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名门纪事作者:天光映云影》-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泰王向涵因点了点头,算是见过了。

      “泰王那时年纪小,隔了这么多年,不熟悉也是常情。”贤妃的话不知道是给涵因解释,还是在回应皇后的话。

      涵因知道皇后和崔贤妃的言语里暗藏机锋,不过她可无心掺和这些**女人之间的暗斗。只要皇后需要崔、王两家均势,而崔贤妃需要巩固她和泰王之间的母子关系,那么她嫁入崔家的可能性就很大。

      太后的笑容仍然安详慈爱,似乎没有听出后妃之间的暗中交锋,说道:“本就是嫡亲的姨母,见过了之后就更亲近了。”

      众人都笑着附和说:“是啊”。

      太皇太后今日精神不错,和众人多说了一刻,便显露出乏色来。

      黄公公见状说道:“太皇太后娘娘,再过一刻就到去佛堂参禅的时候了,您看……”

      皇后、贤妃闻弦歌而知雅意也起身说道:“老祖宗虽千秋鼎盛,还是要多保养,我们今天就先回去了,改日再聆听老祖宗的教诲。”

      “真是老了,说这么一会子话精神就短了。”太皇太后对众人笑道,又对贤妃说:“这孩子很好,也是你母亲教导得当,我就喜欢这样知进退的孩子,下次你母亲进宫再把她带来吧。”贤妃忙笑着应了。

      太皇太后说罢,摆手让宫女端来赏赐,是一柄和田玉如意,宫制檀香骨扇一柄并六个金锞子。皇后亦有准备,赏赐了交趾供的芙蓉罗一匹,孔雀金线一卷。

      涵因谢恩接下。

      涵因也跟着告退,贤妃嘱咐了要孝敬老太太、大太太等语,也无其他话,就让太监引着她出宫了。

      回来的路上,涵因便回想这些人的变化,皇后总算有个一宫主宰的样子了,不像之前别人不征求她的意见,她就不说话;太皇太后之前整日吃斋念佛,并不让嫔妃们请安,如今看来也立了规矩。她走了,果然一切都变了,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权利这东西永远不会落空。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操心

      涵因一回到靖国公府,便被下人引着去见老太太。到了那里一看,靖国公、二老爷、大太太、二太太都在。见她回来,忙问情形,涵因一一细答了。

      涵因走后,靖国公先发了话:“现在皇上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重用我们山东大族,我们和郑家同气连枝,现在他们家长房和六房在朝中虽然多是闲职,还是很有人脉的,而且几房子弟在地方上还是颇有建树,治理的井井有条,考评甚好。如今看来,他们早晚会得到皇上赏识。”

      二老爷也点点头:“郑家人才济济,也不会安于只在地方经营,人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我们和郑家几百年的亲戚,与其便宜外人,不如此时拉一把。”

      二太太却说:“不过涵因他们兄妹和嫡支如今还有芥蒂,听说他们兄妹现在连族谱还没有入。”

      大太太瞥了二太太一眼,笑道:“当年荥阳郡公在的时候,涵因她二叔不是跟咱们家一直很好嘛,后来离了长安才没什么往来的,眼见如今涵因得到太皇太后娘娘的赏识,正是把亲戚关系续起来的时候。”

      老太太挑了挑眉,并未倾向于任何人,只是淡淡的说:“想必郑家也会来人的,到时候看看她二叔的意思吧,除了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国公们,国公爵位上也只有他没领实缺了。”

      “那位亲家弟弟性格也委实太清高了些,当年本没有牵连他什么,也不过是调到辽西去盯着高丽人,他竟然一怒之下称病辞官了。”二老爷扇了几下扇子又放下。

      靖国公想了想道:“毕竟他还袭着沛国公的爵位,想必郑家族长老爷子也会主张让他回到朝中的。如今若是朝中有人举荐,皇上应该会有安排。”

      “听说沛国公的末女今年也有十五了。”老太太沉吟了一会儿突然说。

      大太太猛抬起头,却见老太太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瞟向这里,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二老爷并没注意大太太的表情,捻着胡子说:“年纪倒和咱们家皓轩合适,不过,我听说他家一直有意把此女送入宫中。”

      “你们也别急,慢慢打听清楚了再说罢。好好的女孩儿都往那不得见人的地方送做什么。”老太太一直对王家把王徵送到宫里的事情耿耿于怀,见大儿媳不像之前那么倾向于涵因,只随口抱怨了一句,也不再多说什么。

