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名门纪事作者:天光映云影》-第6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过咱们府倒是有件大事,大老爷和二老爷正式分家了。不过二老爷也没搬走,只是把原来住的院子单隔了出来,从那边又开了一扇大门,二太太还是每日到老太太这里晨昏定省。老太太又拨了二管事给二老爷那边管理宅院。”乘风想起这件事虽与姑娘无关,到底是家里的大事。

      涵因对这事早有预料,不过现在朝廷形式对靖国公不那么紧迫,没想到靖国公还是果断的分了家,没有把着当家的大权不放手。涵因从前对靖国公一直不以为然,现在到有几分佩服了。

      她没说什么,把话题扯到别的上面:“你们没事做,就去找三姑娘玩呀。”

      乘风叹道:“三姑娘最近性子变了好多,也不爱说笑了。常常一个人就在那里【创建和谐家园】。”

      “这是怎么了?”涵因嘴上问着,心里却明白大多是因高煜之故。

      乘风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涵因又问道:“家里其他人怎么样呢?”

      祈月调笑道:“姑娘心里焦急想知道大公子的事,你们几个小蹄子怎么就这么不上道。”

      “好啊,你这丫头越发贫嘴了,可是我平时纵的你。”涵因啐了一口。

      祈月笑着逃开了。

      慕云忙按住涵因:“姑娘刚吃了点心,这一闹,仔细岔了气。”说着又忍不住笑。

      “好啊,你们几个丫头合起伙来欺负我!你们不去分派我给府里各人准备的礼物。倒戳在这闲嗑牙。”涵因满脸绯红。

      祈月端过杯茶来:“好了好了,快说吧。”

      “大公子入了翰林院,老爷很是高兴,最近常带他一起去应酬。听说皇上特别看重,让他不必等别人,先入职学习。所以前几天公子就开始去翰林院了。为此,二老爷好好教训了四公子。把他关在屋子里读书呢。至于二公子还是老样子。哦,对了,大公子身边的锦芳姐姐出嫁了,除了给了恩典免了奴籍,老太太、大太太特特多赏好几封银子,大公子也把自己的体己拿出来说给她添妆。真真风光。”乘风一脸羡慕状。

      “那现在大公子身边是谁?”涵因问道

      “大太太又调了身边的红绸过去,又提了流霭做二等。” 乘风平时不大显眼,涵因也没怎么注意过她,没想到她对府里的这些事情倒是很有数。

      涵因略歇了歇,便过去看皓宁。

      皓宁见她来了,挤出个笑容。

      涵因有些心疼的问道:“到底是怎么了。我走的时候,看你还好的。”

      皓宁勉强一笑:“我没事,不过是短了些精神。好久没见姐姐了。姐姐可想我?”

      涵因搂着皓宁:“自然是想的,我一回来就想着来看你。还给您带了好多好玩意。”

      “姐姐总是这么周全,妹妹比起你实在差远了。今后,妹妹要好好跟姐姐学习。”皓宁略看了一眼涵因带来的东西,却兴趣寥寥。

      ¡°¹ÃÂèÕýÔÚ¸øáé½ã½ã×¼±¸»éÊ¡£áé½ã½ã¾ÍÒª¼ÞÁËÄØ¡£¡±ð©Äþ²ÒЦ×Å˵×ÅÕâ¼þÊ£¬È´Ê¼ÖÕ²»¿ÏÌá¸ßìϵÄÃû×Ö¡£

      涵因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对皓宁始终有些愧疚。

      皓宁深深看了涵因一眼,目光中有种晦暗不明的意味。但涵因心中有愧,低头避开了皓宁的目光,因此没有察觉,只听皓宁冷笑道:“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人心难测,姐姐,你聪明如斯,就一定能和大哥得偿所愿吗?……”

      “怎么又说起我的事来了。”涵因的笑容僵了僵,如今他们兄妹前途未卜,又一下子被卷入到朝廷的争斗之中,以他们现在的实力,也不过就是炮灰罢了。当她以为他们之间的距离终于近了一小步的时候,却发现那不过是自己的错觉。

