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新书_七月新番》-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第五伦想来,自家起码得积粮万石才行。

        而等他去见第五霸,提出这个计划时,又被老爷子笑话了。

        “万石?你知道县仓的储粮有多少么?也就这份量,我第五氏区区一里,每年收成有限,上哪凑这么多粮食?”

        管粮仓的第五格不清楚小郎君为什么要屯粮,但这正好可以提出他想了很久的计划:“短期内自然没法屯这么多粮食,除非……”

        第五格的话语冷酷而干脆。

        “加租!”

        ……

        “本乡其他里豪的田租,多是收十交四。但第五氏素来爱惜族人,同族佣耕,收十交二,普通佃农则是收十交三。”

        第五格仍嫌不足,他以为,这几年粮价越来越高,应该将田租抬上去。

        “如此,每年可多收三五百石田租。”

        第五伦刚到这时代时还觉得奇怪,新朝的田租是十税一,再往前的汉朝甚至是三十税一。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将地出卖去做豪族的徒附佃农,也不愿意当自耕小农给朝廷纳租呢?

        后来他才明白,所谓三十税一、十税一,都是明面上说得好听,比田租更要命的是徭役和更赋。汉时服徭役远赴西域、西南夷,来回就要几年,且容易在路上得病物故,军功更是遥遥无期。新朝更过分,与四邻全面开战,还败多胜少,没人愿意去送死。

        而更赋最可怕,朝廷加赋是没有规律的,还只要钱不收粮食,农民带着粮去市场贩卖,再被商贾或官府盘剥一次。若凑不够,为了不被官府缉捕沦为刑徒,就只能借贷。【创建和谐家园】是无底洞,利越滚越大,几年下来活不下去,只能卖田【创建和谐家园】,投身豪门。

        但第五氏朝中无人,家主都得服役纳赋,就更别说做保护伞了。所以他家对失地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土地多是靠兼并里中异姓,日积月累所得。

        “不行,田租是万万不能加的。”

        第五伦摇头反对,佃农和租地种的贫苦族人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只是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

        更何况,这杀鸡取卵的行径,会让第五氏失去比粮食更重要的东西:人心。

        “粮食的事不急,让孙儿慢慢想办法。”

        第五伦提了他早上查视察仓库时注意到的事:“我见仓中铁农具多有剩余,栏中耕牛也多出几头。”

        豪强通过剥削完成了积累,若是放在前汉,自然是要继续兼并买地,可受新朝王田令所限,地是不能公开买了。既然土地规模被锁死,多余的粮食便用来换取耕牛、铁器,往精耕细作上想办法。

        可普通农户就没这条件了。

        “我昨日回来时,见有人已开始耕地为种宿麦做准备,因为没有牛,只能二人耦耕。”

        所谓耦耕,就是一人在前拉绳,一人扶犁在后。然而有农谚云: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种宿麦就是要深耕,贫苦的农夫只能顶着烈日,拉着犁用力耕耘,步履艰难。

        更要命的是,第五伦见到不少人家的犁刃,居然是木头、石头做的!

        这让他颇为吃惊:“不是说秦汉已是铁器时代了么?怎么还有人在用原始社会的工具。”

        这锅还是得由王莽新政来背,新朝效仿汉武帝,实行了“五均六筦”之策,大概内容就是盐、铁、酒等六种商品,必须由官府经营专卖,私人开采售卖便是犯法。

        初衷可能是想打击控制矿山私盐的豪右,但不管初衷多好,也得靠人来执行啊。挺好的想法,落实到下面就成了恶政,给百姓带来很【创建和谐家园】烦。官府铸器粗劣难用,铁器越来越贵,十年下来,不少人已经被迫用回石头、木头了。用千年前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能高才见鬼了。

        第五伦看在眼里,颇为感慨,此时便提议道:“大父,今年秋耕种植宿麦时,可否由大宗出面,将我家多余的铁器和耕牛借给里中贫苦族人使用?”

        “小郎君!”

        第五霸还没表态,专管族中农事的第五格就先叫了起来。

        “彼辈虽多为同族,却是自耕小农,不租大宗的地,就算收成再好,也不给我家交田租啊,何必管他们!”

        “再者,耕牛虽多,但驭使太频繁可是会累坏累瘦的。铁器亦然,深耕时磕磕碰碰很容易破损。租用都是亏本,更何况白借!”

        小郎君昨日才让了一个太学名额给他人,如今又要借牛、犁,莫非真如昨日老家主骂的,是个败家子?