      一家人也没有商议出什么结果,靖国公见老太太脸上露出了乏色,说道:“如今走一步看一步,看看郑家的反应再说。母亲也乏了,我们就告退了,请母亲安歇吧。”

      老太太点点头:“你们也都赶紧回去歇着吧。”

      二老爷和二太太回到自己的院子。二老爷就歇在了二太太房里。

      夫妻二人坐在灯下说梯己话。

      二老爷说:“我看涵因那丫头,如今行事越发大方了,如今又得了圣眷,太皇太后竟然单独召见。我看她和咱们家皓铭年纪差不多,不如……”

      “老爷说的什么糊涂话。”二太太此时说话跟在老太太面前拘谨的样子完全两样,一声娇嗔,却柔媚到骨子里,虽是无礼打断了丈夫的话,却让人气不起来,“难道您没听说他们兄妹根本还没有入族谱,如今涵因不过是仗着太皇太后一时心血来潮,似乎是受了圣眷,但没有家族的支持,还不是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您看大太太原来多想让涵因当自己的儿媳妇,现在也不提这个茬了。”

      “哎,挺好一个小姑娘,怪可怜的,她二叔是这一房的嫡支,他不松口,这事情难成啊。”二老爷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她跟着我理家,做事向来滴水不漏,调理分明的,又有分寸。我看着也喜欢。”二太太顺着二老爷的话接着说:“可是咱们皓铭可是没有爵位承袭的,以后少不得要仗着岳丈提携。大太太为了贤妃娘娘和泰王的母子关系,自然想把涵因留在咱家,她现在既不想让皓轩娶,又不想让皓辉娶,指不定要打咱们皓铭的注意。老爷可千万莫要松口呀。”

      二老爷听见女人们这些弯弯绕就脑袋痛,点头答应道:“好好好,都听你的。不过皓铭也不小了,我看也该给他议亲了,你去打听打听那家的姑娘好,就定下来吧。”

      “这件事我这个当妈的怎么会不上心。我已经打听了四五家了。不过最中意的却是卢家六房大姐儿,就是大太太今次去的洛阳姐姐家的大姑娘,叫蕊儿的。”二太太声音有些抱怨。

      二老爷听说却吃了一惊:“他家?呃,卢家门第倒是般配,只是大嫂……”二老爷虽然懒得管内宅妯娌间的事情,但多多少少知道妻子跟大太太有些摩擦。

      “哎,我也知道是大嫂的外甥女,不过等咱们分了家,还不是得依仗着大哥。若是媳妇和大嫂有这么一重关系,有事了她也不好坐视不管。况且那家的老爷虽然官位不显,但还是家里还是颇有些根基的。”二太太转转眼睛:“说起来这件事还要仰仗大嫂来成全,只是皓轩居长,他这个哥哥的婚事不办,皓铭还要往后排。此时也不好提,只能先拖着。”

      二老爷捻了捻胡子,点点头,说道:“你想的周全,那此事就全凭夫人处置了。”他明知道卢蕊的父亲卢鹏官在洛阳,这番说辞并不像她说的那般,但听着自己夫人柔到骨子里声音脑子晕乎乎的,只觉得十分妥当。

      “妾身,定不负老爷的期望。”她见自己丈夫这次又听了自己的,心中一阵得意,心想,皓铭是自己的宝贝,必须要娶五姓之家的女子才能相配,像涵因没有父母依仗的空架子,嫁妆都没多少,就算入了族谱她也不干,况且那孩子心眼子很多,未必称心,但门第官爵俱高的女孩子又难免仗着娘家势力趾高气扬,她这个荀氏不过是个二流门阀,自己做媳妇的时候憋屈了半辈子,要做婆婆了,怎能让儿媳妇压住。卢蕊的父亲是个洛阳官,也管不到女儿,还听说那个卢蕊性情腼腆软弱,也方便她拿捏。二太太看自己老公张了张嘴似要反驳,终是没跟她理论,她略带得意的一笑,声音越发娇柔了……

      涵因回去之后便让丫头们伺候洗漱,早早歇下了。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脑子里头在不停的计算这次太皇太后召见带来的影响。

      能不能挟这股势头,一举入了族谱,那么之后的事情可退可进,都好办的多。不过自己那位二叔显然不是个好相与的。想象自己那位堂姐的态度就知道他们家对自己兄妹的芥蒂。涵因不禁攥了攥被角,恨恨的想:“那个郑仁装什么假清高,当年郑伦活着的时候,借着郑伦弟弟的身份明里暗里占了多少便宜,郑伦一死,他就忙着撇清自己了。”她旋即又冷静了下来,此时自己不能急,处在弱势的时候,只有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弱点,才能牵引对方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

