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诚不知道该不该说夏晓兰是傻还是胆子大。

        现在人们为啥不愿意出远门?交通不方便,没那经济基础,还有原因就是路上也不太平。像他们从京城到沪市,跑长途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上路的,劫道的特别多,一个人打个盹儿,可能连人带车都没了。不过今年夏天开始各地陆续严打,治安要好很多……周诚想到夏晓兰以后每天要往返七井村和商都,真不想放心离开安庆县。

        “走吧,我知道路,今天带你去。”

        “周大哥,你没有自己的事儿要忙吗?这太麻烦你了。”

        周诚睁眼说瞎话,“康伟去附近找个亲戚,他把车开走了,今天走不了,就陪你去趟商都吧。安庆县小的很,没意思。”

        他拉长了声音说安庆县没意思,真有点大少爷的嫌弃意味。

        夏晓兰哭笑不得,周诚已经从她手里抢走了自行车龙头。

        “上来吧,我载你。”

        周诚拍了拍自行车前面的大杠,夏晓兰想到那姿势简直像坐在周诚怀里,连连摆手:

        “我坐后面就行了!”

        “那有点颠,你可做好了。”

        周诚一脸正经,似乎根本没有占夏晓兰便宜的心思,让她错觉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后座两边都放了大箩筐,她的脚只能向上弯曲,自行车稍微颠一下,夏晓兰差点往后摔去,下意识就紧紧抱住周诚的腰。

        夏天的尾巴上,周诚就穿了一件衣服,夏晓兰的手挨上来,他隔着衣服都能体会到那柔软。

        反正夏晓兰也看不清他表情,周诚嘴角上翘:

        “你可抓稳了!”

        看不见表情,声音里的愉悦根本掩饰不住。

        夏晓兰抿了抿唇,总有种被小鲜肉调戏的错觉。

        两人到了商都,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周诚早饭都没吃就在路上等夏晓兰,此时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刘家昨晚饭菜丰盛,夏晓兰出门儿前倒是吃过点剩饭剩菜骗骗胃。

        “走,先吃饭去。”

        商都的街道比安庆县宽,道路两边的楼房也比县城的高,整体面积更是大很多,一会儿功夫是逛不完的。而且商都比安庆县热闹,在安庆县做小买卖的人还有点遮遮掩掩,商都城里小商贩们就很坦然了。

        有一条街都是卖吃的。

        羊肉烩面、丸子汤、豆沫、胡辣汤、灌汤包子、白吉馍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还有拉面、稀饭、豆浆油条这样全国都常见的,天南地北的吃食,这里都卖!

        夏晓兰吸了一口气,五脏腑都在叫嚣着饥饿。

        她也是倒霉催的,上辈子年轻时奋斗事业,早餐有一顿没一顿的只为充饥,根本不讲究什么质量味道。等到有钱了,事业上更忙,而她到了新陈代谢变慢的年纪,为了保持体型,她每天早上就喝一杯咖啡……再后来,她就变成了想的吃却没钱的“夏晓兰”。

        这热闹的情形让夏晓兰有点触动,她在80年代埋头奋斗的同时,是不是该对自己好一点?

        “周大哥,你想吃什么,我请客。”

        周诚看出她心情不错,笑起来真是格外漂亮,那双眼睛光泽动人,看人时含情脉脉,让他心情也不由大好。

        “你能有几个钱呀?瞎大方!我们京城就不兴女孩子请客那一套,你那天请吃面,把康伟给吓得。”

        周诚一边说着,一边拖着夏晓兰进了一家卖驴肉汤的店。

        “吃驴肉吗?这天儿吃羊肉有点燥,喝碗驴肉汤,再来一笼灌汤包子,还能顺便向老板打听下商都的情况。”

        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

        夏晓兰不是那种矫情的,除了蛇虫鼠蚁,常规食物她都敢吃。

        她上辈子曾经到商都出差,驴肉汤也喝过几次,还真没有这滋味好。热气腾腾的一碗驴肉汤,不腥不燥,一筷子下去都是驴肉,汤上面飘着的芹菜和葱头也很有滋味。后世连葱和芹菜这样的佐料都是大棚里种出来的,味道一点也不浓郁。