      然而这些话,是无法说出口的,涵因只能苦笑,心里隐隐觉得皓宁话中有话,却不及深想。

      晚间,老太太遣了人来接她们过去用饭。

      饭毕,娘儿几个正聊着,皓轩、皓辉、皓铭进来请安。

      皓轩只看了涵因一眼便转过头去陪着老太太说笑,但涵因却清楚的感觉到,这一眼包含了那么多思念、爱慕、关心……

      她的脸不由红了红,低下头,细细吹着茶。皓宁拍了她两下,她才回过神来。

      回去的时候,皓轩从后面赶上来:“妹妹站一站。”

      涵因回过身,低着头,脸红扑扑的。祈月将手中的灯笼交给皓轩,对涵因说到:“姑娘,我想着火上笼着茶,我先回去看看。”又对皓轩说:“路上黑,就麻烦公子送我们姑娘回去。”

      皓轩忙不迭答应了。祈月一溜烟就跑走了。

      涵因嗔道:“这丫头,数她最会偷懒,还会支使起人来了。”

      又见皓轩看着她笑,脸一红。

      皓轩笑道:“园子里桃花都开了,妹妹可曾去看了。”

      涵因摇摇头:“我刚回来,还没去园子里面逛呢。”

      皓轩和涵因并肩而行,皓轩又说道:“你家的事,今天二表哥跟我说了。你也不要太心急。我这些日子在翰林院,也听有人议论起你家的事来,好多世家子弟对你家的事也感到不平。都说虽然族谱族规宜严,但是族中也应该回护自己的子弟,不能一犯错就如此绝情。而且妹妹是郑家人是明摆着的事,郑家太胶柱鼓瑟了。”

      涵因看着他:“哥哥说的可是真的。”

      “我哄你干什么,我们世家门户,讲的便是族人相互照应,子弟若有错,族内自应管教,万没有以犯错就推出门去不理不管的道理。这些世家子弟,谁没有不当心的时候,若是一犯错就被逐出族去,那族中岂不是无人了。此事大家心中自有道理,只是尚未形成公议,我想郑家人也不会对大家的议论视而不见,因此,令叔也只能再拖沿些时日罢了。”

      “多谢哥哥把这些事情告诉我。哥哥在翰林院可顺利?”涵因舒展开笑脸,让皓轩心情也好了起来。

      “上峰和前辈很是照顾我。的确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皓轩说起自己的职业生涯,露出几分踌躇满志的神色,看涵因盯着他的脸,不好意思的一笑。

      “到时候我三哥也要去那里,他老是毛毛躁躁的,哥哥可要照看他。”涵因知道皓轩仕途开局顺利,也放心了不少,脸上盈满笑容。

      皓轩笑道:“放心吧,亲戚间自当彼此照应呢。何况,你三哥脾气开朗,人也极好相处,说不定比我吃得开。”

      说着走到了院门之前。皓轩只恨路太短,依依不舍的叮嘱涵因:“妹妹这次回来又清瘦了,想必是路上劳累,可要爱护身子。”

      “哥哥初入仕途,冗事庞杂,也要量力而行,千万别累坏了。”涵因也忍不住叮嘱他。

      这时,慕云听到外面有动静,已经迎了出来。

      皓轩看见慕云,把灯笼交给她:“天色晚了,我就不进去了,妹妹回去好生休息吧。”

      º­ÒòµãÁ˵ãÍ·£¬¸ú×ÅÄ½ÔÆ½øÈ¥ÁË¡£ð©Ðù×ìÉÏàß×ÅЦÈÝ£¬Ò»Ö±¿´×ÅÄÇñºñ»µÄÉíÓ°ÏûʧÔÚÔºÂäµÄÊ÷Ó°Ö®ºó£¬²ÅתÉíÀëÈ¥¡£(δÍê´ýÐø)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参奏

      朝廷中却又一场风暴在酝酿。郑钧一回到任上,便微微的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从大家偶尔的窃窃私语中,从有些人有意无意瞟过来的眼神中,郑钧都嗅到了这股不寻常的气息。

      一个参奏折子,让因太子过世暂时安静下来的朝廷又起了波澜。

      这个折子是陇右道观察使所上,参奏右屯卫大将军薛进私通突厥,私放商贾运送货品给突厥,并收取好处。并抓住了走私的商贾和薛进的亲兵为证。

      此时的观察使也是世宗时期开始的传统,品秩很低,不能干涉地方事务,却能上达天听,监察地方官员。他们会例行定期上折子,参奏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这个折子也是一个例行的奏报。不过却因为参奏的是实权大员备受关注。