        通过昨日之事,第五霸倒是看清楚了,孙儿胸中自有沟壑,看似心软的举动,背后却有深刻的谋划,他止住了族人,问第五伦道:“说罢,你又有什么主意?”

        第五伦道:“我只是想通过借牛、铁,让各家快些结束秋耕种麦。”

        有首春秋时的诗《七月》就唱过:“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

        从一月到十二月,农夫一年到头都在忙碌,斗转星移数百年,天下从封邦建国变成了郡县,生活却并无什么实质性改变,甚至更苦了——人口越来越多,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不勤勉点,就活不下去了。

        过去秋后就能稍稍休息,可在汉武帝后开始推广宿麦,也就是冬小麦,加上种植蔬菜豆类,这下秋冬也有活计,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第五伦通过借出大宗多余的牛和铁犁,确实能帮助里中自耕农加速完成秋忙。

        “让他们闲下来作甚,晒太阳?”第五霸虽是家主,但对关系已远的同族并无同情之心,关心的仍是本家的利益。

        “当然不是。”

        第五伦虽有恻隐,但更多的还是想市恩于族人,顺便在他们农闲时,组织大家一起干件大事。打铁还得自身硬,若是连区区一里都没法凝聚起来,何谈让十里八乡云起响应?

        他说道:“届时,我想请大父和里长将里民组织起来,由我家出钱出粮,重修里社!”

        ……

        “里社?”

        里社祭祀土地神,也是一里百姓的欢庆场所,每逢社日都会聚集群饮。这一天喝酒,不但正大光明,而且非喝不可,往往日暮时分,家家扶得醉人归。

        不过自从十年前新朝建立,下达五均六筦之禁,酒只能由官府专卖,一下子变得奇贵无比,哪怕私酒也涨价数倍。普通人买不起,顶多在家里偷偷自酿点苦酒尝尝。

        二来新朝效仿周政,对聚众群饮者处以惩处,五人以上皆在处罚之列。百姓们少了一个乐呵发泄的日子,里社也冷清了许多,破败许久没人修理。

        在第五伦看来,这种能将一里所有人聚齐,通过祭祀仪式加强凝聚力的地方,岂能闲置?就算不喝酒,也可以做许多事啊。

        比如摆个长街宴,吆喝大伙吃顿难得的饱饭,第五霸上台耍下剑术叫男孩们崇拜眼馋。再让里中老人说说故事,给大伙讲述第五氏两百年前从东方迁徙来的坎坷经历,他们祖先田横兄弟的传奇人生和悲惨结局,都能加强里人的归属感。

        第五伦前世其实是南方人,对南方的宗族文化耳濡目染,里约村规虽在新世纪被斥为“糟粕”,但在特定的时代,却也能变废为宝,成为他在乱世自保的助力。

        汉家一统,动乱结束,家族得以长期聚居,在安定中不断繁衍。但尚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远不如后世那般制度完备。

        第五伦便是将南方宗族那些东西搬来,他计划着,以后在里社旁边,还要加修一座义学,让里中适龄的孩子都去学学识字、算数——五经就不用读了,浪费时间,年纪稍大点的,第五伦能亲自做老师教他们点更有用的知识,他希望里中能出几个人才。

        还可以修建义仓,赈济太过穷苦的同族邻里,好抚平里内的贫富矛盾。

        有了这些好处,便可让里人归心,往后借着防盗贼的名义,农闲时召集他们训练阵战之类,才有人听话。

        第五伦是有考虑的:“现在关中看上去确实一片太平,我说天下大乱,连祖父都不太信。一上来就带着族人练兵,别说官府会心生怀疑,里民们也不乐意啊。人皆好逸恶劳,能躺着绝不会站,只能以人情利益,徐徐图之。”

        这么一算,想做的事真多啊,可比去太学读死书有趣多了。

        第五霸却指出了第五伦的矛盾所在:“伦儿,你一面要做这些纯费钱粮之事。”

        “一面又想积粮万石。”

        “这就好比你的头想要往北走,身子却往南行,岂不荒谬?”

        “大父教训得是。”第五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确实挺矛盾的,干这些事都得花费巨大代价,可进项却没增加,再这样下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看来,我得想点开源筹粮的法子了。”

        ……

        次日,第五伦去到了坞院旁的铁匠铺,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铁匠名叫仇高奴,他不是第五氏族人,而是从上郡来投靠的徒附,会点打铁手艺。后来得到了自由身,娶了第五氏的女子,第五霸让他在家中开了个小铁铺,专门修补农具。

        “小郎君。”

        见第五伦来,围着条皮裙的仇高奴连忙放下手里的铁锤,陪着第五伦在这小小铁铺参观,又问起一事来。

        “我听说老家主开恩,准许里中各家借坞院耕牛犁田,是真的么?”

