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名门纪事作者:天光映云影》-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平郡王妃对涵因心生好感,问道:“这么好的孩子,你还藏着掖着,要不是今儿偶遇,我还见不着。”

      大太太忙让涵因过来见礼,“这是我家去了的大姑奶奶的孩子,姓郑,小字涵因。她一向体弱,只在家里做些针线,这些天天气好才出来一次,这老太太还不放心呢。”

      平郡王妃又打量了涵因亮眼,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便马上笑着给了涵因见面礼。她已经知道了涵因的身份。大赦之前涵因还是奴婢的身份,自然不能公然出现,所谓身体不好只是个托辞。见涵因举止大方从容,并不因他人探询的眼神感到惊慌,不禁心生赞许:“这样的身世,却有这一番气度,果然是一流门阀教养出来的女孩。”

      几个人聊了一会儿,小沙弥过来通报,高夫人过来给郡王妃、国夫人问安。原来,几位大人去拜访怀素【创建和谐家园】,只留了高夫人和高家的小公子、两位姑娘在东厢内。高夫人听到西厢的动静,向小沙弥打听,听说来的都是女眷,便过来拜会。

      见面之后又是一阵寒暄,相互引见了自家的孩子,大太太本没准备那么多见面礼,忙把荷包中的金锞子全掏了出来,又找出一块玉坠子,分给那两个姐妹和那小公子。王夫人却是不慌不忙,把白玉的扇坠子解了下来给那小公子,又从头上拔下左右两只红宝石累丝金簪给那两位姑娘。涵因仔细一瞧,那不正和姨母那日送她的见面礼一模一样,原来这东西插在头上就是为了应急用的。

      王徵最不耐烦这种贵妇交际,懒懒的坐着不愿意说话。皓宁早坐不住了,眼睛转来转去,直往窗外瞥。涵因向来不愿意凑这种趣,见高家那小公子年仅6岁,虎头虎脑煞是可爱,便拿起个梨子逗那孩子。那两个高家的女孩倒是乖巧,坐着一动不动。

      平郡王妃见状,便说:“让她们自己玩儿去,省的我们这闷着岂不无趣。我们老姐儿几个也好好说说话。”让丫鬟取来姑娘们的帷帽,又叮嘱丫鬟、婆子们好好跟着。

      高夫人也点点头,特别嘱咐了奶妈看好小少爷,便让他们去了。那小孩见涵因温柔和善,便拽着她的一角,不肯让奶娘抱。涵因只好拉起他的小手哄着把他带了出去。

      再往后走便是塔院,佛牙舍利就供在此处,其内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身庄严稳重,装饰精美绝伦。每层都雕有人物花卉,除了雕有佛、菩萨、金刚、力士、飞天等人物,还刻有梵楞严咒。

      涵因等人围着塔转了一圈,想上去,却被守在塔门口的僧人拦了下来,说是佛门重地,不能入内。这塔襄阳县主和皓宁其实是上去过的,不过是在住持的带领之下,而且只是上了几层参拜了佛祖金像,并未见到藏在顶层的舍利子。此时没有住持在,也不好相强。

      出了塔院,再往深处去便是一大片桃林,桃林西侧是碑林,东侧则是一般僧人修行的大悲院,再最后面则是高僧参禅的净土院。这都是不能去的地方。

      温国寺桃林则是长安有名的胜景,此时桃花已谢,只是郁郁葱葱的一片,遮住晌午微热的阳光,倒是个好去处。

      那小孩子刚在在塔院的时候还无精打采的,一到了树林子里,又开始活蹦乱跳的的。涵因一个没拉住,被他挣开手,那孩子直往桃林深处钻去,涵因哪敢让他乱跑,赶紧跟着追过去。丫鬟、婆子也唬了一跳,也忙跟了过去。

      那奶妈年岁大了,跑了两步便喘吁吁的落在后面。涵因开始觉得让孩子跑一跑也没什么不好,便只是吩咐丫鬟不要死拦,由着他跑一会儿,累了自然会停下来,没想到左一转右一转,小家伙便跑进了净土院里。涵因也顾不得忌讳,也跟了进去。