      皇帝正在为河北的灾情搞的焦头烂额,又是下旨赈济,又是斋戒祭祀,听说已经有了流民,更是苦恼不已。起初,他倒对这走私的事情并不大上心,捞外快这种事要是认真追究,那么全国就没有官员可以用了。但他却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控制西北军权的绝好机会,薛进这些年的表现不可谓不忠,他是荥阳郡公一手提拔上来的,但在荥阳郡公和长公主死的时候都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在西北专心对抗突厥,可以说是孤臣了,但是他在西北已久,皇帝不想让他的跟在那里扎的更深了。

      皇帝让众臣讨论,意见却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薛进里通外国,应该严查严惩;另一派则认为,只有人证。并不能作为确证,西北战事频繁,若是无端猜疑,会伤了将士们的心,甚至说观察使没有确证却参奏,这是诬陷,应该治罪。

      支持严查的一听不仅不查,还要治观察使的罪。更不干了,说观察使本身就有监察之责,就算查了薛将军没有罪也不应治罪。

      皇帝也没料到这件事会变得这么复杂,西北大军的敏感程度让皇帝感到犹豫,而这犹豫又让两派争执的更加激烈,每天朝堂上为此事争吵不休,然而多是下级官员发言。而三省的长官却没有一个发表意见的。

      争来争去确是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以“恭请圣裁”结束,皇帝为此大感头痛,但是,他心里却并不想此事有结果,如果查。那么如何查,用什么人查,怎么查法,件件都大有讲究,如果不查,那么该怎么给说法,难道真要将观察使治罪?

      “陆宪陆卿家,你是中书令。怎么这么久了,你还没有说你的意见呢。”皇帝实在是忍不下去了,非要逼这几个老狐狸开口。

      “启奏万岁,臣以为既然证据并不确凿,那只要下旨派人详查就好了。若薛将军清白。自然会还他一个公道。”

      这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门下侍中李明哲却悠悠的出声了:“我看不过一个走私的案子,难免小题大做。况且薛将军军务繁忙,底下人做的事薛将军未必知情。为这件小事大费周章岂不是闹得西北大军都不得安生,我看不如把折子发回去,让薛将军自查。”李明哲不温不火的点出了薛进在西北的地位。

      陆宪却大为火光,让薛进自查,等于是给他机会清除异己,不过他也只是皱了皱眉,没再说什么,等着皇帝再度发话。

      “崔濯呢,现在尚书省他主事,今天廷议,怎么他却不在呢。”

      尚书右丞出来回答:“皇上,这半个月靖国公主持赈灾调配事宜,已经累病了,前些天上折子告假,皇上还叮咛他好好休息呢。”

      皇帝暗骂一声老狐狸,不知道又嗅到什么味儿了,躲了起来。

      “那兵部尚书总在吧。”皇帝有些烦躁,觉得这件事又不像他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柳正言慢慢出列:“臣在。”

      “你主管兵部事宜,你怎么看。”皇帝见柳正言的样子,觉得他早有了主意,只是他素来和薛进亲近,当年他们一个是荥阳郡公的老师,一个是荥阳郡公的部下,必然是一个鼻孔出气,恐怕意见也无非是不要查。

      六部尚书不管实际事务,实际权力向来分配到各部郎中手中,柳正言这个兵部尚书随是名义上的兵部长官,却没有实权,而他本人在军中朝中都很有资历,这也是长公主在郑伦死后没有动他的原因。

      皇帝一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的样子看着在下面站着的那个看起来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头子。

      柳正言清清嗓子,开口说道:“据我所知,薛进将军忠心耿耿,以他的人品,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皇帝和其他的大臣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柳正言却毫无所觉,接着慢悠悠的说:“现在有人告他,也应该听听他怎么说,皇上可下旨责问,让他上自辩的折子,不过此事关系他一生清誉,光上折子未必说的清楚,不如皇上宣他入京自陈。”

      这回皇帝和其他人都面面相觑了,这么做相当于削了薛进的兵权,脱离了西北大军的薛进,谁还怕他闹出花样呢。

      借着这件事攻击薛进的人,本来的用意就是把薛进整倒,然后进一步拿下西北大军。然而最有可能为薛进说话的,此时却主张让薛进离开他依仗的大军。

      陆宪在柳正言走出来的时候只是瞥了一眼,此时却忍不住上下打量这个老头,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一边的,就差直接问他:你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李明哲半天没出声,脸色青了青:“西北那边不安定,为了这么点事就招大将军上京,万一让突厥人有机可乘,边关可怎么办?”