        夏晓兰一个人喝了一大碗驴肉汤,又成了一笼灌汤包子。

        周诚食量比她大,一碗汤两笼包子,还从旁边的店叫了一份羊肉烩面。吃了东西再打听消息就好办了,听说夏晓兰卖鸡蛋和黄鳝,驴肉汤的老板都笑:

        “你走到街尾,那家是卖鳝丝面的,生意好的时候哪天也要用个十几斤黄鳝,出了这条街往右拐没多远就是农贸市场。”

        安庆县巴掌大的地方,就算有两个厂子的工人撑着,也没多大消费力。

        商都就不一样了。

        周诚推着自行车,夏晓兰自己去问鳝丝面的老板要不要黄鳝,人家看了看她箩筐里的鳝鱼,眼睛不眨就买了15斤,猪肉才14元斤,黄鳝是11元一斤,县城的人又有几个舍得拿买肥猪肉的钱买黄鳝吃?

        也就是商都是省会,7毛钱一碗的面条上浇着一勺鳝丝,也有人能随便消费的起。

        黄鳝是赚钱的,这玩意儿夏晓兰在村里收购价是8毛一斤,一斤黄鳝能赚3毛钱,还比鸡蛋耐颠,夏晓兰顿时决定停了鸡蛋声音,专门卖黄鳝,在11月以前,这生意还能赚两个月呢。

        周诚见她激动的眼睛眉毛都在笑,赶紧让她冷静下:

        “你还是要找到大买主,一家鳝丝面摊不可能全部吃下你的货。”

      第25章 好脾气不是没脾气

        一家鳝丝面店,一天就算能用20斤黄鳝,夏晓兰跑省城一趟用的时间是两个多小时,来往就要花5个小时,只为带20斤黄鳝来商都?

        是挺不划算的,她在安庆县卖鸡蛋一天也能赚10块左右,总不能跑的更远了,赚的钱反而降了一小半。

        不过她要是每到一次商都能卖掉上百斤黄鳝,就算两天跑一趟商都,一个月怎么也有四五百块。好吧,四五百块一个月也没啥值得骄傲呢,不吃不喝攒两个月钱,还买不起周诚手上一块劳力士。

        夏晓兰望着83年的商都市,十分眼热。

        到处都是商机啊,可惜她缺少本钱。不仅是商都,现在神州大地已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胆子大的,像周诚这样敢走私的,不知道已经悄然攒下了多少身家。夏晓兰知道自己落后了,但她充满了斗志。

        “那就一家家去问,商都难道只有一家卖鳝丝面的吗?面馆不要,还有饭店!”

        她额头上的疤又好了些,就像个粉色的花蕾镶在哪里。

        夏晓兰特别白,每天顶着烈日到处跑,也没见晒黑。她的声音特别娇,说话再斩钉截铁,听在周诚耳朵里都像是撒娇。周诚也心情大好,明明瞧不上这样赚毛票的小生意,却也被夏晓兰感染了:

        “那就试试。”

        就夏晓兰这股劲头,就算没有人帮忙,她早晚也会脱离那个流言不堪的大河村。

        和这样明媚有活力的夏晓兰一起走在商都大街上,周诚浑身毛孔都舒坦了,其实连手都没牵过,他心激荡的情绪几乎要溢出胸膛……活了20年首次体会到的感觉呢!

        两个人一块儿走到了农贸市场。

        商都面积大,城南和城北都有大的农贸市场,夏晓兰他们来的就是城南的。

        这时候都上午10点了,买早菜的人早回去了,但凡这时候还来农贸市场的,都是不缺钱又闲的。夏晓兰就需要这样的主顾!

        两个人出摊果然方便,周诚看着摊位,夏晓兰自己飞快把农贸市场给逛了一圈。

        农贸市场不仅卖吃的,还有一家卖衣服的摊位。

        有几个年轻女人在摊位上挑挑拣拣,嫌弃衣服老气,摊主瞪大眼睛:“我这都是羊城货,比百货商店的便宜又好看,你们还挑剔!”

        摊主扯过一条碎花裙子,说的几个女人讪讪的,干脆丢下衣服就转身走了。

        一边走还一边讨论:

        “百货商店的衣服太贵了,上次想买一件呢大衣,我的天,你们猜多少钱?要128元!”