      却正巧从禅房中前后走出两个男子。前一个看起来已近而立之年,欣长身材,带着从容不迫的沉稳,面貌也颇为俊朗,美髯精心修剪,这人涵因认识,正是上辈子的对头,荥阳郡公郑伦的智囊唐国公李湛。

      李湛算是美男子,只是与后面跟着的少年想比,立时便不显眼了。那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真可谓是眉如墨画,目若秋波,面似美玉,饶是涵因在现代社会见识过精心包装的男明星也比得过如此人物,此人之美已经超越了性别界限,只是看着便是一种享受,想必潘安、卫玠也不过如此。旁边跟着的小丫鬟早发了花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少年,也不记得自己是为了追小主人而来。

      不过涵因却觉得眼熟,此时却是在想不起来了,许是在上辈子见过,因此只惊艳了一下,便回过神来。眼见两个人走过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好生尴尬,只好低下头,站住不动。那小家伙却直扑向后面的少年,叫道:“大哥!”那少年便笑嘻嘻的把他抱起:“你又乱跑,没的叫母亲担心。”

      小家伙却转转眼珠说:“我想找大哥。”

      涵因却没看出来这对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很明显,老天把所有的眷顾都给了老大,却没给老二留下什么。少年一双勾魂的美目打量了涵因一遍,便径自走了。跟在涵因身后的丫头们一看到自己家的大公子,早丢了三魂七魄,直把涵因忘在脑后,簇拥在少年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少年也是好脾气,只听她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还不时搭上一句,更是让女孩子们双眼放光。

      和少年一起的那名男子便落在了后面,只是经过涵因身边的时候点头致意了一下,便跟着走了,没走几步又停下回身,看了一眼涵因的背影,微微皱眉,仿佛想起了什么,却又什么都没想起来,摇摇头接着走了。

      涵因被一个人晾在院子里,心想要是和他们一起回去,岂不尴尬,不若等他们走远了,自己再回去。还未盘算好,另一边禅房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老和尚,却和温国寺里养尊处优的和尚们不同,满脸都是风霜之色。

      对她深施一礼,说道:“阿弥陀佛,女施主既然来了,未若一叙。”做了个请的姿势,引她到正厅佛堂。佛堂里有扫撒的小沙弥,见了那老和尚,纷纷起身行礼。

      两人在蒲团上坐定,涵因问道:“敢问【创建和谐家园】法号。”

      和尚答道:“贫僧鉴真。”

      听到这个名字,涵因有些吃惊,这个人一门心思想去日本弘扬佛法,原来自己做长公主的时候,他就已经三渡日本失败了,自己还有心帮他,下令地方上不要为难他,结果天意如此,他还是没去成。他之前连平郡王妃都不见,此时怎么又找我叙谈。

      “敢问【创建和谐家园】有何见教。”她心里惊疑,面上却不露,抬起头直直的望着身前的老僧。

      鉴真的目光平静而慈悲,仿佛能够包容世间的万物,涵因感到自己仿佛瞬间被看个通透,那目光似乎穿越过她的几段人生,一直到达她来的地方,但这一次她却并没有因为被看穿而害怕,一直强压下来的内心的躁动也一下子安静下来,那样平和而舒适,让她恨不得就这样一直坐下去。

      然而,忽的前一世经历的人和事又乱纷纷的涌上心头,让沉在心底的痛再一次翻滚上来,她不由闭上了眼睛。

      “女施主,还是放不下执念。”

      “【创建和谐家园】不是也有放不下的执念吗。”涵因扯了一下嘴角,却不知道自己做出的表情是哭还是笑。站起来向鉴真施礼,再没多说别的,转身走了。

      怀素从偏厅进来,只看见一个女子失魂落魄的背影,大感奇怪。向鉴真施礼之后问道:“那位女施主是……”

      “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说罢,便不再理怀素,闭上眼睛,诵起经来。

      正文 第十六章 八卦

      涵因走出了桃林,才回过神来。正撞上了来寻她的丫鬟婆子。忙整理了情绪,跟着她们回去。襄阳县主、王徵、皓宁已经回去了,正坐在禅房里说话,高家的人却已经不见了。见她来了,都问:“去哪逛了,一眨眼就没了。”涵因只推说走迷了路,见大家的神色并无异状,才放下心来。

