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苏三妹听懂了,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她看向醒着的苏小鹿,看见苏小鹿笑了,她也笑了:“娘,四妹好漂亮。”
赵氏看见苏小鹿又在笑,忍不住用手碰了碰苏小鹿的小脸蛋,温和的说道:“是啊,还很乖呢,这么久没喝上奶,也不哭。”
“三妹,今天累了吧,上来睡会儿,一会爹和哥哥回来,娘再叫你。”
赵氏温柔的对苏三妹说。
苏三妹才六岁,可她也要干活,小小的身子要背着大大的背篓,可苦了。
今天他们一家被赶出去了,可却也最难得清闲的一天。
苏三妹爬上床,靠在苏小鹿身边很快就睡着了。
苏小鹿打了个哈欠,继续睡觉,搬新家了,赵氏应该就能吃上东西了,她的口粮也不远了。
赵氏看着两个乖巧的女儿,心里一片柔软。
过了不到两柱香时间,苏三郎就带着苏崇和苏华回来了。
家里只剩下赵氏身下的褥子和盖着的被子了,还有三个小凳子。
苏三郎用被子把赵氏包好就背起了赵氏。
苏小鹿则是被苏三妹抱着,苏崇苏华拿着剩下的凳子,一家人从房门出来,李氏和王氏站在院子看着。
看见苏三郎这么宝贝赵氏,王氏冷冷的讽刺:“专下歪蛋的烂货,有什么好宝贝的,破灾星赔钱东西,要我早就摁进尿桶淹死算了。”
苏三妹很怕王氏,听着王氏刻薄的话语,不动声色的把苏小鹿抱紧了些。
苏崇和苏华听不懂这些话语恶毒的意思,以往被骂,他们都是低着头认错就行了。
这次情况特别,他们不由看了看亲爹苏三郎,他们还要认错吗?
苏三郎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看王氏,他温和的叫苏崇和苏华:“崇哥儿华哥儿,走快点。”
苏崇和苏华听话,立马也不纠结了。
王氏心里不太舒服,她很想看见苏三郎跪下了求求她改变主意,但苏三郎没有,王氏也就更不客气了,直接去厨房舀了一瓢水来,紧跟苏三郎一家后面泼出来。
随着泼水声的,是王氏极尽尖酸的话语:“丧门星远离我家就死绝,没了丧门星拖累,菩萨保佑,以后我苏家大富大贵。”
第8章 吃上第一顿饱饭
第8章吃上第一顿饱饭
苏华抓了抓脑袋疑惑的发问:“爹,啥是丧门星?”
苏三郎脸上写满了伤痛,眼泪大颗大颗的砸落在地上,他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因为他心口酸胀疼痛,他说不出话来。
他更不敢看儿子,怕他们看见自己哭了会害怕不安,因为他是他们的天,是支撑他们保护他们的大山。
苏三郎加快了脚步,苏崇和苏华很快忘了等答案,小跑着跟上。
苏三妹抱着苏小鹿,也走的很快。
苏小鹿睡不着,真怕这瘦小的三姐一下摔倒给她摔飞出去,还好三姐虽然瘦小,但小步子绝对稳当当。
一路上有不少同村的都出来看,但谁也没说话。
苏三郎也没功夫和人搭话,苏家以前的老房子,在村尾,距离村尾最后一户人家都要走好一段路呢。
等于是在村背后的山腰,房子后面一直延续上山林的几亩瘦地,长满了杂草,以后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口粮来源。
老房子是顶都有些破了。
墙壁的土墙,也有许多地方坏掉了,墙壁上还有青苔,木门烂了底,一个三五岁小孩直接能钻进去。
唯一的好处是,光线明亮。
房子周围,杂草也是有腿高,那一口老井,也是长满了水草,水都是臭烘烘的。
废弃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再一次迎来了新主人。
赵氏眼里有着忧郁,苏三郎对他露出笑意说道:“孩儿娘,你先好好休息,你今天都还没有吃东西,家里咱们明天收拾收拾就好了,我先去烧火洗米做饭,咱们一家人,今天吃顿饱饭。”
赵氏心有担忧的说:“孩儿爹,我不饿,咱们东西少,就要临冬,省着点吃。”
粮食分的不错,赵氏不想多吃。
苏三郎却是给赵氏顺了顺头发说道:“孩儿娘,你放心吧,山里东西多着呢,咱们一家肯定能越过越好,这第一顿饭,必须得吃饱了,开个好头,以后顿顿都吃饱饭。”
赵氏无法反驳,只得眼眶泛红的重重点头:“好。”
无论这个冬天能不能过去,他们一家人都在一起,活着在一块,死了也在一块。
赵氏还很虚弱不能下床,但她心系着一家人。
她听到苏三郎叫苏三妹一起烧火煮饭了,听到苏三郎叫崇哥儿和华哥儿去把院子的杂草除了,让两个儿子拔草比赛,谁赢了晚上就能多吃一块肉。
兄弟俩都较劲了,奋力干活。
她还听到了屋外面有鸡叫声。
很快的,烟火味起来了。
赵氏垂眸温柔的看着熟睡的苏小鹿,细声呢喃的说:“四妹,我们一定能越过越好对吗?”