        “商都这么大的地方,除了百货商店就是地摊货,一个贵一个质量差,就没有时髦又便宜的。”

        “走了走了,谁买他的破衣服。”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夏晓兰知道在羊城衣服批发是很便宜的,她的眼光不说多时尚,好歹比在农贸市场摆摊的人强。去羊城挑一点款式新潮的衣服拿回商都卖,销路肯定不错!

        服装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就不是一毛两毛的赚头了。

        夏晓兰将这事儿记在心里,又在农贸市场里到处打听。将各类商品的价钱记得差不多,她才跑回她和周诚的零时摊位上,农贸市场是可有随便摆摊的,别挡着过道,交点市场管理费就行,摊位大的多交点,摊位少的少交,夏晓兰怎么会和人争辩这种事,占别人地方赚钱,交管理费是天经地义的。

        爽爽快快交了钱,周诚都已经开张了。

        他不知道哪里借来了纸和笔,写着鸡蛋015元个,黄鳝12元斤。

        周诚的字和他的长相一样,瞧着就很精神。

        好几个人将周诚围住,也不知这些大姐是要买鸡蛋呢还是要占周诚便宜:

        “别人家鸡蛋都卖斤,你怎么论个儿卖?”

        “黄鳝也太贵了!今天猪肉才一块四,添两毛钱我买一斤大肥肉了!”

        “小伙子,听你说话不是商都人呐,有对象没?”

        周诚真的不耐烦和一帮女人周旋,瞧见夏晓兰回来,抬手一指她:

        “我对象回来了,她是卖东西的,我就是个看摊的。”

        夏晓兰瞪了他一眼。

        要给周诚介绍对象的大姐十分失望,“你们年轻同志就喜欢长这样的,脸圆圆的才有福气!”

        夏晓兰被扣了一顶“没福气”的帽子,语气也有点冷淡:“大姐,你还买不买鸡蛋?你看我这个鸡蛋个顶个的大,你要是不愿意论个买,那就按一块五一斤算。”

        大的鸡蛋,一斤肯定没有10个的。

        大姐还要抬杠:“那鸡蛋肯定有大有小,有人把大的挑走了,买到小鸡蛋的不公平!”

        夏晓兰十分赞同,“所以早买的就能挑大的!”

        大姐还没说话呢,其他几个人就把她挤开了。她们就是想挑大的,后来的人只能有小的选了。夏晓兰反复强调轻拿轻放、不许拼命摇蛋两个原则,就任由她们挑选了。

        夏晓兰为了拿下订单真是什么气都受过,但这不代表她是个软柿子。嫌货不好可以,人身攻击她本人就不行了。她也没理会那个说她没福气的,挺热情的招呼她的真买主。

        “姐,您要不买点黄鳝回去?贵是贵了点,黄鳝是大补的,秋天快来了,做一个鳝鱼煲吃给全家人补补身体。猪肉好吃,也要换个口味不是?”

        鳝鱼夏晓兰是不会杀的。

        这时候买菜都是挎篮子提布袋,塑料袋还没普及,鳝鱼杀死了不好保存,懂吃的人都知道,鳝鱼是要带血下锅才补人。

        周诚就在旁边帮忙。

        别看夏晓兰长得娇,她骨子里有刚性,敢自己做生意,敢拿剪刀戳流氓的眼睛,也不是一味对买东西的顾客热情讨好,谁涉及她的原则,她就寸步不让。

        虽然没赶上早市,商都的人口多啊,农贸市场也是一整天都有人来。夏晓兰这次带了500个鸡蛋,还有38斤黄鳝来商都,除去被鳝丝面店买走的15斤黄鳝,剩下的货不到三个小时就卖完了。38斤黄鳝赚的钱比500个鸡蛋还多,她觉得这门生意真的能好好琢磨琢磨。

        “周大哥,你要是不忙,我想在商都转一转。”

      第26章 事业有点小曲折

        你想去打听哪里需要大量的黄鳝?”

        一番忙碌,夏晓兰热的脸蛋白里透红,好像粉色的水蜜桃十分诱人。周诚看她是哪儿哪儿都顺眼,不过夏晓兰不喜欢他太直白,他委委屈屈将视线稍微偏一下。

        夏晓兰点头。

        “也不仅是黄鳝,其实乡下的好东西不少,顺嘴问一下也不麻烦,或许就发现了新的门路呢?”

        农民攒不下什么钱,因为农产品的收购价本来就很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