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穿越重生]名门纪事作者:天光映云影》-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家都做足了排场,皇帝和太皇太后祖孙情深,后妃之间姐妹和睦,一派祥和之气,皇帝心里开怀,皇后见皇帝心情不错,便趁机提议叫诸位皇子公主觐见,一家子享受天伦之乐。

      不一会儿,各位皇子、公主带到,皇帝儿子们个个俊朗朝气,女儿们大的亭亭玉立,小的粉雕玉琢,就连之前训斥过的大儿子孝王也多了几分成熟稳重,颇有长兄风范,他心中更是高兴,便说:“今天我们一家子乐呵乐呵,就不必那么讲规矩了,都坐吧。”

      宫女们搬了凳子,各位皇子公主便挨着自己的母亲就坐。

      只有泰王,自己一个人在后面找了个凳子坐下。

      皇后眼尖,见泰王孤零零的一个人,便说道:“泰王过来。”

      泰王走过来再度施礼:“太皇太后娘娘、父皇、母后。”

      “来母后这里坐吧。”皇后的表情慈爱而亲切。

      皇帝想起他那两位下场凄惨的贵妃,面色不由一暗。

      太皇太后突然说道:“泰王这个年纪,还是应该有人鞠育教养,皇后该安排安排。”

      “是,臣妾早有此意。”皇后点点头说道:“本来此事该是臣妾亲自教养,只是瑾儿、琮儿两个淘气,我总分不出心来,怕有所疏漏。德妃妹妹体弱,一个璇儿就够她累的了,自不必说。贤妃妹妹现膝下只有一女,她这人又是再稳妥不过的,我看只有她当得此任。”她故意空掉淑妃,因为淑妃前些日子刚刚因为教养皇子不当被训斥。

      皇帝瞟了一眼皇后,见她还是那副雍容大度的模样,而且一番话入情入理,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你想的很是周到。皇上看如何?”

      皇帝点点头:“就听皇祖母的。”

      “贤妃可愿意?虽然皇后如此安排,总要你愿意才行。”太皇太后转向贤妃问道,语气就好像真的像普通人家的祖母跟家里的孩子们商量事情一般。

      崔贤妃马上站起来施礼:“臣妾谨遵太皇太后懿旨。”家里面已经把打算都告诉了她,此时忽闻变故,她的心里面也惊起千般思量,可此时哪容得她说“不”呢。

      皇帝回到御书房,从屉子拿出那支金簪,又放了回去,他收敛起心思,仔细思考皇后这么做的目的,贤妃之前一直有想要抚养泰王的意思,但皇后一直压制着,就是怕贤妃做大,为什么如今反倒主动提出来了……除非,除非靖国公家要和王家再度联姻,那么两家的关系就更紧密了,而靖国公一向老成持重,为了避免自己忌惮,必然不会让贤妃抚养泰王,贤妃无儿子可依靠,必然会更加倒向王淑妃,这样王淑妃就能获得崔家的支持,贵妃的位置非她莫属。

      而皇后这时候让崔贤妃抚养泰王,无论崔王两家会不会再联姻,那么贤妃都不必再仰仗淑妃,反而会动争贵妃位置的心思,而靖国公知道这样的消息,会怕我忌惮而放弃和王家联姻……

      皇帝费了半天劲才搞清楚**这些的弯弯绕,心下冷笑,看来还是小看了自己的皇后。

      但这样一来崔家无疑占尽优势,这岂不是饮鸩止渴。难不成皇后还有什么后招吗,除非她再选一位王家的女子入宫……

      抬头叫了刘公公:“皇后最近见了什么人?”

      ¡°Ç°Ìì¹ú¾Ë·òÈËЯ´ó¹«×ÓÈ빬êî¼û¡£¡±Áõ¹«¹«´ðµÀ¡£

      皇帝点了点头:“把魏伯彦给我叫来。”

      魏伯彦恭恭敬敬的跪下给皇帝行礼,皇帝却专注的看着奏折,丝毫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他心里打鼓,却不敢抬头窥探皇帝的表情,一时间,额头上滴下汗来。

      “国舅最近在什么人往来?”皇帝瞥了在下面跪着的魏伯彦,目光又回到了奏折上。

      “忙于公务未归家。”魏伯彦回答。

      皇帝点点头,这些日子让他整理太子府属官的人选,的确让自己这位国舅很是辛苦,“他的夫人呢?”