太阳西下,黄昏的红霞很漂亮,赵氏看着透进来的霞光,只觉得美极了。
在那个家里,他们一家人住在背光又昏暗的后屋,从来没见过霞光。
真美啊。
天黑后,苏三郎煮好了腊肉汤菜,煮了喷香喷香的白米饭,盛了一大碗来给赵氏吃。
扶着赵氏坐起来吃饭,苏三郎有些愧意的说道:“那一公一母两只鸡,母鸡也没下蛋,不然你就能吃上鸡蛋了,明年咱们也抱一窝鸡崽崽,到时候我给你杀两只鸡吃。”
赵氏刚生产,正是要吃营养进补的时候,可他却什么都给不了她。
赵氏笑着说:“我不喜欢吃鸡,留着卖钱给你们几爷俩扯布做衣服,你给我舀这么多,你吃了没,崇哥儿三妹他们还够吃吗?”
虽然日子很苦,可有苏三郎对她好,她的心里总是甜的。
两夫妻相视一笑。
说着,赵氏就吃不下去:“你去拿个碗来,我胃口小,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我分一半出来。”
苏三郎眼眶红,微微哽咽,说:“吃吧,我煮了四碗米,多的是,都吃不完,小闺女到现在都没喝上奶,一定也饿坏了,你一个人吃要喂两人呢。”
苏小鹿实在是太乖巧了,要不是吴大夫说他没问题,苏三郎都要以为孩子不健康。
这孩子,就好似知道家里是什么状况一样,几次醒来,也并不哭闹,只是换了几次尿片而已,喂一点点水,她就能继续睡觉。
苏三郎这样说,赵氏没在推辞,开始吃起了饭。
但她也推着苏三郎出去吃饭,苏三郎笑着点头出去了,走之前他还说:“孩儿娘,你只管吃,吃了不够叫我,锅里还多着呢。”
赵氏含着眼泪点头。
她仔细的吃饭,不敢掉了一粒米,这一顿饭,家里每个人都吃的饱饱的。
赵氏吃完饭后没多久,就开始给苏小鹿喂了。
苏小鹿也很配合,饿了大半天之后,她也吃饱了。
吃了饭,赵氏精神气也好了,临睡前,苏三郎还熬了药来给她喝,赵氏自然知道这药来之不易,一滴不剩的全喝掉。
两个房间两张床,疲惫的一家人进入了梦乡。
深夜,苏小鹿把小手放在了赵氏嘴唇,继续给她喂灵泉水喝。
赵氏迷迷糊糊的醒来,吓了一大跳,连忙把苏小鹿推开,她嘀咕着:“晚上明明吃饱了,娘怎么又吃你小手。”
说着,赵氏起来,给苏小鹿换尿片,然后把她小手都包进去,用布绳子把她轻轻捆了起来。
苏小鹿:……
失算了。
赵氏看着乖巧的苏小鹿,忍不住亲了亲她脸颊说:“四妹真乖。”
包好了女儿,赵氏又给苏小鹿喂了一顿,才放心的继续睡觉。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觉得身体很舒服,一点也不沉重。
吃饱的苏小鹿,打了个奶嗝,也进入了梦乡。
她还是个婴儿,自然是睡觉居多。
天亮了,早早的苏三郎就起来了,烧火做饭。
还有一个冬天要过,今天的饭就没有昨天的好了,米饭里,夹着着磨碎的金玉棒子,就着油水不多的汤就这样吃。
赵氏吃饭的时候,苏小鹿就在看。
米饭她认识,历史悠久,夹在在米饭里面的,应该是玉米吧,玉米这个东西,在历史上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巩县志)里,称其为玉麦。
苏三郎和赵氏他们都是古代人,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朝代。
第9章 进山有收获
第9章进山有收获
古时候,百姓们是不能随意讨论皇室的,一般家庭也不会说这些。
看来她想要知道,起码也得是几年后了。
不过这个地方,能种植米和玉米,主食应该就是这些,以大米玉米为主,应该是南方,现代的云贵川,重庆这些地方,主食都是大米玉米,古时候称呼其为锦官,益州,芙蓉城。
这些她长大就知道了。
现在看着赵氏吃的很香,苏小鹿也觉得肚子饿了。
赵氏的精神气,比昨天好太多了,虽然还是很瘦,但气色却有了。
苏三郎进来收碗,看见也高兴,笑着说:“一会药热了,三妹会端给你喝,我带崇哥儿和华哥儿进山下几个套,顺便砍柴,过几天我上镇上去问问,看看那些大户人家要不要买柴火,我到时候砍柴去卖。”
苏三郎说的很细致,为的,就是希望赵氏不要担心生计问题,他空闲了,他年轻有力气,他会想办法让家里人都吃饱的。
赵氏哪能不明白呢,她笑着点头:“孩儿爹,那你带点饭团去,注意安全。”
苏小鹿看着苏三郎,对他微笑着:“啊呜呀……”
以此和苏三郎打招呼。
苏三郎眉目带笑,很柔和,温柔的看着苏小鹿说道:“四妹真乖,乖乖的,爹爹忙完了就回来看你。”
没有时间多耽搁,苏三郎跟苏三妹交代之后,就带着苏崇和苏华进山去了。
因为背靠后山,虽然偏僻,倒也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