绯儿很服帖。他也表示现在年纪尚轻不想这么早就结婚。于是扭不过二人的两家家长只好办了个盛大的订婚宴也算确立了俩人的关系。

        于是在今年年初杨绯儿便以插班生的身份高高兴兴的进学院读书了。不过在杨绯儿上学前父亲曾不止一次告戒杨绍清一定要注意自己妹妹的举动。千万别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不过对于父亲的告戒杨绍清由于这些日子忙于和老师们研究物理现象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可眼见妹妹现在的表现他已经能预计到父亲心脏病发的样子了。就在杨绍清想着怎样安抚自己的父亲时杨绯儿的演讲也结束了。眼尖的她很快的就发现了台下的杨绍清。

        “哥,你怎么来了?”杨绯儿小鸟伊人的将杨绍清拉到一旁问道。

        “不要这样子啦。大厅广众的又不是在家里。都已经是嫁人了。还一副小孩子家模样。”虽然想说几句但对于这个妹妹杨绍清还是很没办法的。

        “我嫁给他了嘛?只是订婚而已。”杨绯儿对着杨绍清做了个鬼脸。由于陈家明这段时间正陪孙露周游东亚各国。杨绯儿也觉得难得能甩掉陈家明真是轻松不少。虽然她偶尔也会想起那个烦人的家伙。为了将话题从陈家明身上移开杨绯儿问道:“哥,你今天怎么有空来听演讲啊?你不是一向很忙的吗?”

        “今天只是路过而已。没想到会是你。”

        “怎样?你妹妹我今天演讲得不错吧!”杨绯儿得意道。

        “是没想到啊。不知道父亲要是知道了会有什么反应?”杨绍清故意叹了口气说道。

        “啊!老哥你可千万别告诉老爸啊。”杨绯儿一听杨绍清提起了父亲连忙双手合十求饶道。

        “你也会怕啊。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我这不是怕。是想尽量少惹麻烦。”

        “你惹的麻烦还不够多吗?你什么时候加入社团的啊?”

        “三个月前啦。老哥,你知道嘛。我现在可是铁血社的一员咯。”说着杨绯儿自豪的指了指胸前的那枚由红旗和长城组成的徽章。

        “铁血社?”杨绍清皱了一下眉头问到。据杨绍清所知这个铁血社是众多社团中最为偏激的一个社团。该社团认为:中华民族只有在铁和血之中才能重生。十分崇尚尚武精神。自己柔弱的妹妹怎么会参加这样的社团呢?于是杨绍清脱口问道:“你怎么会参加这样的社团呢?”

        “铁血社怎么了。难道我就不能参加铁血社了吗?”听到杨绍清惊讶的口气杨绯儿不满的反问道。

        “可你是个女孩子啊。”

        “女孩子怎么了。孙姐姐也是个女子。她照样能指挥千军万马。身为大汉女国民。理应激昂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一脸严肃的杨绯儿辩驳道。

        面对杨绯儿严厉的反驳,杨绍清一时间竟尴尬的说不出话了。不过幸好此时杨绯儿的同学来找她了。于是这个小妮子又蹦蹦跳跳的和她们搞活动去了。看着杨绯儿远去的背影杨绍清忽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妹妹长大了。自己现在都有些不了解她了。想到这里不禁有了些许惆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