      “整日在小佛堂念经吃斋,要不就是逗小公子玩。”

      “大公子呢?”

      “还是和一些文人士子在一起饮酒作赋、下棋,讨论学问。”

      皇帝沉吟了一下:“其他呢?他又跟哪家的闺女走得近了。”

      “皇上上次训过他之后,就收敛了,现在只跟温国寺的怀素【创建和谐家园】来往紧密。”魏伯彦稍稍松了口气,这些都是他特别留心的内容,因此答得尚且顺利。

      “靖国公家最近有什么动静。”皇帝神色缓了缓。

      魏伯彦想了想答道:“除了上朝并无动静,家人闭门谢客,连靖国公之妹都搬了出去。”

      “就这些吗?”皇帝皇帝的皱了皱眉头。

      不明所以的魏伯彦又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是,没有别的了。”

      皇帝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但仍耐着性子问:“那位王夫人动向如何?”

      “刚搬出来的时候,每天都往靖国公家跑,这两天倒是安静了,也不出府了。”

      “两府里的下人怎么说?”

      “目前尚无回报。”

      皇帝脸色越发阴沉,左拳握了两次,长公主如果在这里她就会知道这是弟弟发飙的前兆:“王家本家那边呢?有什么动作。”

      “……只是一直跟他家的夫人书信往来,别的没什么特别的”

      “书信的内容呢?”

      “……”

      皇帝大怒,喝骂道:“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我要你做什么!你到那也有几个月了,还搞不清楚情况,叫朕怎么用你!”

      “臣万死!”魏伯彦重重把头磕下去。

      皇帝发了一通火之后,对他摆摆手:“下去吧,记住,做事情要用脑子!”

      他无奈的摇摇头,知道自己怎么发火也没有用,魏伯彦是他的奶兄弟,是除了刘公公以外,他最信任的人,但是他恪尽职守可以,触类旁通的能力却有限,控制力也不足,因此去了那里好几个月了,始终打不开局面,被刘锦压得死死的。

      这一次,他把刘锦派到江南去查弊案,就是为了给他制造机会,趁机扩大势力,没想到他却连靖国公家这点小事也搞不清楚。想当年,刘锦在姐姐手下的时候,姐姐需要什么情报,他都会提前准备出来,并且找到相关的细节,供姐姐分析,那才真是臂膀。现在刘锦为求自保,从不多说一句多走一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人用呢?

      窗外明媚的阳光烤得大地【创建和谐家园】辣的,却怎么也照不进这阴霾沉郁的宫阁。

      刘公公见魏伯彦退出来,便进去伺候,见皇帝愁眉不展,时不时的叹气。想了想说道:“皇上把这个累丝金簪赏给老奴吧。”

      ………………………………………………………………………………

      靖国公此时也很郁闷,贤妃传出来消息,皇后突然主动提出让她来抚养泰王,当时容不得她拒绝,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这真的让他糊涂了,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皇帝的意思?还只是皇后的意思?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皇帝示恩?皇后示好?还是单纯的要给泰王找个抚养的人?

      靖国公突然想到:“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个词,头上渐渐渗出汗来。

      自己携博陵崔家之势,位及宰辅,又袭封爵,家中还出了一位贤妃,声势可谓是烈火烹油一般,难保皇帝不猜忌。

      而现在贤妃又抚育了泰王在膝下,可以说是在这把火上又添了一把柴。

      不论是哪个意思,此时和王家再度联姻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即便是让皇帝无可奈何的世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

      王淑妃还在禁足之中,已经听说了皇后让贤妃抚养泰王的事,心情更加恶劣。贤妃如今有了孩子,还能和自己一条心么,现在怕是已经打起贵妃之位的主意了吧。当时宫中皇后之下有贵、淑、德、贤四妃,虽都是正一品,但位分上却以贵妃为首,贤妃最末,因此淑妃和贤妃都在为空缺的贵妃位分暗中较劲。

      之前王家已经来过了人,已经在族内选好了人选,准备过继到长房宗妇名下准备送入宫来。那个女孩跟她命运相同,同样远离生身父母,同样被认在长房夫人名下,同样被送到这深宫之中。她没有心情可怜她,自己还不是毫无价值,便被家族如此对待了,谁又来可怜可怜她呢,她真想大声的去问她那所谓的父亲和兄弟,如果她是长房的亲女,还会是这样的待遇吗?