      皓宁说话心不在焉的,襄阳郡主也闷闷的,涵因只好和王徵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王徵眨了眨眼忽然来了句:“刚刚高家大公子来给平郡王妃、舅母、母亲请安,我们也刚刚回来,正巧撞上了。可惜你没在。”

      听到“高家大公子”这几个字,襄阳县主和皓宁两人的身子都不由一颤,一个低着头,一个看窗外,眼角的余光却往王徵那里瞥。

      涵因才想起那人是皇后的亲戚,怨不得自己见过,只不过那时那个人还是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呢,如今几年未见竟成了如此模样,她不由笑道:“有什么可惜,难道还长了三头六臂不成。”

      “你竟没听说过长安四公子,人品、才学都是京里闻名的。”王徵一笑。

      涵因上一世倒是隐约听过,不过那时她的心思一向放在争权夺势上,就算听过也没大在意。于是便看着王徵等下文。当时社会本就不像明清时保守,再加上皇族、【创建和谐家园】多有鲜卑血统,风气开放,山东大族对女孩管教虽严,这些话题也不算禁忌。

      “弈棋纵子任伯翰,季远弄弦天地安,长平泼墨描日月,子逸挥毫动河山。这四句打油诗便是说他们的,‘弈棋纵子任伯翰’,就是我们今天见到这位高家大公子高煜高伯翰,下棋极为高明,据说去年曾高悬棋盘向天下高手挑战,连续一个月竟无人能赢他,只是前年他去太原,我大哥曾赢他两目,只可惜我大哥英年早逝,要不然这个名头必定就是他了。”提到了大哥王衡,王徵的语气充满的惆怅和忧伤,看得出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非常好。涵因刚想道两句安慰,王徵又恢复了淡淡的神色,接着说道:“卢昭表字季远便是咱们府老太太的娘家侄孙了,他奏的曲可谓动人心神,余音绕梁,尤其是他得了焦尾琴之后,琴技更是出神入化,让人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说罢环视了一圈,发现襄阳县主虽然装作不在意,却悄悄竖起耳朵听,皓宁干脆转过头来,用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她,心中不觉得意。再看涵因,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一阵扫兴,暗骂涵因无趣,接着说道:“长平就是贵堂兄,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

      涵因正想着鉴真那眼神,微微有点走神,见王徵忽然转过脸来看着她,不由:“啊”的一声,干笑了一声:“我并不熟识。”

      王徵知道再说就要掰扯到涵因的家事,也不多说:“郑锐郑长平前年来长安,机缘之下竟得了吴道子【创建和谐家园】的赏识,还亲自指点,这事情长安都传遍了。贵叔父家虽已经搬出长安,但公子大才,又生在长安,所以长安人还是把他归在四公子之列。子逸就不用说了,是轩哥哥的表字,轩哥哥的字虽不是一字千金,但也是墨宝难求。当然这几位公子琴棋书画诗词皆是无一不精的,这里只说的是他们最擅长的才能,”

      长安四公子,“五姓”占了仨,还有一个,若不是人死了,怕是要占全了,这还只是刚露头角的少年英才,功成名就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胜枚举。山东士族的门风家学之深厚可见一般,怨不得世人都倾慕五姓,其他家族也以和“五姓”联姻为荣。

      不过这位高公子倒是令她吃了一惊,原以为他只是一副好皮囊而已,没想到他的才学竟不输于崔卢郑,果真人不可貌相。季远这名字到似乎在哪里听说过,涵因也想不起来了,便没大在意。

      另一个让她吃惊的人,便是这位口若悬河的王家大姑娘,她平时孤芳自赏的样子,真想不到居然知道这么多小道消息,别看她神色清冷,可讲起这种京城上流圈子的八卦却条理分明知之甚详,让涵因大跌眼镜。

      王徵发现涵因看她的眼神越来越诡异,清咳了一声:“前朝定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士族子弟都要接受评议才能定品,我朝虽不兴这个,但是成名的文士每隔几年都会把各家的少年英才品评一番。这可是极风雅之事。”