      “春夏季水草丰美,突厥人一般都比较安生,更何况右屯卫除了大将军。下面还有将军和诸军官,令其暂代即可。屯卫本来就是御外保中,上将军和大将军本是遥领,本就该驻京,打仗时下派,只是因为西北常有战事,地方军队无力抗衡,故而变为常驻。因此宣薛将军入京也符合常例。待事情分辨清楚。若将军无罪,再让他回去便是。”柳正言不紧不慢的说着,仿佛说着一件小事。

      他这样说,陆宪反而觉得很是怪异,但怪在哪里,他又说不出来。

      “可是……”李明哲想说要是薛进仗着西北大军不肯回来怎么办呢,难道真要朝廷跟他撕破脸么。但这话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含在嘴里咕哝着。

      皇帝也知道李明哲的意思,眼巴巴的看着柳正言。

      柳正言笑笑:“薛进将军是薛仁贵将军之后,对朝廷忠心耿耿,自然是懂得朝廷章程。况且我想他会想要为自己辩驳。”

      兵部尚书最懂军队体制,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没别的说的。

      陆宪盯着柳正言看了半天,也在她脸上看不出什么,特意强调:“皇上下旨问责,但还要你们兵部安排好,那边要有人主事才行,不如暂调一个人过去。”

      “调人就不必,右屯卫将军魏孝琨熟悉军务,让他暂代大将军即可。”柳正言笑呵呵的。似乎看出来陆宪在想什么。

      “也不必暂代吧,左不过这些天,右屯卫将军有两个,一个魏孝琨、一个冯威,有事让他们商量着办便是。”陆宪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脑子又开始运转了。

      “军队最忌令出多门,必须得有一人负责。”柳正言很果断的驳了这条。

      皇帝想想这毕竟是个冠冕堂皇的办法。再说薛进也未必敢对抗中央,虽然他很想现在就新调个人过去接手。但是毕竟要考虑到西北大局,不能把薛进逼的太紧了,于是点点头:“就按照柳尚书说的办吧。”

      靖国公垂着眼皮思索一番,启奏道:“皇上可派内卫指挥使刘锦为监军,在薛大将军回长安这段时间,监督军纪。”

      皇帝正想把刘锦调开,好让副指挥使魏伯颜再整治一番,而且军队素来和内卫有龃龉,也不怕刘锦有什么动作,这个提议正合他意,便也准奏了。

      散朝后,陆宪故意等着柳正言一起走:“柳尚书真是老成谋国之人啊。我还以为柳尚书也主张不查呢。”

      柳正言望望天,打着哈哈:“自然是要为皇上分忧。”

      “只是不知道薛进薛将军会怎么想老尚书的此番作为。”陆宪出言试探,想看看柳正言的脸上会露出什么端倪。可惜,他只看到那一道又一道的褶子。

      柳正言笑道:“还能怎么想,自然是急着上京跟皇上陈情,讨回清白了。”

      陆宪放弃了努力,皮笑肉不笑的说:“若是他自己的说法没法让人信服,可还是要查的。”

      ¡°ÄÇÊÇ×ÔÈ»¡£¡±ÁøÕýÑÔÞÛÁËÞÛ×Ô¼º¾«ÐÄÐÞ¼ôµÄ°×ºú×Ó¡£

      陆宪便不再多说,向后瞟了一眼:“有人排着队呢,在下就不奉陪了。”说罢,快步走向宫门外。

      李明哲故意在后面慢慢的走,见陆宪走了,才走上前去:“我们争了半天,是不想让那起子人得意,难道就争出老尚书这句话来。”

      柳正言仍然笑呵呵的捋着他那几根胡子:“薛将军自会承左相的情。只是左相莫要改了初衷便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7: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