      她一时恨家里人的无情,一时又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一阵无力之感涌上心头。

      这时刘公公的干儿子刘胜忽的过来请安,他原来是淑妃的一个粗使太监,后来不知怎么攀上了刘公公,认了干爹也改了姓。

      淑妃倚在赭色暗金牡丹妆花缎的靠枕上,轻垂眼帘,旁边又宫人从风炉上舀了一碗茶汤,细细吹了,小心翼翼的捧在她面前。淑妃接过碗,小酌一口,才抬眼看着恭立在一边的刘胜:“难为你还想着我这个失势之人。”

      “娘娘怎么这么说呢,这宫里除了皇后娘娘,最尊贵的就是娘娘了。这几天,皇上一直在夸孝王殿下进益了。”刘胜满面含笑的奉承道。

      听他说到自己儿子,淑妃的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他好了,是我的福分。”

      刘胜忙道:“毕竟是皇子,皇上期望高,故而要求才严格些,这情分是谁都抹不去的。”

      淑妃笑意更盛:“你这张嘴招人待见,又会看颜色,怨不得刘公公只收了你这一个干儿子。”

      “奴才不敢忘本,总记着淑妃娘娘的恩德。”

      淑妃满意的点点头:“也不枉我这些年疼你,得了,有什么事儿说吧。”见他那样子,想必是来讨赏的。

      刘锦却没有记着讨赏,向淑妃使了个眼色。

      淑妃挥退左右,只留下一个大宫女和一个老妈妈伺候。刘锦素来知道这两人是淑妃的心腹,也不避讳,神秘兮兮的掏出一个鎏金累丝红宝石攒花簪子给淑妃。

      淑妃接过来,看到里面打着“三槐堂”的印记,正是自家太原王氏专门定做的首饰,便道:“你哪来的这个。”

      “不知怎的到了皇上手里,皇上让奴才找正主呢,故而奴才过来问问娘娘,可看着眼熟?皇上最近心情沉闷,奴才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淑妃娘娘向来最懂皇上的心思,为皇上分忧,便是体恤奴才们了。”刘胜并不回答淑妃的问题,仍然是一副谄媚的笑脸。

      淑妃也不追问,她知道这必是皇帝的意思,却不能宣之于口,所以借着这些人来传达。这些日子进宫的王家人只有王徵,这簪子又打着“三槐堂”的标记,皇上见过徵儿……

      淑妃挑挑眉,脸上绽出笑容:“为皇上分忧是我的责任,公公尽心尽力服侍皇上,也是对我的忠心。”转过头对着大宫女说:“赏。”

      “奴才告退。”刘胜满面堆笑接过银封,退了出去,饶是炎炎夏日,他的背上还是窜上一股冷气,想起在淑妃眼底一闪而逝的刻毒,他打了个冷战,加快了步伐。

      过了许久,淑妃的笑容还一直停在脸上,那个贴身大宫女和老妈妈知道她的性情,心里越是恼怒脸上越是笑意融融,忙过来劝她。

      淑妃却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径自站了起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王家嫡长女,这会真是他们嫡亲的闺女了,我倒想看看哥哥嫂嫂的表情……哈哈哈哈……”直笑的喘不过起来,倒在榻上,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哭了一阵,渐渐停了下来。吩咐人准备笔墨,她想了想直接给父亲写了信,并随信附上那支簪子,叫人直接送往太原王家。

      正文 第二十九章 礼聘

      淑妃禁足还没有几天,皇后认为“孝王抄写百遍金刚经为太皇太后祈福,纯孝之情令人感佩,亦表其悔悟之心至诚”,因此提前解除了对她的惩罚,招她过去,褒奖了孝王几句。之后皇后就开始说起皇上今年又取消了采选的事。

      “之前皇上要励精图治,减少扰民,这些年国库连年丰裕,充实**之事也该按旧例实行了。”淑妃素来喜欢卖巧,此时也作出一副贤淑样子顺着皇后的话音往下说。

      皇后皱着眉叹了口气:“话虽如此,皇上从小失母,多亏长公主照顾抚育,名分虽为姐弟,情状却似母子,皇上恨不能服丧三年,才被劝住,此时提这个,岂不是……”

      陪着皇后的老妈妈却突然插嘴说:“充裕**,向来有礼聘、采选、进献三种途径,既然娘娘有所顾虑,不如查访一德才兼备的名门淑媛,只这一人也不妨了皇上的哀思之情,也不会扰民,岂不两全。”这老妈妈也是皇后的心腹,伺候多年,颇得看中,固而也有这个资格插话。

      皇后一听,抚掌笑道:“果然是妈妈的老成之见,很是稳妥。”又想了想,对淑妃说:“太原王氏素来是钟鼎之家,家学深厚亦是书香之族,不知淑妃族中可有好的人选?”