      然后有用“你这个俗人”的眼神瞥了涵因一眼,闭上嘴,任凭那两位大小姐再怎么问都不开口了。

      平郡王妃和大太太看天色不早了,便都说要回去了,并约着下一次再一同来上香。

      离开的时候,涵因回过头深深看了一眼露在重檐上的佛舍利塔尖,十万两黄金就在拖着佛舍利的莲花座下,可惜她却只能干瞪眼,真叫人不甘心,当时她不知怎么猪油蒙了心,偏偏把那笔财富藏在这里,结果现在想拿也拿不出来了。叹了一口气,无奈的上了马车。

      大太太回到府中,却听说靖国公已经回来多时了,回来后叫幕僚过来商议了半日,之后就一个人一直呆在书房里。大太太心中诧异,叫红纹准备了点心,亲自送去书房探看。只见靖国公一个人拿着本萧统的《文选》坐在榻上,边上也没有人伺候。大太太在门外望了多时,发现靖国公眉头紧皱,手握着书半天也没有翻页,显然心思并不在书上,于是端着点心走了进去。

      靖国公听见动静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夫人来了,放下了书,问道:“你怎么来了。”

      “听说老爷在这里呆了一下午,连伺候茶水的都不让进,老爷固然事忙,也要以保养身子为要。”说着把手里的糕点放下。

      靖国公点点头,叹了口气,拈起一块点心,略尝了尝,又放下了。

      大太太见靖国公神色略带怅惘,知道他连日来都在为朝廷的事忧心,今日定是遇到了什么事。但她是个内宅妇人,也不好过问,便也坐下说道:“若是太辛苦,我们就回博陵祖宅吧,或者去洛阳的别院。”

      靖国公看着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妻,感到一阵欣慰,点了点头。

      第二天,涵因照例去看望皓辉,正碰上皓轩也在,但两人的脸色却都不怎么好。涵因看他们兄弟之间别别扭扭的样子,忙拉皓轩坐下:“二哥哥也已经知道错了,大哥哥就别再责怪他了。便是还有什么不好,就看在二哥哥伤还没好的份上,担待些吧。”

      皓轩见涵因说和,也不好再说什么,顺手坐下了。

      º­ÒòÓÖÞÓÞÓð©»Ô£º¡°¶þ¸ç¸ç£¬Äã¾Í¸ú´ó¸ç¸çÃæÇ°Èϸö´í°É¡£¡±

      皓辉本来倔脾气又犯了上来,见涵因在中间说和,态度便软了下来,咕哝了一句:“大哥,我错了。”声音小的几不可闻。

      皓轩本知道弟弟的性子,因为心烦没压住火气,说了几句两兄弟便僵住了,自己也有些后悔,现在看弟弟退了一步,也就势下台阶,“嗯”了一声,算是揭过了。

      涵因知道必定此事没完,因此皓轩才过来教训弟弟。当下并不细问,只问了问皓辉伤处还疼不疼,自己三哥送的药管不管用,如果用完了再送来等语。

      之后,便跟着皓轩一起离开了。

      “大哥哥在为什么事烦恼?”涵因和皓轩同路,见四下无人,便出言相询。

      皓轩却不予多说:“也没什么。”

      “应该是二哥哥打架的事没完吧。但刘锦既然带着外甥亲自来赔罪,说明他们有心和好。难不成他们表面认错,暗中弄鬼?”

      皓轩摇摇头。

      “要不然就是有人借机生事。”涵因揣度着说,一边观察皓轩的神色,果然皓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是不是御史弹劾舅父了。”涵因借着猜测。

      皓轩猛的转过头来,眼神中带着几分吃惊,点了点头答道:“弹劾父亲教子无方,纵子行凶。你听说了?”

      涵因忙笑了笑:“没有,这是很自然的嘛,那些御史就喜欢盯着我们这些勋贵家呢。”

      “皇上怎么处理的?”涵因继续问道。

      “留中了,既没申斥父亲,也没驳回。弹劾刘锦的也是。”皓轩看着涵因,眉头不自觉的皱了皱。

      涵因知道自己太心急了,又引起了他的疑惑,便笑道:“舅父对皇上忠心耿耿,天日可鉴,必定会逢凶化吉的。”

      皓轩见她学那老夫子,一本正经的说这种话,不由好笑“人家是弹劾教子,跟忠不忠心有什么关系。”