      她知道这件事情急是没有用的,现在也只能等,等各方条件都恰当了,才有机会。她心里默念着:“两位哥哥,你们可一定不要让我失望呀。”

      自从涵因被太皇太后召见的事情被传开之后,各家开始对这个小姑娘好奇了起来。几家贵妇在和大太太应酬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打探起涵因的事情来。

      最直爽的莫过于平郡王妃:“涵因不就是那天咱们一起礼佛的时候带着的那个小姑娘么。我当时就说你也太小心了些。虽说崔家规矩严,也应该带着姑娘们多出来走走,省的在府里闷坏了。”

      听郡王妃如此说,一众贵妇都附和道:“就是嘛,下次就带来让我们瞧瞧,说起来几家都是世交了,也没有什么外人。”

      大太太只好点头:“她从小身子弱,也不爱热闹,不过几位姐姐都这么说了,下次我就把人带来,让你们好好瞧瞧。”

      大太太回到府里歇了一会儿,红绸趁着徐妈妈出去的功夫,只剩自己自己在大太太跟前,壮着胆子悄声问:“下次真要带着涵姑娘一起吗?”

      “你看她们那副样子,好像我不把她带出来就是我亏待了她似的。”大太太挑挑眉,押了一口沏泡的散茶。

      “哦……”红绸欲言又止。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大太太问道。

      “倒没什么,只是咱们府里下人都在私底下传,大公子和涵姑娘以后是定准的。若是只在咱们府里头传传也罢了。我怕有流言传到府外去,坏了大少爷的名声……”

      大太太把茶碗种种一撂,怒道:“是谁传的这种闲话。”

      “这……”红绸吱吱呜呜的说不出来。

      大太太垂着眼帘想了一下,忽然问道:“难道是涵因身边的丫头?那孩子别是生出了什么想法才会……你把涵姑娘身边的慕云叫来。”

      “不不,大太太,涵姑娘的丫鬟倒从没有说过这些事,只是大公子和涵姑娘一起长大,素来亲厚,涵姑娘有本家却不回去,所以有些好事的人便开始嚼舌头。”红绸怕大太太真的找涵因的丫头过来对质,忙解释。

      大太太眉头紧皱,说道:“嗯,这事怕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前我就让皓轩这几个月好好住在学里,一是想让他精进学业,二就是怕他俩年纪大了,防着生出什么事端来。如今看来,也并不是我疑心重。”

      说着大太太站了起来,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对这红绸挥挥手:“你下去吧。”。

      徐妈妈回来的时候看见大太太在屋里踱步,虽不清楚怎么回事,却知道大太太心烦的时候就会这样,也不再出声,小心翼翼的在一旁陪着。

      大太太走了几圈,停了下来,又坐下喝了一口茶,忽然抬头看见了徐妈妈,问道:“你听到过下人里面有什么关于皓轩的传言吗?”

      徐妈妈进来前看到红绸从大太太屋里出来,表情怪怪的,便问她大太太有什么吩咐,她却吓了一跳,说了一句“没什么要紧。”就走了。一定是那个小蹄子说了什么,才让大太太这么紧张,看来还事关大公子。她不敢胡乱搪塞,一边注意着大太太的脸色,一边小心翼翼的回到:“大公子已经在国子学里呆了两个月没在家住了,下人们都说定是得了大人们的赏识,必定是前途无量的。”

      “嗯”大太太不置可否。徐妈妈便知大太太忧心的并不是这事,又说:“太太放心,大公子虽不在家住,但也不会跟那些纨绔子弟胡闹的,大公子一向懂得分寸。”

      大太太吁了一口气道:“男孩子年少轻狂些没什么,只要不陷进去,去见见世面对以后进了仕途应酬交际也有好处。这孩子哪都好,就一点,只要上了心就一根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才是让我最操心的。”

      徐妈妈眼睛转了转,还是有些摸不准,又试探着说:“太太想是多虑了,我看咱们大公子是最懂得分寸的。”

      “要那样才好。”大太太眉头松了松,还是没有展开,“我记得上次我从涵丫头那里调走了一个人,现在她那里还缺个二等丫鬟吧。”

      “是,上次调走了思雨,这个缺还没有补上。”