        第五霸昨天虽然埋汰了第五伦,但还是将借牛与铁器之事宣布了出去,赢得了全里的欢呼,又让仇高奴抓紧修补铁犁,分给各户使用。

        “自然是真的。”第五伦看向仇高奴,这个身材矮小的打铁汉子的脸常年在烈火前烘烤,永远红扑扑的。

        “既如此,吾弟是外姓,他也能借牛?”

        仇高奴在第五里落脚后,他弟弟一家也跑来投靠,成了里中为数不多的外姓。

        第五伦可不想搞族姓政治,那样太小家子气了,不论同姓外姓一视同仁,才能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啊。

        “当然能,不过借用的户数太多,孰先孰后,得靠一种公平的方式……”

      ¡¡¡¡ÄǾÍÊÇ£¬×¥ãΣ¡

        若是按照亲疏远近来分,坞院的门槛肯定要被说情走后门的亲戚们踩平,不如大家各凭本事,看运气说话反而能省下麻烦。

        不过第五伦今日来铁匠铺,却是为了另一事。

        绕了一圈后,第五伦看出仇高奴手艺还行,且是个全能的,除了敲打铁器外,还会做点木工,如此甚好。

        第五伦摸着刚补好的一柄铁铲:“还有……多余的铁么?”

        ……

      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

        “用牛耕,使铁器就是痛快啊。”

        前几日还在第五伦面前二人耦耕,费力拉着绳索如蜗牛般在地里爬的农夫,今日却十分快意。

        牛的力气比人可大多了,以二牛抬杠的姿态,迈步向前轻松自如,其身后的大铁犁,已经深深扎进地里。犁壁将干硬板结的土无情翻开,让土壤变得松软,适宜麦种生长。

        也难怪不论前汉还是新朝,都有律令严禁宰杀耕牛,民间也对这些大家好十分尊敬,只差奉为神牛了。不过喝牛尿洗牛粪浴这种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因为是抓阄来决定借用先后,排在后面的人没什么好抱怨的。在用牛时里民们也小心翼翼,鞭子都不敢挥重,生怕把牛打伤了累瘦了。

        正巧第五霸路过,看了众人这轻飘飘的动作后极其不爽,停下大吼道:“饭没吃饱?用点劲,我家的牛虽然壮,却不会把地耕坏!”

        众人这才稍稍放开了些,偶有不小心碰到石头将犁刃磕坏了的,则忐忑地捧着它去还,虽被管农具的第五格狠狠瞪了几眼,但确实没让他们赔。

        这下里人们放心了,都感慨一向不太管他们死活的家主今年怎么转了性,又听闻这是小郎君的主意,都暗暗冲蹲在田边算账的第五伦翘起大拇指。

        第五伦正在算的,是出借牛、犁能给全里人省多少时间?一人二牛,几个时辰就能耕完了三十小亩土地,这速率是耦耕外加木石工具的好几倍。秋耕结束后,社日来临前,农夫们能得到七八天的空闲,到时召集他们干活,应该不会抵触了。

        中途休憩时,第五伦宣布了要利用农闲重修里社的消息,农夫们先是一阵缄默,然后都表现得十分踊跃:“秋社几年没好好办了,这确实是大事啊!只有娱神,才能让来年风调雨顺。”

        “等过几天播完种,吾等立刻就去帮忙!”

        “我去山上砍树。”

        “我去渠边挖土。”

        “我去窑里烧瓦!”

        反正闲着也闲着,虽然没工钱,但第五氏会管饭。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如今借牛受了大宗的惠,谁若偷懒不去,可是会遭全里白眼的。

        就连一个瘌痢头的半大小孩也嚷嚷着要帮忙递砖,在孩子记忆中,秋社可是一年中最好玩的时候了,手舞足蹈让神明高兴了,自己也乐呵了,不是挺好么?

        这下第五伦放心了,而另一头,他前几日让铁匠仇高奴制作的“新物什”,也完成了初次下地实耕。

        ……

        “族祖父,叫我来有何事?”

        被唤来的,正是那天摔下梨树,第五伦派人用马送回家的中年民夫,名叫第五平旦。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4:12:20