      淑妃心中冷笑,这就来了,皇上果然好算计。忙作思索状:“我入宫已13载,见过的家人有限,只是前些日子我那侄女入宫来见我,倒是出落成了个大姑娘。”

      王氏是大族,纵然当初王家长房老爷子致仕,王家几乎没有高品的官员在朝,但是低品和京兆的地方官员还是有些的,皇后本以为她会提这些人家的女儿,又或者从王氏太原本家族中挑选女子,结果淑妃竟举荐了王家正牌的长房嫡长女,心思一动,想起那天孝王的事来,原来皇上果然上心了,暗自冷笑一声,凭怎么上心,只要是王家的姑娘就好。

      她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说道:“早就听说淑妃的侄女是极好的,贤孝才德之名扬于长安贵媛之中,上次她进宫我就想见见呢,只是身上不爽利,没有得见,甚是可惜呢。若她进宫必然是不差的。只是不知是否婚配。”

      “上次入宫并没听嫂嫂提过,皇后娘娘是否要宣她入宫来瞧瞧。”淑妃满面笑容。

      “不必了,淑妃举荐的人怎么会有差呢。即是如此,你把她的生辰八字给我,我且让钦天监算过,再向皇上请示,便可下旨礼聘了。你也跟家里知会一声。”

      如皇帝所料,皇后果然来了。

      他看着这位一直陪他走过风风雨雨的妻子,她的姿态依然是那样端庄贤淑,温婉大度,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学会了费尽心机、耍弄权术,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义正词严的向封家讨要被无理占去的土地。那时他就发誓要保护她一辈子,想起过往这些年的经历,他一直觉得自己实践了承诺,可是看着皇后训练得恰到好处的笑容,不知为什么他会没来由的感到一丝心虚。

      郑家势大的时候,他要顾着郑贵妃,之后又为了让韦氏支持自己,专宠韦贵妃。皇后从不怨怼争宠,无论何时都在一如从前般和煦的笑着,只是那一双清亮的眸子慢慢变得黯淡,再看不到一丝光亮透出来。

      当年,她刚刚被立为皇后的时候,还会偷偷跟自己抱怨宫装头饰沉重,每次行礼的时候就觉得要站不住了,而如今,她顶着比原来更高的发髻和更沉的头饰,行礼的动作却如此娴熟自然。

      “皇后怎么来了。”皇帝笑着让她免礼。

      “看皇上日夜辛劳,臣妾亲自炖了些补品,陛下趁热吃了吧。”皇后笑着端上一盅浓汤。

      皇帝揭开盖子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点着头说:“果然是皇后亲手做的,御厨断做不出这个味道来。记得当年在郡王府的时候,你每次做这个,那帮子馋虫就聚过来,也不知道鼻子怎么那么灵,朕反而每次都吃不上。”

      见皇帝回忆起过去的时光,皇后也很高兴,说道:“皇上如果愿意吃,臣妾天天给皇上作。”

      皇帝握住她的手说道:“好啦,你打理**已经够辛苦了,以后这种事情就交给御厨吧。皇后还有什么事吗?”

      刚刚出现在皇后眼中的一丝光彩又瞬间黯淡了下去,她堆起一个笑容,斟酌着说道:“皇上整日忙于国事,臣妾查看了这几日的起居注,皇上似乎这些日子都没有临幸**。”

      这些日子,皇帝正在为黄河的水患闹心,几处闹出了民乱,所幸这都被安抚弹压住了。“摊丁入亩”终止,那些世家也投桃报李,拿出比往年更多一些的粮食赈济灾民。朝廷上情势纷杂,他还要为太子府挑好辅佐的官员,斟酌人选。因此一连几日折腾下来,倒头就睡,哪有什么心思去临幸**呢。

      皇帝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等着皇后往下说。

      “皇上子嗣虽不少,但是比起世宗、高宗皇帝还是显得单薄些,国事固然重要,但是开枝散叶,繁衍子嗣也是大事。”皇后揣度着皇帝的神色继续说道:“臣妾记得宫中最后一次采选还是5年前,之后皇上说扰民,便停了下来。我想也该为皇上充裕**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3: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