      “你去挑个机灵的给涵丫头补上,明天就过去。挑好了先让我瞧瞧。”大太太又恢复了平静,靠在贵妃榻上微阖了眼睛。徐妈妈心里一跳,一下子明白了七八分。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态度

      第二日,徐妈妈便带了丫头过去。

      涵因正在容妈妈的指点下做针线,她这些日子进步愈发神速,容妈妈喜她聪颖有灵气,待人又和气,跟她相处也越来越好,便把自己拿手的几套绣法倾囊相授,涵因也加紧了练习。

      见徐妈妈带着个大太太院子里的丫头过来,忙起身招呼:“妈妈快来尝尝我新制的杏仁蒸酥酪。”

      “哎呦呦,这可是金贵的吃食,听说只有御厨才会做,上次贤妃娘娘赐了一碗给大公子,公子体恤,赏给了赵奶娘和老奴,姑娘如今竟会制这个了?”

      “妈妈来尝尝,看味道跟宫里的差在哪里。”涵因笑着让座。

      徐妈妈笑呵呵的说:“既如此,老奴便谢姑娘赏了。”于是坐下便吃了一口,马上抬起头赞道:“这味道比那宫里的竟然还香上几分。”

      “妈妈说笑了,不过是自己做着玩的,怎么比得上宫里的御厨。妈妈喜欢,就拿两碗走吧。”

      “那就多谢姑娘了。”徐妈妈也很高兴。

      慕云过来问道:“妈妈今天有事吗?”

      “哎呀,都怪我贪嘴,今天还有正事。”说罢便把带来的那个丫头叫过来,说道:“大太太想着姑娘这里缺个人,怕姑娘不方便,让我拨了个人过来。大太太说早就该给姑娘补上人手,只是这些日子事忙,因此耽误了。”

      “多谢舅母费心了。”涵因笑着应道,不着痕迹的打量了那个丫头一遍,又笑道:“还劳动妈妈亲自跑一趟。”

      “得了姑娘的赏赐,我这趟跑得岂不是赚到了。”徐妈妈笑道。

      祈月等徐妈妈和涵因聊到一个段落,插话问道:“我这里因思雨调走少了一个人,敢问妈妈,这个丫头是几等的,月例银子现在在那边?”

      徐妈妈堆笑道:“这丫头原始太太院子里的三等丫头,来了一年了,做事踏实,太太很是放心,如今姑娘这里缺了一个二等,就让她补上吧,她的月例银子还是大太太那里出,姑娘这边只管使唤就行了。”

      “妈妈回去后替我多谢舅母了。”涵因说道。

      徐妈妈看看天色,说自己还有其他事,便告辞走了。

      新来的丫头姿色平平,中等身量,穿着象牙色细棉布短儒,鸦青色齐胸儒裙,两个丫鬟髻梳得一丝不苟,向涵因行过礼便占在一旁低下头不说话了,眼睛也不似其他新来的四处乱瞟。

      涵因问她:“叫什么名字。”

      “回姑娘,奴婢本姓林叫红绫。”

      “你是家生的,还是外头买来的?”涵因接着问。

      “回姑娘,奴婢是外面买来的。”

      “你在这府里几年了。”

      “奴婢领差事3年了,之前年纪小,就跟在姐姐们后面学,去年调到大太太院子里的。”

      涵因点点头,说道:“看样子是学过规矩的,我们这里事情简单,你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慕云和祈月吧。你的名字就改叫盼晴好了。”回首对慕云吩咐:“你去领她熟悉熟悉,就让她接原来思雨的活吧。”

      慕云应了,带着盼晴下去了。

      涵因便开始琢磨大太太的用意。

      之前大太太就说要给她人,她说人够用,大太太便夸了她体谅长辈,后来一直再没提这茬。这会子忽然送来个人,又是怎么回事。

      也许是因为她受到太皇太后的接见,为了表示对她的重视。

      但是目前是二太太管家,往她屋子里头派人、派什么人应该是二太太的事,大太太此次明显是绕过二太太。大太太做事一向不喜欢授人以柄,这可不像她的风格。

      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大太太改变平日做事的方法呢。涵因想出很多种可能性,但是她还是不能猜出大太太的真实用意。

      她向祈月招招手,低声说:“你就多盯着些吧。”

      祈月会意,点点头。

      几日下来,那丫头不言不语,做事却麻利干脆,从不拖拉,祈月看了这几日,便跟涵因说:“我看她倒是个老实的,一天到晚只闷头干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2: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