      涵因心想,到时候你就知道跟“忠心”有没有关系了,靖国公皇帝自然是不会动,至于刘锦,到现在还没死,应该性命无虞了,算那小子聪明,笑了笑,忙转移了话题:“大哥哥有没有听说过‘长安四公子’。”

      皓轩一愣,看她有些捉狭的笑容,便知道她故意打趣,有些无奈的摇摇头:“你呀”语气中带着些许宠溺,又带着些许自豪。

      “快给我讲讲。”

      “讲什么,不过是个虚名罢了。”

      “大哥哥不说,难道还让我向外人打听去……”

      “没有什么好说的……”

      ……

      直到多年之后,涵因还能记起皓轩闪耀在阳光下略带羞涩的笑容。

      正文 第十七章 弹劾

      皇帝坐在御书房里,按着微微发胀的太阳穴。两边的折子已经摞了老高。

      他这一次留中了靖国公世子的请封折子就是为了试探朝中的反应,果然那些人马上就接招了,借着靖国公次子打架的事,进一步试探他对门阀勋贵的态度。既然这样,就让那些人再闹腾的欢一些吧。

      靖国公现在成了门阀世家的标志性人物,如果把他打到了,那些寒门一定会像嗅到了血的野狗,一拥而上的,但这些人都是姐姐一手提拔上来的,天知道自己能不能控制得住。

      趁机压倒那些世家,真的是对他颇有诱惑力的一条路。但是不行,至少现在还不行,皇帝的手握了握御座的扶手。那些人手里还有太多的资源和人才,寒门虽然比一百多年前强了,但还是远远比不上那些高门阀阅。

      自己挟平叛之威虽然控制朝堂的重要位置,但能放心用的实在太少了。自己的人捉襟见肘,其他的只好依靠外戚。如果不是世宗皇帝严令太监不准干政,甚至不准识字,说一句跟朝政有关的话就立时杖毙,他真的很想用身边的刘公公,比起那些心思各异的朝臣,他才是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人。

      如果自己准备的时间再长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窘迫。但来不及了,机会总是在不那么恰当的时候出现,而自己年近而立了,不能再等下去了。姐姐曾经如同山一般坚毅的守护过他,他也曾经那么依赖姐姐,而随着自己长大,抓着权柄不放的姐姐逐渐变成了障碍,他也渴望权力,渴望真正的乾纲独断,而不是永远躲在姐姐身后的小男孩。

      现在,是该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了。刘锦是跟他一起长大的兄弟,不止一次的救过他的命,当他拿着姐姐的遗书,向他宣誓效忠的时候,他却感到莫名的心虚,他应该没有看出来是自己下的手吧,但即便看出来也没什么,他除了自己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能信任他多少呢。赵俭要尽快处理掉了,皇帝握紧的手又不自觉的攥了攥。

      皇帝从屉子中拿出几张薄薄的纸,那是姐姐的手迹,一如小时候教自己练字时娟秀雅致,上面向他事无巨细的交代了自己留下的人和产业,还有朝廷上各种势力,这是长公主在之前便准备好的,以防有不测发生,用火漆密封,交给刘锦保存,刘锦回来后,就立刻取出来交给了自己,应该没有怀疑吧。他不禁想到:如果没有这个,自己会不会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把那帮老狐狸们震住。

      看着那熟悉的字体,心底的痛和内疚渐渐涌上:“姐姐……”

      一阵脚步声打破御书房的宁静,是刘公公故意加重了脚步,皇帝一笑,这个奴才永远的都这么合他的心意,忙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在朝臣面前的沉稳和笃定。刘公公弯下身子,奏道:“刘指挥使正候在外面。”

      皇帝点点头,示意把他叫进来。

      刘锦跪下行礼,皇帝一摆手叫他起来:“事情办得不错。”

      刘锦却没有起来,只是说:“皇上是否物色好了人选?”

      皇上却勃然大怒:“陈成要回老家,你也要退休,你们都撂了挑子,朕怎么办!你们把朕当什么人了!”

      这就是诛心之言了,刘锦苦笑了一下:“皇上……”

      “好了,我知道了,此话休提了,你人手不够,就叫魏伯彦给你当副手吧。对了,人带来了吗。”

      “是,在外面候着。”刘锦恭敬的低着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3: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